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917806.6 (22)申请日 2016.10.21 (71)申请人 代立新 地址 456150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白营乡 大付庄村200号 (72)发明人 代哲尘 代立新 (51)Int.Cl. A61K 36/835(2006.01) A61K 9/70(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19/08(2006.01) A61K 33/26(2006.01) A61K 35/36(2015.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风湿骨
2、病的膏药及制作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 所 述膏药由中药制成, 所述膏药每份包括红花35- 55g、 秦艽25-45g、 独活30-50g、 川穹35-55g、 川乌 35-55g、 草乌30-50g、 当归30-50g、 伸筋草35- 55g、 蒲公英40-60g、 透骨草40-60g、 白芥子10- 30g、 花椒10-30g、 穿山甲5-25g、 沉香10-30g、 乳 香20-40g、 没药15-35g、 煅磁石20-40g、 羌活5- 15g、 威灵仙65-90g、 葛根50-70g。 本发明的技术 方案具有驱寒止痛、 活血行气等功效, 对风湿骨 病有
3、很好的疗效, 而且使用方便, 副作用小, 具有 无耐药性、 药效持久、 安全适合长期使用的优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6421151 A 2017.02.22 CN 106421151 A 1.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膏药由中药制成, 所述膏药每份包括红 花35-55g、 秦艽25-45g、 独活30-50g、 川穹35-55g、 川乌35-55g、 草乌30-50g、 当归30-50g、 伸 筋草35-55g、 蒲公英40-60g、 透骨草40-60g、 白芥子10-30g、 花椒10-30g、 穿山甲5-25g、 沉香 10-30g、 乳香20-40g
4、、 没药15-35g、 煅磁石20-40g、 羌活5-15g、 威灵仙65-90g、 葛根50-7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膏药每份包括红花 40-50g、 秦艽30-40g、 独活35-45g、 川穹40-50g、 川乌40-50g、 草乌35-45g、 当归35-45g、 伸筋 草35-40g、 蒲公英45-55g、 透骨草45-55g、 白芥子15-25g、 花椒15-25g、 穿山甲10-20g、 沉香 15-25g、 乳香25-35g、 没药20-30g、 煅磁石25-35g、 羌活5-10g、 威灵仙75-85g、 葛根55-65g。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 其特征在于, 所述膏药每份包括红花 45g、 秦艽35g、 独活40g、 川穹45g、 川乌45g、 草乌40g、 当归40g、 伸筋草40g、 蒲公英50g、 透骨 草50g、 白芥子20g、 花椒20g、 穿山甲15g、 沉香20g、 乳香30g、 没药25g、 煅磁石30g、 羌活10g、 威灵仙80g、 葛根60g。 4.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 a、 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 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 c、 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制成膏药。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6、CN 106421151 A 2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膏药及制作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及制作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风湿骨病主要是由于风寒引起的血液循环不通畅, 致使包括肌肉、 韧带、 滑囊、 筋 膜的营养供给不良导致的疾病。 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 呈发作与缓 解交替的慢性病程, 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 风湿骨病是缠绵难愈的 慢性全身性疾病, 尤以青壮年发病率较高(80的患者年龄在20岁45岁), 给人们的工 作、 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0003 西药治疗风湿骨病常常会导致肾脏因药物的毒副
7、作用而受损, 膏药通常需要长时 间的熬制, 费时间费精力, 因此, 患者急需一种副作用小、 使用方便的药物来治疗风湿骨病。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显著, 治疗成本低, 副作用小且使用方 便的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及制作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 所述膏 药由中药制成, 所述膏药每份包括红花35-55g、 秦艽25-45g、 独活30-50g、 川穹35-55g、 川乌 35-55g、 草乌30-50g、 当归30-50g、 伸筋草35-55g、 蒲公英40-60g、 透骨草40-60g、 白芥子10
8、- 30g、 花椒10-30g、 穿山甲5-25g、 沉香10-30g、 乳香20-40g、 没药15-35g、 煅磁石20-40g、 羌活 5-15g、 威灵仙65-90g、 葛根50-70g。 0006 优选地, 所述膏药每份包括红花40-50g、 秦艽30-40g、 独活35-45g、 川穹40-50g、 川 乌40-50g、 草乌35-45g、 当归35-45g、 伸筋草35-40g、 蒲公英45-55g、 透骨草45-55g、 白芥子 15-25g、 花椒15-25g、 穿山甲10-20g、 沉香15-25g、 乳香25-35g、 没药20-30g、 煅磁石25-35g、 羌活5-1
