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型门锁构造(三).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00291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8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申请日:

公开号:

公开日: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主分类号:

申请人:

发明人:

地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壳体组1,其是由固定件90作用而将盖体15组设于座体10上而形成一壳体组1,且于座体10与盖体15之间夹置组设有旋钮3、连动杆4、4’、钩组5、5’及调整件6、6’;又,该座体10至少包含有顶壁面101及侧壁面102所组成,其中该顶壁面101至少设有缺口部1011,以供钩组5、5’能于缺口部1011内活动;而该侧壁面102的适当处则设有数个孔1020、1021、1022,以致使旋钮3及固定件90、91能分别置于上述孔1020、1021、1022内;
该盖体15的侧面151的适当处则设有数个孔1510、1511、1512,且使该数个孔1510、1511、1512是与座体10的侧壁面102上的数个孔1020、1021、1022呈相对应状,以致使旋钮3另一端及固定件90、91另一端能分别置于上述孔1510、1511、1512内;
该旋钮3上设有激活孔30,且该激活孔30是作为钥匙(图中未示)插入转动之用,并使旋钮3的二端能置于调整件6的轴孔60、座体10的侧壁面102的孔1020及连动杆4的轴孔40、调整件6的轴孔60、盖体15的侧面151的孔1510内;又,该旋钮3的适当处则设有驱动部31,以致使该驱动部31恰能置于连动杆4的轴孔40内,且能使驱动部31与轴孔40内的限止部401呈相对应设置并可相互驱动;
该连动杆4为任意几何形状,且该连动杆4的轴孔40外侧适当处形成有数个连结部41、42及凸抵部43,且该连结部41、42位于轴孔40的不同侧,以致使连结部41、42能分别与钩组5及另一连动杆4’的一端间形成相互组设连动状态,并使凸抵部43恰能位于弹性件7的一端上,以作为连动杆4转动时压迫弹性件7之用;
该连动杆4’上设有轴孔40’,以藉由固定件90穿入轴孔40’后而能固设于座体10的孔1021及盖体15的孔1511之间;又,该连动杆4’的轴孔4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调节部41’及定位部42’,并使调节部41’及定位部42’能分别与另一连动杆4及钩组5’间形成相互组设连动状态;
该钩体50、50’的适当处形成有轴部501、501’、限位部502、502’及钩部503、503’,且使限位部502、502’能与连动杆4的连结部4 2及另一连动杆4’的定位部42’间形成相互组合连动状;
藉由上述的旋钮3的驱动部31是与连动杆4的轴孔40的限止部401相互组设,且该连动杆4的轴孔40二侧的连结部41、42是分别与另一连动杆4’的调节部41’及钩组5的限位部502呈相互组设连动状,并使另一连动杆4’的定位部42’恰能与另一钩组5’的限位部502’间呈相互组设连动状,以致使旋钮3在呈逆时针转动时,能迫使连动杆4及另一连动杆4’朝向不同方向转动,而能强迫二钩组5、5’亦朝不同方向凸伸于壳体组1的缺口部1011外侧,而达到确实闭合锁固的功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该顶壁面101上设有限位孔1012,以供调整钮8能限位孔1012内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盖体15则至少可分为顶面150及侧面151,其中该顶面150的适当处设有定位孔1501及槽部1502,且在组合后恰能使槽部1502与限位孔1012对齐,并能使调整钮8的颈部80能置于槽部1502上活动,以作为限制调整钮8被取出的功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该连结部41、42均可为长条孔、弧状长孔、孔、凸柱。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该调节部41’及定位部42’均可为长条孔、孔、凸柱、弧状长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该钩组5、5’为单一组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该钩组5、5’是由数片钩体50、50’相互组成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部502、502’可为长条孔、孔、凸柱、弧状长孔。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该钩组5、5’的轴部501、501’是与调整件6、6的导部61、61’间呈相互组设。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该调整件6、6’至少可分为轴孔60、60’、导部61、61’、限止部62、62’及定位部63、63’,而该轴孔60、60’是可藉由旋钮3及固定件91的组设作用后而固定于座体10及盖体15之间;而该定位部63、63’则是供扭力弹簧75置于其上,且使扭力弹簧75的一端恰能推动钩组5、5’的轴部501、501’延着导部61、61’的方向移动;又,该限止部62、62’可供螺帽85一侧置于其内,且藉由调整钮8于螺帽85内的转动而会强制带动螺帽85及调整件6、6’一端跟着移动。

