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滑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座椅滑动装置.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310120229.8(22)申请日 2023.02.15(30)优先权数据2022-021041 2022.02.15 JP(71)申请人 TF金属株式会社地址 日本静冈县(72)发明人 黑田俊介(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专利代理师 曾贤伟(51)Int.Cl.B60N 2/08(2006.01)B60N 2/07(2006.01)(54)发明名称座椅滑动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包括杠杆构件、锁定构件、偏置构件和操作构件。偏置构件由条。
2、形构件形成并且包括:前作用部分,该前作用部分被构造为与杠杆构件的前端接触以将杠杆构件的前端向上偏置;后作用部分,该后作用部分被构造为与杠杆构件的后端接触以将杠杆构件的后端向上偏置;以及中间支撑部分,该中间支撑部分形成在前作用部分与后作用部分之间并且与形成在上部导轨中的接合部分接合。接合部分在杠杆构件的转动中心(轴构件)的后方的位置处支撑中间支撑部分。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22页CN 116605106 A2023.08.18CN 116605106 A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包括:下部导轨,所述下部导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上部导轨,所述上部导轨被构造为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下部导。
3、轨移动;杠杆构件,所述杠杆构件相对于所述上部导轨围绕左右方向上的轴线可转动地被支撑;锁定构件,所述锁定构件设置在所述杠杆构件的后端中并且包括锁定部分,所述锁定部分被构造为能在锁定位置和锁定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部分与形成在所述下部导轨中的被锁定部分接合,在所述锁定释放位置,所述锁定部分远离所述被锁定部分;偏置构件,所述偏置构件被构造为将所述锁定部分朝锁定位置方向偏置;以及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与所述杠杆构件的前端连接,其中所述偏置构件由杆形构件形成并且包括:前作用部分,所述前作用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杠杆构件的前端接触以将所述杠杆构件的前端向上偏置;后作用部分,所述后作用部分被。
4、构造为与所述杠杆构件的后端接触以将所述杠杆构件的后端向上偏置;以及中间支撑部分,所述中间支撑部分形成在所述前作用部分与所述后作用部分之间并且与形成在所述上部导轨中的接合部分接合,并且所述接合部分定位在所述杠杆构件的转动中心的后方,并且以防止所述中间支撑部分向下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中间支撑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偏置构件的所述中间支撑部分之间的接触点和所述杠杆构件的前端与所述偏置构件的所述前作用部分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长度短于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偏置构件的所述中间支撑部分之间的接触点和所述杠杆构件的后端与所述偏置构件的所述后作用部分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长度。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杠杆构件包括:左右一对侧壁,所述左右一对侧壁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上部导轨延伸并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预定空隙彼此面对;前部上支撑部分,所述前部上支撑部分设置在至少一个侧壁的前端的上端处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朝向相对的侧壁突出;以及前部下支撑部分,所述前部下支撑部分设置在至少一个侧壁的前端的下端处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朝向相对的侧壁突出,所述杠杆构件的前端通过所述左右一对侧壁以及所述前部上支撑部分和所述前部下支撑部分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横截面,所述操作构件的后端插入所述杠杆构件的前端内部,并且所述偏置构件包括:后偏置部分,所述后偏置部分从所述中间支撑部分延伸到。
