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99479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6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223562993.0 (22)申请日 2022.12.30 (73)专利权人 南京德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1300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漆桥镇 双联村嘶马村128号 (72)发明人 萧白顾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瑞华腾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32368 专利代理师 李超 (51)Int.Cl. B24B 19/00(2006.01) B24B 41/06(2012.01) B24B 41/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57。

2、)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 置,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 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液压缸, 所述液压缸的底端安 装有水平四向驱动座, 所述水平四向驱动座的底 部安装有打磨电机, 所述打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 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打磨头。 该实用新型通过底座 对装置进行支撑, 支架对液压缸进行支撑, 先将 发动机缸体开口端向上, 固定在转动组件上, 启 动两个气动夹具对发动机缸体夹紧固定, 然后启 动打磨电机带动打磨头对缸体的内部进行打磨, 并且启动水平四向驱动座带动打磨电机水平四 向运行, 实现对缸体内部的全面覆盖打磨, 从而 实现了装置具备全自动化打磨, 节省人力, 更。

3、加 高效, 并且避难硬接触, 保护缸体, 保证打磨精度 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19027006 U 2023.05.16 CN 219027006 U 1.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包括底座(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 有支架(2), 所述支架(2)上安装有液压缸(3), 所述液压缸(3)的底端安装有水平四向驱动 座(4), 所述水平四向驱动座(4)的底部安装有打磨电机(5), 所述打磨电机(5)的输出端通 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打磨头(6), 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7), 所述支柱(7)的 顶部铰接有承接座(8), 所述承接。

4、座(8)上安装有转动组件(9), 所述转动组件(9)的顶部安 装有两个气动夹具(10), 所述承接座(8)的底部铰接有两个斜电动推杆(11), 两个所述斜电 动推杆(11)的底端与底座(1)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组件(9)包 括伺服电机(91)和转动盘(92), 所述伺服电机(91)安装至承接座(8)的内部, 所述伺服电机 (9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盘(92)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盘(92)的外侧转动连接至承接 座(8)上, 所述气动夹具(10)安装至转动盘(9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其特征在于:。

5、 所述水平四向驱动座 (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杆(41), 所述支架(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21), 两个所述 导杆(41)的顶端分别贯穿并滑动连接至两个套筒(2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磨头(6)包括 连接柱(61)、 阻尼簧(62)、 竖杆(63)和打磨球(64), 所述连接柱(6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打 磨电机(5)固定连接, 所述阻尼簧(6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接柱(61)的内部, 所述阻尼簧 (62)的底端与竖杆(63)固定连接, 所述竖杆(63)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柱(61)的底部, 所述竖杆(63)的底端与打磨球。

6、(64)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动夹具(10)的 夹持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2)的外侧 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12)。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9027006 U 2 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件打磨领域,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发动机缸体属于铝铸造件, 通过铸造模具成型后, 需要对缸体的内部进行打 磨平整, 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人工手持打磨枪对缸体内部进行打磨, 。

7、但是此种方式还存在以 下不足; 0003 1、 现有技术中的打磨装置需要人工进行操作, 效率较低, 且人工劳动量大。 0004 2、 现有技术中的打磨装置打磨时, 打磨端部与缸体硬接触, 容易造成初始打磨痕 过深, 影响打磨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 置。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 所述支架 上安装有液压缸, 所述液压缸的底端安装有水平四向驱动座, 所述水平四向驱动座的底部 安装有打磨电机, 所述打磨电机。

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打磨头, 所述底座的顶部 固定连接有支柱, 所述支柱的顶部铰接有承接座, 所述承接座上安装有转动组件, 所述转动 组件的顶部安装有两个气动夹具, 所述承接座的底部铰接有两个斜电动推杆, 两个所述斜 电动推杆的底端与底座铰接。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和转动盘, 所述伺 服电机安装至承接座的内部, 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盘固定连接, 所述 转动盘的外侧转动连接至承接座上, 所述气动夹具安装至转动盘上。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水平四向驱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 杆, 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两。

9、个套筒, 两个所述导杆的顶端分别贯穿并滑动连接至两个套 筒的内部。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打磨头包括连接柱、 阻尼簧、 竖杆和打磨 球, 所述连接柱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打磨电机固定连接, 所述阻尼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 接柱的内部, 所述阻尼簧的底端与竖杆固定连接, 所述竖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柱的 底部, 所述竖杆的底端与打磨球固定连接。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动夹具的夹持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 0013 相比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4 本方案通过。

