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控制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电气控制箱.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383115.4 (22)申请日 2020.03.24 (73)专利权人 邵珠杰 地址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黄山小 区B10号楼2单元501室 (72)发明人 邵珠杰李鹏吴佳峻杜双双 何霞霞冯莹秦楠 (51)Int.Cl. H02B 1/56(2006.01) H02B 1/28(2006.01) H02B 1/5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包 括控制柜体, 所述控制柜。
2、体的下端中心位置开设 有进气口, 所述控制柜体左右两端的上端对称开 设有排气口, 所述控制柜体的内部下侧横向焊接 有固定架, 且固定架处于进气口的上端开口上 方, 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散热机构, 所述控制柜 体的内部背端开设有接线口, 所述控制柜体背端 通过缓冲机构安装有限位环, 且限位环上安装有 夹持机构。 本实用新型通设置散热机构, 散热机 构内的风扇在工作时能够自下而上的进行吹风, 从而能够对控制柜体内部的电气元件进行散热, 并且控制柜体内部的热空气会从排气口处排出, 而冷空气能够从进气口处进入, 且进气口上侧设 置的环形滤网能够对进入的冷空气进行过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
3、页 CN 211508362 U 2020.09.15 CN 211508362 U 1.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包括控制柜体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柜体 (1) 的下端中心 位置开设有进气口 (2) , 所述控制柜体 (1) 左右两端的上端对称开设有排气口 (3) , 所述控制 柜体 (1) 的内部下侧横向焊接有固定架 (4) , 且固定架 (4) 处于进气口 (2) 的上端开口上方, 所述固定架 (4) 的下端环绕设置有环形滤网 (5) , 且环形滤网 (5) 的下端与控制柜体 (1) 的内 部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滤网 (5) 的直径大于进气口 (2) 的内径, 所述固定架 。
4、(4) 上安装有 散热机构, 所述控制柜体 (1) 的内部背端开设有接线口 (11) , 所述控制柜体 (1) 背端通过缓 冲机构安装有限位环 (15) , 且限位环 (15) 上安装有夹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电机 (6) , 所述固定架 (4) 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 (6) , 所述固定架 (4) 的上端中心位置 通过轴承竖向安装有传动轴 (7) , 且传动轴 (7) 的下端通过锥形齿轮和电机 (6) 的输出端相 连接, 所述传动轴 (7) 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风扇 (8) , 所述固定架 (4) 的下端中心位置通过轴承 竖。
5、向插设有连接轴 (9) , 且连接轴 (9) 的上端通过锥形齿轮和电机 (6) 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 连接轴 (9) 的下端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刷板 (10) , 且刷板 (10) 的刷毛与环形滤网 (5) 的内壁 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柜体 (1) 的上端 内壁设置为圆弧形, 所述控制柜体 (1) 的上端直径大于左右两侧所述排气口 (3) 之间的间 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连接杆 (12) 和套杆 (13) , 所述连接杆 (12) 对称焊接在控制柜体 (1) 的背端, 所述套杆。
6、 (13) 的前端开 设有插槽, 所述连接杆 (12) 的背端自插槽的开口处插入套杆 (13) 内, 所述套杆 (13) 的内部 横向设置有弹簧 (14) , 且弹簧 (14) 套接在连接杆 (12) 上, 所述连接杆 (12) 的背端直径与插 槽的内径相等, 所述弹簧 (14) 的背端与连接杆 (12) 的背端前侧相抵, 所述弹簧 (14) 的前端 与套杆 (13) 的内壁相抵, 所述连接杆 (12) 通过弹簧 (14) 在套杆 (13) 内设置为伸缩结构, 所 述套杆 (13) 的背端固定焊接在限位环 (15) 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
7、机构包括夹板 (18) , 所述限位环 (15) 的下端竖向开设有孔洞, 且孔洞内安装有螺母 (16) , 所述孔洞的下端 开口处竖向插设有螺杆 (17) , 所述螺母 (16) 套接在螺杆 (17) 上, 所述限位环 (15) 的中心位 置横向开设有圆形孔洞, 且圆形孔洞内设置有夹板 (18) , 所述夹板 (18) 通过轴承安装在螺 杆 (17) 的上端, 所述夹板 (18) 的上表面设置为圆弧形凹陷结构, 所述夹板 (18) 的上端表面 和限位环 (15) 的内壁上侧均胶合有橡胶垫。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508362 U 2 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
