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1443575 上传时间:2021-09-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1719461.9 (22)申请日 2019.10.14 (73)专利权人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美里路 999号 (72)发明人 朱泽春李扬吕卫卫胡益民 (51)Int.Cl. A47J 27/04(2006.01) A47J 36/00(2006.01) A47J 36/3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 设备, 包括机体和锅具, 机体包括机身和。

2、由机身 一侧上下两端伸出的顶座和底座, 机身、 顶座和 底座合围形成用于放置锅具的开放空间, 顶座设 置有机头, 底座具有内凹的锅具放置区, 锅具放 置在锅具放置区内且锅具底部能够沉入到所述 锅具放置区内的深度为D, 所述机头具有与所述 锅具对接的对接状态, 所述机头与所述锅具处于 对接状态时, 所述机头和所述锅具之间具有浮动 空间, 所述浮动空间的高度为L1,所述D和所述L1 满足: DL1。 所述D和所述L1的尺寸关系, 不仅为 所述机头与所述承接部的密封对接提供了容置 空间, 而且可以防止机头与锅具对接后, 因为误 操作, 而将锅具从开放空间内取出, 保证了烹饪 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211432271 U 2020.09.08 CN 211432271 U 1.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包括机体和锅具, 所述机体包括机身和由机身一侧上 下两端伸出的顶座和底座, 所述机身、 顶座和底座合围形成用于放置锅具的开放空间, 所述 顶座设置有机头,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具有内凹的锅具放置区, 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锅具 放置区内且所述锅具底部能够沉入到所述锅具放置区内的深度为D, 所述机头具有与所述 锅具对接的对接状态, 所述机头与所述锅具处于对接状态时, 所述机头和所述锅具之间具 有浮动空间, 所述浮动空间的高度为L1,所述D和所述L1满足: DL。

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头还具有与所述锅具分离的分离状态, 所述机头与所述锅具处于分离状态时, 所述机头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锅具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2, 所述 D和所述L2满足: L2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头或所述锅具设置有在所述对接状态下用于实现密封的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沿 其自身轴线方向的可压缩量为H, 所述H和L1满足: HL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 于, 所述锅具包括锅体以及用于打卡或盖合所述锅体的。

5、锅盖, 所述锅盖具有与所述机头对 接的承接部; 所述承接部的上部凸出于所述锅盖设置, 以使所述锅盖的最高点位于所述承接部的顶 部; 或者, 所述承接部的顶部的最高点与所述锅盖的最高点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机头升降或翻转, 以实现所述 机头与所述承接部的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可容置于所述锅具放置区 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设备还设置有用。

6、于防止所述凸出部绕所述锅具放置区的周向旋转的防转结 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对接状态下, 所述机头的轴线与所述锅具放置区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单元, 所述机头具有与所述蒸汽发生单元连通的蒸汽出 口, 所述锅具具有能够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的蒸汽入口, 在所述对接状态下, 所述蒸汽发生 单元产生的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出口和所述蒸汽入口进入所述锅具的烹饪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储料仓, 所述机头具。

7、有与所述储料仓连通的物料出口, 所述锅具具 有能够与所述物料出口连通的物料入口, 在所述对接状态下, 所述储料仓内的物料能够通 过所述物料出口和所述物料入口进入所述锅具的烹饪腔。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1432271 U 2 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蒸汽电饭煲, 其包括锅具、 机头和主机, 所述主机内设置有蒸 汽发生装置, 所述机头设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通的蒸汽出口, 锅具包括锅体和锅盖, 锅 体用于盛放食物, 锅盖设有与机头对接的承接部, 承接部。

8、设置有蒸汽进口和蒸汽排放口, 所 述主机开设有与所述机头适配的通孔, 所述机头可沿所述通孔升降以实现蒸汽出口和蒸汽 进口对接, 通过热蒸汽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为方便所述锅具的取放, 所述主机被设计 为一个由顶座、 底座和机身围成的具有侧向开口的取放空间, 该取放空间的存在在很大程 度上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若烹饪过程中, 因为误碰等操作而造成 所述锅具的移位, 将会影响烹饪的正常进行, 或是烹饪未结束就将所述锅具移出, 会使食物 因未达到烹饪时长而不熟, 影响用户体验。 0003 因此, 如何防止误碰或误取操作所带来的锅具的移位, 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 解决的技。

