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倪** 文档编号:11133068 上传时间:2021-09-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657034.0 (22)申请日 2019.07.19 (71)申请人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26610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深圳路 17号 (72)发明人 车社海丁庆玮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7101 代理人 杨秉利 (51)Int.Cl. B65H 67/06(2006.01) B65H 6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络筒机残。

2、纱检测装 置及检测方法, 包括: 托盘、 拔管皮带、 拔管夹轮、 纱管下压板、 残纱检测组件、 纱管中压板、 残纱排 出通道、 纱管上压板、 空管排出通道及控制器, 其 特点是: 所述的残纱检测组件安装在纱管中压板 上, 包括: 残纱探头、 传感器、 探头平衡支架, 传感 器与控制器连接, 残纱探头包括测头和测头钢 丝。 当纱管经过中压板时, 探头上的钢丝与纱管 摩擦产生向上的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大小判断纱 管是否有残纱, 若是空管进入空管排出通道, 若 是有残纱的纱管进入残纱排出通道。 残纱检测组 件结构巧妙, 测头钢丝不易磨损, 检测准确度高, 一次安装调试后可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权利要求。

3、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10386505 A 2019.10.29 CN 110386505 A 1.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 包括: 托盘、 拔管皮带、 拔管夹轮、 纱管下压板、 残纱 检测组件、 纱管中压板、 残纱排出通道、 纱管上压板、 空管排出通道及控制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残纱检测组件包括: 残纱探头、 传感器、 探头平衡支架和L形安装架, 所述的残纱探头 包括: 测头、 测头钢丝、 测头固定杆和扭簧A, 所述测头上固定所述测头钢丝, 所述测头与所 述测头固定杆一端连接, 所述测头固定杆另一端的侧面上安装一螺栓, 所述扭簧A 套在所 述螺栓上, 且所述扭簧A 的。

4、一端与测头固定杆连接, 另一端为挂钩; 所述的L形安装架的立 面固定在所述中压板上; 所述的探头平衡支架用连接柱B固定在L形安装架的水平面上; 所 述的探头平衡支架中间为U形凹槽, 所述的探头平衡支架上部一侧设置一挂钩槽; 所述的残 纱探头有扭簧A的一端伸进U形凹槽, 且扭簧A一端的挂钩挂在所述挂钩槽内; 所述的传感器 用连接柱A固定在所述L形安装架的水平面上, 且使传感器感应头靠近所述测头固定杆的底 面, 所述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控制器; 在中压板上正对所述测头的位置上开一 竖向长槽, 所述测头有钢丝的一端伸入所述竖向长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

5、于, 在所述的探头平衡支 架下方的连接柱B上套有一扭簧B, 所述扭簧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L形安装架的立面两侧连 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测头钢丝 至少为二束, 每根测头钢丝的直径为0.05-到0.1毫米, 每根测头钢丝的长度为10-15毫米。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感器为 霍尔传感器。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感器为霍尔 传感器。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 自。

6、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运行时, 当托盘带着纱管到达拔管工位时, 拔管夹紧轮和 拔管旋转皮带一起将纱管向上拔出, 向上进入纱管下压板, 接着再进入纱管中压板; (2) 当纱管经过中压板时, 残纱检测装置的测头钢丝就会和纱管发生摩擦, 产生向上的 摩擦力; (3) 若纱管为空管, 则摩擦力小于扭簧A的反向扭力, 残纱探头不发生旋转, 测头固定杆 的底面与传感器感应头之间保持靠近但不接触, 控制器维持上压板不动, 纱管继续向上运 动, 直到皮带最高处脱离皮带而进入空管排出通道; 若纱管上有残纱, 则摩擦力大于扭簧A的反向扭力, 测头部分向上翘起, 翘起距离受U形 凹槽的约束, 但足够使测头固定杆的底面。

7、离开传感器感应头一定距离, 使传感器的输出信 号发生变化, 控制器接收到此变化信号后驱动纱管上压板翻转远离拔管皮带, 由于纱管失 去了皮带和上压板的夹持而离开皮带进入残纱排出通道。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0386505 A 2 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涉及自动络筒机的改进, 具体说是一种自动络筒 机残纱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自动络筒机是将容量较小的管纱卷绕成容量较大的筒纱, 一个筒纱通常由30-40 个管纱卷绕而成, 在管纱退绕过程中, 大部分管纱会完全退绕干净成空管, 空管返回到上道 工序重复。

