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002918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56167.0

申请日:

2011.09.01

公开号:

CN102351316A

公开日:

2012.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3/32申请日:20110901|||公开

IPC分类号:

C02F3/32

主分类号:

C02F3/32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万金泉; 李东亚; 马邕文; 王艳; 何丽君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宫爱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包括池体、填料层和种植于填料表层的湿地植物,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集水槽,所述填料层置于池体内集水槽的上部,集水槽与填料层之间通过穿孔过滤板分割;所述填料层自上至下依次为砾石层、沙土层、高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细石层和粗石层;所述填料层的表层设有穿孔配水管,穿孔配水管的进水口设有过滤网。本发明湿地装置同时具有绿化带景观功能、植草排水沟排水去污功能、垂直下行流湿地处理功能和储水雨水资源化利用功能等多重功能,湿地池体同时为绿化带和排水沟池体,节约了单独建设的占地面积,减少了建设工程量,经济投入更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池体、 填料层和种植于填料表层的湿地植物, 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集水槽, 所述填料层置于池体 内集水槽的上部, 集水槽与填料层之间通过穿孔过滤板分割 ; 所述填料层自上至下依次为 砾石层、 沙土层、 高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 细石层和粗石层 ; 所述填料层的表层设有穿孔配 水管, 穿孔配水管的进水口设有过滤网。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湿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还包括将池体分隔成多个单 元床的分割墙, 所述池体高于填料层的表层, 所述分割墙超出填料层表层的高度为池体超 出填料表层高度的 1/3, 分割墙底部紧接穿孔过滤板。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湿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砾石层、 沙土层、 高炉渣和 石灰石混合层、 细石层和粗石层的厚度分别为 5 ~ 10cm、 10 ~ 50cm、 20 ~ 60cm、 3 ~ 10cm、 10 ~ 30cm。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湿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砾石粒径为 10 ~ 15mm, 高炉渣 粒径为 8 ~ 15mm, 石灰石粒径为 8 ~ 15mm, 细石层粒径为 15 ~ 20mm, 粗石层粒径为 20 ~ 30mm。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湿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槽宽为填料层宽的 1/3 ~ 1/5, 高度为填料层高度的 1/3 ~ 1/5, 集水槽上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排水管, 排水管上设有排 水口, 排水口的最高高度为池体高的 2/5 ~ 4/5。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湿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孔过滤板的孔径 10 ~ 15mm。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湿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床的长宽比为 2 ∶ 2 ~ 4 ∶ 1, 高度为 0.5 ~ 2.0m。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湿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地植物为茅草或路边菊与芦 苇、 美人蕉、 风车草、 菖蒲和春芋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平均种植密度为 5 ~ 50 株 /m 2。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湿地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孔配水管采用 “王” 字型分布, 2 配水管单个出水口的配水面积为 0.15 ~ 1.0m , 出水口直径 8 ~ 10mm。

