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698595.0 (22)申请日 2019.05.15 (73)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地址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山 路8号 (72)发明人 罗永巨阴晴朗肖俊郭忠宝 杨弘毕鹏飞曹谨玲李柳清 张孝瑾王志芳王婧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30 代理人 包晓静 (51)Int.Cl. B01D 36/04(2006.01) C02F 9/02(2006.01) C02F 9/04(2006.01)。
2、 A01K 63/04(2006.01) C02F 103/20(2006.01) C02F 101/10(2006.01) C02F 101/12(2006.01) C02F 101/16(2006.01) C02F 101/18(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公开了一 种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置有沉淀池; 沉 淀池开设在养殖池塘侧面, 沉淀池通过排污管与 吸污泵连通, 吸污泵与养殖池塘内的集污槽连 通; 沉淀池另一侧连通有过滤水渠, 过滤水渠出 水口与养殖。
3、池塘连通; 过滤水渠底端铺设有多段 多滤层, 多滤层由沉淀池一端到出水口一端依次 为麦饭石层、 海粗沙层、 活性炭层, 麦饭石层、 海 粗沙层、 活性炭层中间开设有滤井, 滤井深度大 于过滤层深度。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沉淀池, 养殖 尾水在沉淀池中经过自然沉淀, 能去除水体中大 部分的固体悬浮物, 然后通过过滤水渠过滤后通 过出水口回流到养殖池塘, 循环使用, 实现养殖 尾水零排放。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10302743 U 2020.04.14 CN 210302743 U 1.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置 有: 沉淀池。
4、; 沉淀池开设在养殖池塘侧面, 沉淀池通过排污管与吸污泵连通, 吸污泵与养殖池塘内 的集污槽连通; 沉淀池另一侧连通有过滤水渠, 过滤水渠出水口与养殖池塘连通; 过滤水渠底端铺设有多段多滤层, 多滤层由沉淀池一端到出水口一端依次为麦饭石 层、 海粗沙层、 活性炭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麦饭石层、 海粗沙层、 活性炭层中间开设有滤井, 滤井深度大于过滤层深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麦饭石层、 海粗沙层、 活性炭层两端均设置有与过滤水渠内壁卡接的钢板。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0302743 U。
5、 2 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0003 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是将原有池塘养殖的鱼类集中在流水槽里进行养殖, 用增 氧机翻动水体进入流水槽, 再经过养殖区流水槽(养殖水产动物的养殖量为原有池塘 的养殖量的2-3倍)后, 将残余的饲料、 粪便等收集起来, 再将尾水移除池塘系统。 0004 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逐渐在国内推广开来, 但是养殖尾水的处理没有相对统一 的处理方式, 现有的尾水处理设施处理效率偏低, 养殖过程中需要通过换水才能保证池塘 。
6、水质的稳定。 0005 综上所述,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0006 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中, 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效率偏低, 养殖过程中通过换水来保 持水质稳定, 需要将部分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0008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设置有: 0009 沉淀池; 0010 沉淀池开设在养殖池塘侧面, 沉淀池通过排污管与吸污泵连通, 吸污泵与养殖池 塘内的集污槽连通; 0011 沉淀池另一侧连通有过滤水渠, 过滤水渠出水口与养殖池塘连通; 0012。