8、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箱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背景技术 0002 电气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 测量仪表、 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 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 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 但是目前的电气控制柜进通过格栅进行散热, 散热效果较差, 且容易进入灰尘, 另外电气控 制柜上牵引而出的连接线在使用时, 容易因为外部原因而受到拉扯, 过度的拉扯会导致控 制机柜内的电气元件出现损坏,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 目前的电气。
9、控制柜进通过格栅进行散热, 散热效果较差, 且容易进入灰尘, 电气控制柜上牵 引而出的连接线在使用时, 容易因为外部原因而受到拉扯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包括控制 柜体, 所述控制柜体的下端中心位置开设有进气口, 所述控制柜体左右两端的上端对称开 设有排气口, 所述控制柜体的内部下侧横向焊接有固定架, 且固定架处于进气口的上端开 口上方, 所述固定架的下端环绕设置有环形滤网, 且环形滤网的下端与控制柜体的内部底 端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滤网的直径大于进气口的内径, 所述固定架上安装有散热机构, 所述 控制柜体的内部背端开设有接线口。
10、, 所述控制柜体背端通过缓冲机构安装有限位环, 且限 位环上安装有夹持机构。 0005 优选的,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电机, 所述固定架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 所 述固定架的上端中心位置通过轴承竖向安装有传动轴, 且传动轴的下端通过锥形齿轮和电 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传动轴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风扇, 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中心位置通过 轴承竖向插设有连接轴, 且连接轴的上端通过锥形齿轮和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连接 轴的下端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刷板, 且刷板的刷毛与环形滤网的内壁相贴合。 0006 优选的, 所述控制柜体的上端内壁设置为圆弧形, 所述控制柜体的上端直径大于 左右两侧所述排气口之间的。
11、间距。 0007 优选的,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连接杆和套杆, 所述连接杆对称焊接在控制柜体的背 端, 所述套杆的前端开设有插槽, 所述连接杆的背端自插槽的开口处插入套杆内, 所述套杆 的内部横向设置有弹簧, 且弹簧套接在连接杆上, 所述连接杆的背端直径与插槽的内径相 等, 所述弹簧的背端与连接杆的背端前侧相抵, 所述弹簧的前端与套杆的内壁相抵, 所述连 接杆通过弹簧在套杆内设置为伸缩结构, 所述套杆的背端固定焊接在限位环的前端。 0008 优选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 所述限位环的下端竖向开设有孔洞, 且孔洞内安 装有螺母, 所述孔洞的下端开口处竖向插设有螺杆, 所述螺母套接在螺杆上, 所述。
12、限位环的 中心位置横向开设有圆形孔洞, 且圆形孔洞内设置有夹板, 所述夹板通过轴承安装在螺杆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1508362 U 3 的上端, 所述夹板的上表面设置为圆弧形凹陷结构, 所述夹板的上端表面和限位环的内壁 上侧均胶合有橡胶垫。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建筑电气控制箱, 通设置散热机 构, 散热机构内的风扇在工作时能够自下而上的进行吹风, 从而能够对控制柜体内部的电 气元件进行散热, 并且控制柜体内部的热空气会从排气口处排出, 而冷空气能够从进气口 处进入, 且进气口上侧设置的环形滤网能够对进入的冷空气进行过滤, 从而能够防止灰尘 进。
13、入到控制柜体内部, 同时刷板能够在转动时将粘黏在环形滤网表面和孔洞内的灰尘刮 下, 从而保证环形滤网的通风效率; 0010 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和夹持机构, 通过夹持机构来对自接线口处穿出的连接线组进 行固定, 而在连接线受到拉扯时, 连接线会带动限位环进行横向位移, 从而使得连接杆和套 杆能够被拉伸, 而连接杆和套杆进行伸缩时会对弹簧进行挤压, 致使弹簧能够通过其自身 的弹力形变特性对该拉力进行吸收和缓解, 从而通过该方式来降低连接线受到拉扯时对电 气元件所带来的影响。 0011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
14、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背视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 图中: 1、 控制柜体; 2、 进气口; 3、 排气口; 4、 固定架; 5、 环形滤网; 6、 电机; 7、 传动 轴; 8、 风扇; 9、 连。
