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004893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72100.9

申请日:

2011.06.23

公开号:

CN102344508A

公开日:

2012.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F 10/02申请日:20110623|||公开

IPC分类号:

C08F10/02; C08F4/658; C08F4/654; C08F4/656; C08F4/649; C08F4/646

主分类号:

C08F10/0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克京; 王仪森; 李红明; 崔伟松; 义建军; 袁苑; 朱百春; 孙艳德; 刘宏吉; 胡徐腾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谢小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1)卤化镁化合物与钛酸酯类化合物反应形成溶液,每摩尔卤化镁计,钛酸酯类化合物控制在1.0~10摩尔,反应温度为120-200℃;(2)将形成的溶液与醚类化合物混合,醚类化合物控制在0.01~20摩尔,混合温度0~150℃;(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与含氯化合物接触反应形成沉淀,得到催化剂,含氯化合物控制在0.5~50摩尔,温度控制在0~100℃;制备的催化剂颗粒形态好,粒度分布均一,氢调敏感性好,聚合产物的细分含量少,有利于催化剂在气相、淤浆等聚合工艺装置上的使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1) 卤化镁化合物与钛酸酯类化合物反应形成溶液, 每摩尔卤化镁计, 钛酸酯类化合物 控制在 1.0 ~ 10 摩尔, 反应温度为 120-200℃ ; (2) 将形成的溶液与醚类化合物混合, 醚类化合物控制在 0.01 ~ 20 摩尔, 混合温度 0 ~ 150℃ ; (3) 将步骤 (2) 得到的混合液与含氯化合物接触反应形成沉淀, 得到催化剂, 含氯化合 物控制在 0.5 ~ 50 摩尔, 温度可以控制在 0 ~ 100℃。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钛酸酯类化合物选自钛酸四丁酯。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醚类化合物为乙醚、 二丙醚、 二丁醚、 二戊醚、 二异戊醚、 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含氯化合物为四氯化硅、 四氯化钛、 四氯化锆、 三氯化硼、 三氯化磷或三氯化铝。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卤化镁为 MgCl2、 Mg(OEt)Cl、 Mg(OEt)2、 二乙氧基镁、 二丙氧基镁、 二丁氧基镁或二辛 氧基镁。
6: 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 其特征在于 :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 法制备的。
7: 一种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 用于 乙烯的淤浆聚合工艺催化剂。

