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00524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44818.X

申请日:

2004.05.28

公开号:

CN1584251A

公开日:

2005.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E04D13/18

主分类号:

E04D13/18

申请人:

黄永年; 强颖怀; 韩方超

发明人:

黄永年; 强颖怀; 韩方超

地址:

225100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工业园开发一路扬州市赛恩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江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金属上板形建筑物的屋面构件,本发明包括金属上板,所述金属上板具有断面呈瓦型的凹、凸的弧形段,在金属上板的凹弧段上表面设置金属直通管,金属直通管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当构件安装在屋顶时,通过管道分别将金属直通管两端连通,在其内通以水等传热介质,通过泵强迫循环换热,为人们供热或提供热水,不但满足了建筑物屋面构件基本要求,还可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权利要求书

1: 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上板,所述金 属上板具有断面呈瓦型的凹、凸的弧形段,在金属上板的凹弧段上表面设 置金属直通管,金属直通管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在 金属直通管外设置透明保温套管,该透明保温套管与金属直通管同轴向布 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 于金属直通管的外侧连接翅片,翅片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 于金属直通管内通过连接筋设置同轴向的金属直通内管。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金 属上板的凹弧段上表面设置反射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金 属上板的凸弧段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在每一个凸弧段的内侧连接至 少一根金属管。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在 金属上板的两个边侧分别设置拼接沟槽。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在 金属上板的下侧设置底面板,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设置聚氨酯保温发泡 层。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金 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设有支撑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其特征在于在 金属直通管的长度方向的上端设置倒U形挡水槽,下端设置U形接水槽。

说明书


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上板形建筑物的屋面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各种屋面具有、保温、隔热等功能,但本身没有吸收并利用太阳热能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既能挡风遮雨,又能充分利用太阳热能的屋面构件。

    本发明包括金属上板,所述金属上板具有断面呈瓦型的凹、凸的弧形段,在金属上板的凹弧段上表面设置金属直通管,金属直通管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当构件安装在屋顶时,通过管道分别将金属直通管两端连通,在其内通以水等传热介质,通过泵强迫循环换热,为人们供热或提供热水,不但满足了建筑物屋面构件基本要求,还可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为防止夜间金属直通管内存留热水局部散热,本发明在金属直通管外设置透明保温套管,该透明保温套管与金属直通管同轴向布置。

    本发明金属直通管的外侧连接翅片,翅片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目的是减少金属直通管直径,以降低管内存水量,以提高热水利用率。

    金属直通管内通过连接筋设置同轴向的金属直通内管,传热介质设置在金属直通内管中,这是另一种提高热水利用率的措施,同时,也加强了产品的抗外界冲击力,以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为了增强金属上板凹弧段对金属直通管的聚光反射效果,金属上板的凹弧段表面设置反射面,反射面可以为镜面反射面,也可以为漫反射面。

    本发明的金属上板的凸弧段外表面还可设置太阳能吸热膜,并在凸弧段的内侧连接至少一根金属管,可及时将金属上板吸收的热能快速传导至传热介质。

    为方便生产和安装,在金属上板的两个边侧分别设置拼接沟槽,通过拼接沟槽将单个构件拼接成大片的,甚至是布满整屋面的构件。

    本发明可安装在预先制好的混凝土等传统屋面上,在屋面与本专利的金属上板之间填充聚氨酯保温发泡层;也可不采用传统的屋面,而在金属上板地下方设置底面板,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设置聚氨酯保温发泡层。以底面板及聚氨酯保温发泡层替代传统的屋面,该方案为工业化高效率建筑提供了方便。

    为加强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金属上板与底面板之间设有支撑件。

    为提高产品的美观,防止屋脊漏雨和屋檐直接向下滴水,在金属直通管的长度方向的上端设置倒U形挡水槽,下端设置U形接水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透明保温套管的一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透明保温套管的另一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透明保温套管的第三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透明保温套管的一种平面图;

    图7为透明保温套管的第二种平面图;

    图8为透明保温套管的第三种平面图;

    图9为透明保温套管的第四种平面图;

    图10为透明保温套管的第五种平面图;

    图11为本发明安装在屋顶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金属上板1的断面呈瓦型,具有凹、凸的弧形段,在凸弧段上表面涂设太阳能吸热膜,在凸弧段的内侧连体设置二~三根金属管2,在凹弧段涂设反射膜或直接抛光形成镜面反射面或漫反射面,并在凹弧段上布置透明保温套管3。

    本发明为透明保温套管3提供了至少以下几种方式:

    透明保温套管3包括一断面呈圆形的透明管壁3-1和连接在圆形透明管壁内侧的径向透明墙体3-2;透明保温套管3包括至少两层同轴圆形透明管壁3-1和连接在两层圆形管壁之间的径向透明墙体3-2;在最内侧的圆形透明管壁3-1外侧还连接径向透明墙体3-2。

    具体方案可以为:

    如图3所示,透明保温套管3由一层透明管壁3-1和呈条状的透明墙体3-2组成,透明墙体3-2连接在透明管壁3-1的内侧面。

    透明保温套管3也可如图4所示,在两层透明管壁3-1间连接透明墙体3-2。也可由多层透明管壁3-1组成,在相邻平面层间连接呈条状的、可将空间分隔成一个个条状的小空腔的透明墙体3-2。

    透明保温套管3还可如图5所示,在两层透明管壁3-1间连接透明墙体3-2,在一个透明管壁3-1的内侧还连续第二组透明墙体3-2,安装时,将该设有第二组透明墙体3-2的面朝向内。

    透明保温套管3的透明墙体3-2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直线形、如图7所示的波浪形、如图8所示的呈交叉状的矩形网格、如图9所示的呈三角形的网格、如图10所示的正六边形网格。

    图1中,在透明保温套管3内同轴布置金属直通管4,并在金属直通管4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在金属直通管4内壁均布径向连接筋5,连接筋5的内端连接金属直通内管6,并使金属直通内管6亦同轴布置在透明保温套管3内。

    图2中,在透明保温套管3′内通过径向布置的金属翅片7连接同轴布置的金属直通管4′,金属直通管4′和金属翅片7的外表面分别设置太阳能吸热膜。

    上述金属上板1的两个边侧分别设有拼接沟槽8,金属上板1可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型材,其内侧设有连接插槽9,底面板10的一侧也设有相应的连接插槽,通过I字型支撑件12相互定位,在金属上板1和底面板10之间填充聚氨酯保温发泡层11。

    如图11所示,单个构件通过两边侧的拼接沟槽8相互依次拼接安装在屋顶,为防止屋檐滴水,在底面板10下端设U型接水槽14,并将其一侧壁固定在底面板10的背面。为使屋顶具有一定的美观和防止屋脊漏雨,在金属直通管4的长度方向的上方,也就是在屋脊处设倒U型挡水槽13,将挡水槽13固定在金属上板1和顶梁上。

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转换阳光热能的屋面构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金属上板形建筑物的屋面构件,本发明包括金属上板,所述金属上板具有断面呈瓦型的凹、凸的弧形段,在金属上板的凹弧段上表面设置金属直通管,金属直通管外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当构件安装在屋顶时,通过管道分别将金属直通管两端连通,在其内通以水等传热介质,通过泵强迫循环换热,为人们供热或提供热水,不但满足了建筑物屋面构件基本要求,还可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