6、所述后作用部分,从下方与所述杠杆构件的后端接触,并将所述杠杆构件的后端向上偏置;以及权利要求书1/2 页2CN 116605106 A2前偏置部分,所述前偏置部分从所述中间支撑部分延伸到所述前作用部分,从下方与所述操作构件的后端接触,并经由所述操作构件将所述杠杆构件的前端向上偏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杠杆构件的所述左右一对侧壁包括一对凹部,所述一对凹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所述杠杆构件的转动中心与所述锁定构件之间,并且使所述左右一对侧壁之间的空隙变窄,所述偏置构件的所述后作用部分定位在所述杠杆构件下方,所述偏置构件中的在所述后作用部分和所述前作用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通。
7、过所述凹部向所述杠杆构件上方延伸,并且所述偏置构件的所述前作用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向内弯折并且在所述杠杆构件的所述左右一对侧壁之间向前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上部导轨包括轴构件,所述轴构件被设置成横跨所述上部导轨的左右两个侧壁,所述杠杆构件包括凹进凹槽,所述凹进凹槽向上打开并设置在相对于所述上部导轨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所述左右一对侧壁的上端处,并且所述凹进凹槽从下方与所述轴构件接合,并且所述杠杆构件的前端和后端被所述偏置构件向上偏置,以保持所述凹进凹槽与所述轴构件接合的状态,并且所述杠杆构件相对于所述上部导轨可转动地被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滑动装。
8、置,其中,所述偏置构件由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左右一对杆形构件形成,并且包括:一对前作用部分,所述一对前作用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杠杆构件的前端接触以将所述杠杆构件的前端向上偏置;左右一对后作用部分,所述左右一对后作用部分被构造为与所述杠杆构件的后端接触以将所述杠杆构件的后端向上偏置;左右一对中间支撑部分,所述左右一对中间支撑部分被构造为与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在相同位置处形成的所述一对接合部分接合;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被构造为连接所述左右一对后作用部分的相应的后端,使得所述偏置构件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大致U形,并且至少一个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偏置构件的所述中间支撑部分之间的接触点和所述杠杆构。
9、件的前端与至少一个所述前作用部分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长度短于至少一个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偏置构件的所述中间支撑部分之间的接触点和所述杠杆构件的后端与所述至少一个后作用部分之间的接触点之间的长度。权利要求书2/2 页3CN 116605106 A3座椅滑动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滑动装置。背景技术0002在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中,固定到座椅上的上部导轨被设置为在固定到车辆车身上的下部导轨上可滑动地移动,并且附接于上部导轨上的锁定构件的锁定齿(锁定部分)与下部导轨中的锁定凹槽(被锁定部分)接合以锁定座椅。座椅滑动装置设置有用于朝锁定释放方向操作锁定部分的杠杆构件,杠杆构件。
10、的前侧部分被偏置构件从转动中心向上偏置。操作构件与杠杆构件的前端连接,并且杠杆构件被构造为通过向上提升操作构件而与操作构件一起旋转。0003在JP201483890A中,杠杆构件相对于上部导轨围绕左右方向上的轴线可转动地被支撑,并且设置在杠杆构件的后端的锁定部分被第一偏置构件朝与锁定凹槽接合的方向(锁定方向)偏置,锁定凹槽被设置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是连续的。锁定凹槽设置在下部导轨中。另外,操作构件与杠杆构件的前端连接,并且杠杆构件被构造为通过向上提升操作构件而一体地向上转动。在操作构件与杠杆构件之间,设置第二偏置构件以防止操作构件相对于杠杆构件在移除方向上的移动,并且通过比第一偏置构件的偏置力更。
11、弱的偏置力将操作构件朝锁定释放方向偏置。这里,在JP201483890A中,因为偏置力彼此不同,因此第一偏置构件和第二偏置构件由单独的部件构成。0004同时,JP201318400A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上述两个偏置构件由一个部件(弹簧构件)构成。在JP201483890A中,为了改变偏置构件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偏置力,将偏置构件的中间部分在两点处以不能移动的方式与上部导轨接合,并且通过改变前端和后端的长度以及位移量,使前端侧具有弱偏置力并使后端侧具有强偏置力。发明内容0005然而,在JP201318400A的结构中,偏置构件的中间部分在两个点处被与上部导轨接合,这不仅使偏置构件的形状复杂化,而且。