说明书


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烯烃特别是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 含 Ti/Mg 复合物的催化剂体系在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其研究核心不外乎在于催化剂的聚合活性、 催化剂的颗粒形态和粒径分布、 催化剂的氢调 敏感性和共聚性能等等。而在乙烯的淤浆聚合工艺中, 除要求催化剂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 性外, 控制所生产的乙烯聚合物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是十分重要的。 在乙烯聚合, 特别是 乙烯的淤浆法聚合过程中, 很容易产生聚合物细粉, 这种细粉易产生静电、 易结块, 造成设 备管道的堵塞。 而控制聚合物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催化剂的粒径和 粒径分布。
     在现有技术中, 为了得到具有均匀颗粒直径和较好颗粒形态的催化剂, 人们通常 采用以下的两类方法来制备催化剂。
     第一种是将氯化镁等镁化合物溶解在某些溶剂中得到均匀溶液, 然后再将该溶 液与钛化合物和任选地给电子体混合, 通过沉淀的方法得到含镁、 钛和任选的给电子体的 固体物, 并将该固体物用过量的液态钛化合物进行处理后得到催化剂颗粒。例如中国专利 CN1099041A、 CN1229092 等中所公开的。这种传统方法的缺点是催化剂颗粒的粒径和粒径 分布完全是通过沉淀过程来控制的, 这是镁载体成分的重结晶过程, 其稳定性的控制比较 困难。
     例如, 在专利 CN1229092 中, 以氯化镁为载体, 四氯化钛为活性组分, 催化剂的制 备方法如下 : 先将 MgCl2 溶解在溶剂体系中, 形成均匀透明溶液, 然后在助析出剂苯酐存在 和低温下与 TiCl4 反应, 通过缓慢升温析出固体催化剂。制得的催化剂组分用于乙烯聚合 时, 虽然聚合物的颗粒形态较好, 但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制备的聚合物细粉仍然较多, 同时 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和催化活性还不令人满意。同时, 在合成该催化剂时需采用苯酐等有 机物作为助析出剂促进沉淀的析出, 并需要加入大量的四氯化钛。因此不仅酸酐的存在对 催化剂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时大量的四氯化钛的使用, 也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和污染。
     第二种是先制备具有良好颗粒形态的载体, 然后进行载钛, 反应制备得到高活性 的聚烯烃催化剂。例如中国专利 CN85105150, CN101300278 等专利。
     中国专利 CN85105150 首先采用卤化镁与烷氧基钛反应, 然后与烷基铝反应生成 具有较好颗粒形态的固体含镁载体, 最后该载体与四氯化钛反应得到固体催化剂, 该催化 剂制备的聚乙烯聚合物具有堆积密度高、 活性高等特点。但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卤化镁 与烷氧基钛反应产物在与烷基铝反应时未能形成溶液, 得到的含镁载体颗粒形态不够理 想, 制备的聚合物细分含量仍然较多, 同时该催化剂的氢调性能略差。
     众所周知, 在乙烯的淤浆聚合工艺中, 除要求催化剂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较 好的颗粒分布外, 为了生产具有较好性能的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 还要求催化剂应具有较
     好的氢调敏感性, 即很容易地通过聚合过程中氢分压来调节最终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以得 到不同商业牌号的聚乙烯树脂。而上述的催化剂体系的氢调敏感性还不令人满意。
     因此, 非常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乙烯的淤浆聚合工艺的催化剂, 其不仅催化活性 高、 粒径均匀、 粒径分布窄, 并且具有很好的氢调敏感性, 其制备的聚合物具有颗粒均匀、 粒 径分布窄、 细分含量少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用于乙烯均聚合或乙烯与其他 a- 烯烃 共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用于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 :
     (1) 卤化镁化合物与钛酸酯类化合物反应形成溶液 ;
     (2) 将形成的溶液与醚类化合物混合 ;
     (3) 将步骤 (2) 得到的混合液与含氯化合物接触反应形成沉淀, 得到催化剂。
     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较好的氢调敏感性和聚合物粒径分布窄、 细分含量少等优点, 非常适用于乙烯的淤浆聚合工艺和需要高活性催化剂的组合聚合工艺 中。 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卤化镁化合物如通式 (I)Mg(OR1)nCl2-n 所示, 式中 R1 是 C2 ~ C20 的烃基, 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 支链或环状链, 0 ≤ n ≤ 2, 具体的化合物如 MgCl2、 Mg(OEt)Cl、 Mg(OEt)2 及长链的烷氧基镁化合物, 反应中使用的有机镁化合物优选为二乙氧 基镁、 二丙氧基镁、 二丁氧基镁、 二辛氧基镁等。
