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pdf

上传人:汲墨****o 文档编号:10649083 上传时间:2021-08-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416901.8 (22)申请日 2019.12.31 (71)申请人 深圳市华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 道禾花社区华南大道一号华南国际纺 织服装原辅料物流区二期4B-150号 (72)发明人 杨一钦杨钦锋蔡宏杰庄岳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添源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44451 代理人 罗志伟 (51)Int.Cl. C01B 33/40(2006.01) (54)发明名称 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57)。

2、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 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对建筑弃土中的泥砂 水、 石头进行粗分离; S2、 对建筑弃土中的泥砂 水、 石头进行细分离, 将细分离后的泥砂水排放 至砂池中; S3、 通过轮式挖砂机将砂池中的砂子 挖出, 将剩下的泥浆水则排放至过渡池中; S4、 通 过高压泥浆泵将过渡池中的泥浆水泵送至泥浆 池中, 在泵送过程中, 通过筛网过滤泥浆水; S5、 通过泥浆泵和倾斜设置的输送管到将泥浆池中 的泥浆水输送至泥浆罐中; S6、 将泥浆罐内的泥 浆水泵送至沉淀池中, 进行沉淀; S7、 将沉淀后位 于下层凝絮的泥浆泵送至板式压榨机内进行压 榨, 得到黏土。

3、泥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生 产出品质较高并且含水量较少的黏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11115646 A 2020.05.08 CN 111115646 A 1.一种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对建筑弃土中的泥砂水、 石头进行粗分离; S2、 对建筑弃土中的泥砂水、 石头进行细分离, 将细分离后的泥砂水排放至砂池中; S3、 通过轮式挖砂机将砂池中的砂子挖出, 将剩下的泥浆水则排放至过渡池中; S4、 通过高压泥浆泵将过渡池中的泥浆水泵送至泥浆池中, 在泵送过程中, 通过筛网过 滤泥浆水; S5、 通过泥浆泵和倾斜设置的输送管到。

4、将泥浆池中的泥浆水输送至泥浆罐中; S6、 将泥浆罐内的泥浆水泵送至沉淀池中, 进行沉淀; S7、 将沉淀后位于下层凝絮的泥浆泵送至板式压榨机内进行压榨, 得到黏土泥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之前, 通过检测人员在建筑弃土来源地检测建筑弃土的参数, 若检测到泥土的含量大于泥土阈 值, 则进入步骤S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中, 通 过交通运输工具将建筑弃土运输至石料生产线的一体式分离机处, 向一体式分离机内通入 水, 将石头与泥砂水进行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建筑弃土。

5、生产黏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中, 通 过筛分机对泥砂水进行二次分离, 将泥砂水中的石块分离, 泥砂水被排放进砂池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6中, 将 泥浆罐内的泥浆水泵送至沉淀池中, 同时向沉淀池内加入快速沉淀剂, 使得沉淀池内的泥 浆快速凝絮沉淀, 静置沉淀池内的泥浆水, 直至其分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6中, 静 置沉淀池内的泥浆水15分钟-3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7中, 将 沉淀池内分层后的上层清液。

6、泵送至水循环系统中, 进行水循环利用, 将下层凝絮的泥浆泵 送至板式压榨机内进行压榨, 将凝絮后的泥浆脱水成黏土泥饼。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115646 A 2 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弃土处理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弃土中含有大量的泥砂石, 对建筑弃土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趋势; 目前使用 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生产工艺中仅仅是对黏土中的砂石进行简单的筛分, 导致黏土中含有 大量的砂子, 以至于黏土的品质不高, 同时在泥浆水脱水成黏土工艺中, 由于泥浆水的含水 量非常大, 不利于脱水, 且脱水。

7、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对建筑弃土中的泥砂水、 石头进行粗分离; S2、 对建筑弃土中的泥砂水、 石头进行细分离, 将细分离后的泥砂水排放至砂池中; S3、 通过轮式挖砂机将砂池中的砂子挖出, 将剩下的泥浆水则排放至过渡池中; S4、 通过高压泥浆泵将过渡池中的泥浆水泵送至泥浆池中, 在泵送过程中, 通过筛网过 滤泥浆水; S5、 通过泥浆泵和倾斜设置的输送管到将泥浆池中的泥浆水输送至泥浆罐中; S6、 将泥浆罐内的泥浆水泵送至沉淀池中。

