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塞泵.pdf

上传人:jo****n 文档编号:9668308 上传时间:2021-05-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2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柱塞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双柱塞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双柱塞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柱塞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柱塞泵.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079306.1 (22)申请日 2020.01.15 (73)专利权人 北京先锋锐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26 号01层0112-111室 (72)发明人 胡婧闫斌刘远阳孙亚坤 赵丹丹李宁沈荣澍叶世火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673 代理人 陈芹利 (51)Int.Cl. F04B 9/10(2006.01) F04B 53/00(2006.01) C02F 1/44(2006.01)。

2、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双柱塞泵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柱塞泵, 包括驱动 缸(1)、 液压油缸(2)、 加压缸(3)和活塞杆(4), 活 塞杆(4)串联驱动缸(1)、 液压油缸(2)和加压缸 (3); 液压油缸(2)包括液压油缸本体(21)、 液压 油缸内腔(22)、 换向阀(23)和液压油缸活塞 (24), 液压油缸内腔(22)设置于液压油缸本体 (21)内部, 液压油缸活塞(24)设置于液压油缸内 腔(22), 换向阀(23)连接液压油缸内腔(22), 液 压油缸活塞(24)固定连接活塞杆(4)中部。 本双 柱塞泵在一个冲程内, 即实现加压功能, 又实现 填充原液的功能。

3、, 提高缸体利用率; 同时可以充 分利用排废液体或气体的势能, 可以显著降低液 压油缸所需要的功耗。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 CN 211900896 U 2020.11.10 CN 211900896 U 1.一种双柱塞泵, 其特征在于: 包括驱动缸(1)、 动力部(2)、 加压缸(3)和活塞杆(4), 所 述活塞杆(4)串联所述驱动缸(1)、 所述动力部(2)和所述加压缸(3); 所述驱动缸(1)包括驱 动缸本体(11)、 驱动缸内腔(12)、 控制阀组(13)和驱动缸活塞(14), 所述驱动缸内腔(12)设 置于所述驱动缸本体(11)内部, 所述驱动缸活塞(14)设置于所述。

4、驱动缸内腔(12), 所述控 制阀组(13)连接所述驱动缸内腔(12), 所述驱动缸活塞(1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4)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缸内腔(12)包括第一驱 动缸内腔(121)和第二驱动缸内腔(122), 所述第一驱动缸内腔(121)和所述第二驱动缸内 腔(122)通过所述驱动缸活塞(14)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阀组(13)包括第一控制 阀组(131)和第二控制阀组(132), 所述第一控制阀组(13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缸内腔 (121), 所述第二控制阀组(13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缸内腔。

5、(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阀组(131)包括第 一入口控制阀(1311)和第一出口控制阀(1312), 所述第一入口控制阀(1311)和所述第一出 口控制阀(131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缸内腔(121), 所述第二控制阀组(132)包括第二入口控 制阀(1321)和第二出口控制阀(1322), 所述第二入口控制阀(1321)和所述第二出口控制阀 (132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缸内腔(1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缸(3)包括加压缸本体 (31)、 加压缸内腔(32)、 单向阀组(33)和加压缸活塞(3。

6、4), 所述加压缸内腔(32)设置于所述 加压缸本体(31)内部, 所述加压缸活塞(34)设置于所述加压缸内腔(32), 所述单向阀组 (33)连接所述加压缸内腔(32), 所述加压缸活塞(3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4)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缸内腔(32)包括第一加 压缸内腔(321)和第二加压缸内腔(322), 所述第一加压缸内腔(321)和所述第二加压缸内 腔(322)通过所述加压缸活塞(34)分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阀组(33)包括第一单向 阀组(331)和第二单向阀组(332), 所述第一单。

7、向阀组(331)连接所述第一加压缸内腔 (321), 所述第二单向阀组(332)连接所述第二加压缸内腔(3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单向阀组(331)包括第 一入口单向阀(3311)和第一出口单向阀(3312), 所述第一入口单向阀(3311)和所述第一出 口单向阀(3312)连接所述第一加压缸内腔(321), 所述第二单向阀组(332)包括第二入口单 向阀(3321)和第二出口单向阀(3322), 所述第二入口单向阀(3321)和所述第二出口单向阀 (3322)连接所述第二加压缸内腔(3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其特征在于。

8、: 所述动力部(2)为液压油缸, 包括 液压油缸本体(21)、 液压油缸内腔(22)、 换向阀(23)和液压油缸活塞(24), 所述液压油缸内 腔(22)设置于所述液压油缸本体(21)内部, 所述液压油缸活塞(24)设置于所述液压油缸内 腔(22), 所述换向阀(23)连接所述液压油缸内腔(22), 所述液压油缸活塞(24)固定连接所 述活塞杆(4)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油缸内腔(22)包括第 一液压油缸内腔(221)和第二液压油缸内腔(222), 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内腔(221)和所述第 二液压油缸内腔(222)通过所述液压油缸活塞(24)分隔。

