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战国棋 本发明属智力娱乐工具棋类领域。
本发明以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中国象棋为基础,故本发明未加说明的有关规则均可参考现中国象棋相应规则。
本发明的目的是增加(中国)象形棋类对弈趣味,增强其智力训练性能,实现(中国)象形棋类的超级发展。
本发明由棋盘、棋子和游戏规则三两部分组成。
一、棋盘
棋盘为平面图形,载体可为纸张、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图形为11条经(纵)线和11条纬(横)线组成的11×11共有121个交点的正方形格子。棋盘内四边中部各有一个3×3正方形王宫(可用粗线等表示)。盘中线条交点为棋子落点如中国象棋。盘点计数可采用平面坐标方式,如用“秦3楚2”或“西3南2”或“-3-2”等标记位置。(参见附图)
二、棋子
每方各有16颗棋子(可用颜色区分不同国别棋子),分别是:王1,帅1,将1,士2,相2,车2,炮2,马2,兵3(参见附图)。棋子可用标明兵种的木料、塑料等圆形片块或其它形状构成。棋子合装可采用4×4×4全装或4×4×2两两色别棋子分A、B合合装。
三、规则
1、步法规则
王:略同中国象棋之将帅,即在城宫内纵横1格行走搏击。与中国象棋不同的是:两王可以照面。
帅:实为新子,可满盘行动,纵、横、斜1或2格行走搏击。
将:实为新子,可满盘行动,纵横直行任意格后曲1格(必须完成这90度曲1格)行走搏击。
士:同中国象棋一样斜1格行走搏击,但可满盘行动。此外,斜角方向上紧靠有一个或多个紧连子时,士可借这些紧连子跃子斜进后再紧靠这些子落下(此可称为搭桥进士或跳桥进士。士能跳桥而进但不能跳桥攻敌)。
相:实为新子,可满盘行动,斜1或2格行走搏杀(斜“口”或斜“田”行走搏击)。
车:同中国象棋,纵横直线任意格行走搏击。
炮:略同中国象棋,纵横直线行走,纵横直线越1子搏击。
马:略同中国象棋,无拐马脚棋子时,“日”子形对角行走搏杀,即直一格斜一格行走搏击。直一格被子阻碍即为“拐脚”。
兵:略同中国象棋之过河兵,向前或向左右1格行走搏击,不能后退。与士相仿,前面或左右紧靠有一个或多个紧连子时,兵可借这些紧连子跃子而进(此可称为搭桥进兵或跳桥进兵。兵能跳桥而进但不能跳桥攻敌)。此外,兵在王宫内及边框粗线上可以退一格行走搏击。
2、胜负规则
二人对弈:王被擒掉则负。
三人互弈:最后有王者为胜方。
四人互弈:最后有王者胜,次者为平,其余二人为负。
四人两两对弈:最后有王者及其联军胜。
3、擒子规则
攻击敌子并将其逐出盘外后,应将该敌子擒回本方盘外供换子用。擒回敌王时,同时将该敌盘上所有敌子一并擒回。
4、换子规则
可占用一步用一个所擒敌子向它国换回已方被擒同兵种棋子供复活用。主动换子方将多耗一步。
5、复活规则
可占用一步将换回的已方被擒子放回布局初限定位置(该位置无子时)复活。同一位置可以复活多个同兵种棋子。擒回敌王及该敌盘上余子后,所擒该国敌子可直接在该国区域复活归已用,且该国复活兵退步限制也为该国方向。王不能复活。换子及复活规则主要为多人互弈而设,但二人对弈也有效。
6、其它规则
一人一步逆时针方向轮流行棋,不能多行也不能不行。但换一子或复活一子均为一步棋;
两王可以照面;
包括将、相、炮、马在内的所有棋子进入敌王宫并与敌王贴身后,均具备纵横一格攻击敌王的能力,换言之,王与进入王宫内的敌子贴身后,均可能被擒。但将士相炮马在敌王宫内并不增加纵横一格行走或攻击它子的能力。
附:初始布阵
主要布阵参见附图,为二人对弈首选布阵,也为各子复活位置图。
第二种布阵是在主要布阵基础上,只布置王、士、相及中兵。其余帅、将、车、炮、马及两侧兵则在弈棋过程中利用复活规则伺机而上。第二种布阵主要为多人互弈时采用。
本发明与现中国象棋比较,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益智性,在参与人数上也更为灵活。
本发明附图图1为棋盘及初始布阵图。盘中圆点为棋子初始布阵及复活位置提示。盘中文字为各兵种棋子示意,表示各棋子主要初始布阵及复活位置位置。图2为棋子三视图(以棋子兵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