说明书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 水沟人工湿地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 公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中重点建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飞速发展, 截至 2009 年底, 全国公路总里程数达到 386 万公里, 位居世界第二, 公路降雨径流引起的水环境 污染防治问题随之成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问题之一。 公路降雨径流是指公路表面溢 流的雨 ( 雪 ) 水, 它能够溶解、 冲刷和运移公路表面积累的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加上产 生的时间上不连续排放地点分散, 并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非点 源污染源。公路径流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 固体颗粒物、 有机物 ( 油脂、 PAHs、 营养物、 杀 虫剂等 ) 及无机物等, 具有污染物类繁多, 部分污染物如重金属和多环芳烃 (PAHs) 等具有 强烈的基因和生态毒性作用的特点。在一些点源污染已经作二级处理的城市, 收纳水体中 生化需氧量年负荷的 40%~ 80%来自路面径流, 在暴雨期间, 这一比例甚至高达 95%。公 路降雨径流污染潜力很大, 对临近的环境敏感区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 并影响了水生生态 环境, 对公路降雨径流进行污染控制对水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目前在公路降雨径流污染有绿化植被控制、 滞留池、 氧化塘、 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 等污染控制措施。绿化植被控制可分地表漫流和植草沟渠, 能在结合路边绿化带建造但处 理效率较低, 出水要达到国家标准需要的占地面积较大 ; 氧化塘处理效率较低, 占地面积 较大 ; 渗滤系统对氮、 磷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有限 ; 滞留池不能同时实现绿化效果且需要单 独建造处理系统装置, 需要另外占地、 建造资金投入较高的问题。人工湿地具有低投资、 出 水水质好、 抗冲击能力强、 操作简单、 建造和运行费用低、 维护方便的、 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 生态建设有机结合、 在处理污水时创造生态景观等优点, 在污染处理中使用较多。但是, 目 前人工湿地处理主要采用管道收集装置收集路面降雨径流后, 再经单独建造的人工湿地处 理装置进行末端处理, 同样需单独修建收集装置和集中处理设施, 也存在占地面积大和建 设资金投入高等问题, 同时没有针对公路降雨径流悬浮物含量高、 可生化性差、 重金属含量 高、 具有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等污染特征而设计的切实可行的人工湿地处理工 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中单独修建湿地床等设施占地面 积大、 经济投入高、 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较低、 基质单一、 植物种类偏少、 公路降雨径流污染 特征针对性不强等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 经济投入少、 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高、 基质针对性强、 植物种类丰富、 处理效果好的用于处理公路降雨径流的与路边绿化带和排 水沟设施相融合的景观人工湿地系统。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 包括池体、 填料层和 种植于填料表层的湿地植物, 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集水槽, 所述填料层置于池体内集水槽 的上部, 集水槽与填料层之间通过穿孔过滤板分割 ; 所述填料层自上至下依次为砾石层、 沙 土层、 高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 细石层和粗石层 ; 所述填料层的表层设有穿孔配水管, 穿孔 配水管的进水口设有过滤网。
     优选地, 该装置还包括将池体分隔成多个单元床的分割墙, 所述池体高于填料层 的表层, 所述分割墙超出填料层表层的高度为池体超出填料表层高度的 1/3, 分割墙底部紧 接穿孔过滤板。
     优选地, 所述砾石层、 沙土层、 高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 细石层和粗石层的厚度分 别为 5 ~ 10cm、 10 ~ 50cm、 20 ~ 60cm、 3 ~ 10cm、 10 ~ 30cm。
     优选地, 所述砾石粒径为 10 ~ 15mm, 高炉渣粒径为 8 ~ 15mm, 石灰石粒径为 8 ~ 15mm, 细石层粒径为 15 ~ 20mm, 粗石层粒径为 20 ~ 30mm。
     优选地, 所述集水槽宽为填料层宽的 1/3 ~ 1/5, 高度为填料层高度的 1/3 ~ 1/5, 集水槽上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排水管, 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口, 排水口的最高高度为池体高的 2/5 ~ 4/5。 优选地, 所述穿孔过滤板的孔径 10 ~ 15mm, 倾斜角度 0 ~ 30 度。
     优选地, 所述单元床的长宽比为 2 ∶ 2 ~ 4 ∶ 1, 高度为 0.5 ~ 2.0m。
     优选地, 所述湿地植物为茅草或路边菊与芦苇、 美人蕉、 风车草、 菖蒲和春芋中的 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 即茅草与路边菊择一与后面几种混合种植 ), 适应干旱和积水的生境, 适合中国大部分地区, 且对氮、 磷的降解效果较好, 具有一定的重金属去除效果的湿地植 2 物, 平均种植密度为 5 ~ 50 株 /m 。
     优选地, 所述穿孔配水管采用 “王” 字型分布, 配水管单个出水口的配水面积为 2 0.15 ~ 1.0m , 出水口直径 8 ~ 10mm。
     所述公路降雨径流污染为降雨径流冲刷公路路面形成的污染雨水径流引起的水 体污染。利用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公路降雨径流污水首先经过滤网除去大悬浮物, 进入穿孔配水管 ;
     (2) 再沿配水降雨管进入所述的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系统, 绿化带排水沟 景观人工湿地的导流墙将湿地填料床分隔为多个单元床, 一般降雨情景水流沿湿地垂直下 流至集水槽, 强暴雨时初期雨水沿湿地垂直下流至集水槽, 后期雨水沿湿地表面排水沟水 平流动。