     所述的钛酸脂类化合物如通式 (II)Ti(OR2)nCl4-n 所示, 式中 R2 是 C2 ~ C20 的烃基, 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 支链或环状链, 0 ≤ n ≤ 4, 优选使用四价钛化合物, 因为他们 通常在常温下呈液态, 而且在通常情况下与一些溶剂的相容性也很好。反应中具体使用的 钛化合物优选通式中 n = 4 的化合物及他们的混合物, 如四乙氧基钛, 四丁氧基钛, 四甲氧 基钛, 二甲氧基二乙基钛, 四己氧基钛, 四癸氧基钛、 四苄氧基钛、 四苯氧基钛等, 其中优选 四丁氧基钛,
     所述的醚类化合物是含有 2-20 碳原子的烷基、 环烷基醚, 具体例子为乙醚、 二丙 醚、 二丁醚、 二戊醚、 二异戊醚、 四氢呋喃、 二氧六化环等, 其中优选环烷基醚类化合物, 最优 选四氢呋喃、 二氧六化环。
     所述的含氯化合物如通式 (III)M(OR3)nCl4-n 所示, 式中 M 是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R3 是 C2 ~ C20 的烃基, 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 支链或环状链, 0 ≤ n ≤ 4。含氯化合物的 例子包括 : 四氯化硅、 四氯化碳、 四氯化锆、 三氯化硼、 三氯化磷三氯化铝等, 其中优选四氯 化硅。
     在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 各组份之间的比例在于, 以每摩尔通式 (I) 化合物计, 通式 (II) 化合物控制在 1.0 ~ 10 摩尔, 优选 2.1 ~ 3.5 摩尔, 醚类化合物控制 在 0.01 ~ 20 摩尔, 优选 0.2 ~ 12 摩尔, 通式 (III) 含氯化合物用量控制在 0.5 ~ 50 摩尔, 优选 2 ~ 20 摩尔。
     在制备催化剂的第一步中, 镁化合物和钛化合物相互接触的温度取决于反应物的 性质, 一般选择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溶解较为有利, 优选在反应物的分解温度以下, 温
     度通常为 120 ~ 200℃, 一般为 120 ~ 150℃。 溶解的时间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和操作条件, 一般的时间选择以能够获得完全透明的溶液为止, 所需时间一般在 10 分钟至 20 小时, 优选 4 至 10 小时。待镁化合物和钛化合物溶解后, 形成的镁钛配合物溶液可以与惰性稀释剂混 合使用, 惰性稀释剂通常选自脂肪族或芳香族烃类, 例如苯、 甲苯、 二甲苯、 异丁烷、 戊烷、 己 烷、 庚烷或环己烷及其混合物, 一般甲苯或己烷是比较合适的惰性溶剂。
     在制备催化剂的第二步中, 镁钛配合物溶液与醚类化合物的混合温度一般要低于 物质的分解温度, 为方便起见, 一般选择 0 ~ 150℃之间, 优选 15 ~ 50℃之间。镁钛配合物 溶液与醚类化合物的混合时间一般选择 0.5 分钟至 5 小时, 优选 30 分钟至 1 小时。
     催化剂制备的第三步也可称为沉淀步骤, 在该步骤中完成镁钛配合物的氯化反 应, 也就是氯元素取代镁化合物和钛化合物中的烷氧基, 从而使液态配合物从溶液中沉淀 析出。镁钛配合物溶液与含氯化合物的接触方法可以采用任何已知的合适的方法进行, 可 以采用将镁钛配合物溶液逐步滴加到含氯化合物溶液中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将含氯化合物 溶液逐步滴加到镁钛配合物溶液中的方式。 滴加速度通常选择以不引起反应的局部过热为 准, 在滴加过程中通常进行搅拌以利于反应的平稳进行。 在该沉淀反应步骤中, 温度可以控 制在 0 ~ 100℃之间, 优选在 20 ~ 80℃之间。沉淀步骤的反应时间应该长到足以获得完全 的沉淀, 反应时间可历时 1 分钟至 10 小时, 优选 0.5 ~ 5 小时。
     实验发现, 在沉淀步骤之后,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进行熟化处理对催化剂 的粒型比较有利, 它可以使催化剂的粒度分布变窄, 同时也可以提高催化剂粒子的强度, 从 而减少催化剂在催化乙烯聚合过程中的粒子破碎现象。 熟化处理的温度一般等于或高于沉 淀反应的温度, 熟化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在 0.5 ~ 15 小时, 优选 1 ~ 5 小时。
     在进行熟化处理之后, 一般要进行洗涤, 以便除去过量的反应物和制备过程中形 成的副产物, 任何惰性溶剂均可用于这一洗涤步骤, 例如可以选择异丁烷、 戊烷、 己烷、 庚烷 或环己烷及其混合物等, 实验中通常选择己烷为洗涤的惰性溶剂。 在洗涤后, 催化剂悬浮液 可以通过在加热情况下用氮气吹扫进行干燥, 以得到催化剂粉末。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 它含有上述的本发明催化剂 组分与烷基铝化合物的反应产物, 其中所用的烷基铝化合物的通式为 AlR″′ 3, R″′为相 同或不相同的 C1-8 的烷基, 其中一个或两个烷基可以被氯取代, 可以选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 烷基铝混合使用, 优选 AlEt3、 Al(iso-Bu)3、 Al(n-C6H13)3、 Al(n-C8H17)3、 AlEt2Cl 等。
     本发明涉及的催化剂适用于各种乙烯的均聚合或乙烯与其他 α- 烯烃的共聚合, 其中 α- 烯烃采用丙烯、 丁烯、 戊烯、 己烯、 辛烯、 4- 甲基戊烯 -1 中的一种。 具体实施方式
