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改善的供气装置的涡轮机燃烧室.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004842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9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12736.0

申请日:

2010.03.15

公开号:

CN102362120A

公开日:

2012.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3R 3/10申请日:20100315|||公开

IPC分类号:

F23R3/10

主分类号:

F23R3/10

申请人:

斯奈克玛

发明人:

塞巴斯蒂安·艾伦·克里斯托弗·布格瓦; 罗曼·尼古拉斯·吕内尔; 托马斯·奥利维耶·玛丽·诺埃尔

地址:

法国巴黎

优先权:

2009.03.17 FR 095167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代理人:

万学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燃烧室(10),其装配在涡轮机上且包括:室端壁(22);多个空气和燃料喷射系统(32),喷射系统围绕所述燃烧室(10)的轴线(34)沿周向分布且安装在所述室端壁(22)上;以及空气歧管(100),所述空气歧管与各个喷射系统(32)相结合,包括至少一个壁(96、98)和进气开口(88),所述至少一个壁安装在所述室端壁(22)上且向上游方向突出以对围绕所述燃烧室(10)的轴线(34)的周向气流形成阻碍,所述进气开口(88)形成于所述空气歧管(100)的上游端且从所述喷射系统的轴线(44)沿径向向外敞开。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环形燃烧室 (10), 其装配在涡轮机上且包括 : 室端壁 (22), 所述室端壁布置在 所述燃烧室 (10) 的上游端 ; 以及多个空气和燃料喷射系统 (32), 所述喷射系统绕所述燃烧 室 (10) 的轴线 (34) 沿周向分布且安装在所述室端壁 (22) 上 ; 所述燃烧室还包括空气歧管 (58、 100), 所述空气歧管与各个喷射系统 (32) 相结合, 所述空气歧管包括至少一个壁 (60、 62、 96、 98) 和进气开口 (64、 88), 所述至少一个壁安装在所述室端壁 (22) 上且向上游方向 突出, 以对围绕所述燃烧室 (10) 的轴线 (34) 的周向气流形成阻碍, 所述进气开口 (64、 88) 形成于所述空气歧管 (58、 100) 的上游端, 所述燃烧室特征在于, 各个空气歧管 (58、 100) 的 所述进气开口 (64、 88) 从所述喷射系统的轴线 (44) 沿径向向外敞开。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环形燃烧室, 其特征在于, 当在横向平面 (P1) 的投影上观察 各个空气歧管 (58、 100) 的所述进气开口 (64、 88) 时, 所述开口 (64、 88) 的在径向上位于上 述切向平面 (P2) 外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开口 (64、 88) 的在径向上位于切向平面 (P2) 内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 所述横向平面 (P1) 与经过相应喷射系统 (32) 的轴线 (44) 的 切向平面 (P2) 垂直。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环形燃烧室, 其特征在于, 各个空气歧管 (58、 100) 包括 安装在所述室端壁 (22) 上的两个壁 (60、 62、 96、 98), 所述壁朝向上游方向突出且布置在相 应喷射系统 (32) 的两侧, 所述壁对绕所述燃烧室的轴线 (34) 的周向气流形成阻碍。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环形燃烧室, 其特征在于, 各个空气歧管 (58) 的两个壁 (60、 62) 面向所述空气歧管 (58) 凹陷且借助各个所述壁的两个相对端 (60a、 60b、 62a、 62b) 彼此 连接, 从而各个空气歧管 (58) 整体呈管状且包括形成所述进气开口 (64) 的上游端。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环形燃烧室, 其特征在于, 各个空气歧管 (58) 的上游端形成 为使得该上游端的径向内侧部分 (66) 相对于所述上游端的径向外侧部分 (68) 向上游方向 偏移。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环形燃烧室,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环形室端壁防护罩 (78), 所 述环形室端壁防护罩布置在所述室端壁 (22) 的上游侧且各个空气歧管 (100) 的壁 (96、 98) 在形成于所述环形防护罩 (78) 中相应的孔的两侧以大致气密的方式与所述环形室端壁防 护罩连接, 所述孔形成所述空气歧管 (100) 的所述进气开口 (88)。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环形燃烧室, 其特征在于, 各个空气歧管 (100) 的所述壁 (96、 98) 沿径向延伸且各个所述壁 (96、 98) 均形成了两个连续的空气歧管 (100) 的一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或 7 所述的环形燃烧室, 其特征在于, 各个空气歧管 (100) 的所述进 气开口 (88) 是渐缩的且沿径向向外敞开。
9: 根据权利要求 6 至 8 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燃烧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防护罩 (78) 包括径向内侧环形部分 (80) 和径向外侧环形部分 (102), 所述进气开口 (88) 形成在 所述径向内侧环形部分 (80) 和所述径向外侧环形部分 (102) 之间, 所述径向内侧环形部分 (80) 从所述径向外侧环形部分 (102) 向上游方向偏移。
10: 根据权利要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燃烧室, 其特征在于, 各个喷射系 统 (32) 包括用于喷射器头部的对中引导轴衬 (36), 且各个空气歧管 (58、 100) 的至少一个 部分 (66) 沿上游方向延伸至相应喷射系统 (32) 的所述轴衬 (36) 的上游端之外。
11: 一种涡轮机,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室 (10)。