说明书

双钩型门锁构造(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特别涉及一种双钩型门锁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般门体锁定锁栓的设计,往往是采取单向门栓结构,因此,在组装上必需先分辨门扇的左右开向,再取其适当方向锁栓加以配合。然而,组装者在组装时,往往必需先花费相当的时间及心思去分辨门扇的开向,而造成其组装效率大打折扣外,同时,亦会因一时疏忽的分辨,而必需将已组装完成的锁栓给拆卸下,再重新拿一组新的且方向相对的锁栓加以配合,以致使其组装时间被大幅拉长,且使工时增加,进而增加其成本。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成本低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包括有:壳体组1,其是由固定件90作用而将盖体15组设于座体10上而形成一壳体组1,且于座体10与盖体15之间夹置组设有旋钮3、连动杆4、4’、钩组5、5’及调整件6、6’;又,该座体10至少包含有顶壁面101及侧壁面102所组成,其中该顶壁面101至少设有缺口部1011,以供钩组5、5’能于缺口部1011内活动;而该侧壁面102的适当处则设有数个孔1020、1021、1022,以致使旋钮3及固定件90、91能分别置于上述孔1020、1021、1022内;该盖体15的侧面151的适当处则设有数个孔1510、1511、1512,且使该数个孔1510、1511、1512是与座体10的侧壁面102上的数个孔1020、1021、1022呈相对应状,以致使旋钮3另一端及固定件90、91另一端能分别置于上述孔1510、1511、1512内;该旋钮3上设有激活孔30,且该激活孔30是作为钥匙(图中未示)插入转动之用,并使旋钮3的二端能置于调整件6的轴孔60、座体10的侧壁面102的孔1020及连动杆4的轴孔40、调整件6的轴孔60、盖体15的侧面151的孔1510内;又,该旋钮3的适当处则设有驱动部31,以致使该驱动部31恰能置于连动杆4的轴孔40内,且能使驱动部31与轴孔40内的限止部401呈相对应设置并可相互驱动;该连动杆4为任意几何形状,且该连动杆4的轴孔40外侧适当处形成有数个连结部41、42及凸抵部43,且该连结部41、42位于轴孔40的不同侧,以致使连结部41、42能分别与钩组5及另一连动杆4’的一端间形成相互组设连动状态,并使凸抵部43恰能位于弹性件7的一端上,以作为连动杆4转动时压迫弹性件7之用;该连动杆4’上设有轴孔40’,以藉由固定件90穿入轴孔40’后而能固设于座体10的孔1021及盖体15的孔1511之间;又,该连动杆4’的轴孔4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调节部41’及定位部42’,并使调节部41’及定位部42’能分别与另一连动杆4及钩组5’间形成相互组设连动状态;该钩体50、50’的适当处形成有轴部501、501’、限位部502、502’及钩部503、503’,且使限位部502、502’能与连动杆4的连结部42及另一连动杆4’的定位部42’间形成相互组合连动状;
藉由上述的旋钮3的驱动部31是与连动杆4的轴孔40的限止部401相互组设,且该连动杆4的轴孔40二侧的连结部41、42是分别与另一连动杆4’的调节部41’及钩组5的限位部502呈相互组设连动状,并使另一连动杆4’的定位部42’恰能与另一钩组5’的限位部502’间呈相互组设连动状,以致使旋钮3在呈逆时针转动时,能迫使连动杆4及另一连动杆4’朝向不同方向转动,而能强迫二钩组5、5’亦朝不同方向凸伸于壳体组1的缺口部1011外侧,而达到确实闭合锁固的功效。
采用上述结构后,藉由旋钮之驱动部系与连动杆之轴孔之限止部相互组设之,且该连动杆之轴孔二侧的连结部系分别与另一连动杆之调节部及钩组之限位部呈相互组设连动状,并使另一连动杆之定位部恰能与另一钩组之限位部间呈相互组设连动状,以致使旋钮在呈逆时针转动时,能迫使连动杆及另一连动杆朝向不同方向转动,而能强迫二钩组亦朝不同方向凸伸于壳体组之缺口部外侧,而达到确实闭合锁固的功效者;如此,其不但能具有简化零组件的功效外,同时,亦能提高其组装效率及产量,且能降低其成本,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及占有率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要本发明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钩