     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及其粒度分布的测试
     将催化剂样品分散在己烷中, 采用 Malversizer 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样品的粒度 分布曲线, 其中
     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以 D(50) 给出
     催化剂的粒度分布 Span = (D(90)-D(10))/D(50)
     式中 D(50) 是在 Malversizer 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的粒度分布曲线中全部颗粒的 50%的直径低于该值的直径值 ; D(10) 是全部颗粒的 10%的直径低于该值的直径值 ; D(90)是全部颗粒的 90%的直径低于该值的直径值。催化剂聚合性能评价
     将 1L 己烷、 1mmol 三乙基铝和一定量的催化剂加入到 2L 不锈钢搅拌釜中, 然后将 温度提高到 90℃, 一次性加入 0.4MPa 的氢气, 然后用乙烯将体系的总压力维持在 1.0MPa 进 行聚合反应, 反应 2 小时后, 停止加入乙烯, 降温, 泄压, 聚乙烯粉料称重, 计算催化剂的活 性, 并对得到的聚乙烯粉料进行筛分。
     实施例 1 :
     (1) 称取 10.2 克氯化镁, 加入 78 毫升钛酸四丁酯, 在 140℃搅拌溶解直至形成透 明溶液, 将溶液温度降至室温, 加入 200 毫升干燥己烷稀释备用。
     (2) 取 20 毫升第 (1) 步得到的溶液, 与 0.3 毫升四氢呋喃混合并放置过夜。常 温下, 将该溶液缓慢滴加到 30 毫升己烷和 20 毫升四氯化硅的混合液中, 滴加完成后, 浴温 45℃搅拌反应 1 小时, 浴温 65℃搅拌反应 2 小时, 得到催化剂悬浮液。
     (3) 将催化剂悬浮液温度降至室温, 静置, 沉降, 用己烷洗涤三次, 每次己烷的用量 为 50 毫升, 洗涤完成后, 在浴温 65℃的情况下, 用高纯氮气吹扫干燥, 得固体流动性粉末。
     催化剂的平均粒径 (D(50)) : 21 微米, 粒径分布宽度 Span : 0.6, 催化剂的活性及聚 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 1 所示。
     实施例 2 将催化剂制备步骤 (2) 中的 0.3 毫升四氢呋喃调整为 0.6 毫升,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 1。 催化剂的平均粒径 (D(50)) : 19 微米, 粒径分布宽度 Span : 0.6, 催化剂的活性及聚 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 1 所示。
     实施例 3
     将催化剂制备步骤 (2) 中的 0.3 毫升四氢呋喃调整为 1.2 毫升, 其他条件同实施 例 1。
     催化剂的平均粒径 (D(50)) : 19 微米, 粒径分布宽度 Span : 0.6, 催化剂的活性及聚 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 1 所示。
     实施例 4
     将催化剂制备步骤 (2) 中的 0.3 毫升四氢呋喃调整为 1.8 毫升, 其他条件同实施 例 1。
     催化剂的平均粒径 (D(50)) : 17 微米, 粒径分布宽度 Span : 0.8, 催化剂的活性及聚 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 1 所示。
     实施例 5
     将催化剂制备步骤 (2) 中使用的己烷替换为同体积的甲苯, 但催化剂洗涤时仍然 使用同体积的己烷, 其他条件同实施例 1。
     催化剂的平均粒径 (D(50)) : 8.2 微米, 粒径分布宽度 Span : 0.6, 催化剂的活性及 聚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 1 所示
     对比例 1
     (1) 称取 10.2 克氯化镁, 加入 78 毫升钛酸四丁酯, 在 140℃搅拌溶解直至形成透 明溶液, 将溶液温度降至室温, 加入 200 毫升干燥己烷稀释备用。
     (2) 取 20 毫升第 (1) 步得到的溶液, 将该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 30 毫升己烷和
     20 毫升四氯化硅的混合液中, 滴加完成后, 浴温 45℃搅拌反应 1 小时, 浴温 65℃搅拌反应 2 小时, 得到催化剂悬浮液。
     (3) 将催化剂悬浮液温度降至室温, 静置, 沉降, 用己烷洗涤三次, 每次己烷的用量 为 50 毫升, 洗涤完成后, 在浴温 65℃的情况下, 用高纯氮气吹扫干燥, 得固体流动性粉末。
     催化剂的平均粒径 (D(50)) : 22 微米, 粒径分布宽度 Span : 0.6, 催化剂的扫描电静 照片如图 1 所示, 催化剂的活性及聚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 1 所示。
     对比例 2
     催化剂组分的合成按 CN85105150 实施例 1 所述方法制备。
     催化剂的平均粒径 (D(50)) : 8.2 微米, 粒径分布宽度 Span : 1.2, 催化剂的活性及 聚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的聚合数据可以看出, 在同样的聚合条件下, 本发明的催化剂活性较高, 氢 调性能非常好, 所得聚合物的粒径分布更窄, 聚合物中过粗或过细的粒子均较少。
     表1
     7