     本发明要点在于 : 该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系统本体装填于池体例如有机玻 璃容器中, 采用对悬浮物过滤效率比较高, 对氮、 磷去除效果较好, 对重金属具有吸附性能 的高炉渣和石灰石为填料主要成分 ( 占填料总体积的 40%以上, 同时添加沙土、 碎石等常 见人工湿地填料 ) 替代砾石填充床体, 根据各填料的不同级配配置, 既能使床体的孔隙率 提高, 提高功率效率的同时防止湿地的堵塞问题, 又实现污水的快速向下渗透。 填料床中设 置导流墙, 通过导流墙的设使得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部分滞留下来, 水流垂直下流进入 湿地, 对初期雨水进行深度处理 ; 后期超量的雨水溢流, 沿湿地水平方向流动, 导流墙的超 高溢流设置使得水平方向流动的水流中悬浮物沉淀时间缩短, 增强湿地植物过滤效果, 提 高了湿地床的利用效率。设集水槽和排水装置, 实现雨水收集和贮存 ; 湿地植物选择对氮、
     磷去除效果较好, 具有重金属吸收效果的茅草或路边菊与芦苇、 美人蕉、 风车草、 菖蒲和春 芋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1) 该湿地同时具有绿化带景观功能、 植草排水沟排水去污功能、 垂直下行流湿地 处理功能和储水雨水资源化利用功能等多重功能, 湿地池体同时为绿化带和排水沟池体, 节约了单独建设的占地面积, 减少了建设工程量, 经济投入更少。
     (2) 导流墙的设置使得初期径流雨水和后期雨水的水流方式不同, 实现了污染严 重的水质深度处理, 污染较轻的水质一般快速的效果, 提高了湿地的处理效率。
     (3) 采用高孔隙率的高炉渣和石灰石、 碎石等基质替代传统的砾石填料, 既提高了 湿地床的孔隙率, 又提高了对氮、 磷、 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类的去除率。
     (4) 采用茅草或路边菊与芦苇、 美人蕉、 风车草、 菖蒲和春芋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减 少了污水水平流动时对湿地表面的冲刷, 同时提高了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流程图 ;
     图 2 为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 1
     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方法, 如图 1 所示, 降雨径流首先 经过滤网, 除去雨水中较大的悬浮物, 再沿穿孔配水管进入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床。
     在本实施例中,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 包括 池体 1、 填料层、 种植于填料表层的湿地植物和将池体 1 分隔成多个单元床的分割墙 6, 池体 1 的底部设有集水槽 9, 所述填料层置于池体 1 内集水槽 9 的上部, 集水槽 9 与填料层之间通 过穿孔过滤板 13 分割 ; 所述填料层自上至下依次为 6cm 砾石层 12、 20cm 沙土层 3、 50cm 高 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 4、 4cm 细石层 5 和 20cm 粗石层 8 ; 所述砾石粒径为 15mm, 高炉渣粒径 为 15mm, 石灰石粒径为 15mm, 细石层粒径为 20mm, 粗石层粒径为 30mm。所述池体 1 高于填 料层表层 30cm, 所述分割墙超出填料表层的高度为 10cm, 分割墙底部紧接穿孔过滤板。所 述填料层表层设有穿孔配水管 11, 穿孔过滤板的孔径 10mm, 倾斜角度 15 度, 穿孔配水管 11 的进水口 10 设有过滤网。所述穿孔配水管采用 “王” 字型分布, 配水管单个出水口的配水 2 面积为 0.17m , 出水口直径 10mm。
     所述单元床的长宽比为 3 ∶ 1, 高度为 1.55m。所述集水槽 9 宽为 25cm, 高度为填 料层高度的 25cm, 集水槽 9 上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排水管, 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口 7, 排水口 7 的最高高度为池体高的 4/5( 即 124cm)。
     所述湿地植物为路边菊与风车草混合种植, 平均种植密度为 30 株 /m2。
     该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在运行中, 按照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 (HRT = 1、 2、3d) 运行, 期间让系统处于交替的放干和运行期, 以模拟雨季和晴天的运行状况。该系统采 3 2 用恒定流速进水, 水力负荷为 0.5 ~ 1m /m ·d。
     该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对初期径流雨水进行垂直下行流状态处理时, 化学 需氧量、 总磷和总氮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 V 类水标准, 去除率较常规湿地高 5 ~ 20% ; 重金属稳定达地表水 III 类 ; 对多环芳烃去除效率达到 80.2%~ 97.8%。采用该湿地水平 流态处理时, 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晴天时, 该湿地储水时间约为 20 天, 在湿润地区非降雨季节该湿地不需要额外人工补水, 植物可以安全越过干季。因此, 该折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在实现绿化和排水功能的同时, 实现了公路径流污水的处理和资源 化利用, 同时提高了湿地床的利用效率, 可大大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和占地面积。 绿化带景观 人工湿地系统进出水各指标及去除率指标如表 1 所示。
     表1
     注: 1# 出水口为集水槽出水口 ; 2# 出水口为湿地表层流排水沟出水口。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1316A43申请公布日20120215CN102351316ACN102351316A21申请号201110256167022申请日20110901C02F3/3220060171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地址51064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72发明人万金泉李东亚马邕文王艳何丽君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代理人宫爱鹏54发明名称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包括池体、填料层和种植于填料表层的湿地植物,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集水槽,所述填料层置于。