12、还使得难以将偏置构件组装到上部导轨。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偏置构件的形状并提高将偏置构件组装到上部导轨的简便性。0007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滑动装置包括:下部导轨,该下部导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上部导轨,该上部导轨被构造为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下部导轨移动;杠杆构件,该杠杆构件相对于上部导轨围绕左右方向上的轴线可转动地被支撑;锁定构件,该锁定构件设置在杠杆构件的后端中并且包括锁定部分,该锁定部分被构造为能在锁定位置和锁定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锁定部分与形成在下部导轨中的被锁定部分接合,在锁定释放位置,锁定部分远离被锁定部分;偏置构件,该偏置构件被构造为将锁定部分朝锁定位置方向偏置。
13、;以及操作构件,该操作构件与杠杆构件的前端连接。偏置构件由杆形构件形成并且包括:前作用部分,该前作用部分被构造为与杠杆构件的前端接触以将杠杆构件的前端向上说明书1/15 页4CN 116605106 A4偏置;后作用部分,该后作用部分被构造为与杠杆构件的后端接触以将杠杆构件的后端向上偏置;以及中间支撑部分,该中间支撑部分形成在前作用部分与后作用部分之间并且与形成在上部导轨中的接合部分接合。接合部分定位在杠杆构件的转动中心的后方,并且以防止中间支撑部分向下移动的方式支撑中间支撑部分。0008本发明使得能够简化偏置构件的形状并提高将偏置构件组装到上部导轨的简便性。附图说明0009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
14、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0010图2是示出其中上部导轨与杠杆构件和偏置构件一起组装到下部导轨的状态的立体图。0011图3是包括设置在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之间的下部引导滚珠和上部引导滚珠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剖视图。0012图4是下部导轨的立体图。0013图5是上部导轨的立体图。0014图6是锁定构件的立体图。0015图7是杠杆构件的立体图。0016图8是偏置构件的立体图。0017图9是示出将偏置构件组装到杠杆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0018图10是从后方观察的杠杆构件和偏置构件的后视图。0019图11A是从下方观察的操作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0020图11B是从后方观察的操作构件的后端的后。
15、视图。0021图12是从上方观察的杠杆构件和偏置构件的平面图。0022图13A是座椅滑动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其示出了一个支承部。0023图13B是座椅滑动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其示出了另一个支承部。0024图14是座椅滑动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0025图15是座椅滑动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其示出了操作构件朝锁定释放方向操作的状态。0026图16是座椅滑动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其示出了朝防锁定释放方向的载荷作用在操作构件上的状态。0027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0028图18是杠杆构件的立体图。0029图19。
16、是偏置构件的立体图。0030图20是从后方观察的操作构件的后端的后视图。0031图21是从上方观察的杠杆构件和偏置构件的平面图。0032图22A是在操作构件被附接之前从上方观察的杠杆构件的平面图。0033图22B是座椅滑动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其示出了操作构件被附接之前的状态。0034图23是座椅滑动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说明书2/15 页5CN 116605106 A50035图24是座椅滑动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其示出了将操作构件朝锁定释放方向操作的状态。0036图25是座椅滑动装置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其示出了朝防锁定释放方向的载荷作用在操作构件上的状。