说明书


包括改善的供气装置的涡轮机燃烧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涡轮机的环形燃烧室, 例如, 用于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涡轮螺 旋桨发动机的环形燃烧室。
     背景技术 涡轮机通常包括安装在压缩机下游的环形燃烧室。
     燃烧室被界定在装配有喷射系统的环形端壁的下游侧, 喷射系统围绕涡轮机轴线 均匀地分布并且用于将空气和燃料混合物喷射到燃烧室中。
     压缩机出口畅通至容纳燃烧室的壳件中。 压缩机可以是轴向压缩机且包括与燃烧 室喷射系统基本上一致的出口, 或者可以是离心式压缩机且包括畅通至燃烧室壳件径向外 侧区域中的环形导流叶片组件出口。
     燃烧室喷射系统包括可以使空气从压缩机进入的周部钻孔以及对燃料喷射头进 行对中和引导的装置。
     设计喷射系统来优化燃烧室的性能, 从而减少燃料消耗量和所述燃烧室的出口处 的污染物排放量。
     通常, 如果这些喷射系统内的压力损失大并且供应至这些系统的空气围绕其相应 轴线是均匀的, 则喷射系统的性能较好。 因此, 期望使这些喷射系统的上游侧的压力损失最 小从而限制对供应至燃烧室的气流有影响的整体压力损失, 并同时允许喷射系统内的压力 损失较大。
     因为压缩机出口在轴向上距喷射系统一定距离, 因此来自压缩机的气流通常在到 达喷射系统时已经经受了高压损失且不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喷射系统周围。
     由于离心式压缩机的出口不与燃烧室喷射系统一致且布置在这些喷射系统的径 向外侧, 这些问题是尤其敏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 经济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来克服上述缺陷。
     具体地说,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涡轮机中减少来自压缩机中的、 在该压缩机的出口 与涡轮机燃烧室的喷射系统的入口之间的气流的压力损失, 尤其是能够在不会显著增加供 应至燃烧室的气流的整体压力损失的情况下提高这些喷射系统内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使供应至燃烧室喷射系统的空气更均匀。
     本发明披露了通过提供一种环形燃烧室来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 该环形燃烧室装 配在涡轮机上且包括 : 室端壁, 所述室端壁布置在所述燃烧室的上游端 ; 以及多个空气和 燃料喷射系统, 所述喷射系统围绕所述燃烧室的轴线沿周向分布且安装在所述室端壁上。 所述燃烧室还包括空气歧管, 上述空气歧管与各个喷射系统相结合, 所述空气歧管包括至 少一个壁和进气开口, 所述至少一个壁安装在所述室端壁上且向上游方向突出以阻碍围绕 所述燃烧室的轴线的周向气流形成, 所述进气开口形成于所述空气歧管的上游端。根据本
     发明, 各个空气歧管的所述进气开口从相应喷射系统的轴线沿径向向外敞开。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歧管可以在每个喷射系统周围直接优化来自喷射系统的各个 轴线的径向外侧区域且供应至这些喷射系统的气流。
     空气歧管由此可以减少施加至这些喷射系统上游侧的气流上的压力损失, 且使得 这些系统的空气供应更均匀。
     其结果是改善了燃烧室的整体性能, 更具体地说提高了效率且减少了燃烧室排放 的污染物。
     尤其在具有离心式压缩机的涡轮机中产生来自燃烧室喷射系统的各个轴线的径 向外侧区域的气流。从而, 将本发明应用于这种类型的涡轮机时特别有利。
     优选地, 当在横向平面的投影上观察各个空气歧管的所述进气开口时, 所述开口 的在径向上位于上述切向平面外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开口的在径向上位于切向 平面内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 所述横向平面与经过相应喷射系统的轴线的切向平面垂直。
     该构造可以进一步优化从燃烧室喷射系统的各个轴线的径向外侧区域进入的空 气。
     各个空气歧管优选地包括安装在所述室端壁上的两个壁, 所述壁向上游方向突出 且布置在相应喷射系统的两侧, 所述壁对所述燃烧室的轴线周围的周向气流形成阻碍。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 各空气歧管的两个壁面向所述空气歧管凹陷且借助各 个所述壁的两个相对端彼此连接, 从而各个空气歧管整体呈管状且包括形成所述进气开口 的上游端。
     这使得围绕各个喷射系统的空气分布更均匀。
     有利地, 各个空气歧管的上游端形成为使得该上游端的径向内侧部分相对于所述 空气歧管的上游端的径向外侧部分向上游方向偏移。
     各个空气歧管的上游端的该径向内侧部分从而可以形成气流引导勺形部, 该勺形 部用于来自喷射系统的径向外侧区域的空气。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 燃烧室包括环形室端壁防护罩, 所述环形室端壁防护 罩布置在所述室端壁的上游侧, 且各个空气歧管的壁在形成于所述环形防护罩中的相应孔 的两侧以大致气密的方式与所述环形室端壁防护罩连接, 所述孔形成所述空气歧管的进气 开口。
     上述壁可以界定如下隔间, 该隔间形成围绕各个喷射系统的室端壁和防护罩之间 的空气歧管。
     优选地, 各个空气歧管的所述壁沿径向延伸, 且各个所述壁围绕所述燃烧室的轴 线形成两个连续的空气歧管的一部分。
     具体地说, 该构造具有使空气歧管壁的总数最小的优点。
     各个空气歧管的所述进气开口是渐缩的且沿径向向外敞开。