9、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 个。 000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包括机体和锅具, 所述机体包括机身和由机身一侧 上下两端伸出的顶座和底座, 所述机身、 顶座和底座合围形成用于放置锅具的开放空间, 所 述顶座设置有机头, 所述底座具有内凹的锅具放置区, 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锅具放置区内 且所述锅具底部能够沉入到所述锅具放置区内的深度为D, 所述机头具有与所述锅具对接 的对接状态, 所述机头与所述锅具处于对接状态时, 所述机头和所述锅具之间具有浮动空 间, 所述浮动空间的。

10、高度为L1,所述D和所述L1满足: DL1。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机头还具有与所述锅具分离的分离状态, 所述机头与所述锅具处 于分离状态时, 所述机头最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锅具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 距离为L2, 所述D和所述L2满足: L2D。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机头或所述锅具设置有在所述对接状态下用于实现密封的密封 圈, 所述密封圈沿其自身轴线方向的可压缩量为H, 所述H和L1满足: HL1。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锅具包括锅体以及用于打卡或盖合所述锅体的锅盖, 所述锅盖具 有与所述机头对接的承接部; 所述承接部的上部凸出于所述锅盖设置, 以使所述锅盖的最 高点位。

11、于所述承接部的顶部; 或者, 所述承接部的顶部的最高点与所述锅盖的最高点齐平。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机头升降或翻 转, 以实现所述机头与所述承接部的对接。 说明书 1/6 页 3 CN 211432271 U 3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锅体的底部设置有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可容置于 所述锅具放置区内。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烹饪设备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凸出部绕所述锅具放置区的周向 旋转的防转结构。 0013 进一步地, 在所述对接状态下, 所述机头的轴线与所述锅具放置区的轴线位于同 一条直线。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机。

12、体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单元, 所述机头具有与所述蒸汽发生单元 连通的蒸汽出口, 所述锅具具有能够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的蒸汽入口, 在所述对接状态下, 所述蒸汽发生单元产生的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出口和所述蒸汽入口进入所述锅具的烹饪腔。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储料仓, 所述机头具有与所述储料仓连通的物料出 口, 所述锅具具有能够与所述物料出口连通的物料入口, 在所述对接状态下, 所述储料仓内 的物料能够通过所述物料出口和所述物料入口进入所述锅具的烹饪腔。 0016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7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具有内凹的锅具放置区, 将所述锅具放。

13、置到所述机体的 开放空间内以后, 所述锅体的底部可以沉入所述锅具放置区内, 所述锅具放置区可以对所 述锅体的底部形成限位, 一方面可以避免因误碰操作而造成所述锅具的横向移位, 另一方 面所述锅具放置到所述锅具放置区内后, 所述锅盖的承接部正好能够与所述机头形成对 接, 因此所述锅具放置区还起到了引导所述锅盖与所述机头对接的作用。 0018 2.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锅具底部能够沉入到所述锅具放置区内的深度为D, 所述机 头与所述锅具处于对接状态时, 所述机头和所述锅具之间具有浮动空间, 所述浮动空间的 高度为L1,所述D和所述L1满足: DL1。 所述D和所述L1的尺寸关系, 一方面为所述机头与。

14、所述 承接部的密封对接提供了容置空间, 另一方面, 可以防止机头与所述锅具对接后, 因为误操 作, 而将所述锅具从所述开放空间内取出。 0019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头与所述锅具处于分离状态时, 所述机头最低点所在的水 平面与所述锅具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2, 所述D和所述L2的尺寸关系使 得, 当所述机头与所述锅具分离时, 用户可以方便地将所述锅具从所述取放空间内取出, 而 不会与所述机体的零部件发生干涉。 0020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烹饪设备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凸 出部绕所述锅具放置区的周向旋转的防转结构, 通过设置防转结构, 可以实现引导用户放 。