2、池体内集水槽的上部,集水槽与填料层之间通过穿孔过滤板分割;所述填料层自上至下依次为砾石层、沙土层、高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细石层和粗石层;所述填料层的表层设有穿孔配水管,穿孔配水管的进水口设有过滤网。本发明湿地装置同时具有绿化带景观功能、植草排水沟排水去污功能、垂直下行流湿地处理功能和储水雨水资源化利用功能等多重功能,湿地池体同时为绿化带和排水沟池体,节约了单独建设的占地面积,减少了建设工程量,经济投入更少。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CN102351321A1/1页21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其特征在。

3、于,包括池体、填料层和种植于填料表层的湿地植物,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集水槽,所述填料层置于池体内集水槽的上部,集水槽与填料层之间通过穿孔过滤板分割;所述填料层自上至下依次为砾石层、沙土层、高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细石层和粗石层;所述填料层的表层设有穿孔配水管,穿孔配水管的进水口设有过滤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将池体分隔成多个单元床的分割墙,所述池体高于填料层的表层,所述分割墙超出填料层表层的高度为池体超出填料表层高度的1/3,分割墙底部紧接穿孔过滤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沙土层、高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细石层和粗石层的厚度分。

4、别为510CM、1050CM、2060CM、310CM、1030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粒径为1015MM,高炉渣粒径为815MM,石灰石粒径为815MM,细石层粒径为1520MM,粗石层粒径为203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宽为填料层宽的1/31/5,高度为填料层高度的1/31/5,集水槽上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最高高度为池体高的2/54/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过滤板的孔径1015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床的长宽比为2241,。

5、高度为0520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植物为茅草或路边菊与芦苇、美人蕉、风车草、菖蒲和春芋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平均种植密度为550株/M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湿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配水管采用“王”字型分布,配水管单个出水口的配水面积为01510M2,出水口直径810MM。权利要求书CN102351316ACN102351321A1/4页3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公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中重点建设的基础。

6、设施得到了飞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数达到38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公路降雨径流引起的水环境污染防治问题随之成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问题之一。公路降雨径流是指公路表面溢流的雨雪水,它能够溶解、冲刷和运移公路表面积累的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加上产生的时间上不连续排放地点分散,并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非点源污染源。公路径流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固体颗粒物、有机物油脂、PAHS、营养物、杀虫剂等及无机物等,具有污染物类繁多,部分污染物如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等具有强烈的基因和生态毒性作用的特点。在一些点源污染已经作二级处理的城市,收纳水体中生化需氧量年负荷的。