     作为变型例, 或者作为补充特征, 所述环形防护罩可以包括径向内侧环形部分和 径向外侧环形部分, 所述进气开口形成在所述径向内侧环形部分和所述径向外侧环形部分 之间, 所述径向内侧环形部分从所述径向外侧环形部分向上游方向偏移。
     在该情况下, 防护罩的形状取向为使进气开口沿径向向外。
     通常, 各个喷射系统包括用于喷射器喷头的对中引导轴衬, 且各个空气歧管的至
     少一部分优选地沿上游方向延伸至相应喷射系统的所述轴衬的上游端之外。
     从而优化空气歧管对供应至装配在燃烧室上的喷射系统的空气进行引导的能力。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上述类型的燃烧室的涡轮机。 附图说明 阅读下文参考附图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给出的说明之后, 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 它细节、 优点和特征, 其中 :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涡轮机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
     图 1a 是图 1 的涡轮机投影到图 1 中的平面 P1 上的局部示意图 ;
     图 2 是以较大的比例示出的图 1 中的涡轮机的轴向截面的局部示意图 ;
     图 3 与图 1 相似, 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涡轮机的视图 ;
     图 3a 是图 3 的涡轮机投影到图 3 中的平面 P1 上的局部示意图 ;
     图 4 是与图 3a 相似的视图, 示出了图 3 涡轮机的变型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和图 2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涡轮机的燃烧室 10 和该燃烧室附近 的情况。
     燃烧室 10 以已知方式容纳在形成于涡轮机的离心式压缩机下游侧的壳件 12 中, 压缩机的出口连接至径向散气片 14, 散气片本身在出口处连接至导流叶片组件 16, 导流叶 片组件 16 敞开至壳件 12 的径向外侧区域中。
     燃烧室 10 由分别为内壁和外壁的两个大致圆筒形同轴壁 18 和 20 以及环形室端 壁 22 界定, 该环形室端壁 22 在燃烧室 10 的上游端大致沿径向延伸且其径向端连接至两个 壁 18 和 20。
     燃烧室 10 的内壁 18 和外壁 20 借助内壳 24 和外壳 26 在下游侧固定至大致圆筒 形内壁 28, 内壁 28 连接至散气片 14 和外壳体 30 以界定壳件 12。
     在室端壁 22 内安装有围绕燃烧室轴线 34 均匀分布的喷射系统 32。 各个喷射系统 32 具体地包括对中引导轴衬 36 和进气孔 42, 对中引导轴衬 36 用于对燃料喷射器 40 的喷 头 38 进行对中和引导, 进气孔 42 绕喷射系统的中心线 44 设置。
     各个喷射系统 32 的轴衬 36 用于将相应的喷射器喷头 38 对准在喷射系统的轴线 44 上。此外, 喷射系统 32 构造得使喷射器喷头 38 的预定径向和轴向间隙能够考虑到可使 喷射器 40 与燃烧室 10 之间发生相对移位的任何膨胀差异。
     在操作期间, 来自离心式压缩机的气流 46 经由导流叶片组件 16 喷射到壳件 12 中。
     到达壳件 12 的径向外侧区域处的气流 46 在该壳件 12 中整体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气流 48 沿着燃烧室 10 的外壁 20 向下游方向流动并且部分地穿过形成 于外壁 20 中的孔 50 进入燃烧室 10。
     第二部分气流 52 沿着燃烧室 10 的内壁 18 向下游方向流动并且部分地穿过形成 于内壁 18 中的孔 54 进入燃烧室 10。
     最后, 第三部分气流 56 供应至燃烧室 10 的喷射系统 3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燃烧室 10 配有多个空气歧管 58( 在图 1 和图 2 中可 以看到其中的一个空气歧管 )。
     各个空气歧管 58 包括两个相似的壁 60 和 62( 图 1), 壁 60 和 62 绕相应的喷射系 统 32 弯曲并且面向该喷射系统 32 凹陷, 并且各空气歧管 58 的相应下游端安装在室端壁 22 上。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 各个空气歧管 58 的两个壁 60 和 62 分别包括两个相对端部 60a、 60b 和 62a、 62b, 这两个壁 60 和 62 借助这些端部彼此连接, 从而各个空气歧管 58 整体 呈管形。
     空气歧管 58 均具有界定进气开口 64 的上游端, 来自导流叶片组件 16 的空气 56 可以穿过该进气开口 64 到达喷射系统 32 的进气孔 42。
     各个空气歧管 58 的两个壁 60、 62 相对于相应喷射系统的轴线 44 在上游侧被斜截 成倾斜面, 从而使各个空气歧管 58 的进气开口 64 面向导流叶片组件 16 的出口敞开, 换句 话说进气开口 64 从上述喷射系统的轴线 44 沿径向向外敞开, 以促进空气从该导流叶片组 件 16 进入空气歧管 58 中。
     因此, 各个空气歧管 58 的上游边缘的径向内部 66 相对于该上游边缘的外部 68 向 上游方向偏移。 如图 1a 所示, 当在图 1 中的横向平面 P1 内的投影观察各个进气开口 64 时, 开口 64 的在径向上位于切向平面 P2 外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 S 1 大于所述开口 64 的在径向上位 于切向平面 P2 内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 S2, 其中, 横向平面 P1 与穿过喷射系统 32 的轴线 44 的切向平面 P2 垂直。