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44508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8CN102344508ACN102344508A21申请号201110172100922申请日20110623C08F10/02200601C08F4/658200601C08F4/654200601C08F4/656200601C08F4/649200601C08F4/64620060171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0007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72发明人高克京王仪森李红明崔伟松义建军袁苑朱百春孙艳德刘宏吉胡徐腾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3代理人谢小延54发明。

2、名称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1卤化镁化合物与钛酸酯类化合物反应形成溶液,每摩尔卤化镁计,钛酸酯类化合物控制在1010摩尔,反应温度为120200;2将形成的溶液与醚类化合物混合,醚类化合物控制在00120摩尔,混合温度0150;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与含氯化合物接触反应形成沉淀,得到催化剂,含氯化合物控制在0550摩尔,温度控制在0100;制备的催化剂颗粒形态好,粒度分布均一,氢调敏感性好,聚合产物的细分含量少,有利于催化剂在气相、淤浆等聚合工艺装置上的使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

3、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CN102344528A1/1页21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卤化镁化合物与钛酸酯类化合物反应形成溶液,每摩尔卤化镁计,钛酸酯类化合物控制在1010摩尔,反应温度为120200;2将形成的溶液与醚类化合物混合,醚类化合物控制在00120摩尔,混合温度0150;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与含氯化合物接触反应形成沉淀,得到催化剂,含氯化合物控制在0550摩尔,温度可以控制在0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钛酸酯类化合物选自钛酸四丁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

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醚类化合物为乙醚、二丙醚、二丁醚、二戊醚、二异戊醚、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氯化合物为四氯化硅、四氯化钛、四氯化锆、三氯化硼、三氯化磷或三氯化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化镁为MGCL2、MGOETCL、MGOET2、二乙氧基镁、二丙氧基镁、二丁氧基镁或二辛氧基镁。6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7一种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乙烯的淤浆聚合工艺催。

5、化剂。权利要求书CN102344508ACN102344528A1/5页3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烯烃特别是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背景技术0002众所周知,含TI/MG复合物的催化剂体系在聚乙烯的工业化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其研究核心不外乎在于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催化剂的颗粒形态和粒径分布、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和共聚性能等等。而在乙烯的淤浆聚合工艺中,除要求催化剂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外,控制所生产的乙烯聚合物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是十分重要的。在乙烯聚合,特别是乙烯的淤浆法聚合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聚合物细粉,这种细粉易产生静电。

6、、易结块,造成设备管道的堵塞。而控制聚合物的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催化剂的粒径和粒径分布。000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得到具有均匀颗粒直径和较好颗粒形态的催化剂,人们通常采用以下的两类方法来制备催化剂。0004第一种是将氯化镁等镁化合物溶解在某些溶剂中得到均匀溶液,然后再将该溶液与钛化合物和任选地给电子体混合,通过沉淀的方法得到含镁、钛和任选的给电子体的固体物,并将该固体物用过量的液态钛化合物进行处理后得到催化剂颗粒。例如中国专利CN1099041A、CN1229092等中所公开的。这种传统方法的缺点是催化剂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完全是通过沉淀过程来控制的,这是镁载体成分的重结晶过程。