15、置锅具的作用, 使锅具放置后, 锅具的把手能够处于方便用户握持的位置, 以提升用户体 验。 0021 5.本实用新型中的具有开放空间的所述机体不仅仅局限于为所述锅具提供蒸汽, 而且还可以为所述锅具提供物料, 从而扩大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烹饪设备的可适用范围, 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22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 分,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 限定。 在附图中: 说明书 2/6 页 4 CN 211432271 U 4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设备的机头与。

16、锅具的对接状态示 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设备的机头与锅具的分离状态示 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体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烹饪设备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烹饪设备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状态示意图。 0028 其中, 0029 1机体、 11底座、 12机身、 13顶座、 14开放空间、 15锅具放置区; 2锅具、 21锅盖、 22锅 体、 221凸出部、 23承接部、 24蒸汽入口、 25烹饪腔; 3机头、 31蒸汽出口; 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更清楚的阐。

17、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 细说明。 0031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 但是, 本实用 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 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 另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顶” 、“底” 、“内” 、“外” 、“轴 向” 、“径向” 、“周向”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

18、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3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固 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成一体; 可以是 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还可以是通信;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 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4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 或 “下”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 或第一和第二。

19、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说明书 的描述中, 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 、“示例” 、“具体示例” 、 或 “一些示例” 等的 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 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 的实施例或示例。 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5 如图1至图3所示, 一种锅具防脱出的烹饪设备, 包括机体1和锅具2, 所述机体1包 括机身12和由机身12一侧上下两端伸出的顶座13和底座11, 所述机。

20、身12、 顶座13和底座11 合围形成用于放置锅具的开放空间14, 所述顶座13设置有机头3。 所述机头3具有与所述锅 具2对接的对接状态, 以及与所述锅具2分离的分离状态。 003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体框架式的结构一方面方便了所述锅具2的取放, 另一方面 还方便了用户从外侧观察所述机头3所处的位置, 以便确定所述锅具2的放置位置。 此外, 还 说明书 3/6 页 5 CN 211432271 U 5 可使所述机体1适应不同尺寸、 不同容量、 不同形状以及不同材质类型的锅具2, 扩大了所述 烹饪设备的可适用范围, 实现了一机多用, 提升了用户体验。 0037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机体1与所述。

21、锅具2的配合关系可以采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任 意一种: 003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 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蒸汽发生单元, 所述机头2具有与所述蒸汽发生单元连通的蒸汽出口31, 所述锅具2具有能够与所述蒸汽出 口31连通的蒸汽入口24, 在所述对接状态下, 所述蒸汽发生单元产生的蒸汽通过所述蒸汽 出口31和所述蒸汽入口24进入所述锅具2的烹饪腔25, 以实现对所述烹饪腔25内食物的蒸 汽加热, 提升食物的口感, 愉悦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方式下, 所述机头3作为蒸汽传送的媒介 而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施方式下, 所述烹饪设备不仅可以用于食物的烹饪, 而且高 温蒸汽可以。

22、传送至所述烹饪腔25, 因此所述烹饪设备可以作为消毒设备对碗筷等各类餐具 进行消毒。 003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储料仓, 所述机头具有与 所述储料仓连通的物料出口, 所述锅具2具有能够与所述物料出口连通的物料入口, 在所述 对接状态下, 所述储料仓内的物料能够通过所述物料出口和所述物料入口进入所述锅具2 的烹饪腔, 以向所述烹饪腔内自动、 定量和/或定时投喂物料, 以提升所述烹饪设备的自动 化程度, 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方式下, 所述机头作为物料传送的媒介而存在。 0040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体1的结构, 及其与所述锅具2的配合关系并 不。