型门锁构造(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双钩型门锁构造(三)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本发明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动作时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本发明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动作后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本发明双钩型门锁构造(三)调整后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本发明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动作后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双钩型门锁构造(三)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双钩型门锁构造(三),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有一壳体组1,其至少有座体10及盖体15,且其是藉由固定件90作用而将盖体15组设于座体10上而形成一壳体组1,并于座体10与盖体15之间夹置组设有旋钮3、连动杆4、4’、钩组5、5’、调整件6、6’及弹性件7;又,该座体10至少包含有顶壁面101及侧壁面102所组成,其中该顶壁面101适当处设有缺口部1011及限位孔1012,以供钩组5、5’及调整钮8能分别于缺口部1011及限位孔1012内活动;而该侧壁面102的适当处则设有数个孔1020、1021、1022,以致使旋钮3及固定件90、91能分别置于上述孔1020、1021、1022内;而上述的该顶壁面101与侧壁面102间是可为分离的二独立组件;
该盖体15则至少可分为顶面150及侧面151,其中该顶面150的适当处设有定位孔1501及槽部1502,且在组合后恰能使槽部1502与限位孔1012对齐,并能使调整钮8的颈部80能置于槽部1502上活动,以作为限制调整钮8被取出的功效;又,该侧面151的适当处则设有数个孔1510、1511、1512,且使该数个孔1510、1511、1512是与座体10的侧壁面102上的数个孔1020、1021、1022呈相对应状,以致使旋钮3另一端及固定件90、91另一端能分别置于上述孔1510、1511、1512内;
该旋钮3上设有激活孔30,且该激活孔30是作为钥匙(图中未示)插入转动之用,并使旋钮3的二端能置于调整件6地轴孔60、座体10的侧壁面102的孔1020及连动杆4的轴孔40、调整件6的轴孔60、盖体15的侧面151的孔1510内;又,该旋钮3的适当处则设有驱动部31,以致使该驱动部31恰能置于连动杆4的轴孔40内,且能使驱动部31与轴孔40内的限止部401是呈相对应设置并可相互驱动;
该连动杆4是为任意几何形状,且该连动杆4的轴孔40外侧适当处形成有数个连结部41、42及凸抵部43,且该连结部41、42是位于轴孔40的不同侧,以致使连结部41、42能分别与钩组5及另一连动杆4’的一端间形成相互组设连动状态,并使凸抵部43恰能位于弹性件7的一端上,以作为连动杆4转动时压迫弹性件7之用;而上述的连结部41、42均可为长条孔、弧状长孔、孔、凸柱..等;
该连动杆4’上设有轴孔40’,以藉由固定件90穿入轴孔40’后而能固设于座体10的孔1021及盖体15的孔1511之间;又,该连动杆4’的轴孔4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调节部41′及定位部42’,并使调节部41’及定位部42’能分别与另一连动杆4及钩组5’间形成相互组设连动状态;而上述的调节部41’及定位部42’均可为长条孔、孔、凸柱、弧状长孔..等;
该钩组5、5’是可为单一组件或是由数片钩体50、50’相互组成的,其中该钩体50、50’的适当处形成有轴部501、501’、限位部502、502’及钩部503、503’,且能使轴部501、501’及限位部502、502’能分别与调整件6、6’的导部61、61’及连动杆4的连结部42、另一连动杆4’的定位部42’间形成相互组合连动状;而上述的限位部502、502’可为长条孔、孔、凸柱、弧状长孔..等;