9、0g、 威灵仙75-85g、 葛根55-65g。 0007 优选地, 所述膏药每份包括红花45g、 秦艽35g、 独活40g、 川穹45g、 川乌45g、 草乌 40g、 当归40g、 伸筋草40g、 蒲公英50g、 透骨草50g、 白芥子20g、 花椒20g、 穿山甲15g、 沉香 20g、 乳香30g、 没药25g、 煅磁石30g、 羌活10g、 威灵仙80g、 葛根60g。 0008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的制作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0009 a、 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0010 b、 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 0011 c、 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制成膏药。
10、 0012 本发明膏药物机理如下: 0013 红花: 性味: 辛, 温。 归经: 入心、 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 去瘀止痛。 治经闭, 症 瘕, 难产, 死胎, 产后恶露不行、 瘀血作痛, 痈肿, 跌扑损伤。 0014 秦艽: 性味: 辛、 苦, 平。 归经: 归胃、 肝、 胆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 清湿热, 止痹痛。 用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6421151 A 3 于风湿痹痛, 筋脉拘挛, 骨节酸痛, 日晡潮热, 小儿疳积发热。 0015 独活: 性味: 辛、 苦, 微温。 归经: 归肾、 膀胱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 用于 风寒湿痹, 腰膝疼痛
11、, 少阴伏风头痛。 0016 川穹: 味辛, 性温, 归肝、 胆、 心包经, 具有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的功效。 主治安抚神 经, 正头风头痛, 症瘕腹痛, 胸胁刺痛, 跌扑肿痛, 头痛, 风湿痹痛。 0017 川乌: 性味: 辛、 苦, 热; 有大毒。 归经: 归心、 肝、 肾、 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温经 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 关节疼痛, 心腹冷痛, 寒疝作痛, 麻醉止痛。 0018 草乌: 性味: 辛、 苦, 热; 有大毒。 归经: 归心、 肝、 肾、 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温经 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 关节疼痛, 心腹冷痛, 寒疝作痛, 麻醉止痛。 0019 当归:
12、 性味: 甘、 辛, 温。 归经: 归肝、 心、 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 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 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 肠燥便秘, 风湿痹痛, 跌扑 损伤, 痈疽疮疡。 酒当归活血通经。 用于经闭痛经, 风湿痹痛, 跌扑损伤。 0020 伸筋草: 性味: 微苦、 辛, 温。 归经: 归肝、 脾、 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用于关节酸痛, 屈伸不利。 0021 蒲公英: 性味: 苦、 甘, 寒。 归经: 归肝、 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利尿通 淋。 用于疔疮肿毒, 乳痈, 瘰疠, 目赤, 咽痛, 肺痈, 肠
13、痈, 湿热黄疸, 热淋涩痛。 0022 透骨草: 性味: 辛; 性温。 归经: 肺;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舒筋活血; 散瘀消肿; 解毒目痛。 主风湿痹痛; 筋骨挛缩; 寒湿脚气; 腰部扭伤; 瘫痪; 闭经; 阴囊湿疹; 疮疖肿毒。 0023 白芥子: 性味: 辛, 温。 归经: 入肺、 胃经。 功能主治: 利气豁痰, 温中散寒, 通络止痛。 治痰饮咳喘, 胸胁胀满疼痛, 反胃呕吐, 中风不语, 肢体痹痛麻木, 脚气, 阴疽, 肿毒, 跌打肿 痛。 0024 花椒: 性味: 辛, 温。 归经: 归脾、 胃、 肾经。 功能主治: 温中止痛, 杀虫止痒。 用于脘腹 冷痛, 呕吐泄泻, 虫
14、积腹痛, 蛔虫症; 外治湿疹瘙痒。 0025 穿山甲: 性味: 咸, 微寒。 归经: 归肝、 胃经。 功能主治: 通经下乳, 消肿排脓, 搜风通 络。 用于经闭癓瘕, 乳汁不通, 痈肿疮毒, 关节痹痛, 麻木拘挛。 0026 沉香: 性味: 辛、 苦, 微温。 归经: 归脾、 胃、 肾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 温中止呕, 纳 气平喘。 用于胸腹胀闷疼痛, 胃寒呕吐呃逆, 肾虚气逆喘急。 0027 乳香: 性味: 辛、 苦, 温。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 用于心腹诸痛, 筋脉拘挛, 跌打损伤, 疮痈肿痛; 外用消肿生肌。 0028 没药: 性味: 苦, 平。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 外用消肿
15、生肌。 用于跌打淤血肿痛, 痈疽 肿痛, 胸腹诸痛; 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 0029 煅磁石: 性味: 咸, 平。 归经: 归肾、 肝经。 功能主治: 有镇惊安神、 潜阳纳气之功。 现 代研究含四氧化三铁, 尚含锰、 铜、 锌、 铅等。 有抑制中枢神经, 镇静、 催眠及杭惊厥等, 且炮 制后作用显著增强。 又能杭炎、 镇痛、 促凝血。 煅后降低了苦寒之性, 缓和了重镇降逆的功 效, 增强了敛血止血的作用, 增加了补血功效, 且易于煎出汁, 疗效较好。 0030 羌活: 性温; 味辛苦; 归膀胱、 肾经。 散表寒, 祛风湿, 利关节。 治感冒风寒, 头痛无 汗, 风寒湿痹, 项强筋急, 骨节酸疼