     如图 2 所示, 各个空气歧管 58 的上游边缘的径向内部 66 沿上游方向延伸至相应 喷射器喷头 38 的对中引导轴衬 36 的上游端之外。从而, 该径向内部 66 形成了特别有效的 凹部来引导来自导流叶片组件 16 的气流。
     各个空气歧管 58 的进气开口 64 相对于相应喷射系统的轴线 44 的倾角具体限定 为不妨碍相应喷射器喷头 38 在操作期间以及组装和拆卸喷射器 40 期间的轴向和径向位 移。
     因此, 形成于进气开口 64 与轴线 44 之间的角度 α( 图 2) 通常在大约 40 度与 80 度之间。
     在图 1 和图 2 所示的实施例中, 各个空气歧管 58 的两个壁 60 和 62 在下游端固定 在环形部分 70 上, 环形部分 70 有时被称为停止盘且固定至室端壁 22 而且包括环形端板 72 和环形缘部 74, 环形端板 72 绕相应喷射系统 32 的轴线 44 沿径向延伸, 环形缘部 74 从停止 盘 70 的环形端板 72 的内周沿着轴线 44 延伸。
     壁 60 和 62 附接至停止盘 70 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来实现, 使得壁 60 和 62 是停止盘 70 的环形缘部 74 的延伸部。
     以原本已知的方式, 停止盘 70 能够通过停止盘的环形端板 72 与环形端板 76 的协 作而沿径向遮挡喷射系统 32, 环形端板 76 固定至喷射系统 32 并且安装成在形成于室端壁 32 与停止盘 70 的环形端板 72 之间的环形凹槽沿径向滑动。
     通常空气歧管 58 能围绕各个喷射系统 32 引导来自导流叶片组件 16 的空气, 这减 少了这些喷射系统上游侧的压力损失并且改善了供应至这些喷射系统的空气的均匀性。 为
     了实现上述效果, 空气歧管 58 的显著特性在于 : 各个空气歧管阻碍了两个相邻喷射系统之 间沿着室端壁 22 的周向气流。
     作为变型例, 各个歧管还可以被穿过相应喷射器喷头 38 的切向平面斜截。当这种 空气歧管所保持的空气引导水平足够高时, 该构造可以提供节省质量的优点。
     此外, 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将各个空气歧管 58 制成单个构件。
     图 3 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其中燃烧室 10 的端壁 22 配有布置在该室端壁 22 上游的环形防护罩 78。
     防护罩 78 包括连续的径向内侧环形部分 80, 该环形部分 80 的边缘 82 连接地固定 至燃烧室 10 的室端壁 22 的内缘部 84 以及燃烧室 10 的内壁 18 的上游边缘 86。
     防护罩 78 还包括面对各个喷射系统 32 形成的进气开口 88, 进气开口 88 向外延伸 远至防护罩 78 的径向外端, 从而该防护罩的径向外边缘 90 在各个进气开口 88 处分叉。该 防护罩的该外边缘 90 连接地固定至燃烧室 10 的室端壁 22 的外缘部 92 以及燃烧室 10 的 外壁 20 的上游边缘 94。
     如图 3a 所示, 当在横向平面 P1 的投影中观察各个进气开口 88 时, 开口 88 的在径 向上位于切向平面 P2 外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 S1 大于开口 88 的在径向上位于切向平面 P2 内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 S2, 其中横向平面 P1 与穿过喷射系统 32 的轴线 44 的切向平面 P2 垂直。 因此, 进气开 88 相对于各个喷射系统 32 的轴线 44 沿径向向外敞开, 这有助于将 来自导流叶片组件 16 的气流 56 供应至喷射系统 32。
     在图 3 所示的实例中, 防护罩 78 的进气开口 88 是渐缩的。
     作为变型例, 各个进气开口 88 可以以轴线 95 为中心, 轴线 95 包含于经过相应喷 射系统的轴线 44 和燃烧室的轴线 34 的平面内, 所述轴线 95 相对于喷射系统的所述轴线 44 沿径向向外偏移或相对于所述轴线 44 倾斜。图 4 示出了在上述横向平面 P1 的投影中看到 的这种类型的开口 88。
     在所有情况下, 进气开口 88 满足相对于在切向平面 P2 的两侧限定的开口面积 S1 和 S2 的上述特性。
     还应注意到, 各进气开口 88 在防护罩 78 的径向外侧部分 102 与该防护罩的上述 径向内侧环形部分 80 之间延伸, 该径向内侧部分 80 从上述径向外侧部分 102 向上游方向 偏移。
     此外,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 燃烧室 10 的端壁 22 与设置在各个喷射系统 32 和相应开口 88 的两侧的一对歧管壁 96 和 98 配合, 如图 3 所示。这些歧管壁 96 和 98 是平 的, 从室端壁 22 向上游方向突出, 并沿着经过燃烧室的轴线 34 的各个平面延伸。
     各个歧管壁 96 和 98 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至、 实际上封闭至室端壁 22 和 防护罩 78。
     以这种方式, 各对壁 96 和 98 界定了室端壁 22 与防护罩 78 之间的隔间。该隔间 形成了功能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歧管 58 相似的空气歧管 100。具体地说, 该空气 歧管 100 可以通过防止在两个相邻喷射系统之间沿室端壁 22 产生任何轴向气流来引导各 个喷射系统 32 周围的空气。
     作为变型例, 各个壁 96 和 98 可以绕相应喷射系统 32 弯曲, 即面向喷射系统 32 凹
     陷。
     作为另一变型例, 可以在两个相邻喷射系统 32 之间仅具有单个空气歧管壁, 从而 每个歧管壁均参与形成两个相邻的空气歧管。