15、接轴; 10、 刷板; 11、 接线口; 12、 连接杆; 13、 套杆; 14、 弹簧; 15、 限位环; 16、 螺母; 17、 螺杆; 18、 夹板。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建筑电气控制箱, 包括控制柜 体1, 控。
16、制柜体1的下端中心位置开设有进气口2, 控制柜体1左右两端的上端对称开设有排 气口3, 控制柜体1的内部下侧横向焊接有固定架4, 且固定架4处于进气口2的上端开口上 方, 固定架4的下端环绕设置有环形滤网5, 且环形滤网5的下端与控制柜体1的内部底端固 定连接, 环形滤网5的直径大于进气口2的内径, 固定架4上安装有散热机构, 控制柜体1的内 部背端开设有接线口11, 控制柜体1背端通过缓冲机构安装有限位环15, 且限位环15上安装 有夹持机构; 0022 如图1和图4, 散热机构包括电机6, 固定架4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6, 固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1508362 U 。
17、4 定架4的上端中心位置通过轴承竖向安装有传动轴7, 且传动轴7的下端通过锥形齿轮和电 机6的输出端相连接, 传动轴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风扇8, 固定架4的下端中心位置通过轴承 竖向插设有连接轴9, 且连接轴9的上端通过锥形齿轮和电机6的输出端相连接, 连接轴9的 下端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刷板10, 且刷板10的刷毛与环形滤网5的内壁相贴合, 电机6的型 号采用适合的型号即可, 且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均为现有技术, 具体工作原理在此不多做 赘述, 使用时, 只需将电机6打开, 电机6会通过锥形齿轮带动传动轴7和连接轴9同步转动, 传动轴7转动时会带动风扇8转动, 而风扇8转动时通过气风叶能够自下而上。
18、的进行吹风, 从 而能够对控制柜体1内部的电气元件进行散热, 并且能够将热风加速向上吹动, 使得热风能 够从排气口3处快速排出, 而连接轴9转动时能够带动刷板10转动, 刷板10转动时能够通过 其上面的刷毛对环形滤网5的内表面进行刮刷, 从而能够将粘黏在环形滤网5内壁上和滤孔 内的杂质刮下, 以保证环形滤网5的通气效率; 0023 如图1, 控制柜体1的上端内壁设置为圆弧形, 控制柜体1的上端直径大于左右两侧 排气口3之间的间距, 该结构使得热风在控制柜体1的内部自下而上吹动时, 会接触到控制 柜体1的内部上壁, 并且通过该壁的圆弧形结构向左右两侧分散流动, 通过圆弧形结构对热 空气进行导向,。
19、 从而使得热空气能够顺畅的从左右两侧的排气口3排出, 以保证散热效率; 0024 如图2和图5, 缓冲机构包括连接杆12和套杆13, 连接杆12对称焊接在控制柜体1的 背端, 套杆13的前端开设有插槽, 连接杆12的背端自插槽的开口处插入套杆13内, 套杆13的 内部横向设置有弹簧14, 且弹簧14套接在连接杆12上, 连接杆12的背端直径与插槽的内径 相等, 弹簧14的背端与连接杆12的背端前侧相抵, 弹簧14的前端与套杆13的内壁相抵, 连接 杆12通过弹簧14在套杆13内设置为伸缩结构, 套杆13的背端固定焊接在限位环15的前端, 结合下文夹持机构部分, 安装时, 需保证连接线在限位环1。
20、5与控制柜体1的背端之间留有一 定的长度, 该长度应大于连接杆12和套杆13的最大组合长度, 这样在连接线受到拉扯时, 会 带动限位环15进行横向位移, 而限位环15受力移动时, 会带动套杆13和连接杆12进行伸缩, 连接杆12在套杆13内伸出时, 会对弹簧14进行施力挤压, 而由于连接杆12的背端直径与套 杆13的插槽内径相等, 所以在连接杆12和套杆13进行伸缩时会消耗一部分动能, 并且配合 弹簧14的弹力形变特性, 能够实现自动复位并且能够对该拉力进行抵消, 通过该方式来降 低拉力对连接线的影响, 并且避免连接线外部受到拉扯时, 对连接线与控制柜体1内端的电 气元件的连接产生影响; 00。
21、25 如图4和图5, 夹持机构包括夹板18, 限位环15的下端竖向开设有孔洞, 且孔洞内安 装有螺母16, 孔洞的下端开口处竖向插设有螺杆17, 螺母16套接在螺杆17上, 限位环15的中 心位置横向开设有圆形孔洞, 且圆形孔洞内设置有夹板18, 夹板18通过轴承安装在螺杆17 的上端, 夹板18的上表面设置为圆弧形凹陷结构, 夹板18的上端表面和限位环15的内壁上 侧均胶合有橡胶垫, 使用时, 先将连接线收束并穿过限位环15上的圆形孔洞, 并需要保证连 接线在限位环15和控制柜体1的背端之间留有一定的长度, 随后将螺杆17转动, 使得螺杆17 与螺母16形成螺纹作用, 致使螺杆17的上端带动。
22、夹板18向上移动, 通过夹板18来对穿过限 位环15圆形孔洞内的线束进行夹持紧固, 从而保证连接线受到拉扯时会带动限位环15进行 位移, 通过限位环15来承接这个拉力, 避免该拉扯对连接线和电气元件的连接产生影响, 以 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002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1508362 U 5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1508362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211508362 U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211508362 U 8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211508362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