17、态。具体实施方式0037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38第一实施方式0039图1至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1是手动调节车辆座椅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手动座椅滑动装置。座椅滑动装置101包括下部导轨103和上部导轨105,下部导轨103安装在车辆的地板表面上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上部导轨105安装在座椅的就座部分(未被示出)的背面上并被组装成能在下部导轨103内在下部导轨103的纵向方向上以相对的方式移动。下部导轨103和上部导轨105形成导轨主体106,并且设置有左右一对导轨主体106。注意,在以下描述中(包括其他实施方式),“前”是车辆前FR侧,即图1。
18、中的左侧,“后”是车辆后RR侧,即图1中的右侧,“左右”是在从车辆后方向车辆前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0040如图3所示,下部导轨103包括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的下部底壁103a。左右一对下部外壁103b从下部底壁103a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边缘以从下部底壁103a在向上方向上稍微向外倾斜的方式立起。下部倾斜壁103c形成在下部底壁103a与相应的左右下部外壁103b的下端之间。与下部底壁103a平行地延伸的左右一对下部上壁103d从相应的左右下部外壁103b的上端边缘朝彼此接近的方向设置。0041左右一对下部内壁103e被设置为从相应的左右下部上壁103d的内端边缘朝向下部底壁。
19、103a垂下。注意,平行设置且彼此面对的下部内壁103e之间的空隙被设置得足够大,以允许被容纳在下部导轨103中的上部导轨105移动。0042上部导轨105包括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状的上部顶壁105a。左右一对上部侧壁105b从上部顶壁105a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边缘垂下。上部下倾斜壁105c从相应的左右上部侧壁105b的下端边缘斜向外且向上立起。上部上倾斜壁105e从相应的左右上部下倾斜壁105c的上端边缘经由弯折部分105d朝向下部上壁103d斜向上立起。0043在下部导轨103的下部弧形部分103f与上部导轨105的上部下倾斜壁105c之间可旋转地设置下部引导滚珠107,。
20、并且下部弧形部分103f形成在下部导轨103的下部底壁103a和下部倾斜壁103c之间。在下部导轨103的上部弧形部分103g与上部导轨105的上部上倾斜壁105e之间可旋转地设置上部引导滚珠109,并且上部弧形部分103g形成在下部导轨103的下部外壁103b和下部上壁103d之间。0044如图1所示,下部引导滚珠107和上部引导滚珠109可旋转地被支撑在图3中省略的滚珠保持器111中。每个滚珠保持器111支撑总共四个滚珠,这四个滚珠是两个下部引导滚珠107和两个上部引导滚珠109。支撑下部引导滚珠107和上部引导滚珠109的滚珠保持器111设置在由下部外壁103b、下部倾斜壁103c、下部。
21、上壁103d和下部内壁103e围成的壳体部分113(图3)中的前侧和后侧的两个位置处,并且设置在左右一对导轨主体106中的总共四个位置处。说明书3/15 页6CN 116605106 A60045如图14所示,在导轨主体106的组装状态中,杠杆构件131被轴构件115可转动地支撑在上部导轨105的前侧的上部侧壁105b上。轴构件115在左右的上部侧壁105b之间延伸成横跨上部导轨105的左右的上部侧壁105b。锁定构件117设置在杠杆构件131的从转动中心(轴构件115)的后侧的端部处。同时,操作构件133与杠杆构件131的从转动中心(轴构件115)的前侧的端部连接。0046如图6所示,锁定构。
22、件117是具有凸形形状的扁平板,并且靠近锁定构件117的左右边缘中的每一个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两个矩形孔125a。锁定构件117的在前后方向上邻近相应的孔125a的部分形成锁定齿125b,锁定齿125b为向左和向右突出的锁定部分。锁定齿125b形成在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的三个位置处。形成在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的三个位置处的锁定齿125b的末端被构造为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相应的连接部分125c彼此连接。004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右侧的三个位置处的锁定齿125b中,最前侧的锁定齿125b形成主锁定齿125m,该主锁定齿125m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比其他锁定齿125b大。主锁定齿125。