7、,其稳定性的控制比较困难。0005例如,在专利CN1229092中,以氯化镁为载体,四氯化钛为活性组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MGCL2溶解在溶剂体系中,形成均匀透明溶液,然后在助析出剂苯酐存在和低温下与TICL4反应,通过缓慢升温析出固体催化剂。制得的催化剂组分用于乙烯聚合时,虽然聚合物的颗粒形态较好,但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制备的聚合物细粉仍然较多,同时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和催化活性还不令人满意。同时,在合成该催化剂时需采用苯酐等有机物作为助析出剂促进沉淀的析出,并需要加入大量的四氯化钛。因此不仅酸酐的存在对催化剂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大量的四氯化钛的使用,也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和污染。0006第二。

8、种是先制备具有良好颗粒形态的载体,然后进行载钛,反应制备得到高活性的聚烯烃催化剂。例如中国专利CN85105150,CN101300278等专利。0007中国专利CN85105150首先采用卤化镁与烷氧基钛反应,然后与烷基铝反应生成具有较好颗粒形态的固体含镁载体,最后该载体与四氯化钛反应得到固体催化剂,该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聚合物具有堆积密度高、活性高等特点。但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卤化镁与烷氧基钛反应产物在与烷基铝反应时未能形成溶液,得到的含镁载体颗粒形态不够理想,制备的聚合物细分含量仍然较多,同时该催化剂的氢调性能略差。0008众所周知,在乙烯的淤浆聚合工艺中,除要求催化剂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9、和较好的颗粒分布外,为了生产具有较好性能的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还要求催化剂应具有较说明书CN102344508ACN102344528A2/5页4好的氢调敏感性,即很容易地通过聚合过程中氢分压来调节最终聚合物的熔融指数,以得到不同商业牌号的聚乙烯树脂。而上述的催化剂体系的氢调敏感性还不令人满意。0009因此,非常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乙烯的淤浆聚合工艺的催化剂,其不仅催化活性高、粒径均匀、粒径分布窄,并且具有很好的氢调敏感性,其制备的聚合物具有颗粒均匀、粒径分布窄、细分含量少等优点。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醚类化合物的用于乙烯均聚合或乙烯与其他A烯烃共聚合催化剂及制备和应用。001。

10、1本发明所述的含醚类化合物的用于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00121卤化镁化合物与钛酸酯类化合物反应形成溶液;00132将形成的溶液与醚类化合物混合;0014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与含氯化合物接触反应形成沉淀,得到催化剂。0015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较好的氢调敏感性和聚合物粒径分布窄、细分含量少等优点,非常适用于乙烯的淤浆聚合工艺和需要高活性催化剂的组合聚合工艺中。0016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卤化镁化合物如通式IMGOR1NCL2N所示,式中R1是C2C20的烃基,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支链或环状链,0N2,具体的化合物如MGCL2、MGOETCL、MGOET2及长链的烷氧基。

11、镁化合物,反应中使用的有机镁化合物优选为二乙氧基镁、二丙氧基镁、二丁氧基镁、二辛氧基镁等。0017所述的钛酸脂类化合物如通式IITIOR2NCL4N所示,式中R2是C2C20的烃基,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支链或环状链,0N4,优选使用四价钛化合物,因为他们通常在常温下呈液态,而且在通常情况下与一些溶剂的相容性也很好。反应中具体使用的钛化合物优选通式中N4的化合物及他们的混合物,如四乙氧基钛,四丁氧基钛,四甲氧基钛,二甲氧基二乙基钛,四己氧基钛,四癸氧基钛、四苄氧基钛、四苯氧基钛等,其中优选四丁氧基钛,0018所述的醚类化合物是含有220碳原子的烷基、环烷基醚,具体例子为乙醚、二丙醚、二丁醚。