10、打磨头实现打磨缓冲避免硬接触, 并且通过转动组件配合两个斜电动 推杆使用, 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全自动化打磨, 节省人力, 更加高效, 并且避难硬接触, 保护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9027006 U 3 缸体, 保证打磨精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标号说明: 0019 1、 底座; 2、 支架; 21、 套筒; 3、 液压缸; 4、 水平四向驱动座; 41、 导杆; 5、 打磨电机; 6、 打磨头; 61、 连接柱; 62、 。

11、阻尼簧; 63、 竖杆; 64、 打磨球; 7、 支柱; 8、 承接座; 9、 转动组件; 91、 伺 服电机; 92、 转动盘; 10、 气动夹具; 101、 防护垫; 11、 斜电动推杆; 12、 操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0021 请参阅图13, 本实用新型中, 一种铸件全自动打磨装置, 包括底座1, 底座1的顶 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 支架2上安装有液压缸3, 液压缸3的底端安装有水平四向驱动座4, 水 平四向驱动座4的底部安装有打磨电机5, 打磨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打。

12、磨 头6, 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7, 支柱7的顶部铰接有承接座8, 承接座8上安装有转动组 件9, 转动组件9的顶部安装有两个气动夹具10, 承接座8的底部铰接有两个斜电动推杆11, 两个斜电动推杆11的底端与底座1铰接。 0022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底座1对装置进行支撑, 支架2对液压缸3进行支撑, 先将发动 机缸体开口端向上, 固定在转动组件9上, 启动两个气动夹具10对发动机缸体夹紧固定, 然 后启动打磨电机5带动打磨头6对缸体的内部进行打磨, 并且启动水平四向驱动座4带动打 磨电机5水平四向运行, 实现对缸体内部的全面覆盖打磨, 并且在打磨缸体与侧边的拐角处 时, 启动两个斜电。

13、动推杆11带动承接座8倾斜, 然后水平四向驱动座4带动打磨头6对准拐角 处, 对缸体进行全面打磨, 并且启动转动组件9带动缸体以承接座8为平面转动, 实现对整个 拐角处全面打磨, 并且打磨头6实现接触缓冲, 避免硬接触, 从而实现了装置具备全自动化 打磨, 节省人力, 更加高效, 并且避难硬接触, 保护缸体, 保证打磨精度的优点, 解决了现有 技术中人工进行操作, 效率较低, 且人工劳动量大, 并且打磨端部与缸体硬接触, 容易造成 初始打磨痕过深, 影响打磨精度。 0023 请参阅图1, 其中: 转动组件9包括伺服电机91和转动盘92, 伺服电机91安装至承接 座8的内部, 伺服电机91的输出。

14、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盘92固定连接, 转动盘92的外侧转动连 接至承接座8上, 气动夹具10安装至转动盘92上。 0024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启动伺服电机91带动转动盘92转动, 以带动缸体实现转动, 便 于覆盖整个缸体内部的拐角处, 实现全面打磨。 0025 请参阅图1, 其中: 水平四向驱动座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杆41, 支架2上固定 连接有两个套筒21, 两个导杆41的顶端分别贯穿并滑动连接至两个套筒21的内部。 0026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两个导杆41与两个套筒21相配合对水平四向驱动座4实现活 动稳定, 使其运行更加稳定。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9027006 U 。

15、4 0027 请参阅图2, 其中, 打磨头6包括连接柱61、 阻尼簧62、 竖杆63和打磨球64, 连接柱61 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打磨电机5固定连接, 阻尼簧6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连接柱61的内部, 阻 尼簧62的底端与竖杆63固定连接, 竖杆63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柱61的底部, 竖杆63的 底端与打磨球64固定连接。 0028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打磨球64接触缸体时, 瞬间冲击力通过竖杆63压缩阻尼簧62, 实现在连接柱61内部缓冲力度, 保护缸体。 0029 请参阅图1, 其中: 气动夹具10的夹持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101。 0030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防护垫101避免气动夹具10。

16、对缸体外侧造成损伤。 0031 请参阅图1, 其中: 支架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12。 0032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操控面板12方便操控装置启动和关闭, 便于操作。 0033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9027006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9027006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9027006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9027006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磨削;抛光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