8、使用, 但总有部分管纱未能完全退绕干净, 纱管上留下很少一部分纱线, 甚至是只 有几圈纱, 这种只有少量纱线的管纱称之为残纱。 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托盘式自动络筒机 上, 空管和残纱管是由专用拔管装置自动拔出的, 为了返回上道工序重复使用, 必须将残纱 管从空管中分离出来。 在现有的自动络筒机上, 残纱检测装置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利用 图像传感器判断, 准确度高, 但成本非常高; 第二种是利用毛刷检测, 检测装置成本低, 但毛 刷容易磨损, 检测准确度低, 且需要经常调整检测装置, 影响了自动络筒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

9、检测装置及检 测方法, 成本低, 不易磨损, 检测准确度高, 一次安装调试后可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 包括: 托盘、 拔管皮带、 拔管夹轮、 纱管下压板、 残纱检测组件、 纱管中压板、 残纱排出通道、 纱管上 压板、 空管排出通道及控制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残纱检测组件包括: 残纱探头、 传感器、 探头平衡支架和L形安装架, 所述的残纱探头包括: 测头、 测头钢丝、 测头固定杆和扭簧A, 所 述测头上固定所述测头钢丝, 所述测头与所述测头固定杆一端连接, 所述测头固定杆另一 端的侧面上安装一螺栓, 所述扭簧A 套。

10、在所述螺栓上, 且所述扭簧A 的一端与测头固定杆 连接, 另一端为挂钩; 所述的L形安装架的立面固定在所述中压板上; 所述的探头平衡支架 用连接柱B固定在L形安装架的水平面上; 所述的探头平衡支架中间为U形凹槽, 所述的探头 平衡支架上部一侧设置一挂钩槽; 所述的残纱探头有扭簧A的一端伸进U形凹槽, 且扭簧A一 端的挂钩挂在所述挂钩槽内; 所述的传感器用连接柱A固定在所述L形安装架的水平面上, 且使传感器感应头靠近所述测头固定杆的底面, 所述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控制 器; 在中压板上正对所述测头的位置上开一竖向长槽, 所述测头有钢丝的一端伸入所述竖 向长槽。 0005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

11、改进: 在所述的探头平衡支架下方的连接柱B上套有一扭簧B, 所述扭簧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L形安装架的立面两侧连接。 0006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测头钢丝至少为二束, 每根测头钢丝的直 径为0.05-到0.1毫米, 每根测头钢丝的长度为10-15毫米。 0007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 0008 一种上述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0386505 A 3 (1) 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运行时, 当托盘带着纱管到达拔管工位时, 拔管夹紧轮和 拔管旋转皮带一起将纱管向上拔出, 向。

12、上进入纱管下压板, 接着再进入纱管中压板; (2) 当纱管经过中压板时, 残纱检测装置的测头钢丝就会和纱管发生摩擦, 产生向上的 摩擦力; (3) 若纱管为空管, 则摩擦力小于扭簧A的反向扭力, 残纱探头不发生旋转, 测头固定杆 的底面与传感器感应头之间保持靠近但不接触, 控制器维持上压板不动, 纱管继续向上运 动, 直到皮带最高处脱离皮带而进入空管排出通道; 若纱管上有残纱, 则摩擦力大于扭簧A的反向扭力, 测头部分向上翘起, 翘起距离受U形 凹槽的约束, 但足够使测头固定杆的底面离开传感器感应头一定距离, 使传感器的输出信 号发生变化, 控制器接收到此变化信号后驱动纱管上压板翻转远离拔管皮。

13、带, 由于纱管失 去了皮带和上压板的夹持而离开皮带进入残纱排出通道。 000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用测头钢丝与残纱摩擦产生 的摩擦力与扭簧的反向力是否平衡来判断纱管上有无残纱, 设计新颖, 残纱检测组件结构 巧妙, 测头钢丝不易磨损, 检测准确度高, 一次安装调试后可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的残纱检测组件与中压板的连接结构示意 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的测头和测头钢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中残纱检测组件的结。