7、4080来自路面径流,在暴雨期间,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5。公路降雨径流污染潜力很大,对临近的环境敏感区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并影响了水生生态环境,对公路降雨径流进行污染控制对水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意义。0003目前在公路降雨径流污染有绿化植被控制、滞留池、氧化塘、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等污染控制措施。绿化植被控制可分地表漫流和植草沟渠,能在结合路边绿化带建造但处理效率较低,出水要达到国家标准需要的占地面积较大;氧化塘处理效率较低,占地面积较大;渗滤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有限;滞留池不能同时实现绿化效果且需要单独建造处理系统装置,需要另外占地、建造资金投入较高的问题。人工湿地具有低投资、出水水质好。

8、、抗冲击能力强、操作简单、建造和运行费用低、维护方便的、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处理污水时创造生态景观等优点,在污染处理中使用较多。但是,目前人工湿地处理主要采用管道收集装置收集路面降雨径流后,再经单独建造的人工湿地处理装置进行末端处理,同样需单独修建收集装置和集中处理设施,也存在占地面积大和建设资金投入高等问题,同时没有针对公路降雨径流悬浮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重金属含量高、具有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等污染特征而设计的切实可行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中单独修建湿地床等设施占地面积大、经济投入高、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较低、基质。

9、单一、植物种类偏少、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特征针对性不强等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经济投入少、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高、基质针对性强、植物种类丰富、处理效果好的用于处理公路降雨径流的与路边绿化带和排水沟设施相融合的景观人工湿地系统。0005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说明书CN102351316ACN102351321A2/4页40006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包括池体、填料层和种植于填料表层的湿地植物,所述池体的底部设有集水槽,所述填料层置于池体内集水槽的上部,集水槽与填料层之间通过穿孔过滤板分割;所述填料层自上至下依次为砾石层、沙土层、高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细石。

10、层和粗石层;所述填料层的表层设有穿孔配水管,穿孔配水管的进水口设有过滤网。0007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将池体分隔成多个单元床的分割墙,所述池体高于填料层的表层,所述分割墙超出填料层表层的高度为池体超出填料表层高度的1/3,分割墙底部紧接穿孔过滤板。0008优选地,所述砾石层、沙土层、高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细石层和粗石层的厚度分别为510CM、1050CM、2060CM、310CM、1030CM。0009优选地,所述砾石粒径为1015MM,高炉渣粒径为815MM,石灰石粒径为815MM,细石层粒径为1520MM,粗石层粒径为2030MM。0010优选地,所述集水槽宽为填料层宽的1/31/5,高度。

11、为填料层高度的1/31/5,集水槽上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的最高高度为池体高的2/54/5。0011优选地,所述穿孔过滤板的孔径1015MM,倾斜角度030度。0012优选地,所述单元床的长宽比为2241,高度为0520M。0013优选地,所述湿地植物为茅草或路边菊与芦苇、美人蕉、风车草、菖蒲和春芋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即茅草与路边菊择一与后面几种混合种植,适应干旱和积水的生境,适合中国大部分地区,且对氮、磷的降解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重金属去除效果的湿地植物,平均种植密度为550株/M2。0014优选地,所述穿孔配水管采用“王”字型分布,配水管单个出水口的配水面积为0。

12、1510M2,出水口直径810MM。0015所述公路降雨径流污染为降雨径流冲刷公路路面形成的污染雨水径流引起的水体污染。利用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61公路降雨径流污水首先经过滤网除去大悬浮物,进入穿孔配水管;00172再沿配水降雨管进入所述的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系统,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的导流墙将湿地填料床分隔为多个单元床,一般降雨情景水流沿湿地垂直下流至集水槽,强暴雨时初期雨水沿湿地垂直下流至集水槽,后期雨水沿湿地表面排水沟水平流动。0018本发明要点在于该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系统本体装填于池体例如有机玻璃容器中,采用对悬浮物过滤效率比较。

13、高,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好,对重金属具有吸附性能的高炉渣和石灰石为填料主要成分占填料总体积的40以上,同时添加沙土、碎石等常见人工湿地填料替代砾石填充床体,根据各填料的不同级配配置,既能使床体的孔隙率提高,提高功率效率的同时防止湿地的堵塞问题,又实现污水的快速向下渗透。填料床中设置导流墙,通过导流墙的设使得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部分滞留下来,水流垂直下流进入湿地,对初期雨水进行深度处理;后期超量的雨水溢流,沿湿地水平方向流动,导流墙的超高溢流设置使得水平方向流动的水流中悬浮物沉淀时间缩短,增强湿地植物过滤效果,提高了湿地床的利用效率。设集水槽和排水装置,实现雨水收集和贮存;湿地植物选择对氮、说明书。