9、; 所述换向阀(23)两油口分别连接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900896 U 2 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内腔(221)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内腔(222)。 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211900896 U 3 一种双柱塞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双柱塞泵。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液压双缸柱塞泵依靠来自液压泵站的高压液压油驱动液压油缸活塞运动 从而推动水缸活塞, 这种结构导致输出的流量和压力波动较大, 应用场合有限, 常用于污泥 等物料的输送。 活塞只有在向下推时, 才将腔内的加压, 而向上运动时, 是向缸内注入液体, 因此在一个周期。

10、内, 只有半个周期是在对外做功。 0003 现需一种双柱塞泵, 通过设置驱动缸和加压缸以保证在整个周期内都能对外输出 液体, 从而解决缸体的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双柱塞泵在一个周期内, 只有半个周 期是在对外做功的问题, 提供一种双柱塞泵, 通过串联的加压缸、 驱动缸和动力部解决了上 述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柱塞泵, 包括驱动缸、 动力部、 加压缸和活塞杆, 活塞杆 串联驱动缸、 动力部和加压缸; 驱动缸包括驱动缸本体、 驱动缸内腔、 控制阀组和驱动缸活 塞, 驱动缸内腔设置于驱动缸本体内部, 驱动缸活塞设置于驱动缸内腔, 控制。

11、阀组连接驱动 缸内腔, 驱动缸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一端。 0006 动力部可以为液压油缸、 滚珠丝杠、 电动推杆或者直线电机等其它能实现直线运 动的部件。 或将几种直线驱动机构串接起来共同驱动加压缸运动。 0007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作为优选方式, 驱动缸内腔包括第一驱动缸内 腔和第二驱动缸内腔, 第一驱动缸内腔和第二驱动缸内腔通过驱动缸活塞分隔。 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作为优选方式, 控制阀组包括第一控制阀组和 第二控制阀组, 第一控制阀组连接第一驱动缸内腔, 第二控制阀组连接第二驱动缸内腔。 000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作为优选方式, 第一控制。

12、阀组包括第一入口控 制阀和第一出口控制阀, 第一入口控制阀和第一出口控制阀连接第一驱动缸内腔, 第二控 制阀组包括第二入口控制阀和第二出口控制阀, 第二入口控制阀和第二出口控制阀连接第 二驱动缸内腔。 001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作为优选方式, 加压缸包括加压缸本体、 加压缸 内腔、 单向阀组和加压缸活塞, 加压缸内腔设置于加压缸本体内部, 加压缸活塞设置于加压 缸内腔, 单向阀组连接加压缸内腔, 加压缸活塞固定连接活塞杆另一端。 00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作为优选方式, 加压缸内腔包括第一加压缸内 腔和第二加压缸内腔, 第一加压缸内腔和第二加压缸内腔通过加压缸活。

13、塞分隔。 00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作为优选方式, 单向阀组包括第一单向阀组和 第二单向阀组, 第一单向阀组连接第一加压缸内腔, 第二单向阀组连接第二加压缸内腔。 说明书 1/4 页 4 CN 211900896 U 4 00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作为优选方式, 第一单向阀组包括第一入口单 向阀和第一出口单向阀, 第一入口单向阀和第一出口单向阀连接第一加压缸内腔, 第二单 向阀组包括第二入口单向阀和第二出口单向阀, 第二入口单向阀和第二出口单向阀连接第 二加压缸内腔。 001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作为优选方式, 动力部为液压油缸, 包括液压油 缸本。

14、体、 液压油缸内腔、 换向阀和液压油缸活塞, 液压油缸内腔设置于液压油缸本体内部, 液压油缸活塞设置于液压油缸内腔, 换向阀连接液压油缸内腔, 液压油缸活塞固定连接活 塞杆中部。 00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 作为优选方式, 液压油缸内腔包括第一液压油 缸内腔和第二液压油缸内腔, 第一液压油缸内腔和第二液压油缸内腔通过液压油缸活塞分 隔; 换向阀两油口分别连接第一液压油缸内腔和第二液压油缸内腔。 0016 加压缸的运动分为向左运动和向右运动。 当需要加压缸的活塞向左运动时, 则通 过液压油换向阀将接近加压缸一侧的液压油缸腔体(第二液压油缸内腔)与高压油口连通, 另一侧的液压油缸腔体。

