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用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工业用换热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252787.5 (22)申请日 2019.08.05 (73)专利权人 青海东台吉乃尔锂资源股份有限 公司 地址 81600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 州格尔木市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业 街111号 (72)发明人 芦建勋 (51)Int.Cl. F28D 21/00(2006.01) F28F 9/1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 且公开了 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该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2、 包括底板、 框架、 固定板和换热器本体, 所述底板 的上表面与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位 于框架的内部连接, 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底部与固 定板的上表面接触, 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部连接 有横板, 所述框架的上方设置有螺杆, 所述螺杆 的顶端连接有转盘。 该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通过 设置的与转盘连接的螺杆以及套接于螺杆表面 的滑块, 以及通过设置的位于滑块左右两侧的铰 接座、 连杆、 活动座以及与卡座卡接的卡杆, 从而 通过转动转盘, 使得螺杆带动滑块沿着螺杆表面 向上移动, 进而带动连杆动作, 便于带动卡杆与 卡座分离, 拆卸方便, 便于对换热器本体进行维 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
3、页 附图2页 CN 210741205 U 2020.06.12 CN 210741205 U 1.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包括底板(1)、 框架(2)、 固定板(3)和换热器本体(4),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与框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3)位于框架(2)的 内部连接, 所述换热器本体(4)的底部与固定板(3)的上表面接触, 所述换热器本体(4)的顶 部连接有横板(5), 所述框架(2)的上方设置有螺杆(6), 所述螺杆(6)的顶端连接有转盘 (7), 所述螺杆(6)的底端贯穿框架(2)并延伸至框架(2)的内部, 所述螺杆(6)的表面套接有 滑块(8), 所述滑。
4、块(8)的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铰接座(9), 所述铰接座(9)与连杆(10)的一 端活动连接, 所述连杆(10)的另一端与活动座(11)活动连接, 所述活动座(11)位于横板(5) 的顶部滑动连接, 所述活动座(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杆(12), 所述横板(5)顶部的左右两 侧对称设置有卡座(13), 所述卡杆(12)远离活动座(11)的一端贯穿卡座(13)并延伸至卡座 (13)的外侧; 所述框架(2)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空洞(19), 所述空洞(19)的内部设置有压紧器 (20), 所述压紧器(20)的内部设置有滑板(21), 所述滑板(21)靠近换热器本体(4)的一侧与 压杆(25)的一。
5、端连接, 压杆(25)的另一端延伸出压紧器(20)的外侧与压紧轮(26)活动连 接, 所述压紧轮(26)的表面与换热器本体(4)的左右两侧接触, 所述滑板(21)远离压杆(25) 的一侧通过支杆与稳定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稳定板(22)的另一侧连接有压力块 (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板(5)的顶部开 设有滑槽(14), 所述活动座(11)的底部连接有移动块(15), 所述移动块(15)位于滑槽(14) 的内部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2)的内顶壁 且位于螺杆(6)的正前方设。
6、置有导杆(16), 所述导杆(16)的底端贯穿滑块(8)并延伸至滑块 (8)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2)的顶部设 置有卡接座(17), 所述转盘(7)的上方设置有插杆(18), 插杆(18)的底端贯穿转盘(7)并与 卡接座(17)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器(20)的内壁 四周开设有环槽(24), 所述稳定板(22)的外圈与环槽(24)的内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座(13)上开设有 通孔, 且其与卡杆(12)相适配。 权利要求书。
7、 1/1 页 2 CN 210741205 U 2 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 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在化 工、 石油、 动力、 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 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 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工业用换热器通过与支 架进行螺栓连接, 时间久后螺栓会变锈蚀, 拆卸不便, 从而不方便对换热器进行拆装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
8、提供了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具备拆卸方便, 便于对其进行维护等优点, 解决了现有换热器时间久后螺栓会变锈蚀, 拆卸不便, 从而不方 便对换热器进行拆装维护的问题。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为实现上述拆卸方便, 便于对其进行维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包括底板、 框架、 固定板和换热器本体, 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框架 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位于框架的内部连接, 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底部与固定板的上 表面接触, 所述换热器本体的顶部连接有横板, 所述框架的上方设置有螺杆, 所述螺杆的顶 端连接有转盘, 所述螺杆的底端贯穿框架并延伸至框架的内部,。
