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领域空气调节、空气增湿中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抑制超负荷电压导致的电路部件的损伤以及耗电量的增加而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Spray controlcircuit in humidifier)。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技术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是以简单地对引导的电压控制喷雾而构成。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传统的加湿器喷雾制电路。如图所示,该现有传统地加湿器喷雾电路包括由:外部输入的交流电源端上连接桥式整流电路D1~D4,在该桥式整流电路D1~D4两端的输出端子之间并联有滤波电容器C6。并且,在该电容器C6的接线端子上接有为分配所引导的电压的分配电阻R1,R2,R3。
由上述电阻而被分配的电压将被操纵后述的晶体管TR1所利用。并且,由上述的电阻R1、R2、R3而被分配的电压,将通过由外部可变电阻VR1、电容器C5以及线圈L3所构成的滤波器而被引导到上述晶体管TR1的基极输入端。
并且,上述的滤波器和上述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之间串联有两个电阻R4,R5,且通过上述电阻R4,R5两侧的连接点各连接有电容器C2,C3,而在该电容器C2,C3之间连接有晶体振荡器TD1。并且,上述的电容器C2和晶体振荡器TD1之间的连接点连接到上述桥式整流电路D1~D4一侧的输出端子上。上述的电容器C3和晶体振荡器TD1之间的连接点上还连接有电容器C4,该电容器C4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述桥式整流电路D1~D4一侧输出端子上连接的电容器C1的一端。
再者,上述晶体管TR1的集电极(collector)端子连接到上述桥式整流电路D1~D4一侧的输出端子上,而该晶体管TR1的发射极(emitter)端子则通过串联的两个线圈L1,L2连接到地(ground)电位上。
以下将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现有传统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的工作情况详细说明如后。
被引导的交流电压将在桥式整流电路D1~D4中经整流后再输出,而该整流电压将在上述滤波电容器C6中被滤波。如此被整流的电压由在外部调节的可变电阻VR1以及串联的三个电阻R1,R2,R3所分配。
在上述分配的电压中所含有的杂波(noise)成分将在由可变电阻VR1、线圈L3和电容器C5所构成的滤波器中被过滤除掉。
并且,上述晶体管TR1,将由基极端子上所引导的电压而工作,并通过上述晶体管TR1的工作,使并联的振荡回路中的晶体振荡器TD1产生振荡而形成喷雾。
另外,为了调节喷雾量,应该调节引导到上述晶体管TR1基极端子上的电压的大小。也就是说,由于上述串联的电阻R1,R2,R3数值和外部可变电阻VR1数值决定引导到上述晶体管TR1的电压大小,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上述电阻数值来改变上述晶体管TR1的导通turn-on程度。
如果在上述晶体管TR1中的电流量发生变化时,就会改变上述晶体振荡器TD1的控制量,其结果就能调节其喷雾量。
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现有传统技术的加湿器,其存在有以下缺陷,现具体说明如后。
现有传统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其简单地对所输入的电压由已决定的电阻数值进行电压分配后,就决定了上述晶体管TR1中的基极电压。当然,上述电阻数值是指将上述可变电阻VR1调节为一定值之后的数值。
因此,当由所输入的电压变化而引导超负荷电压时,就不能调节引导到上述晶体管TR1的基极端子上的电流量。因此,现有传统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当引导超负荷电压时,在上述晶体管TR1就会流动过量的电流,因此就会导致其零部件的寿命缩短,以及造成耗电量的增加。
尤其是使用加湿器的时间大都是在夜间,通常由于夜间使用的电力值小于白天,因此引导到产品内部的平均电力整体上趋于上升趋势。
因此,现有传统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由于其引导较高的超负荷电压,所以由电阻分配的电压也相对增高。因此,由于上述的高电压,在上述晶体管TR1就会流动过量的电流并在连续使用时,就会降低其电子部件的工作可靠性,也是造成产品不良的直接原因。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仍存在有缺陷,而丞待加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其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传统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即使引导超负荷电压时也能够给晶体振荡器供应稳定的电压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