14、CN102351316ACN102351321A3/4页5磷去除效果较好,具有重金属吸收效果的茅草或路边菊与芦苇、美人蕉、风车草、菖蒲和春芋的一种或多种混合。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00201该湿地同时具有绿化带景观功能、植草排水沟排水去污功能、垂直下行流湿地处理功能和储水雨水资源化利用功能等多重功能,湿地池体同时为绿化带和排水沟池体,节约了单独建设的占地面积,减少了建设工程量,经济投入更少。00212导流墙的设置使得初期径流雨水和后期雨水的水流方式不同,实现了污染严重的水质深度处理,污染较轻的水质一般快速的效果,提高了湿地的处理效率。00223采用高孔隙率的高炉渣和石灰石。

15、、碎石等基质替代传统的砾石填料,既提高了湿地床的孔隙率,又提高了对氮、磷、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类的去除率。00234采用茅草或路边菊与芦苇、美人蕉、风车草、菖蒲和春芋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减少了污水水平流动时对湿地表面的冲刷,同时提高了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附图说明0024图1为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流程图;0025图2为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的横向剖面示意图;0026图3为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0027图4为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0029实施例10030本发明人工湿地装置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方法。

16、,如图1所示,降雨径流首先经过滤网,除去雨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再沿穿孔配水管进入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床。0031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处理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的绿化带排水沟人工湿地装置,包括池体1、填料层、种植于填料表层的湿地植物和将池体1分隔成多个单元床的分割墙6,池体1的底部设有集水槽9,所述填料层置于池体1内集水槽9的上部,集水槽9与填料层之间通过穿孔过滤板13分割;所述填料层自上至下依次为6CM砾石层12、20CM沙土层3、50CM高炉渣和石灰石混合层4、4CM细石层5和20CM粗石层8;所述砾石粒径为15MM,高炉渣粒径为15MM,石灰石粒径为15MM,细石层粒径为20MM,粗石层粒径为3。

17、0MM。所述池体1高于填料层表层30CM,所述分割墙超出填料表层的高度为10CM,分割墙底部紧接穿孔过滤板。所述填料层表层设有穿孔配水管11,穿孔过滤板的孔径10MM,倾斜角度15度,穿孔配水管11的进水口10设有过滤网。所述穿孔配水管采用“王”字型分布,配水管单个出水口的配水面积为017M2,出水口直径10MM。0032所述单元床的长宽比为31,高度为155M。所述集水槽9宽为25CM,高度为填料层高度的25CM,集水槽9上连接有竖直向上的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口7,排水口7的最高高度为池体高的4/5即124CM。0033所述湿地植物为路边菊与风车草混合种植,平均种植密度为30株/M2。0。

18、034该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在运行中,按照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1、2、说明书CN102351316ACN102351321A4/4页63D运行,期间让系统处于交替的放干和运行期,以模拟雨季和晴天的运行状况。该系统采用恒定流速进水,水力负荷为051M3/M2D。0035该绿化带排水沟景观人工湿地对初期径流雨水进行垂直下行流状态处理时,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水标准,去除率较常规湿地高520;重金属稳定达地表水III类;对多环芳烃去除效率达到802978。采用该湿地水平流态处理时,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晴天时,该湿地储水时间约为20天,在湿润地区非降雨季节该湿地不需要额外人工补水,植物可以安全越过干季。因此,该折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在实现绿化和排水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公路径流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提高了湿地床的利用效率,可大大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和占地面积。绿化带景观人工湿地系统进出水各指标及去除率指标如表1所示。0036表100370038注1出水口为集水槽出水口;2出水口为湿地表层流排水沟出水口。说明书CN102351316ACN102351321A1/2页7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51316ACN102351321A2/2页8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5131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