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顶冷凝分离器.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004643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42388.6

申请日:

2008.09.02

公开号:

CN101664609A

公开日:

2010.03.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01D 5/00申请公布日:201003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5/00申请日:20080902|||公开

IPC分类号:

B01D5/00; B01D8/00; F28B1/00

主分类号:

B01D5/00

申请人:

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尚立新; 上海天勃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尚立新

地址:

15008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双路56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李 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气体或蒸汽中分离液体的组合器械,具体为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包括塔顶汽进口管、顺流管束、冷凝液出口管、逆流管束、不凝汽出口管、喷淋装置、截止阀、A型架、构架、风机和裙板,其特征是:塔顶汽进口管与顺流管束的进口通过裙板连接,顺流管束的出口和逆流管束的进口相通,逆流管束的出口与不凝汽出口管连接,顺流管束、逆流管束与冷凝液出口管互相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截止阀,A型架的上端为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下端为构架,风机设置在A型架的下端,逆流管束的上端设置喷淋装置,逆流管束和A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包括塔顶汽进口管(1)、顺流管束(2)、冷凝液 出口管(3)、逆流管束(4)、不凝汽出口管(5)、喷淋装置(6)、截止阀(7)、A型 架(8)、构架(9)、风机(10)和裙板(11),其特征是:塔顶汽进口管(1)与顺流管 束(2)的进口通过裙板(11)连接,顺流管束(2)的出口和逆流管束(4)的进口相 通,逆流管束(4)的出口与不凝汽出口管(5)连接,顺流管束(2)、逆流管束(4) 与冷凝液出口管(3)互相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截止阀(7),A型架(8)的上端为顺 流管束(2)和逆流管束(4),下端为构架(9),风机(10)设置在A型架(8)的下端, 逆流管束(4)的上端设置喷淋装置(6),逆流管束(4)和A型架(8)的下面设置有 接水盘和导流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顶冷凝分离器,其特征是:分布于A型架(8) 上端的顺流管束(2)和逆流管束(4)呈斜顶式布置,A型架顶角α的范围是在 50°至60°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顶冷凝分离器,其特征是:顺流管束和逆流 管束是单排扁管及翅片管、多排椭圆管及翅片管或多排圆管及翅片管中的任 意一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顶冷凝分离器,其特征是:喷淋装置(6)的喷 头安装在喷淋管上,喷淋区域能覆盖全部顺流管束(2)和逆流管束(4),在喷 淋装置(6)的喷淋水管的入口处安装流量调节阀。

说明书


塔顶冷凝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气体或蒸汽中分离液体的组合器械,具体为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

    背景技术

    化工、制药、日化、工业、生物等工业领域中,塔顶汽地处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传统方法是分步处理,即先采用换热器冷凝,后输入汽液分离器予以分离。这种虽然方法可以实现塔顶汽的冷凝和分离,但分步处理导致装置结构复杂,投资较多,生产成本较高,最主要的是管程阻力较大,冷凝液出口温度较高,冷凝液回收不彻底,在汽液分离器中易引发闪蒸现象,存在着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回收彻底,且能在管程压力降要求较小、冷凝液出口温度较低工况下正常工作的气液分离装置,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包括塔顶汽进口管、顺流管束、冷凝液出口管、逆流管束、不凝汽出口管、喷淋装置、截止阀、A型架、构架、风机和裙板,其特征是:塔顶汽进口管与顺流管束的进口通过裙板连接,顺流管束的出口和逆流管束的进口相通,逆流管束的出口与不凝汽出口管连接,顺流管束、逆流管束与冷凝液出口管互相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截止阀,A型架的上端为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下端为构架,风机设置在A型架的下端,逆流管束的上端设置喷淋装置,逆流管束和A型架的下面设置有接水盘和导流口。

    所述的塔顶冷凝分离器,其特征是:分布于A型架上端的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呈斜顶式布置,A型架顶角α的范围是在50°至60°之间。

