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散热的衬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于散热的衬套.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2358621.8 (22)申请日 2019.12.25 (73)专利权人 常熟市万顺轴承有限公司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镇 庄泾村 (72)发明人 朱标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市小巨人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5 代理人 胡亚兰 (51)Int.Cl. F16C 33/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涉 及机械设计技术领域, 针对现有的不能很。
2、好的散 热的问题, 现提出如下方案, 其包括内套, 所述内 套的内壁转动套接有转动轴, 所述内套的外壁滑 动套接有滑块, 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 筋, 且加强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套, 所述内 套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封盖, 所述封盖的 另一侧与外套套接, 所述封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 循环管, 所述内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块, 所 述外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本实用新型结 构简单, 使用简单, 可以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 降 低工作强度, 同时加大内套与外套的散热面积, 加快散热, 保证散热的完成, 并且可以紧固机油 的循环, 增加散热条件, 保证散热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
3、页 附图3页 CN 211175014 U 2020.08.04 CN 211175014 U 1.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包括内套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套 (1) 的内壁转动套接有转 动轴 (10) , 所述内套 (1) 的外壁滑动套接有滑块 (7) , 所述滑块 (7)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5) , 且加强筋 (5)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套 (8) , 所述内套 (1) 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 封盖 (2) , 所述封盖 (2) 的另一侧与外套 (8) 套接, 所述封盖 (2)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管 (3) , 所述内套 (1) 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块 (6) , 所述。
4、外套 (8) 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套 (1) 的内壁设置 有多个滑槽 (9) , 所述滑块 (7) 位于滑槽 (9) 内, 且滑块 (7) 与滑槽 (9) 的槽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套 (1) 的一侧设置 有限定圈, 所述转动轴 (10) 的一端与限定圈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盖 (2) 的一侧固定 连接有连接圈 (12) , 所述连接圈 (12) 与外套 (8) 滑动连接, 所述连接圈 (12) 和外套。
5、 (8) 内均 设置有销槽, 所述销槽的槽壁滑动套接有销钉 (11)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管 (3) 上连接有 阀门, 所述滑块 (7) 的横截面采用T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块 (6) 和连接块 (4) 均采用弧形结构, 所述加强筋 (5) 采用工字型结构。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175014 U 2 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背景技术 0002 衬套是一种用于转动轴与基座之间的过度的物件, 。
6、减少转动轴与基座之间的摩擦 力, 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尤其在大型的工件使用时, 减少维修的可能, 保证整个装置 的持久稳定的工作。 0003 现有的衬套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体积的限制, 使得体积与表面积比较小, 进而使得 在工作过程中说产生的摩擦热不能很好的排出, 使得工作环境温度较高, 进而使衬套变软, 缩短装置的整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解决了不能很好的散热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包括内套, 所述内套的内壁转动套接有转动轴, 所述内套的 外壁滑动套接有。
7、滑块, 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且加强筋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 外套, 所述内套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封盖, 所述封盖的另一侧与外套套接, 所述封盖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管, 所述内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块, 所述外套的外壁固定连接 有连接块。 0007 优选的, 所述内套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滑槽, 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 且滑块与滑槽的 槽壁滑动连接。 0008 优选的, 所述内套的一侧设置有限定圈, 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限定圈相接触。 0009 优选的, 所述封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圈, 所述连接圈与外套滑动连接, 所述连 接圈和外套内均设置有销槽, 所述销槽的槽壁滑动套接有销钉。 001。
8、0 优选的, 所述循环管上连接有阀门, 所述滑块的横截面采用T形结构。 0011 优选的, 所述散热块和连接块均采用弧形结构, 所述加强筋采用工字型结构。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 1: 通过设置相对独立的内套与外套, 可以减少后期的维护或者更换成本, 通过滑 块等连接, 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 降低工作强度。 0014 2: 通过加大内套与外套的散热面积, 加快散热, 保证散热的完成, 并且可以紧固机 油的循环, 增加散热条件, 保证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9、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的A处放大示意图。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1175014 U 3 0018 图中标号: 1内套、 2封盖、 3循环管、 4连接块、 5加强筋、 6散热块、 7滑块、 8外套、 9滑 槽、 10转动轴、 11销钉、 12连接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20 参照图1-3, 一种便于散热的衬套, 包括内套1, 内套1的内壁转动套接有转动轴1。
10、0, 内套1的外壁滑动套接有滑块7, 滑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5, 且加强筋5的另一端固定 连接有外套8, 内套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封盖2, 封盖2的另一侧与外套8套接, 封盖2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管3, 内套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散热块6, 外套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 接块4, 在工作时, 首先经过连接块4将外套8安装到轴承座上, 进行固定连接, 然后经过滑块 7与内套之间的滑动连接, 使得转动轴10与内套1与外套8相互连接, 然后经过螺栓将封盖2 固定到内套1上, 进行固定密封, 完成安装, 通过循环管3向内套1和外套8之间的空隙添加机 油, 利于散热, 在工作过程中, 经过散热快6。
11、向内套1与外套8内的空间散发热量, 然后再经由 外套8和连接块4向外界散发热量, 使得整个散发热量的表, 表面积加大, 使得散热迅速, 降 低温度上升的速度, 同时在温度持续升高时, 可经过循环管3连接外部的油泵, 使得内部的 油液可以在外界进行循环, 降低油液的温度, 进而使得整个衬套的温度降低, 保证工作的进 行。 0021 内套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滑槽9, 滑块7位于滑槽9内, 且滑块7与滑槽9的槽壁滑动 连接, 通过滑槽9和滑块7之间的连接, 保证装置之间的连接的同时, 保证内套和外套之间的 固定。 0022 内套1的一侧设置有限定圈, 转动轴10的一端与限定圈相接触, 限定圈对转动轴1。
12、0 进行限定, 保证转动轴10的安装。 0023 封盖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圈12, 连接圈12与外套8滑动连接, 连接圈12和外套8 内均设置有销槽, 销槽的槽壁滑动套接有销钉11, 通过连接圈12与外套8之间的连接, 可以 使得装置进行密封的同时, 保证一定的刚度, 在利用销钉11进行固定, 保证连接的稳定。 0024 循环管3上连接有阀门, 滑块7的横截面采用T形结构, 散热块6和连接块4均采用弧 形结构, 加强筋5采用工字型结构, 阀门进行通断的限定, 不同的形状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 0025 工作原理: 在工作时, 首先经过连接块4将外套8安装到轴承座上, 进行固定连接, 然后经过滑。
13、块7与内套之间的滑动连接, 使得转动轴10与内套1与外套8相互连接, 然后经过 螺栓将封盖2固定到内套1上, 再通过连接圈12与外套8之间的连接, 可以使得装置进行密封 的同时, 保证一定的刚度, 利用销钉11进行固定, 保证连接的稳定进行固定密封, 完成安装, 通过循环管3向内套1和外套8之间的空隙添加机油, 利于散热, 在工作过程中, 经过散热快6 向内套1与外套8内的空间散发热量, 然后再经由外套8和连接块4向外界散发热量, 使得整 个散发热量的表, 表面积加大, 使得散热迅速, 降低温度上升的速度, 同时在温度持续升高 时, 可经过循环管3连接外部的油泵, 使得内部的油液可以在外界进行。
14、循环, 降低油液的温 度, 进而使得整个衬套的温度降低, 保证工作的进行。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长度” 、“宽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1175014 U 4 度” 、“厚度” 、“上” 、“下” 、“前” 、“后” 、“左” 、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 “ 顺时针” 、“逆时针”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
15、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 此外, 术语 “第一” 、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 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 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1175014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211175014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211175014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211175014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