15、(第一液压油缸内腔)与低压油口连通。 此时, 高压油进入到第二液 压油缸内腔, 并给液压油缸活塞施加了一个向左的推力, 这个力通过液压油缸活塞杆传递 到加压缸活塞杆上, 拉动加压缸活塞杆向左运动。 0017 与此同时, 驱动缸上的打开, 第一入口控制阀门和第二出口控制阀门关闭, 带有势 能的液体或气体进入到驱动缸的第二驱动缸内腔中, 并也给驱动缸活塞施加了一个向左的 推力, 该推力也通过驱动缸活塞杆传递到加压缸活塞杆上, 与液压油缸活塞杆一同拉动加 压缸活塞杆向左运动。 0018 当加压缸活塞杆向左运动时, 则第一出口单向阀和第二入口单向阀打开, 第一入 口单向阀和第二出口单向阀关闭, 加压缸。

16、活塞将第一加压缸内腔中的液体加压并通过第一 出口单向阀排出, 与此同时, 待加压的液体通过第二入口单向阀进入到加压缸的第二加压 缸内腔。 0019 当加压缸活塞移动到最左端时, 一个冲程结束, 开始进入到下一个冲程即加压缸 活塞向右运动。 控制液压油换向阀使第一液压油缸内腔与高压油口连通, 第二液压油缸内 腔与低压油口连通。 第一入口控制阀门和第二出口控制阀门打开, 第一出口控制阀门和第 二入口控制阀门关闭。 在完成上述这些动作后, 高压液压油推动液压油缸活塞向右运动, 带 有势能的液体或气体推动驱动缸活塞向右运动, 两者共同推动加压缸活塞向右运动。 0020 加压缸活塞杆向右运动时, 第一出。

17、口单向阀和第二入口单向阀关闭, 第一入口单 向阀和第二出口单向阀打开, 加压缸活塞将第二加压缸内腔中的液体加压并通过第二出口 单向阀排出, 与此同时, 待加压的液体通过第一入口单向阀进入到加压缸的第一加压缸内 腔。 002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柱塞泵的驱动缸可以使用带有势能的液体或气体作为 动力来源, 尤其适用于为污水处理中经常使用的DTRO膜提供高压水, 并且能充分利用DTRO 膜的高压浓水, 降低DTRO系统的功耗。 0022 来自原水箱的水经保安过滤器后与DTRO的低压浓水混合后进入到双缸柱塞泵中, 经双缸柱塞泵加压后进入到DTRO中, DTRO的产水进入产水箱, DTRO的高压浓水。

18、回流到双缸 柱塞泵与液压油一起对低压混合水加压, 实现了DTRO的高压浓水能量回收再利用。 DTRO的 说明书 2/4 页 5 CN 211900896 U 5 高压浓水能量回收利用完变成低压浓水, 一部分经过节流阀进入到浓水箱中, 另一部分与 保安过滤器的原水混合重新进入到新型柱塞泵。 0023 本工艺过程充分利用了DTRO的高压浓水能量, 从而使DTRO系统的功耗大幅降低, 不再使用循环泵, 管道连接更为简单。 0024 由于双缸柱塞泵的特点, 其高压水腔与高压浓水回收腔的容积比是固定的, 所以 无论原水的温度、 含盐量如何变化, 只要进入DTRO膜的水流量一定, 其DTRO的产水量就是稳。

19、 定的, DTRO膜系统的压力是自适应变化, 不再需要控制系统进行调节, 更有利用DTRO膜的长 期使用。 0025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0026 (1)在一个冲程内, 即实现加压功能, 又实现填充原液的功能, 提高缸体利用率; 0027 (2)充分利用排废液体或气体的势能, 可以显著降低液压油缸所需要的功耗。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一种双柱塞泵双柱塞泵示意图; 0029 图2为一种双柱塞泵驱动缸示意图; 0030 图3为一种双柱塞泵驱动缸内腔示意图; 0031 图4为一种双柱塞泵控制阀组示意图; 0032 图5为一种双柱塞泵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示意图; 0033 图6为一种双。

20、柱塞泵加压缸示意图; 0034 图7为一种双柱塞泵加压缸内腔示意图; 0035 图8为一种双柱塞泵单向阀组示意图; 0036 图9为一种双柱塞泵第一单向阀组和第二单向阀组示意图; 0037 图10为一种双柱塞泵液压油缸示意图; 0038 图11为一种双柱塞泵液压油缸内腔示意图。 0039 附图标记: 0040 1、 驱动缸; 11、 驱动缸本体; 12、 驱动缸内腔; 121、 第一驱动缸内腔; 122、 第二驱动 缸内腔; 13、 控制阀组; 131、 第一控制阀组; 1311、 第一入口控制阀; 1312、 第一出口控制阀; 132、 第二控制阀组; 1321、 第二入口控制阀; 1322。