9、 所述螺杆的表面套接有滑 块, 所述滑块的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铰接座, 所述铰接座与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连杆 的另一端与活动座活动连接, 所述活动座位于横板的顶部滑动连接, 所述活动座的外侧固 定连接有卡杆, 所述横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卡座, 所述卡杆远离活动座的一端贯 穿卡座并延伸至卡座的外侧。 0007 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空洞, 所述空洞的内部设置有压紧器, 所述压 紧器的内部设置有滑板, 所述滑板靠近换热器本体的一侧与压杆的一端连接, 压杆的另一 端延伸出压紧器的外侧与压紧轮活动连接, 所述压紧轮的表面与换热器本体的左右两侧接 触, 所述滑板远离压杆的一侧通过支杆与。
10、稳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稳定板的另一侧连 接有压力块。 0008 优选的, 所述横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 所述活动座的底部连接有移动块, 所述移动 块位于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 0009 优选的, 所述框架的内顶壁且位于螺杆的正前方设置有导杆, 所述导杆的底端贯 穿滑块并延伸至滑块的下方。 0010 优选的, 所述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卡接座, 所述转盘的上方设置有插杆, 插杆的底端 贯穿转盘并与卡接座插接。 0011 优选的, 所述压紧器的内壁四周开设有环槽, 所述稳定板的外圈与环槽的内壁滑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0741205 U 3 动连接。 0012 优选的, 所述卡座上开设有通。
11、孔, 且其与卡杆相适配。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 1、 该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通过设置的位于换热器本体顶部的横板以及位于横板顶 部左右两侧的卡座, 并通过设置的与转盘连接的螺杆以及套接于螺杆表面的滑块, 以及通 过设置的位于滑块左右两侧的铰接座、 连杆、 活动座以及与卡座卡接的卡杆, 从而通过转动 转盘, 使得螺杆带动滑块沿着螺杆表面向上移动, 进而带动连杆动作, 便于带动卡杆与卡座 分离, 拆卸方便, 便于对换热器本体进行维护。 0015 2、 该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通过设置的位于空洞内部的压紧器以及位于压紧器内部 的。
12、压力块、 稳定板和滑板, 以及通过设置的与压杆连接的压紧轮, 从而通过压力块的弹性力 作用, 使得滑板带动压杆对压紧轮进行动作, 便于压紧轮与换热器本体可靠接触, 提高其稳 定性。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杆与滑块连接的结构侧视图。 0019 其中: 1、 底板; 2、 框架; 3、 固定板; 4、 换热器本体; 5、 横板; 6、 螺杆; 7、 转盘; 8、 滑块; 9、 铰接座; 10、 连杆; 11、 活动座; 12、 卡杆; 13、 卡座; 14、 滑槽; 15、 移动块; 16、。
13、 导杆; 17、 卡接 座; 18、 插杆; 19、 空洞; 20、 压紧器; 21、 滑板; 22、 稳定板; 23、 压力块; 24、 环槽; 25、 压杆; 26、 压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3, 一种基于工业用换热器, 包括底板1、 框架2、 固定板3和换热。
14、器本体 4, 底板1的上表面与框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 固定板3位于框架2的内部连接, 换热器本体4的 底部与固定板3的上表面接触, 换热器本体4的顶部连接有横板5, 框架2的上方设置有螺杆 6, 螺杆6的顶端连接有转盘7, 框架2的顶部设置有卡接座17, 转盘7的上方设置有插杆18, 插 杆18的底端贯穿转盘7并与卡接座17插接, 通过插杆18与卡接座17插接, 便于对转盘7进行 限位, 保证螺杆6的稳定性, 螺杆6的底端贯穿框架2并延伸至框架2的内部, 螺杆6的表面套 接有滑块8, 框架2的内顶壁且位于螺杆6的正前方设置有导杆16, 导杆16的底端贯穿滑块8 并延伸至滑块8的下方, 有效对滑。
15、块8进行限位, 防止滑块8发生偏转, 滑块8的左右两侧对称 连接有铰接座9, 铰接座9与连杆10的一端活动连接, 连杆10的另一端与活动座11活动连接, 活动座11位于横板5的顶部滑动连接, 横板5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4, 活动座11的底部连接有 移动块15, 移动块15位于滑槽14的内部滑动连接, 方便提高活动座11移动时的稳定性, 活动 座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杆12, 横板5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卡座13, 卡杆12远离活动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0741205 U 4 座11的一端贯穿卡座13并延伸至卡座13的外侧, 卡座13上开设有通孔, 且其与卡杆12相适 配, 便于卡。
16、杆12与卡座13可靠卡接。 0022 框架2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空洞19, 空洞19的内部设置有压紧器20, 压紧器20 的内部设置有滑板21, 滑板21靠近换热器本体4的一侧与压杆25的一端连接, 压杆25的另一 端延伸出压紧器20的外侧与压紧轮26活动连接, 压紧轮26的表面与换热器本体4的左右两 侧接触, 滑板21远离压杆25的一侧通过支杆与稳定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 稳定板22的另一 侧连接有压力块23, 压紧器20的内壁四周开设有环槽24, 稳定板22的外圈与环槽24的内壁 滑动连接。 0023 在使用时, 拔下插杆18, 通过转动转盘7, 转盘7带动螺杆6转动, 使得螺杆6带动滑 块8沿着螺杆6表面向上移动, 进而带动连杆10动作, 便于带动卡杆12与卡座13分离, 便于对 换热器本体4进行维护。 002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0741205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10741205 U 6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10741205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