23、m仅是设置在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六个位置)的多个锁定齿中的一个。0048在锁定构件117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前固定孔117a、从锁定构件117向上突出的上突起117b、从锁定构件117向下突出的下突起117c和后固定孔117d从前到后按此顺序设置。通过使锁定构件117的一部分向下突出来形成上突起117b,并且通过切割锁定构件117并使锁定构件117向下凸起来形成下突起117c。0049如图5所示,锁定齿接收凹部129以从左右上部侧壁105b延伸到左右上部下倾斜壁105c的方式靠近上部导轨105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分形成,并且形成在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的前后方向上的三个位置处。在组装导轨主体10。
24、6的状态下,锁定构件117的相应的三个锁定齿125b从下方插入到三个锁定齿接收凹部129中。此时,定位在锁定齿接收凹部129之间的突起126插入到锁定构件117的孔125a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上部导轨105和围绕锁定构件117的连接部分125c的部分之间的干扰,在上部导轨105的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设置与锁定齿接收凹部129的下部连续的开口128和形成在上部上倾斜壁105e中的凹口开口130。0050此外,上部导轨105的左右的上部侧壁105b设置有支承孔105f和接合部分105g,轴构件115通过支承孔105f插入,接合部分105g用于接合将在后面描述的偏置构件132。在上部侧壁105b。
25、中,接合部分105g设置在杠杆构件131的从转动中心(轴构件115)的后侧。接合部分105g是通过切割上部侧壁105b并使上部侧壁105b朝向内侧凸起而形成的。0051此外,如图4所示,除了靠近左右的下部内壁103e的前部和后部的位置之外,在下部导轨103中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锁定凹槽127,该多个锁定凹槽是被锁定部分。通过将锁定构件117的锁定齿125b从下方插入到锁定凹槽127中,将锁定构件117设置为锁定到下部导轨103,其中锁定齿125b定位在锁定齿接收凹部129中。这使得能够防止锁定构件117附接于其上的上部导轨105相对于下部导轨10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0052偏置构件132在锁。
26、定构件117附接于上部导轨105上的状态下产生向上的弹性力,因此,可以保持锁定齿125b插在锁定凹槽127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朝锁定释放方向(向上)操作图1所示的操作构件133引起锁定构件117经由杠杆构件131被向下推动,因此锁定被释放。操作构件133从前侧插入到上部导轨105中,并且被设置成与杠杆构件131互锁。说明书4/15 页7CN 116605106 A70053如图7所示,杠杆构件131包括左右的侧壁147和下壁134,左右的侧壁147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上部导轨105延伸并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预定空隙彼此面对,下壁134在除了左右的侧壁147的前侧的端部之外的区域中将左右的侧壁147。
27、的下端彼此连接。0054在侧壁147的从杠杆构件1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前侧的上端处形成有左右一对凹进凹槽147a(是支承部)。在该左右一对凹进凹槽147a中,右凹进凹槽147a的底表面被形成为半径稍大于轴构件115的外径的半圆形弧形表面(参见图13A),左凹进凹槽147a的底表面被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坦表面(参见图13B)。凹进凹槽147a从下方与轴构件115接合,并且杠杆构件131在相应的前端和后端被向上偏置,以便保持凹进凹槽147a与轴构件115接合的状态,因此左右一对凹进凹槽147a的底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的一个点处与轴构件115接触。这里,前述的弧形表面的半径被设置为稍大。
28、于轴构件115的外径,从而与轴构件115的接合不会由于尺寸的变化而变成压配合。0055尽管未被示出,但是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左右一对支承部中的一个支承部可以形成为圆孔,另一个支承部可以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0056在杠杆构件131的后端的下壁134处,从下壁134向下突出的前突起134a、定位孔134b和从下壁134向下突出的后突起134c从前到后按此顺序设置。前突起134a和后突起134c是通过切割下壁134并使下壁134向下凸起而形成的。0057杠杆构件131的前突起134a和后突起134c分别被插入到锁定构件117的前固定孔117a和后固定孔117d中,并且锁定构件117的。
29、上突起117b通过压配合而被插入到杠杆构件131的定位孔134b中。在这种状态下,锁定构件117通过用桩围住前突起134a和后突起134c而被固定到杠杆构件131的后端上(参见图9和图10)。0058杠杆构件131的前端的下端面向相对侧的下端通过前部下壁147b彼此连接,前部下壁147b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前部下支撑部分。前部下壁147b的上表面形成前部下支撑表面147c。在两个侧壁147的前端的上端处,前部上突起157形成为以朝向彼此面对的相对两侧弯折的方式从两个侧壁147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前部上支撑部分。左右的前部上突起157的末端彼此分离,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隙。前部上突起157的下表面形成。