包括改善的供气装置的涡轮机燃烧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包括改善的供气装置的涡轮机燃烧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包括改善的供气装置的涡轮机燃烧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括改善的供气装置的涡轮机燃烧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括改善的供气装置的涡轮机燃烧室.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62120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2CN102362120ACN102362120A21申请号201080012736022申请日20100315095167320090317FRF23R3/1020060171申请人斯奈克玛地址法国巴黎72发明人塞巴斯蒂安艾伦克里斯托弗布格瓦罗曼尼古拉斯吕内尔托马斯奥利维耶玛丽诺埃尔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代理人万学堂54发明名称包括改善的供气装置的涡轮机燃烧室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燃烧室10,其装配在涡轮机上且包括室端壁22;多个空气和燃料喷射系统32,喷射系统围绕所述燃烧室10的轴线34沿。

2、周向分布且安装在所述室端壁22上;以及空气歧管100,所述空气歧管与各个喷射系统32相结合,包括至少一个壁96、98和进气开口88,所述至少一个壁安装在所述室端壁22上且向上游方向突出以对围绕所述燃烧室10的轴线34的周向气流形成阻碍,所述进气开口88形成于所述空气歧管100的上游端且从所述喷射系统的轴线44沿径向向外敞开。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0919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10/05324920100315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105999FR20100923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3、1页说明书6页附图4页CN102362137A1/1页21一种环形燃烧室10,其装配在涡轮机上且包括室端壁22,所述室端壁布置在所述燃烧室10的上游端;以及多个空气和燃料喷射系统32,所述喷射系统绕所述燃烧室10的轴线34沿周向分布且安装在所述室端壁22上;所述燃烧室还包括空气歧管58、100,所述空气歧管与各个喷射系统32相结合,所述空气歧管包括至少一个壁60、62、96、98和进气开口64、88,所述至少一个壁安装在所述室端壁22上且向上游方向突出,以对围绕所述燃烧室10的轴线34的周向气流形成阻碍,所述进气开口64、88形成于所述空气歧管58、100的上游端,所述燃烧室特征在于,各个空气。

4、歧管58、100的所述进气开口64、88从所述喷射系统的轴线44沿径向向外敞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当在横向平面P1的投影上观察各个空气歧管58、100的所述进气开口64、88时,所述开口64、88的在径向上位于上述切向平面P2外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开口64、88的在径向上位于切向平面P2内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所述横向平面P1与经过相应喷射系统32的轴线44的切向平面P2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形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各个空气歧管58、100包括安装在所述室端壁22上的两个壁60、62、96、98,所述壁朝向上游方向突出且布置在相应喷射系统32的两侧,所。

5、述壁对绕所述燃烧室的轴线34的周向气流形成阻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各个空气歧管58的两个壁60、62面向所述空气歧管58凹陷且借助各个所述壁的两个相对端60A、60B、62A、62B彼此连接,从而各个空气歧管58整体呈管状且包括形成所述进气开口64的上游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形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各个空气歧管58的上游端形成为使得该上游端的径向内侧部分66相对于所述上游端的径向外侧部分68向上游方向偏移。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环形室端壁防护罩78,所述环形室端壁防护罩布置在所述室端壁22的上游侧且各个空气歧管100的壁96、98在。

6、形成于所述环形防护罩78中相应的孔的两侧以大致气密的方式与所述环形室端壁防护罩连接,所述孔形成所述空气歧管100的所述进气开口8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形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各个空气歧管100的所述壁96、98沿径向延伸且各个所述壁96、98均形成了两个连续的空气歧管100的一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环形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各个空气歧管100的所述进气开口88是渐缩的且沿径向向外敞开。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防护罩78包括径向内侧环形部分80和径向外侧环形部分102,所述进气开口88形成在所述径向内侧环形部分80和所述径向外侧环形部分102。