23、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 以实现相应的效果。 0041 本实用新型中, 如图3和图4所示, 所述底座11具有内凹的锅具放置区15, 内凹的所 述锅具放置区15可以使得当将所述锅具2放置到所述机体1的开放空间内以后, 所述锅体22 的底部沉入所述锅具放置区15内, 所述锅具放置区15可以对所述锅体22的底部形成限位, 一方面可以避免因误碰操作而造成所述锅具2的横向移位, 另一方面所述锅具2放置到所述 锅具放置区15内后, 所述锅盖21的承接部23正好能够与所述机头3形成对接, 因此所述锅具 放置区15还起到了引导所述锅盖21与所述机头3对接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 。

24、所述锅 具2的底部与所述锅具放置区15的底部齐平, 所述锅具放置区15的底部对所述锅具2形成直 接支撑。 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 所述锅具放置区15内设置有环状的限位凸台, 或者所述锅 具放置区15内部的结构尺寸与所述锅具2底部的结构尺寸使所述锅具2的底部只能部分沉 入所述锅具放置区15, 锅具放置区15的内壁对所述锅具2形成直接支撑, 所述锅具2底部与 所述锅具放置区15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 0042 不论是所述锅具2的底部与所述锅具放置区15的底部直接接触, 还是两者之间存 在间隙, 为方便描述, 将所述锅具2放置在所述锅具放置区15内且所述锅具2底部能够沉入 到所述锅具放置区15内。

25、的深度定义为为D。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机头3与所述锅 具2处于对接状态时, 所述机头3和所述锅具2之间具有浮动空间, 所述浮动空间的高度为 L1,所述D和所述L1满足: DL1。 所述D和所述L1的尺寸关系, 一方面为所述机头3与所述承接 部23的密封对接提供了容置空间, 另一方面, 可以防止机头3与所述锅具2对接后, 因为误操 作, 而将所述锅具2从所述开放空间14内取出, 而造成烹饪过程中蒸汽或物料自所述机头3 喷出而无承接结构, 造成蒸汽或物料的浪费, 以及对机体1造成的污染。 004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锅体22的底部设置有凸出部221, 所述 说。

26、明书 4/6 页 6 CN 211432271 U 6 凸出部221的至少部分区域可容置于所述锅具放置区15内。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所述凸出 部221, 一方面可以方便与所述锅具放置区15配合, 以对所述锅具2形成横向限位, 降低所述 锅具2脱出的概率, 另一方面, 当将所述锅具2从机体1取下放置到台面(如厨房台面或桌面) 时, 所述凸出部221与台面接触, 相较于锅体22底部为平底锅体, 取出时整个锅体底部都将 与台面接触的技术方案而言, 本实施方式可以减少锅体22底部与台面的接触面积, 提高散 热, 防止烫伤台面。 更进一步地, 所述凸出部221为环状支撑筋或环状支撑板, 环状支撑筋或 环。

27、状支撑板的内部镂空, 从而提升了锅体22底部的散热效率。 004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烹饪设备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凸出 部221绕所述锅具放置区15的周向旋转的防转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 所述防转结构可 以是设置在所述锅具放置区15内的凸筋, 以及设置于所述凸出部221且与所述凸筋适配的 凹槽, 通过所述凸筋与所述凹槽的配合以实现对所述锅体22底部的限位。 当然, 本实施方式 中所述防转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举例, 其还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类型。 所述防转结构, 一 方面可以对所述锅具2进行周向限位, 防止其旋转, 以提升烹饪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一方 面可以对所述锅具。

28、2的放置形成引导, 以方便实现所述锅具2与所述机头3的对接, 以及引导 用户放置锅具2的位置, 使锅具2放置后, 锅具2的把手能够处于方便用户握持的位置, 以提 升用户体验。 00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 在所述对接状态下, 所述机 头3的轴线与所述锅具放置区15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 通过限定所述机头3的轴线与所述 锅具放置区15的轴线, 可以保证所述锅具2在烹饪状态下, 其能够被夹持在所述机头3与所 述锅具放置区15之间, 保证了上下受力方向的一致性, 以及锅具2放置的稳定性, 避免因一 侧受力过大而发生倾覆。 0046 本实用新型中, 如图2所示, 所述机。

