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车车把.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282123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电动车车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智能电动车车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智能电动车车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电动车车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电动车车把.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503325.6 (22)申请日 2019.09.10 (73)专利权人 浙江大哈出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开发区东海大 道1185号北面靠西2-113商铺 (72)发明人 金小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衢州维创维邦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3282 代理人 龚洋洋 (51)Int.Cl. B62K 21/2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智能电动车车把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车车把, 包 括车把内。

2、壳体及设置在内壳体外的外保护层, 在 所述的内壳体与外保护层之间设置有材质为硅 胶的支撑体, 支撑体与外保护层及内壳体之间均 通过胶水连接; 在所述的外保护层外部设置有若 干呈螺旋线形分布的加强筋, 且螺旋线形的加强 筋为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错分布, 交错分 布的加强筋间形成有若干规则分布且呈菱形的 过渡部, 在外保护层上、 每个所述的过渡部处形 成有棱形的鼓包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10455092 U 2020.05.05 CN 210455092 U 1.一种智能电动车车把, 包括车把的内壳体(1)及设置在内壳体(1)外的外保护层(2), 其特征是: 在所。

3、述的内壳体(1)与外保护层(2)之间设置有材质为硅胶的支撑体(3), 支撑体 (3)与外保护层(2)及内壳体(1)之间均通过胶水连接; 在所述的外保护层(2)外部设置有若 干呈螺旋线形分布的加强筋(4), 且螺旋线形的加强筋(4)为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错 分布, 交错分布的加强筋(4)间形成有若干规则分布且呈菱形的过渡部, 在外保护层(2)上、 每个所述的过渡部处形成有棱形的鼓包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车车把, 其特征是: 所述的鼓包部(5)与支撑体 (3)之间形成有安置腔, 在安置腔内设置有由保护套层包裹的填料(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车车把,。

4、 其特征是: 在所述的每个安置腔内填料 (6)中均设置有一颗呈球形的磁石(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车车把, 其特征是: 在所述的外保护层(2)外部 涂有一层防水涂层。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455092 U 2 一种智能电动车车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配件技术领域, 特指一种智能电动车车把。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车环保节能, 骑行方便, 为当下城市市民出行首选, 电动车把手为电动车上必 备的零部件, 人们在骑行时, 双手手握电动车转把, 用于掌握车辆平衡。 目前转把包括有把 手, 把手连接在设于电动车车头的开关座上, 开关座上设置有。

5、电动车的灯开关及转向开关 等, 骑行时, 手握把手并转动把手实现电动车的加速或减速。 0003 目前的电动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80到100码, 速度很快, 虽然目前的电动车的车把 带有防滑功能, 当时防滑的性能不强, 一些新手在骑行遇到紧张情况时, 或者雨天车把淋湿 时, 极易照成车把打滑的现象, 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防滑性能 好的电动车车把。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电动车车把, 包括车 把内壳体及设置在内壳体外的外保护层, 在所述的内壳体与外保护层之间设置有材。

6、质为硅 胶的支撑体, 支撑体与外保护层及内壳体之间均通过胶水连接; 在所述的外保护层外部设 置有若干呈螺旋线形分布的加强筋, 且螺旋线形的加强筋为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错 分布, 交错分布的加强筋间形成有若干规则分布且呈菱形的过渡部, 在外保护层上、 每个所 述的过渡部处形成有棱形的鼓包部。 0006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在外保护层外部设置有若干呈螺旋线形分布的加强 筋, 从而能提高车把的防打滑的效果; 在外保护层上、 每个过渡部处形成有棱形的鼓包部, 从而能进一步防打滑的效果。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的鼓包部与支撑体之间形成有安置腔, 在安置腔 内设置有由保护套层包。

7、裹的填料; 所述的填料的为非牛顿流体, 可以是淀粉溶液等。 0008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鼓包部与支撑体之间形成有安置腔, 在安置腔内设置 有由保护套层包裹的填料; 填料的为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在瞬间受力时会保持在之前 的形状, 从而能降低手部打滑的现象; 且非牛顿流体的填料能提高与手部的贴合度。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在所述的每个安置腔内填料中均设置有一颗呈球形的 磁石。 0010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在每个安置腔内填料中均设置有一颗呈球形的磁石, 通过对鼓包部进行按压, 使得手部能与磁石之间产生挤压, 从而能带来良好的触觉体验, 也 能起到一定的磁疗效果。 0。

8、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在所述的外保护层外部涂有一层防水涂层。 0012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在外保护层外部涂有一层防水涂层, 从而能降低水停 说明书 1/2 页 3 CN 210455092 U 3 留在外保护层表面的概率, 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车把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6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部件名称: 1-内壳体、 2-外保护层、 3-支撑体、 4-加强筋、 5-鼓 包部、 6-填料、 7-磁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参照图1至。

9、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8 一种智能电动车车把, 包括车把内壳体1及设置在内壳体1外的外保护层2, 在所述 的内壳体1与外保护层2之间设置有材质为硅胶的支撑体3, 支撑体3与外保护层2及内壳体1 之间均通过胶水连接; 在所述的外保护层2外部设置有若干呈螺旋线形分布的加强筋4, 且 螺旋线形的加强筋4为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错分布, 交错分布的加强筋4间形成有若 干规则分布且呈菱形的过渡部, 在外保护层2上、 每个所述的过渡部处形成有棱形的鼓包部 5。 0019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在外保护层2外部设置有若干呈螺旋线形分布的加强 筋4, 从而能提高车把的防打滑的。

10、效果; 在外保护层2上、 每个过渡部处形成有棱形的鼓包部 5, 从而能进一步防打滑的效果。 002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所述的鼓包部5与支撑体3之间形成有安置腔, 在安置 腔内设置有由保护套层包裹的填料6; 所述的填料6的为非牛顿流体, 可以是淀粉溶液等。 0021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鼓包部5与支撑体3之间形成有安置腔, 在安置腔内设 置有由保护套层包裹的填料6; 填料6的为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在瞬间受力时会保持在 之前的形状, 从而能降低手部打滑的现象; 且非牛顿流体的填料6能提高与手部的贴合度。 002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在所述的每个安置腔内填料6中均设置有一。

11、颗呈球形 的磁石7。 0023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在每个安置腔内填料6中均设置有一颗呈球形的磁石 7, 通过对鼓包部5进行按压, 使得手部能与磁石7之间产生挤压, 从而能带来良好的触觉体 验, 也能起到一定的磁疗效果。 002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 在所述的外保护层2外部涂有一层防水涂层。 0025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在外保护层2外部涂有一层防水涂层, 从而能降低水停 留在外保护层2表面的概率, 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车把的实用性。 0026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故: 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形状、 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 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 说明书 2/2 页 4 CN 210455092 U 4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5 CN 210455092 U 5 说明书附图 2/2 页 6 CN 210455092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