8、, 进行沉淀; S7、 将沉淀后位于下层凝絮的泥浆泵送至板式压榨机内进行压榨, 得到黏土泥饼。 000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在步骤S1之前, 通过检测人员在建筑弃土来源地检测 建筑弃土的参数, 若检测到泥土的含量大于泥土阈值, 则进入步骤S1。 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在步骤S1中, 通过交通运输工具将建筑弃土运输至石 料生产线的一体式分离机处, 向一体式分离机内通入水, 将石头与泥砂水进行分离。 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在步骤S2中, 通过筛分机对泥砂水进行二次分离, 将泥 砂水中的石块分离, 泥砂水被排放进砂池中。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在步骤。

9、S6中, 将泥浆罐内的泥浆水泵送至沉淀池中, 同 时向沉淀池内加入快速沉淀剂, 使得沉淀池内的泥浆快速凝絮沉淀, 静置沉淀池内的泥浆 水, 直至其分层。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在步骤S6中, 静置沉淀池内的泥浆水15分钟-30分钟。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在步骤S7中, 将沉淀池内分层后的上层清液泵送至水 循环系统中, 进行水循环利用, 将下层凝絮的泥浆泵送至板式压榨机内进行压榨, 将凝絮后 的泥浆脱水成黏土泥饼。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上述方案, 可以生产出品质较高并且含水量较少的黏 土。 说明书 1/2 页 3 CN 111115646 A 3 具。

10、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 一种采用建筑弃土生产黏土的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人员在弃土来源地 (施工现场) 检测弃土的参数, 若检测到泥土的含量较大, 则 视此弃土为适合生产黏土的原料; S2.通过交通运输工具将弃土运输至石料生产线的一体式分离机处, 向一体式分离机 内通入水, 将直径较大的石头与泥砂水、 直径较小的石头分离; S3.通过筛分机对泥砂水进行二次分离, 将泥砂水中的小石块分离, 泥砂水被排放进砂 池中; S4.通过轮式挖砂机将砂子挖出, 泥浆水则被排放至过度池中; S5.通过高压泥浆泵将过渡池中的泥浆水泵送至泥浆池中。

11、, 高压泥浆泵和过渡池连接 处设置有筛网, 筛网将泥浆水中剩余的直径较大的砂子隔离, 使得这些砂子留在过渡池中, 而泥浆水和细砂则进入到泥浆池内; S6.通过泥浆泵和倾斜设置的输送管到将泥浆水输送至泥浆罐中, 由于输送管道倾斜 设置, 且砂子由于重力的原因会沉淀在输送管到的底部, 因此进入到泥浆罐内的泥浆水的 含砂量极低; S7.将泥浆罐内的泥浆水泵送至沉淀池中, 同时向沉淀池内加入快速沉淀剂, 使得沉淀 池内的泥浆快速凝絮沉淀, 静置沉淀池内的泥浆水15-30分钟, 直至其分层; S8.将沉淀池内分层后的上层清液泵送至水循环系统中, 将下层凝絮的泥浆泵送至板 式压榨机内进行压榨, 由于凝絮沉。

12、淀后的泥浆含水量相对于泥浆水的含水量少得多, 因此 压榨机可以快速高效地将凝絮后的泥浆脱水成黏土泥饼。 0014 建筑弃土中含有大量的泥砂石, 但是不同地区的建筑弃土中泥砂石的含量各有不 同, 如某地区的建筑弃土其含砂量和含石量比较少, 则认为这些弃土适合生产黏土, 本发明 采用一体式分离机将直径较大的石头分离, 在通过筛分机将直径较小的石头分离, 剩下泥 砂混合物, 通过砂子在水中的沉淀速度比泥土快这一原理分离泥砂, 再通过沉淀和压榨的 方式得到含水量较少的黏土泥饼, 能够减少黏土中的杂质, 提高压榨机压榨泥浆水的效率, 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能够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015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不能认定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 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 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说明书 2/2 页 4 CN 111115646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无机化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