30、前部上支撑表面157a。0059在两个侧壁147的上部(其定位在前部上突起157的后方并且在凹进凹槽147a的前方)处,后部上突起158形成为以朝向彼此面对的相对两侧弯折的方式从两个侧壁147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后部上支撑部分。后部上突起158的下表面形成后部上支撑表面158a。也就是说,面对操作构件133的后端的上表面169b1的一对上支撑表面(前部上支撑表面157a和后部上支撑表面158a)设置在杠杆构件131的前端处。这里,该对上支撑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在该对上支撑表面之间设置有空隙。此外,面对操作构件133的后端的下表面169b3的前部下支撑表面147c设置在杠杆构件131的前端的前部上。
31、支撑表面157a下方。0060杠杆构件131的前端通过前部上支撑表面157a、前部下支撑表面147c和两个侧壁147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横截面,并且操作构件133的后端插入杠杆构件131的前端内部。0061另外,在两个侧壁147上形成有从两个侧壁147朝向彼此面对的两侧突出的移动防止突起147d,移动防止突起147d定位在后部上突起158的后方并且在凹进凹槽147a的前方。移动防止突起147d是通过使两个侧壁147的一部分向内突出而形成的。0062另外,在两个侧壁147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凹部147e,该左右一对凹部147e定位在凹说明书5/15 页8CN 116605106 A8进凹槽147a的后。
32、方并且在前突起134a的前方,并且形成有窄部147f,窄部147F的在两个侧壁147之间的空隙比前端之间的空隙和后端之间的空隙窄。0063如图8所示,偏置构件132形成为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细长杆,并且在上部导轨105内沿着上部导轨105的上部侧壁105b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偏置构件132具有前偏置构件135,前偏置构件135包括前作用部分135a,前作用部分135a与杠杆构件131的前端接触以将杠杆构件131的前端向上偏置。另外,偏置构件132具有后偏置构件136,后偏置构件136包括后作用部分136a,后作用部分136a与杠杆构件131的后端接触以将杠杆构件131的后端向上偏置。另外,偏。
33、置构件132具有中间支撑部分137,中间支撑部分137形成在前作用部分135a与后作用部分136a之间并且与设置在上部导轨105的上部侧壁105b上的接合部分105g接合。0064后偏置构件136具有沿着左右的上部侧壁105b从中间支撑部分137延伸到后作用部分136a的连接部分136b,并且左右一对后作用部分136a通过位于后偏置构件136的后端的连接部分136b彼此连接。因此,后偏置构件136(偏置构件132)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大致U形。后偏置构件136的连接部分136b从下方与锁定构件117的下表面接触,因此后作用部分136a(连接部分136b)将锁定构件117向上偏置(朝锁定位置方向)。。
34、后偏置构件136的连接部分136b定位在下突起117c与后突起134c之间,从而限定后偏置构件136(偏置构件13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范围。0065后偏置构件136的后端(后作用部分136a、连接部分136b)定位在杠杆构件131和锁定构件117下方,中间部分(中间支撑部分137)通过凹部147e(在窄部147f和上部侧壁105b之间)向杠杆构件131上方延伸。0066同时,前偏置构件135在前端处具有保持部分135b。保持部分135b沿着左右两个上部侧壁105b从中间支撑部分137延伸到前作用部分135a,并向下折叠以与设置在操作构件133的下表面中的接合孔133a接合。前偏置构件135的。
35、前作用部分135a从下方与操作构件133接触,并且前作用部分135a经由操作构件133将杠杆构件131的前端向上偏置。0067前偏置构件135在两个侧壁147之间向前延伸,其中后端(中间支撑部分137)定位在杠杆构件131上方,并且前端(前作用部分135a)向内弯折成彼此接近。0068前偏置构件135和后偏置构件136一体地形成(一个构件)。0069如图1所示,操作构件133包括分别为左右一对导轨主体106提供的左右一对臂167,以及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成将左右一对臂167彼此连接的手柄168。左右一对臂167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从前端分别插入到左右的上部导轨105中的后端。在乘员操作操。