本发明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包括:由将输入的电压进行分配的分配手段;为喷雾而发生振荡的晶体振荡器;由上述电压分配手段的输出电压所启动的、为使上述晶体振荡器振荡而发生并联共振电压的启动手段;使由上述启动手段所引导的、电压分配手段输出的电压限制到一定值的限制电压手段所构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的限制电压手段,包括由探测输入电力大小的探测手段;根据以上述探测手段的探测结果为基础与所规定输入电压的超过部分成正比而发生导通(turn-on)电流的稳压二极管;及其最终达到由导通(turn-on)电流的控制,将上述电压分配手段中的输出值衰减的衰减手段所构成。
前述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的衰减手段是利用晶体管。
前述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其还包括抑制由上述限制电压手段的启动而导致的上述启动手段的输入电流的不稳定的稳压手段。
前述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的稳压手段是利用电容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其目的是抑制超负荷电压导致的电路部件的损伤以及耗电量的增加而提高对产品的可靠性,其包括由将输入的电压进行分配的分配手段;为喷雾而发生振荡的晶体振荡器;由上述电压分配手段的输出电压所启动的、为使上述晶体振荡器振荡而发生并联共振电压的启动手段;以及使由上述启动手段所引导的、电压分配手段输出的电压限制到一定值的限制电压手段所构成。借由上述结构,本发明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当引导超负荷电压时,由于将超过制定电压的那一部分电压向地电位衰减,因此可以防止超负荷电压导致的电子部件{晶体管TR11,振子晶体振荡器TD11}的损伤。
2、由于能够抑制电源电压变动(超负荷电压)所致的耗电量的增加,因此可以提高电力使用效率。
3、由于能够防止传统技术的电子部件的寿命缩短,因此能够延长产品寿命以及提高产品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通过抑制超负荷电压导致的电路部件的损伤以及耗电量的增加,而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即使引导超负荷电压时也能够给晶体振荡器供应稳定的电压,而具有可提高电力使用效率、延长产品寿命及提高产品可靠性的优良功效。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且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传统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R11~R18.......电阻 VR11...........可变电阻
C11~C19.......电容器(condenser) TR2,TR11......晶体管
TD11...........晶体振荡器 L11~L13.......线圈(coil)
ZD1............稳压二极管(zener diode)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所示,是本发明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如图中所示,本发明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包括由外部输入的交流电源端上连接有桥式整流电路D11~D14。在该桥式整流电路D11~D14一端的输出端子成为零电位,并上述输出端子侧连接抑制超负荷电压供应的保险丝型电阻RF。
并且,在上述的保险丝型电阻RF下一个端点,在上述桥式整流电路D11~D14两端的输出端子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器C16。并且,在该电容器C16的接线端接有为分配所引导的电压的三个串联电阻R11,R12,R13。其中,上述的电阻R11,R13为固定电阻,而电阻R12为可变电阻。
由上述电阻R11,R12,R13而被分配的电压将利用来操纵后述的晶体管TR11。并且,还连接有接受由上述电阻R11,R12,R13分配的电压并重新调节至规定值的外部可变电阻VR11。而上述的可变电阻VR11设置为露出在外部,因此用户可以用手动的方式将其电阻值改变。
另外,上述串联的电阻R11,R12,R13的下一个端点上连接有将引导的电压调节至规定值的限制电压回路部。上述的限制电压回路部,其包括有:连接在上述桥式整流电路D11~D14一端输出端上的电阻R16、与上述电阻串联的稳压二极管ZD1,以及电阻R17所构成。并且,在上述的电阻R16和稳压二极管ZD1之间的连接点与地面电位之间连接有通过除掉脉冲而给上述稳压二极管ZD1引导稳定的DC电压的电容器C18。