该调整件6、6’至少可分为轴孔60、60’、导部61、61’、限止部62、62’及定位部63、63’,其中该轴孔60、60’是可藉由旋钮3及固定件91的组设作用后而固定于座体10及盖体15之间;而该定位部63、63’则是供扭力弹簧75置于其上,且使扭力弹簧75的一端恰能推动钩组5、5’的轴部501、501’延着导部61、61’的方向移动;又,该限止部62、62’是可供螺帽85一侧置于其内,且藉由调整钮8于螺帽85内的转动而会强制带动螺帽85及调整件6、6’一端跟着移动;
当欲关闭时,仅需将钥匙插入至旋钮3的激活孔30后而朝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且该转动的力量必需大于弹性件7的弹力,而能使旋钮3的驱动部31恰可强迫连动杆4的限止部401跟着转动,且迫使连动杆4的凸抵部43的位置在从右端朝向左端移动时能先压迫弹性件7收缩后再移动至其所需的位置上,而形成连动杆4跟着呈逆时针转动,此时,由于连动杆4的连结部41是与另一连动杆4’的调节部41’间形成相互组设连动状态,且该另一连动杆4’的轴孔40’是藉由固定件90作用而固设于座体10的孔1021及盖体15的孔1511之间,并使连动杆4的连结部42及另一连动杆4’的连结部42’分别与钩组5、5’的限位部502、502’间形成相互组设的连动状态;因此,当连动杆4呈逆时针转动时,则会迫使另一连动杆4’以其轴孔40’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輚动及迫使钩组5以其轴部501(即该轴部501是会受扭力弹簧75的反弹力作用来决定其是否在调整件6的导部61上的移动位置)的为中心呈顺时针向上转动,并再使另一连动杆4’的连结部42’强迫钩组5’以其轴部501’(即该轴部501’是会受扭力弹簧75的反弹力作用来决定其是否在调整件6’的导部61’上的移动位置)为中心呈逆时针向上转动,直至该左右侧的钩组5、5’的钩部503、503’凸伸至壳体组1的缺口部1011外侧方,而使该钩部503、503’恰能紧密钩合在板栓95上,以达到呈关闭锁合的状态(如图4);反之,当旋钮3反向转动时,则会使两钩组5、5’被隐藏于壳体组1内,进而达到呈开启状态(如图2);
当板栓95的厚度不相同时,则必需先转动调整钮8而迫使其下方的螺帽85跟着朝下移动,且会因螺帽85的侧方已组设于调整件6、6’的限止部62、62’内,而迫使调整件6、6’分别以其轴孔60、60’为中心转动,且会因调整件6、6’的移动而改变钩组5、5’的位置,如此,即可以逆时针转动旋钮3而迫使二钩组5、5’的钩部503、503’凸伸至壳体组1的缺口部1011外侧方,而使该钩部503、503’恰能紧密钩合在板栓95上,以达到呈关闭锁合的状态(如图6);反之,当旋钮3反向转动时,则会使两钩组5、5’被隐藏于壳体组1内,进而达到呈开启状态(如图5);
再请参阅图7,其乃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的调整件6、6’的导部61、61’由长弧曲状改变为孔状,且将原来的钩组5、5’是由数片钩体50、50’相互组成的改变为由单一组件的钩体50、50’,并将原来组设于调整件6、6’的定位部63、63’的扭力弹簧75给予省略,如此,其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故不在此赘述。

双钩型门锁构造(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双钩型门锁构造(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双钩型门锁构造(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钩型门锁构造(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钩型门锁构造(三).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权利要求书1.一种双钩型门锁构造(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组1,其是由固定件90作用而将盖体15组设于座体10上而形成一壳体组1,且于座体10与盖体15之间夹置组设有旋钮3、连动杆4、4、钩组5、5及调整件6、6;又,该座体10至少包含有顶壁面101及侧壁面102所组成,其中该顶壁面101至少设有缺口部1011,以供钩组5、5能于缺口部1011内活动;而该侧壁面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