12、、二戊醚、二异戊醚、四氢呋喃、二氧六化环等,其中优选环烷基醚类化合物,最优选四氢呋喃、二氧六化环。0019所述的含氯化合物如通式IIIMOR3NCL4N所示,式中M是金属或非金属元素,R3是C2C20的烃基,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直链、支链或环状链,0N4。含氯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四氯化硅、四氯化碳、四氯化锆、三氯化硼、三氯化磷三氯化铝等,其中优选四氯化硅。0020在本发明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各组份之间的比例在于,以每摩尔通式I化合物计,通式II化合物控制在1010摩尔,优选2135摩尔,醚类化合物控制在00120摩尔,优选0212摩尔,通式III含氯化合物用量控制在0550摩尔,优选220摩。

13、尔。0021在制备催化剂的第一步中,镁化合物和钛化合物相互接触的温度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一般选择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溶解较为有利,优选在反应物的分解温度以下,温说明书CN102344508ACN102344528A3/5页5度通常为120200,一般为120150。溶解的时间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和操作条件,一般的时间选择以能够获得完全透明的溶液为止,所需时间一般在10分钟至20小时,优选4至10小时。待镁化合物和钛化合物溶解后,形成的镁钛配合物溶液可以与惰性稀释剂混合使用,惰性稀释剂通常选自脂肪族或芳香族烃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异丁烷、戊烷、己烷、庚烷或环己烷及其混合物,一般甲苯或己烷是比。

14、较合适的惰性溶剂。0022在制备催化剂的第二步中,镁钛配合物溶液与醚类化合物的混合温度一般要低于物质的分解温度,为方便起见,一般选择0150之间,优选1550之间。镁钛配合物溶液与醚类化合物的混合时间一般选择05分钟至5小时,优选30分钟至1小时。0023催化剂制备的第三步也可称为沉淀步骤,在该步骤中完成镁钛配合物的氯化反应,也就是氯元素取代镁化合物和钛化合物中的烷氧基,从而使液态配合物从溶液中沉淀析出。镁钛配合物溶液与含氯化合物的接触方法可以采用任何已知的合适的方法进行,可以采用将镁钛配合物溶液逐步滴加到含氯化合物溶液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将含氯化合物溶液逐步滴加到镁钛配合物溶液中的方式。滴加。

15、速度通常选择以不引起反应的局部过热为准,在滴加过程中通常进行搅拌以利于反应的平稳进行。在该沉淀反应步骤中,温度可以控制在0100之间,优选在2080之间。沉淀步骤的反应时间应该长到足以获得完全的沉淀,反应时间可历时1分钟至10小时,优选055小时。0024实验发现,在沉淀步骤之后,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进行熟化处理对催化剂的粒型比较有利,它可以使催化剂的粒度分布变窄,同时也可以提高催化剂粒子的强度,从而减少催化剂在催化乙烯聚合过程中的粒子破碎现象。熟化处理的温度一般等于或高于沉淀反应的温度,熟化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在0515小时,优选15小时。0025在进行熟化处理之后,一般要进行洗涤,以便除。

16、去过量的反应物和制备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任何惰性溶剂均可用于这一洗涤步骤,例如可以选择异丁烷、戊烷、己烷、庚烷或环己烷及其混合物等,实验中通常选择己烷为洗涤的惰性溶剂。在洗涤后,催化剂悬浮液可以通过在加热情况下用氮气吹扫进行干燥,以得到催化剂粉末。0026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乙烯聚合或共聚合的催化剂,它含有上述的本发明催化剂组分与烷基铝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其中所用的烷基铝化合物的通式为ALR3,R为相同或不相同的C18的烷基,其中一个或两个烷基可以被氯取代,可以选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烷基铝混合使用,优选ALET3、ALISOBU3、ALNC6H133、ALNC8H173、ALET2CL等。0027。