16、, 风水浮肿, 痈疽疮毒。 0031 威灵仙: 性味: 辛、 咸, 温。 归经: 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用于风 湿痹痛, 肢体麻木, 筋脉拘挛, 屈伸不利, 骨哽咽喉。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6421151 A 4 0032 葛根: 味甘、 辛, 性凉。 归肺、 胃经。 解肌退热,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 用于表证 发热, 项背强痛, 麻疹不透, 热病口渴, 阴虚消渴, 热泻热痢, 脾虚泄泻。 003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驱寒止痛、 活血行气等功效, 对风湿骨病有很好的疗效, 而 且使用方便, 副作用小, 具有无耐药性、 药效持久、 安全适合
17、长期使用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35 实施例1 0036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 所述膏药由中药制成, 所述膏药每份包括 红花55g、 秦艽45g、 独活50g、 川穹55g、 川乌55g、 草乌50g、 当归50g、 伸筋草55g、 蒲公英60g、 透骨草60g、 白芥子30g、 花椒30g、 穿山甲25g、 沉香30g、 乳香40g、 没药35g、 煅磁石40g、 羌活 15g、 威灵仙90g、 葛根70g。 0037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的制作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0038 a、 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00
18、39 b、 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 0040 c、 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制成膏药。 0041 实施例2 0042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 所述膏药每份包括红花40g、 秦艽30g、 独活 35g、 川穹40g、 川乌40g、 草乌35g、 当归35g、 伸筋草35g、 蒲公英45g、 透骨草45g、 白芥子15g、 花椒15g、 穿山甲10g、 沉香15g、 乳香25g、 没药20g、 煅磁石25g、 羌活5g、 威灵仙75g、 葛根55g。 0043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的制作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0044 a、 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0045
19、b、 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 0046 c、 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制成膏药。 0047 实施例3 0048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 所述膏药每份包括红花45g、 秦艽35g、 独活 40g、 川穹45g、 川乌45g、 草乌40g、 当归40g、 伸筋草40g、 蒲公英50g、 透骨草50g、 白芥子20g、 花椒20g、 穿山甲15g、 沉香20g、 乳香30g、 没药25g、 煅磁石30g、 羌活10g、 威灵仙80g、 葛根 60g。 0049 一种治疗风湿骨病的膏药的制作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0050 a、 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0051 b
20、、 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 0052 c、 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制成膏药。 0053 其中上述3个实施例中膏药的制作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0054 第一步、 炸药 0055 先将油料加热, 倒入药料, 文火再炸, 并不断搅动, 使药物受热均匀, 直炸至制膏所 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 炸焦黄, 炸枯黑等)。 去渣滤净, 即为膏油。 0056 注意: 0057 1.有时未炸前, 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 经验上有春五、 夏三、 秋七日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6421151 A 5 之说。 0058 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 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
21、成分, 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 不易滤净。 0059 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 一般有先炸、 后炸之分。 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 如甲 鱼、 鲜苋菜之类; 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炸, 如介壳、 树根之类。 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 物, 宜待先炸药物已枯黄时在下锅, 如花叶和种子类。 0060 第二步、 炒丹 0061 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 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 松散为度。 急住火, 需用 铲子不断翻炒。 0062 注意: 0063 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 丹炒过头膏药则老。 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 勿慌, 取出冷凉, 自会恢复原色。 0064 第三步、 炼油 0065 药油可选桐