36、作构件133时,乘员抓握手柄168。0070如图14所示,臂167的后端插入在杠杆构件131的左右的侧壁147之间。臂167由作为整体的包括手柄168的圆柱形构件形成,并且上述的臂167的后端是连接端169,该连接端169用作通过圆柱形构件的模压成型而形成的后连接部分。0071如图11A和图11B所示,连接端169包括上表面169b1、从上表面169b1的左右两端向下延伸的侧表面169b2以及从左右的侧表面169b2的下端朝向左右的内侧设置的下表面169b3。在连接端169的上部内表面和下部内表面中设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凹进部分171。另外,接合孔133a在连接端169的下表面1。
37、69b3中形成为横跨左右的凹进部分171。说明书6/15 页9CN 116605106 A90072操作构件133的连接端169具有在上方和下方的突起172,圆柱形构件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在该突起172处向内突出,并且偏置构件132的一对前端设置在连接端169中的在上下方向上的空隙大的部分(凹进部分171)处。0073在操作构件133附接于杠杆构件131上之前的状态下,偏置构件132的前端(抵接部分)被构造为与杠杆构件131的前部上支撑表面157a接触。在操作构件133附接于杠杆构件131上的状态下(参见图14),偏置构件132的前端(抵接部分)插在操作构件133内部并且从下方与操作构件13。
38、3的下表面(上表面169b1的内表面)接触,由此将操作构件133向上偏置。0074如图14所示,杠杆构件131被轴构件115可转动地支撑在上部导轨105的上部侧壁105b处,并且偏置构件132被接合部分105g接合成防止偏置构件132向下移动。另外,在上部导轨105的左右的上部侧壁105b上,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支承孔105f的前方的位置处形成有后部下突起148,该后部下突起148是以朝向彼此面对的两侧弯折的方式从两个上部侧壁105b突出的后部下支撑部分。后部下突起148是通过切割上部侧壁105b并使该上部侧壁105b朝向内侧凸起而形成的。0075偏置构件132在前部上支撑表面157a下方的位置。
39、处从下方与操作构件133的后端的下表面(上表面169b1的内表面)接合,由此将操作构件133向上偏置。因此,操作构件133的上表面169b1与该对上支撑表面(前部上支撑表面157a和后部上支撑表面158a)接触。此时,在设置在杠杆构件131中的前部下支撑表面147c与操作构件133的后端的下表面169b3之间在上下方向上提供空隙C1,并且在设置在上部导轨105中的后部下支撑表面148a与操作构件133的后端的下表面169b3之间在上下方向上提供空隙C2。0076在这方面,如图14所示,关于接合部分105g与偏置构件132的中间支撑部分137之间的接触点(支撑点P0)和杠杆构件131的前端与偏置。
40、构件132的前作用部分135a之间的接触点(前作用点P1)之间的长度L1,以及关于接合部分105g与偏置构件132的中间支撑部分137之间的接触点(支撑点P0)和杠杆构件131的后端与偏置构件132的后作用部分136a之间的接触点(后作用点P2)之间的长度L2,长度L1短于长度L2(L1L2)。0077支撑点P0处的旋转力矩根据力矩平衡M0F1*L1F2*L20是F1*L1F2*L2。这里,支撑点P0和前作用点P1之间的长度L1被设置为短于支撑点P0和后作用点P2之间的长度L2(L1F2)。0078即,偏置构件132(前偏置构件135)将杠杆构件131的前端朝锁定释放方向偏置的力F1被设置为大。
41、于偏置构件132(后偏置构件136)将杠杆构件131(锁定构件117)的后端朝锁定方向偏置的力F2。0079这里,杠杆构件131的转动中心Q和杠杆构件131的前端与偏置构件132的前作用部分135a之间的接触点(前作用点P1)之间的长度被定义为“L3”。另外,杠杆构件131的转动中心Q和杠杆构件131的后端与偏置构件132的后作用部分136a之间的接触点(后作用点P2)之间的长度被定义为“L4”。此时,上述的长度L3和L4被设置为使得在杠杆构件131的转动中心Q处后端侧的旋转力矩(MbF2*L4)大于前端侧的旋转力矩(MaF1*L3)。0080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度L3短于长度L1(L1L3),。
42、长度L2短于长度L4(L3L1L2L4)。这使得在杠杆构件131的转动中心Q处后端侧的旋转力矩(MbF2*L4)变得大于前端侧的旋转力矩(MaF1*L3)。说明书7/15 页10CN 116605106 A100081结果,杠杆构件131的转动中心Q处的旋转力矩用作将杠杆构件131(锁定构件117)的后端朝锁定方向偏置的偏置力。0082接下来,将描述如上所述构造的座椅滑动装置101的操作。0083图14示出了备用状态,其中锁定构件117的锁定齿125b与下部导轨103的锁定凹槽127接合,并且在锁定位置(不操作操作构件133的非操作状态)被锁定到该锁定凹槽。在这种状态下,操作构件133被偏置构。
43、件132的前端(抵接部分)压靠在一对上支撑表面(前部上支撑表面157a和后部上支撑表面158a)上。偏置构件132的前端的按压力(偏置力)大于使操作构件133因其自身重量而向下移动的力。同时,用于将锁定构件117朝锁定释放位置方向旋转地偏置的旋转力矩小于由按压力(偏置力)在偏置构件132的后端处产生的朝锁定位置方向的旋转力矩,因此保持上述的备用状态。0084从图14所示的状态,当乘员提升操作构件133的手柄168时,操作构件133围绕前部上支撑表面157a与操作构件133的上表面169b1之间的接触点(作为支点)转动,并且操作构件133的后端通过向下推动偏置构件132的前端(抵接部分)而向下移。