7、之间,所述径向内侧环形部分80从所述径向外侧环形部分102向上游方向偏移。10根据权利要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形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各个喷射系统32包括用于喷射器头部的对中引导轴衬36,且各个空气歧管58、100的至少一个部分66沿上游方向延伸至相应喷射系统32的所述轴衬36的上游端之外。11一种涡轮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室10。权利要求书CN102362120ACN102362137A1/6页3包括改善的供气装置的涡轮机燃烧室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涡轮机的环形燃烧室,例如,用于飞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环形燃烧室。背景技术0002。

8、涡轮机通常包括安装在压缩机下游的环形燃烧室。0003燃烧室被界定在装配有喷射系统的环形端壁的下游侧,喷射系统围绕涡轮机轴线均匀地分布并且用于将空气和燃料混合物喷射到燃烧室中。0004压缩机出口畅通至容纳燃烧室的壳件中。压缩机可以是轴向压缩机且包括与燃烧室喷射系统基本上一致的出口,或者可以是离心式压缩机且包括畅通至燃烧室壳件径向外侧区域中的环形导流叶片组件出口。0005燃烧室喷射系统包括可以使空气从压缩机进入的周部钻孔以及对燃料喷射头进行对中和引导的装置。0006设计喷射系统来优化燃烧室的性能,从而减少燃料消耗量和所述燃烧室的出口处的污染物排放量。0007通常,如果这些喷射系统内的压力损失大并且。

9、供应至这些系统的空气围绕其相应轴线是均匀的,则喷射系统的性能较好。因此,期望使这些喷射系统的上游侧的压力损失最小从而限制对供应至燃烧室的气流有影响的整体压力损失,并同时允许喷射系统内的压力损失较大。0008因为压缩机出口在轴向上距喷射系统一定距离,因此来自压缩机的气流通常在到达喷射系统时已经经受了高压损失且不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喷射系统周围。0009由于离心式压缩机的出口不与燃烧室喷射系统一致且布置在这些喷射系统的径向外侧,这些问题是尤其敏感的。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经济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克服上述缺陷。0011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涡轮机中减少来自压缩机中的、在该压。

10、缩机的出口与涡轮机燃烧室的喷射系统的入口之间的气流的压力损失,尤其是能够在不会显著增加供应至燃烧室的气流的整体压力损失的情况下提高这些喷射系统内的压力损失。001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使供应至燃烧室喷射系统的空气更均匀。0013本发明披露了通过提供一种环形燃烧室来实现上述目的的手段,该环形燃烧室装配在涡轮机上且包括室端壁,所述室端壁布置在所述燃烧室的上游端;以及多个空气和燃料喷射系统,所述喷射系统围绕所述燃烧室的轴线沿周向分布且安装在所述室端壁上。所述燃烧室还包括空气歧管,上述空气歧管与各个喷射系统相结合,所述空气歧管包括至少一个壁和进气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壁安装在所述室端壁上且向上游方向突出以。

11、阻碍围绕所述燃烧室的轴线的周向气流形成,所述进气开口形成于所述空气歧管的上游端。根据本说明书CN102362120ACN102362137A2/6页4发明,各个空气歧管的所述进气开口从相应喷射系统的轴线沿径向向外敞开。0014根据本发明的空气歧管可以在每个喷射系统周围直接优化来自喷射系统的各个轴线的径向外侧区域且供应至这些喷射系统的气流。0015空气歧管由此可以减少施加至这些喷射系统上游侧的气流上的压力损失,且使得这些系统的空气供应更均匀。0016其结果是改善了燃烧室的整体性能,更具体地说提高了效率且减少了燃烧室排放的污染物。0017尤其在具有离心式压缩机的涡轮机中产生来自燃烧室喷射系统的各个。

12、轴线的径向外侧区域的气流。从而,将本发明应用于这种类型的涡轮机时特别有利。0018优选地,当在横向平面的投影上观察各个空气歧管的所述进气开口时,所述开口的在径向上位于上述切向平面外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开口的在径向上位于切向平面内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所述横向平面与经过相应喷射系统的轴线的切向平面垂直。0019该构造可以进一步优化从燃烧室喷射系统的各个轴线的径向外侧区域进入的空气。0020各个空气歧管优选地包括安装在所述室端壁上的两个壁,所述壁向上游方向突出且布置在相应喷射系统的两侧,所述壁对所述燃烧室的轴线周围的周向气流形成阻碍。0021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各空气歧管的两个壁面向所述空。

13、气歧管凹陷且借助各个所述壁的两个相对端彼此连接,从而各个空气歧管整体呈管状且包括形成所述进气开口的上游端。0022这使得围绕各个喷射系统的空气分布更均匀。0023有利地,各个空气歧管的上游端形成为使得该上游端的径向内侧部分相对于所述空气歧管的上游端的径向外侧部分向上游方向偏移。0024各个空气歧管的上游端的该径向内侧部分从而可以形成气流引导勺形部,该勺形部用于来自喷射系统的径向外侧区域的空气。0025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燃烧室包括环形室端壁防护罩,所述环形室端壁防护罩布置在所述室端壁的上游侧,且各个空气歧管的壁在形成于所述环形防护罩中的相应孔的两侧以大致气密的方式与所述环形室端壁防护罩连接。