22、油、 香油等。 若用香油, 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 武火煮翻 花, 再改文火, 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 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 急用竹筷点油 滴入凉水上, 成珠不散, 为炼油已成。 0066 注意: 0067 1.香油即为麻油, 有黑芝麻、 白芝麻之分。 习惯用黑芝麻油。 油中若掺碱, 不但溢 锅, 而且膏药不粘。 0068 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 如已着火, 用铁锅盖将火压灭。 药油将炼成时, 撩油速度要 快, 但应避免触及锅底, 以防着火。 0069 第四步、 下丹 0070 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铅丹195克计算, 并注意季节(夏季铅丹可用至240 克, 冬季仅
23、用140克, 春秋用210克为宜)。 经验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 7, 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 两丹, 冬嫩(四)些, 夏老(五)些。 下丹分火上下丹和离火下丹两种情况。 前者继续用微火熬 油, 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 用槐木或柳木棍、 桑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 油会上溢气泡, 冒出 浓烟, 待烟气稍尽, 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 稍成珠不散, 拿珠擦净水, 用干手试 捏, 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 急住火, 或把锅抬离火炉, 继续搅拌候其凉。 离火下丹即将 炼好的药油离开火炉后方下丹。 0071 注意: 0072 1.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 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 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2.一
24、般多采用 火上下丹, 因它比之离火下丹较易去除丹中毒性, 膏药不痒。 0073 3.下丹时应一人搅拌, 一人下丹, 利于操作。 0074 4.锅内油量不能超过锅容量的三分之一, 否则易溢出。 0075 5.此节是熬制膏药的关键, 必须掌握好药油离火的时刻, 以保证成膏的质量。 常用 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 油烟: 始为淡青色, 渐转浓黑, 进为白色浓烟, 撩油时烟更明 显, 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 油花: 沸腾开始时, 油花多在锅壁附近, 待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 为准; 油珠: 即 “滴水成珠” , 取油少许滴入水中成珠不散, 膏色黑亮为准。 0076 6. “膏药黑之功在于熬, 亮之功在于搅。
25、 ” 下丹时撒布要匀, 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6421151 A 6 拌, 以防沉聚。 0077 7.掌握好下丹速度。 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 且膏药质地不匀; 太慢时, 则离火下 丹的药油温度下降, 影响效果。 0078 8.如下丹时着火, 应熄灭后再下, 否则易引起爆炸。 0079 9.膏药应老、 嫩适宜。 如偏老, 即兑入较嫩的膏药油; 偏嫩, 则再加热。 一般宜嫩些, 因摊膏时仍需加热。 0080 第五步、 去火毒 0081 膏成后, 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内, 即有黑烟冒出, 然后将膏药拧成小坨, 浸于冷水 中310日, 每日换水12次。 亦有成膏后
26、直接 “倾入器中, 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 ” 0082 第六步、 加细药将方中的贵重细药, 如冰片、 麝香等研细面, 加入已熔化的膏药内 搅拌。 0083 注意: 0084 热油加凉药面, 必有溢起, 勿怕。 需一点点加入药面, 急搅拌则无事, 不然一锅膏药 溢出而废。 0085 第七步、 摊膏药 0086 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 用竹筷团起, 随纸布大小, 以竹筷点纸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 一周, 则为膏药已成。 0087 注意: 0088 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 趁热混和揉均, 搭与高处晒干, 此为浆布已 成。 膏药则不渗、 不痒, 贴七天无事。 0089 2.摊膏时, 涂的面积一
27、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 长方形的约占2/5。 用于治表的膏 药, 宜涂薄些; 治里的膏药, 宜涂厚些。 勤换的膏药宜薄, 久贴的膏药宜厚。 0090 本发明于2010年至2015年临床观察风湿骨病50例患者, 临床报告如下: 0091 治愈41例, 好转8例, 无效(服药中断)1例。 全部病例随访15年, 治疗后多年未发 者21例。 0092 典型病例: 0093 1、 张某, 男, 40岁。 常年从事体力劳动。 腰部僵硬, 弯腰困难。 用药1个月后症状明显 好转, 转动灵活, 身体一般状态良好。 继续用药两个月后痊愈。 随访至今较好。 0094 2、 患者牛某, 女, 36岁, 自诉患风湿骨病病已3年, 用药前腕关节疼痛, 冬季严重夏 季轻, 用药2个月后症状消失, 用药3个月痊愈。 009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使用方便, 副作用小, 物美价廉的优点。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6421151 A 7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