44、动。在这种状态下,当进一步提升操作构件133的手柄168时,操作构件133的后端的下表面169b3与设置在上部导轨105中的后部下支撑表面148a接触,并且操作构件133围绕后部下支撑表面148a与操作构件133的后端的下表面169b3之间的接触点(作为支点)转动。结果,操作构件133的上表面169b1向上转动和提升杠杆构件131的前部上支撑表面157a,并且杠杆构件131将锁定构件117的锁定部分朝锁定释放位置方向转动(参见图15)。0085因此,杠杆构件131围绕轴构件115按图14中的顺时针摆动和旋转。此时,杠杆构件131由于摆动旋转而向下推动锁定构件117,并且偏置构件132(后偏置构。
45、件136)向下弹性变形。结果,锁定齿125b远离下部导轨103的锁定凹槽127,因此锁定被释放(锁定释放状态)。当锁定被释放时,可以将座椅(未被示出)与上部导轨105一起相对于下部导轨103侧的车辆的地板表面前后移动,并固定乘员所期望的座椅位置。0086当乘员在确定了座椅位置的状态下将他或她的手从操作构件133释放时,偏置构件132(后偏置构件136)向上按压锁定构件117,并且杠杆构件131摆动并旋转以返回到图14所示的备用状态。此时,杠杆构件131围绕轴构件115按图14中的逆时针摆动和旋转。0087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当朝防锁定释放方向(向下)向操作构件133施加载荷时,操作构件133。
46、围绕后部上支撑表面158a与操作构件133的上表面169b1之间的接触点(作为支点)转动,并且操作构件133可以向下移动操作构件133的下表面169b3与前部下支撑表面147c之间的空隙C1的量(参见图16)。此时,杠杆构件131围绕主锁定齿125m的互锁位置向下旋转,并且两个侧壁147的前端侧的下表面与后部下支撑表面148a接触,以防止杠杆构件131向下移动,从而防止凹进凹槽147a远离轴构件115。0088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101的操作效果。0089(1)座椅滑动装置101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下部导轨103;被构造为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下部导轨103移动的上部导轨。
47、105;相对于上部导轨105围绕左右方向上的轴线可转动地被支撑的杠杆构件131;设置在杠杆构件131的后端中的锁定构件117,该锁定构件117包括锁定部分(锁定齿125b),该锁定部分被构造为能在锁定位置和锁定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锁定部分与形成在下部导轨103中的被锁定部分(锁定凹槽127)接合,在锁定释放位置,锁定部分远离被锁定部分;被构造为将锁定部分朝锁定位置方向偏置说明书8/15 页11CN 116605106 A11的偏置构件132;以及与杠杆构件131的前端连接的操作构件133。偏置构件132由杆形构件形成并且包括:前作用部分135a,该前作用部分135a被构造为与杠杆构件。
48、131的前端接触以将杠杆构件131的前端向上偏置;后作用部分136a,该后作用部分136a被构造为与杠杆构件131的后端接触以将杠杆构件131的后端向上偏置;以及中间支撑部分137,该中间支撑部分137形成在前作用部分135a与后作用部分136a之间并且被接合到形成在上部导轨105中的接合部分105g。接合部分105g定位在杠杆构件131的转动中心(轴构件115)的后方,并且以防止中间支撑部分137向下移动的方式支撑中间支撑部分137。0090接合部分105g与中间支撑部分137之间的接触点被定义为支撑点P0,杠杆构件131的前端与前作用部分135a之间的接触点被定义为前作用点P1,杠杆构件1。
49、31的后端与后作用部分136a之间的接触点被定义为后作用点P2。此外,作用在前作用点P1上的偏置力被定义为前偏置力F1,作用在后作用点P2上的偏置力被定义为后偏置力F2,支撑点P0和前作用点P1之间的长度被定义为长度L1,支撑点P0和后作用点P2之间的长度被定义为长度L2。支撑点P0处的旋转力矩根据力矩平衡M0F1*L1F2*L20是F1*L1F2*L2。0091这里,杠杆构件131的转动中心Q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置到支撑点P0的前侧。因此,转动中心Q和前作用点P1之间的长度L3短于上述长度L1(L3L2)。0092因此,前作用点P1侧的力矩(MaF1*L3)小于后作用点P2侧的力矩(MbF2*。
50、F4)。由于这个原因,关于转动中心Q处的力矩,后作用点P2侧的力矩(MbF2*F4)大,其充当朝锁定方向的偏置力。0093结果,偏置构件132的前作用部分135a和后作用部分136a从下方与杠杆构件131接触,并且偏置构件132的中间部分向上弹性变形并被接合到上部导轨105的接合部分105g,因此可以简化偏置构件132的形状并且改善将偏置构件132组装到上部导轨105的简便性。0094(2)接合部分105g与偏置构件132的中间支撑部分137之间的接触点(支撑点P0)和杠杆构件131的前端与偏置构件132的前作用部分135a之间的接触点(前作用点P1)之间的长度L1短于接合部分105g与偏置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