14、,所述孔形成所述空气歧管的进气开口。0026上述壁可以界定如下隔间,该隔间形成围绕各个喷射系统的室端壁和防护罩之间的空气歧管。0027优选地,各个空气歧管的所述壁沿径向延伸,且各个所述壁围绕所述燃烧室的轴线形成两个连续的空气歧管的一部分。0028具体地说,该构造具有使空气歧管壁的总数最小的优点。0029各个空气歧管的所述进气开口是渐缩的且沿径向向外敞开。0030作为变型例,或者作为补充特征,所述环形防护罩可以包括径向内侧环形部分和径向外侧环形部分,所述进气开口形成在所述径向内侧环形部分和所述径向外侧环形部分之间,所述径向内侧环形部分从所述径向外侧环形部分向上游方向偏移。0031在该情况下,防护。

15、罩的形状取向为使进气开口沿径向向外。0032通常,各个喷射系统包括用于喷射器喷头的对中引导轴衬,且各个空气歧管的至说明书CN102362120ACN102362137A3/6页5少一部分优选地沿上游方向延伸至相应喷射系统的所述轴衬的上游端之外。0033从而优化空气歧管对供应至装配在燃烧室上的喷射系统的空气进行引导的能力。0034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上述类型的燃烧室的涡轮机。附图说明0035阅读下文参考附图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给出的说明之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细节、优点和特征,其中0036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涡轮机的局部透视示意图;0037图1A是图1的涡轮机投影到图1中的平面P1上的局部。

16、示意图;0038图2是以较大的比例示出的图1中的涡轮机的轴向截面的局部示意图;0039图3与图1相似,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涡轮机的视图;0040图3A是图3的涡轮机投影到图3中的平面P1上的局部示意图;0041图4是与图3A相似的视图,示出了图3涡轮机的变型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0042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涡轮机的燃烧室10和该燃烧室附近的情况。0043燃烧室10以已知方式容纳在形成于涡轮机的离心式压缩机下游侧的壳件12中,压缩机的出口连接至径向散气片14,散气片本身在出口处连接至导流叶片组件16,导流叶片组件16敞开至壳件12的径向外侧区域中。0044燃烧室10由分别为内。

17、壁和外壁的两个大致圆筒形同轴壁18和20以及环形室端壁22界定,该环形室端壁22在燃烧室10的上游端大致沿径向延伸且其径向端连接至两个壁18和20。0045燃烧室10的内壁18和外壁20借助内壳24和外壳26在下游侧固定至大致圆筒形内壁28,内壁28连接至散气片14和外壳体30以界定壳件12。0046在室端壁22内安装有围绕燃烧室轴线34均匀分布的喷射系统32。各个喷射系统32具体地包括对中引导轴衬36和进气孔42,对中引导轴衬36用于对燃料喷射器40的喷头38进行对中和引导,进气孔42绕喷射系统的中心线44设置。0047各个喷射系统32的轴衬36用于将相应的喷射器喷头38对准在喷射系统的轴线。

18、44上。此外,喷射系统32构造得使喷射器喷头38的预定径向和轴向间隙能够考虑到可使喷射器40与燃烧室10之间发生相对移位的任何膨胀差异。0048在操作期间,来自离心式压缩机的气流46经由导流叶片组件16喷射到壳件12中。0049到达壳件12的径向外侧区域处的气流46在该壳件12中整体分成三个部分。0050第一部分气流48沿着燃烧室10的外壁20向下游方向流动并且部分地穿过形成于外壁20中的孔50进入燃烧室10。0051第二部分气流52沿着燃烧室10的内壁18向下游方向流动并且部分地穿过形成于内壁18中的孔54进入燃烧室10。0052最后,第三部分气流56供应至燃烧室10的喷射系统32。说明书C。

19、N102362120ACN102362137A4/6页6005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燃烧室10配有多个空气歧管58在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个空气歧管。0054各个空气歧管58包括两个相似的壁60和62图1,壁60和62绕相应的喷射系统32弯曲并且面向该喷射系统32凹陷,并且各空气歧管58的相应下游端安装在室端壁22上。005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空气歧管58的两个壁60和62分别包括两个相对端部60A、60B和62A、62B,这两个壁60和62借助这些端部彼此连接,从而各个空气歧管58整体呈管形。0056空气歧管58均具有界定进气开口64的上游端,来自导流叶片组件16的空气56可以。

20、穿过该进气开口64到达喷射系统32的进气孔42。0057各个空气歧管58的两个壁60、62相对于相应喷射系统的轴线44在上游侧被斜截成倾斜面,从而使各个空气歧管58的进气开口64面向导流叶片组件16的出口敞开,换句话说进气开口64从上述喷射系统的轴线44沿径向向外敞开,以促进空气从该导流叶片组件16进入空气歧管58中。0058因此,各个空气歧管58的上游边缘的径向内部66相对于该上游边缘的外部68向上游方向偏移。0059如图1A所示,当在图1中的横向平面P1内的投影观察各个进气开口64时,开口64的在径向上位于切向平面P2外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S1大于所述开口64的在径向上位于切向平面P2内侧的。