7、 过滤水渠底端铺设有多段多滤层, 多滤层由沉淀池一端到出水口一端依次为麦饭 石层、 海粗沙层、 活性炭层。 0013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沉淀池, 养殖尾水在沉淀池中经过自然沉淀, 能去除水体中大 部分的固体悬浮物, 然后通过过滤水渠过滤后通过出水口回流到养殖池塘, 循环使用, 实现 养殖尾水零排放。 0014 麦饭石层具有多孔状和海绵状结构, 比表面积较大, 对极性较高的分子如CO22-、 NH4+等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当养殖尾水经过麦饭石过滤后, 对养殖动物健康有害的氨氮、 亚 硝酸盐、 硫化氢、 有机氯和氰化物等会被麦饭石吸附掉。 0015 海粗沙层能过滤大部分浮游动物,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
8、 这些浮游动物是很多病毒 的中间宿主, 当养殖尾水经过海粗沙时, 过滤掉大部分养殖尾水中滋生的浮游动物, 减少了 疾病的发生率。 0016 活性炭层具有多孔性固体表面, 对分子质量在500-1000的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吸附 能力, 养殖废水在经过活性炭时, 水体中大部分有机物被过滤。 0017 进一步, 麦饭石层、 海粗沙层、 活性炭层中间开设有滤井, 滤井深度大于过滤层深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302743 U 3 度。 0018 本实用新型通过滤井可以提高养殖尾水的沉淀效率; 滤井相当于小型沉淀池, 养 殖尾水在滤井中可进行再次自然沉淀; 观察滤井中的养殖尾水的清洁程度, 可判。
9、断滤质对 养殖尾水的过滤效率, 及时更换滤质。 0019 进一步, 麦饭石层、 海粗沙层、 活性炭层两端均设置有与过滤水渠内壁卡接的钢 板。 0020 本实用新型通过钢板可以隔离滤质, 防止不同滤质之间产生混合。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 1、 沉淀池; 2、 养殖池塘; 3、 排污管; 4、 集污槽; 5、 吸污泵; 6、 过滤水渠; 7、 麦饭 石层; 8、 海粗沙层; 9、 活性炭层; 10、 滤井; 11、 钢板; 12、 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 特点及功效, 。
10、兹例举以下实施例, 并配合 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4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 沉淀池1、 养殖池塘2、 排污管3、 集污槽4、 吸污泵5、 过滤水渠6、 麦饭石层7、 海粗沙层8、 活性炭层9、 滤 井10、 钢板11、 出水口12。 0025 沉淀池1开设在养殖池塘2侧面, 沉淀池1通过排污管3与吸污泵5连通, 吸污5与养 殖池塘2内的集污槽4连通; 沉淀池1另一侧连通有过滤水渠6, 过滤水渠6出水口12与养殖池 塘2连通; 过滤水渠6底端铺设有多段多滤层, 多滤层由沉淀池1一端到出水口12一端依次为 麦饭石层7、 海粗沙层8、 活性炭层9。 。
11、0026 进一步, 麦饭石层7、 海粗沙层8、 活性炭层9中间开设有滤井10, 滤井10深度大于过 滤层深度。 0027 进一步, 麦饭石层7、 海粗沙层8、 活性炭层9两端均设置有与过滤水渠6内壁卡接的 钢板11。 0028 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水渠为为一条100米长的水渠, 其中在底部铺设麦饭石、 海粗沙 和活性炭等滤质, 排污管直径100mm, 沉淀池规格为长5米*宽2米*深2米, 主体采用砖石混凝 土结构, 池壁厚度为0.28米, 0029 过滤水渠6规格为长100米*宽0.7米*深0.7米, 主体为砖石混凝土结构, 池壁厚度 0.14米。 过滤渠根据滤质不同分为三部分, 靠近沉淀池1的部。
12、分为麦饭石层, 长度为30米, 厚 度为0.4米; 中间部分为海粗沙层, 长度为30米, 厚度为0.4米; 最后一部分为活性炭层, 长度 为30米, 厚度为0.4米, 不同滤质的前后均使用钢板11隔离, 沉淀池1每个月清理一次, 过滤 水渠6中的滤质每三个月更换一次。 不同滤质之间由滤井10隔离, 目的是提高养殖尾水的沉 淀效率, 防止不同滤质互相混合, 滤井的规格为深1.5米*宽0.7米*长1米; 出水口直径为 150mm。 0030 吸污泵5将集污槽4中的养殖尾水抽提到沉淀池1中, 在沉淀,1中经过自然沉淀, 自 然沉淀能去处水体中大部分的固体悬浮物, 当沉淀池1中的尾水水位达到1.7米以上时, 沉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302743 U 4 淀池1中的尾水开始沿着过滤水渠6流动, 依次经过麦饭石层7、 海粗沙层8、 活性炭层9过滤 后由出水口12排回养殖池塘2中。 0031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 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 修饰,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302743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10302743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