并且,上述的限制电压回路部,包括有通过调节流动上述外部可变电阻VR11上的电流量而实际上调节流过上述晶体管TR2上的电流量的晶体管TR2。上述的晶体管TR2,是在上述稳压二极管ZD1和电阻R17之间的连接点中连接有基极端子。上述晶体管TR2的发射极端子通过电阻R18与上述地面电位相连接,而该晶体管TR2的集电极端子则连接到上述外部可变电阻VR11的一侧。
在上述外部可变电阻VR11的另一侧连接有上述晶体管TR2工作时稳定晶体管TR11基极电压的电容器C19。该电容器C19的一端连接到上述地面电位上。
如此,由上述限制电压回路部输出的稳定的电压通过除掉杂波(noise)的滤波器引导到基极端子。上述的滤波器为上述电容器C19的下一个端子,并由在上述可变电阻VR11一侧与地面电位之间连接的电容器C15以及与上述可变电阻VR11串联的线圈L13所构成。
并且,上述滤波器的下一个端点上连接有与上述线圈L13串联的、消耗上述线圈L13中引发的感应电流的保护电阻R14。并且,还包括与上述保护电阻R14串联并稳定将后述的晶体振荡器TD11振荡的电阻R15。
上述的电阻R15上连接有晶体管TR11的基极端子。在上述两个电阻R14,R15之间的连接点上还连接有中和用电容器C13,以便高频率波不加到上述晶体管TR11的基极端子一侧。上述的电阻R15和晶体管TR11之间的连接点上还连接有耦合电容器C12。在上述电容器C13和晶体振荡器TD11之间的连接点上还连接有电容器C14,而该电容器C14的另一侧连接有连接到上述晶体管TR11发射极一侧的线圈L12。
在上述晶体管TR11的基极端子和发射极端子之间连接有耦合电容器C17。上述的晶体管TR11的集电极端子连接到上述的桥式整流电路D11~D14一侧的输出端子上,而该晶体管TR11发射极端子通过串联的两个线圈L11,L12连接到地电位。并且,在上述的两个线圈L11,L12和电容器C14之间的连接点以及上述桥式整流电路D11~D14一侧输出端子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14。
也就是说,使上述晶体振荡器TD11产生振荡以及增加振荡幅度的是,由上述晶体振荡器TD11两侧并联的两个线圈L11,L12、和上述两个电容器C11,C14之间的连接点上所连接的晶体管TR11发射极端子一侧连接的线圈L11构成的并联共振回路。
现将本发明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的整体工作过程详细说明如下。
接通电源后,上述桥式整流电路D11~D14通过全波整流产生一定大小的DC电压。上述桥式整流电路D11~D14中整流的DC电压经过滤波电容器C16而除掉脉冲。
上述这些除掉脉冲的电压将由上述串联的三个电阻R11,R12,R13分配,而该被分配的电压将引导到上述可变电阻VR11侧。
另外,当由输入端输入的电压为超负荷电压时,将导致通过电阻R16而流入到上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电流量的改变。这时的电流量将决定晶体管TR2的导通(turn-on)量。当上述晶体管TR2导通(turn-on)时,引导到上述可变电阻VR11电流中的部分电流将通过上述晶体管TR2而流入到地电位。而该流入到上述地电位的电流由上述晶体管TR2的导通(turn-on)量来调节。
也就是说,利用探测通过上述的限流电阻R16而流入到上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电流量来启动上述晶体管TR2。并且,流入到上述地电位的电流将根据上述晶体管TR2的导通(turn-on)量而发生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调节流入到上述可变电阻VR11的电流。
因此,引导制定电压时,通过上述限流电阻R16而流入到上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电流量应该设定为不能导通(turn-on)上述晶体管TR2的量。相反地,通过上述过电阻R16限流电阻而流入到上述稳压二极管ZD1的电流量,应该设定为与超过上述制定电压的程度成正比并增加上述晶体管TR2的导通(turn-on)量。如此,将超过上述制定电压的那一部分电压向地面电位衰减。
如此,可以稳定引导到上述可变电阻VR11的电压,并通过上述线圈L13和电容器C15构成的滤波器除掉杂波信号后将被引导到上述晶体管TR11的基极端子中。而后。当上述晶体管TR11被启动时,电容器C19将抑制不稳定的上述晶体管TR11基础基极电流。
当上述晶体管TR2将接受稳定的电压而重复导通(turn-on)和截止(turn-off)动作时,通过上述电容器C11,C14和线圈L11之间的共振电压而使上述晶体振荡器TD11发生振荡并进行喷雾。
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的加湿器喷雾控制电路的技术创新之处在于,即使由超负荷电压导致的电源电压变动时也能维持稳定的使晶体振荡器TD11发生振荡的晶体管TR11导通(turn-on)电压。
如此构成的本专利发明的技术创新,对于当今同行业的专家来说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具有技术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