29、头3与所述锅具2处于分离状态时, 所述机头3最 低点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锅具2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2, 所述D和所述L2 满足: L2D。 所述D和所述L2的尺寸关系使得, 当所述机头3与所述锅具2分离时, 用户可以方 便地将所述锅具2从所述开放空间14内取出, 而不会与所述机体1的零部件发生干涉, 既提 高了用户体验, 又对所述机体1及所述锅具2分别形成有效地防护。 0047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在所述机头3与所述锅具2的对接状态下用于实现所述机头3 与所述锅具2密封的密封圈4。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 所述密封圈4安装于所述机头3的蒸汽 出口31或物料出口处。 在另一个具体的示例。

30、中, 所述密封圈4安装于所述锅具2的蒸汽入口 24或物料出口处。 如图4所示, 所述密封圈4沿其自身轴线方向的可压缩量为H, 所述H和L1满 足: HL1。 所述H和L1的尺寸关系保证了所述机头3与所述锅具2之间的密封性, 避免了蒸汽或 物料的外溢。 0048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锅具2包括锅体22以及用于打卡或盖合所述锅体的锅盖21, 所 述锅盖21具有与所述机头3对接的承接部23。 所述承接部23的上部凸出于所述锅盖21设置, 以使所述锅盖21的最高点位于所述承接部23的顶部; 或者, 所述承接部23的顶部的最高点 与所述锅盖21的最高点齐平。 所述承接部23凸出于所述锅盖21设置, 一方。

31、面, 可以方便实现 所述机头3与所述承接部23的对接, 另一方面, 可以将所述承接部23作为锅盖把手使用, 以 方便用户取放锅盖21, 节省所述锅盖21的设计空间。 0049 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驱动件,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机头3移动以实现所述机 说明书 5/6 页 7 CN 211432271 U 7 头3与所述承接部23的对接。 0050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机头3移动的方式, 可以采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 种: 0051 实施方式一: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机头3升降, 以实现所述机头与所述承接部 3的对接。 0052 例如, 采用常见的自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机头3的升降, 如电机与。

32、滚珠丝杠副配合 的驱动机构、 电动推杆、 凸轮驱动机构、 齿轮齿条驱动机构、 液压缸或气缸驱动等等; 0053 又如, 采用手动驱动的方式驱动所述机头3的升降, 如通过手动调节所述机头3在 机体1上的安装位置, 或者通过手轮以及与手轮联动的滚珠丝杠副驱动所述机头3升降, 或 者所述机头3通过弹性结构与所述机体连接, 通过搬动锅具2至所述机头3的下方, 由锅具上 部顶压所述机头3以实现机头3的被动升降等等。 0054 当然, 本实用新型中用于驱动所述机头3升降的驱动机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例举的 各实施方式, 其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它的能够驱动所述机头3做直线进给运动的驱动 机构。 0055 实施方。

33、式二: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机头3翻转, 以实现所述机头与所述承接部 的对接。 0056 在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 所述机头3与所述顶座13铰接, 通过常见的旋 转类驱动机构, 如电机、 摆动气缸或摆动液压缸等, 即可带动所述机头3旋转, 以使所述机头 3能够相对于所述锅具2翻转, 以实现所述机头与所述承接部的对接。 0057 在本实施方式下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 如图5所示, 所述顶座13与所述机身12铰 接, 通过常见的旋转类驱动机构, 如电机、 摆动气缸或摆动液压缸等, 即可带动所述顶座13 旋转, 所述机头3与所述顶座13固连, 顶座13旋转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机头3同步旋转, 以。

34、使所 述机头3能够相对于所述锅具2翻转, 从而实现所述机头与所述承接部的对接。 0058 当然, 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机头3与所述锅具2的相对可动并不局限于上述例举的 方式, 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它的能够实现两者之间靠近与分离的方式。 0059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060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 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 分互相参见即可, 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0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来说,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说明书 6/6 页 8 CN 211432271 U 8 图1 说明书附图 1/5 页 9 CN 211432271 U 9 图2 说明书附图 2/5 页 10 CN 211432271 U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3/5 页 11 CN 211432271 U 11 图4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2 CN 211432271 U 12 图5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3 CN 211432271 U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