    所述的塔顶冷凝分离器,其特征是: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是单排扁管及翅片管、多排椭圆管及翅片管或多排圆管及翅片管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的塔顶冷凝分离器,其特征是:喷淋装置的喷头安装在喷淋管上,喷淋区域能覆盖全部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在喷淋装置的喷淋水管的入口处安装流量调节阀。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关闭截止阀,隔绝顺流管束与冷凝液出口管的连接,塔顶汽从塔顶汽进口管流入,启动风机,经顺流管束进行冷凝,冷凝液液封顺流管束与冷凝液出口管的联接,打开截止阀,未冷凝下来的气体惟有流入逆流管束再次冷凝,冷凝液顺着管壁回流到冷凝液出口管,由于逆流管束上端设有喷淋装置,冷凝液温度较低,与从顺流管束流入冷凝液出口管的冷凝液进行热交换,使得整体冷凝液温度降低;与此同时,在逆流管束还未冷凝的不凝汽从不凝汽出口管流出,从而在同一装置中实现塔顶汽的冷凝和分离。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同一装置上实现塔顶汽的冷凝和分离,由于冷凝液流动阻力降低,故冷凝液回收彻底,而冷凝液出口温度较低,可有效地防止介质闪蒸。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可取代目前石化炼油行业的减压塔顶空冷、酸性水汽提塔顶空冷、含有大量不凝汽的回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个数字所代表的零件名称如下:

    1.塔顶汽进口管;2.顺流管束;3.冷凝液出口管;4.逆流管束;5.不凝汽出口管;6.喷淋装置;7.截止阀;8.A型架;9.构架;10.风机;11.裙板。

    图中的大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小箭头表示冷凝液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包括塔顶汽进口管1、顺流管束2、冷凝液出口管3、逆流管束4、不凝汽出口管5、喷淋装置6、截止阀7、A型架8、构架9、风机10和裙板11,如图1所示,具体结构是:塔顶汽进口管1与顺流管束2的进口通过裙板11连接,顺流管束2和逆流管束4是单排扁管及翅片管,顺流管束2的出口和逆流管束4的进口相通,逆流管束4的出口与不凝汽出口管5连接,顺流管束2、逆流管束4与冷凝液出口管3互相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截止阀7,A型架8的上端为顺流管束2和逆流管束4,下端为构架9,分布于A型架8上端的顺流管束2和逆流管束4呈斜顶式布置,A型架顶角α为50°,风机10设置在A型架8的下端,逆流管束4的上端设置喷淋装置6,喷淋装置6的喷头安装在喷淋管上,喷淋区域能覆盖全部顺流管束2和逆流管束4,在喷淋装置6的喷淋水管的入口处安装流量调节阀,逆流管束4和A型架8的下面设置有接水盘和导流口。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包括冷凝和分离两个过程,关闭截止阀7,隔绝顺流管束2与冷凝液出口管3的连接,塔顶汽从塔顶汽进口管1流入,启动风机10,经顺流管束2进行冷凝,冷凝液液封顺流管束2与冷凝液出口管3的联接,打开截止阀7,未冷凝下来的气体惟有流入逆流管束4再次冷凝,冷凝液顺着管壁回流到冷凝液出口管3,由于逆流管束4上端设有喷淋装置6,冷凝液温度较低,与从顺流管束2流入冷凝液出口管3的冷凝液进行热交换,使得整体冷凝液温度降低;与此同时,在逆流管束4还未冷凝的不凝汽从不凝汽出口管5流出,从而在同一装置中实现塔顶汽的冷凝和分离。

    实施例2

    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分布于A型架8上端的顺流管束2和逆流管束4呈斜顶式布置,A型架顶角α为55°,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是多排椭圆管及翅片管。,其他结构都和实施例1同。

    实施例3

    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分布于A型架8上端的顺流管束2和逆流管束4呈斜顶式布置,A型架顶角α为60°,顺流管束和逆流管束是多排圆管及翅片管。,其他结构都和实施例1同。

塔顶冷凝分离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塔顶冷凝分离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塔顶冷凝分离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顶冷凝分离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顶冷凝分离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气体或蒸汽中分离液体的组合器械,具体为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一种塔顶冷凝分离器,包括塔顶汽进口管、顺流管束、冷凝液出口管、逆流管束、不凝汽出口管、喷淋装置、截止阀、A型架、构架、风机和裙板,其特征是:塔顶汽进口管与顺流管束的进口通过裙板连接,顺流管束的出口和逆流管束的进口相通,逆流管束的出口与不凝汽出口管连接,顺流管束、逆流管束与冷凝液出口管互相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截止阀,A型架的上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