21、部分的开口面积S2,其中,横向平面P1与穿过喷射系统32的轴线44的切向平面P2垂直。0060如图2所示,各个空气歧管58的上游边缘的径向内部66沿上游方向延伸至相应喷射器喷头38的对中引导轴衬36的上游端之外。从而,该径向内部66形成了特别有效的凹部来引导来自导流叶片组件16的气流。0061各个空气歧管58的进气开口64相对于相应喷射系统的轴线44的倾角具体限定为不妨碍相应喷射器喷头38在操作期间以及组装和拆卸喷射器40期间的轴向和径向位移。0062因此,形成于进气开口64与轴线44之间的角度图2通常在大约40度与80度之间。0063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空气歧管58的两个壁60和。

22、62在下游端固定在环形部分70上,环形部分70有时被称为停止盘且固定至室端壁22而且包括环形端板72和环形缘部74,环形端板72绕相应喷射系统32的轴线44沿径向延伸,环形缘部74从停止盘70的环形端板72的内周沿着轴线44延伸。0064壁60和62附接至停止盘70例如可以通过焊接来实现,使得壁60和62是停止盘70的环形缘部74的延伸部。0065以原本已知的方式,停止盘70能够通过停止盘的环形端板72与环形端板76的协作而沿径向遮挡喷射系统32,环形端板76固定至喷射系统32并且安装成在形成于室端壁32与停止盘70的环形端板72之间的环形凹槽沿径向滑动。0066通常空气歧管58能围绕各个喷射。

23、系统32引导来自导流叶片组件16的空气,这减少了这些喷射系统上游侧的压力损失并且改善了供应至这些喷射系统的空气的均匀性。为说明书CN102362120ACN102362137A5/6页7了实现上述效果,空气歧管58的显著特性在于各个空气歧管阻碍了两个相邻喷射系统之间沿着室端壁22的周向气流。0067作为变型例,各个歧管还可以被穿过相应喷射器喷头38的切向平面斜截。当这种空气歧管所保持的空气引导水平足够高时,该构造可以提供节省质量的优点。0068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各个空气歧管58制成单个构件。0069图3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燃烧室10的端壁22配有布置在该室端壁22。

24、上游的环形防护罩78。0070防护罩78包括连续的径向内侧环形部分80,该环形部分80的边缘82连接地固定至燃烧室10的室端壁22的内缘部84以及燃烧室10的内壁18的上游边缘86。0071防护罩78还包括面对各个喷射系统32形成的进气开口88,进气开口88向外延伸远至防护罩78的径向外端,从而该防护罩的径向外边缘90在各个进气开口88处分叉。该防护罩的该外边缘90连接地固定至燃烧室10的室端壁22的外缘部92以及燃烧室10的外壁20的上游边缘94。0072如图3A所示,当在横向平面P1的投影中观察各个进气开口88时,开口88的在径向上位于切向平面P2外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S1大于开口88的在径。

25、向上位于切向平面P2内侧的部分的开口面积S2,其中横向平面P1与穿过喷射系统32的轴线44的切向平面P2垂直。0073因此,进气开88相对于各个喷射系统32的轴线44沿径向向外敞开,这有助于将来自导流叶片组件16的气流56供应至喷射系统32。0074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防护罩78的进气开口88是渐缩的。0075作为变型例,各个进气开口88可以以轴线95为中心,轴线95包含于经过相应喷射系统的轴线44和燃烧室的轴线34的平面内,所述轴线95相对于喷射系统的所述轴线44沿径向向外偏移或相对于所述轴线44倾斜。图4示出了在上述横向平面P1的投影中看到的这种类型的开口88。0076在所有情况下,进气开。

26、口88满足相对于在切向平面P2的两侧限定的开口面积S1和S2的上述特性。0077还应注意到,各进气开口88在防护罩78的径向外侧部分102与该防护罩的上述径向内侧环形部分80之间延伸,该径向内侧部分80从上述径向外侧部分102向上游方向偏移。0078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燃烧室10的端壁22与设置在各个喷射系统32和相应开口88的两侧的一对歧管壁96和98配合,如图3所示。这些歧管壁96和98是平的,从室端壁22向上游方向突出,并沿着经过燃烧室的轴线34的各个平面延伸。0079各个歧管壁96和98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至、实际上封闭至室端壁22和防护罩78。0080以这种方式,各对。

27、壁96和98界定了室端壁22与防护罩78之间的隔间。该隔间形成了功能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歧管58相似的空气歧管100。具体地说,该空气歧管100可以通过防止在两个相邻喷射系统之间沿室端壁22产生任何轴向气流来引导各个喷射系统32周围的空气。0081作为变型例,各个壁96和98可以绕相应喷射系统32弯曲,即面向喷射系统32凹说明书CN102362120ACN102362137A6/6页8陷。0082作为另一变型例,可以在两个相邻喷射系统32之间仅具有单个空气歧管壁,从而每个歧管壁均参与形成两个相邻的空气歧管。说明书CN102362120ACN102362137A1/4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62120ACN102362137A2/4页10图1A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62120ACN102362137A3/4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62120ACN102362137A4/4页12图3A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6212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燃烧设备;燃烧方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