14、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中残纱检测组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0011 图中编号为: 1-托盘、 2-纱管、 2.1-残纱、 3-拔管皮带、 4-拔管夹轮、 5-纱管下压板、 6-残纱检测装置、 6.1-残纱探头、 6.11-测头、 6.12-测头钢丝、 6.13-测头固定杆、 6.14-扭簧 A、 6.2-传感器、 6.21-感应头、 6.22-连接柱A、 6.3-测头平衡支架、 6.31-扭簧B 、 6.32-连接 柱B、 6.33-挂钩槽、 6.34-U形凹槽、 6.4-L形安装架、 7-纱管中压板、 7.1-竖向长槽、 8-残纱排 出通道、 9-纱管上压板、 10。

15、-空管排出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5, 本发明一种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的实施例, 包括托盘1、 拔管皮带3、 拔管夹轮4、 纱管下压板5、 残纱检测组件6、 纱管中压板7、 残纱排出通道8、 纱管上压板9、 空 管排出通道10及控制器。 0013 具体而言: 上述残纱检测组件6包括: 残纱探头6.1、 传感器6.2、 探头平衡支架6.3 和L形安装架6.4, 残纱探头6.1包括: 测头6.11、 测头钢丝6.12、 测头固定杆6.13和扭簧A 6.14, 所述测头6.11上固定所述测头钢丝6.12, 所述测头6.11与所述测头固定杆。

16、6.13一端 连接, 所述测头固定杆6.13另一端的侧面上安装一螺栓, 扭簧A 6.14套在所述螺栓上, 且所 述扭簧A 6.14的一端与测头固定杆6.13连接, 另一端为挂钩。 L形安装架6.4的立面固定在 中压板7上, 探头平衡支架6.3用连接柱B 6.32固定在L形安装架6.4的水平面上。 探头平衡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0386505 A 4 支架6.3中间为U形凹槽6.34, 在探头平衡支架6.3上部一侧设置一挂钩槽6.33, 残纱探头 6.1有扭簧A 6.14的一端伸进U形凹槽6.34, 且扭簧A 6.14一端的挂钩挂在所述挂钩槽6.33 内。 传感器6.2用连接柱A6。

17、.22固定在L形安装架6.4的水平面上, 且使传感器的感应头6.21 靠近测头固定杆6.13的底面, 所述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控制器; 在中压板7上正 对测头6.11的位置上开一竖向长槽7.1, 测头6.11有钢丝6.12的一端伸入竖向长槽7.1。 0014 为了避免残纱探头6.1在U形凹槽6.34中发生卡顿, 在探头平衡支架6.3下方的连 接柱B 6.32上套有一扭簧B 6.31, 所述扭簧B 6.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L形安装架6.4的立面 两侧连接。 扭簧B 6.31使探头平衡支架6.3可在水平面内作小幅转动。 0015 在实际实施时, 通常将上述传感器6.2选择为霍尔传感器。 上。

18、述的测头钢丝6.12至 少为二束, 每根测头钢丝6.12的直径为0.05-到0.1毫米, 每根测头钢丝6.12的长度为10- 15毫米。 0016 本发明一种上述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的实施例, 包括如下步骤: (1) 自动络筒机残纱检测装置运行时, 当托盘1带着纱管2到达拔管工位时, 拔管夹紧轮 4和拔管旋转皮带3一起将纱管2向上拔出, 向上进入纱管下压板5, 接着再进入纱管中压板 7; (2) 当纱管经过中压板7时, 残纱检测装置6的测头钢丝6.12就会和纱管2发生摩擦, 产 生向上的摩擦力; (3) 若纱管2为空管, 则摩擦力小于扭簧A 6.14的反向扭力, 残纱探头6.1不发。

19、生旋转, 测头固定杆6.13的底面与传感器感应头6.21之间保持靠近但不接触, 控制器维持上压板9 不动, 纱管继续向上运动, 直到皮带最高处脱离皮带而进入空管排出通道10; 若纱管2上有残纱, 则摩擦力大于扭簧A6.14的反向扭力, 测头6.11部分向上翘起, 翘起 距离受U形凹槽6.34的约束, 但足够使测头固定杆6.13的底面离开传感器感应头6.21一定 距离, 使传感器6.2的输出信号发生变化, 控制器接收到此变化信号后驱动纱管上压板9翻 转远离拔管皮带3, 由于纱管2失去了皮带3和上压板9的夹持而离开皮带3进入残纱排出通 道8。 0017 当然,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 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 所作出的变化、 改型、 添加或替换, 也应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0386505 A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110386505 A 6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110386505 A 7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110386505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