17、本发明涉及的催化剂适用于各种乙烯的均聚合或乙烯与其他烯烃的共聚合,其中烯烃采用丙烯、丁烯、戊烯、己烯、辛烯、4甲基戊烯1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0028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及其粒度分布的测试0029将催化剂样品分散在己烷中,采用MALVERSIZER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样品的粒度分布曲线,其中0030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以D50给出0031催化剂的粒度分布SPAND90D10/D500032式中D50是在MALVERSIZER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的粒度分布曲线中全部颗粒的50的直径低于该值的直径值;D10是全部颗粒的10的直径低于该值的直径值;D90说明书CN102344508ACN102344528A4/。

18、5页6是全部颗粒的90的直径低于该值的直径值。催化剂聚合性能评价0033将1L己烷、1MMOL三乙基铝和一定量的催化剂加入到2L不锈钢搅拌釜中,然后将温度提高到90,一次性加入04MPA的氢气,然后用乙烯将体系的总压力维持在10MPA进行聚合反应,反应2小时后,停止加入乙烯,降温,泄压,聚乙烯粉料称重,计算催化剂的活性,并对得到的聚乙烯粉料进行筛分。0034实施例100351称取102克氯化镁,加入78毫升钛酸四丁酯,在140搅拌溶解直至形成透明溶液,将溶液温度降至室温,加入200毫升干燥己烷稀释备用。00362取20毫升第1步得到的溶液,与03毫升四氢呋喃混合并放置过夜。常温下,将该溶液缓慢。

19、滴加到30毫升己烷和20毫升四氯化硅的混合液中,滴加完成后,浴温45搅拌反应1小时,浴温65搅拌反应2小时,得到催化剂悬浮液。00373将催化剂悬浮液温度降至室温,静置,沉降,用己烷洗涤三次,每次己烷的用量为50毫升,洗涤完成后,在浴温65的情况下,用高纯氮气吹扫干燥,得固体流动性粉末。0038催化剂的平均粒径D5021微米,粒径分布宽度SPAN06,催化剂的活性及聚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1所示。0039实施例20040将催化剂制备步骤2中的03毫升四氢呋喃调整为06毫升,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0041催化剂的平均粒径D5019微米,粒径分布宽度SPAN06,催化剂的活性及聚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

20、表1所示。0042实施例30043将催化剂制备步骤2中的03毫升四氢呋喃调整为12毫升,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0044催化剂的平均粒径D5019微米,粒径分布宽度SPAN06,催化剂的活性及聚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1所示。0045实施例40046将催化剂制备步骤2中的03毫升四氢呋喃调整为18毫升,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0047催化剂的平均粒径D5017微米,粒径分布宽度SPAN08,催化剂的活性及聚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1所示。0048实施例50049将催化剂制备步骤2中使用的己烷替换为同体积的甲苯,但催化剂洗涤时仍然使用同体积的己烷,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0050催化剂的平均粒径D5082微米,。

21、粒径分布宽度SPAN06,催化剂的活性及聚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1所示0051对比例100521称取102克氯化镁,加入78毫升钛酸四丁酯,在140搅拌溶解直至形成透明溶液,将溶液温度降至室温,加入200毫升干燥己烷稀释备用。00532取20毫升第1步得到的溶液,将该溶液在常温下缓慢滴加到30毫升己烷和说明书CN102344508ACN102344528A5/5页720毫升四氯化硅的混合液中,滴加完成后,浴温45搅拌反应1小时,浴温65搅拌反应2小时,得到催化剂悬浮液。00543将催化剂悬浮液温度降至室温,静置,沉降,用己烷洗涤三次,每次己烷的用量为50毫升,洗涤完成后,在浴温65的情况下,用高纯氮气吹扫干燥,得固体流动性粉末。0055催化剂的平均粒径D5022微米,粒径分布宽度SPAN06,催化剂的扫描电静照片如图1所示,催化剂的活性及聚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1所示。0056对比例20057催化剂组分的合成按CN85105150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0058催化剂的平均粒径D5082微米,粒径分布宽度SPAN12,催化剂的活性及聚乙烯粉料的筛分结果如表1所示0059从表1的聚合数据可以看出,在同样的聚合条件下,本发明的催化剂活性较高,氢调性能非常好,所得聚合物的粒径分布更窄,聚合物中过粗或过细的粒子均较少。0060表10061说明书CN10234450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