21、、 第二出口控制阀; 14、 驱动缸活塞; 2、 液压 油缸; 21、 液压油缸本体; 22、 液压油缸内腔; 221、 第一液压油缸内腔; 222、 第二液压油缸内 腔; 23、 换向阀; 24、 液压油缸活塞; 3、 加压缸; 31、 加压缸本体; 32、 加压缸内腔; 321、 第一加 压缸内腔; 322、 第二加压缸内腔; 33、 单向阀组; 331、 第一单向阀组; 3311、 第一入口单向阀; 3312、 第一出口单向阀; 332、 第二单向阀组; 3321、 第二入口单向阀; 3322、 第二出口单向阀; 34、 加压缸活塞; 4、 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

22、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42 实施例1 说明书 3/4 页 6 CN 211900896 U 6 0043 如图1所示, 一种双柱塞泵, 包括驱动缸1、 液压油缸2、 加压缸3和活塞杆4, 活塞杆4 串联驱动缸1、 液压油缸2和加压缸3。 0044 如图2所示, 驱动缸1包括驱动缸本体11、 驱动缸内腔12、 控制阀组13和驱动缸活塞 14, 驱动缸内腔12设置于驱动缸本体11内部, 驱动缸活塞14设置于驱动缸内腔12, 控制阀组 13连接驱动缸内腔12。

23、, 驱动缸活塞14固定连接活塞杆4一端。 0045 如图3所示, 驱动缸内腔12包括第一驱动缸内腔121和第二驱动缸内腔122, 第一驱 动缸内腔121和第二驱动缸内腔122通过驱动缸活塞14分隔。 0046 如图4所示, 控制阀组13包括第一控制阀组131和第二控制阀组132, 第一控制阀组 131连接第一驱动缸内腔121, 第二控制阀组132连接第二驱动缸内腔122。 0047 如图5所示, 第一控制阀组131包括第一入口控制阀1311和第一出口控制阀1312, 第一入口控制阀1311和第一出口控制阀1312连接第一驱动缸内腔121, 第二控制阀组132包 括第二入口控制阀1321和第二出。

24、口控制阀1322, 第二入口控制阀1321和第二出口控制阀 1322连接第二驱动缸内腔122。 0048 如图6所示, 加压缸3包括加压缸本体31、 加压缸内腔32、 单向阀组33和加压缸活塞 34, 加压缸内腔32设置于加压缸本体31内部, 加压缸活塞34设置于加压缸内腔32, 单向阀组 33连接加压缸内腔32, 加压缸活塞34固定连接活塞杆4另一端。 0049 如图7所示, 加压缸内腔32包括第一加压缸内腔321和第二加压缸内腔322, 第一加 压缸内腔321和第二加压缸内腔322通过加压缸活塞34分隔。 0050 如图8所示, 单向阀组33包括第一单向阀组331和第二单向阀组332, 第。

25、一单向阀组 331连接第一加压缸内腔321, 第二单向阀组332连接第二加压缸内腔322。 0051 如图9所示, 第一单向阀组331包括第一入口单向阀3311和第一出口单向阀3312, 第一入口单向阀3311和第一出口单向阀3312连接第一加压缸内腔321, 第二单向阀组332包 括第二入口单向阀3321和第二出口单向阀3322, 第二入口单向阀3321和第二出口单向阀 3322连接第二加压缸内腔322。 0052 如图10所示, 液压油缸2包括液压油缸本体21、 液压油缸内腔22、 换向阀23和液压 油缸活塞24, 液压油缸内腔22设置于液压油缸本体21内部, 液压油缸活塞24设置于液压油。

26、 缸内腔22, 换向阀23连接液压油缸内腔22, 液压油缸活塞24固定连接活塞杆4中部。 0053 如图11所示, 液压油缸内腔22包括第一液压油缸内腔221和第二液压油缸内腔 222, 第一液压油缸内腔221和第二液压油缸内腔222通过液压油缸活塞24分隔; 换向阀23两 油口分别连接第一液压油缸内腔221和第二液压油缸内腔222。 0054 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几组并联的工作方式, 当使用并联的方式时, 其流量和压力 波动也将更小。 而且可以实现更大流量的输出。 0055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

27、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7 CN 211900896 U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8 页 8 CN 211900896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2/8 页 9 CN 211900896 U 9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8 页 10 CN 211900896 U 10 图6 说明书附图 4/8 页 11 CN 211900896 U 11 图7 说明书附图 5/8 页 12 CN 211900896 U 12 图8 说明书附图 6/8 页 13 CN 211900896 U 13 图9 图10 说明书附图 7/8 页 14 CN 211900896 U 14 图11 说明书附图 8/8 页 15 CN 211900896 U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