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10003575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847429.1 (22)申请日 2020.08.26 (73)专利权人 天津雅迪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300401 天津市北辰区天津医药医疗 器械工业园 (72)发明人 张小刚韩义西成建亭吴佳宁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2211 代理人 刘莹 (51)Int.Cl. B60L 3/00(2019.01) H02H 3/02(2006.01) H02H 3/08(2006.01) H02H 9/02(2006.01) (ESM)同样的。

2、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 护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 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 包括电源模块、 防护 模块和负载; 防护模块串联在主回路负极线上, 一端接电池负极, 另一端接负载负极; 电池正极 与负载之间还设有电门锁, 电门锁通过锁后线与 负载连接; 还包括防倒灌二极管D1, D1的阳极通 过电压采集线与锁后线连接, 阴极与防护模块连 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 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停放安全, 在电门锁线关 闭的状态, 模块限流100mA, 过流后迅速断电, 响 应速度快, 限制值。

3、小, 不易产生火花, 安全性高; 在电门锁开启时, 模块通过mos管向后方供电, 过 流能力较强, 满足正常工作电流, 且具有短路保 护功能, 响应速度高于传统方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2267235 U 2021.01.01 CN 212267235 U 1.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源模块、 防护模块和负 载; 防护模块串联在主回路负极线上, 一端接电池负极, 另一端接负载负极; 电池正极与负载之间还设有电门锁, 电门锁通过锁后线与负载连接; 还包括防倒灌二极管D1, D1的阳极通过电压采集线与锁后线连接, 阴极与防护模块连 接。。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 模块包括限流电阻R3、 分压电阻R1、 分压电阻R2、 稳压管Z1、 NPN型三极管Q1、 功率型NMOS管 T1和可恢复电阻RT; 防倒灌二极管D1的阴极端连接有分压电阻R1; Q1的基极通过R3连接负载负极, Q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Q1的集电极与R1连接; R2与Z1并联设置, R2的一端与R1连接, 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Z1的阴极与R1连接, 阳 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T1与RT并联设置, RT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另一端与负载连接; T1的G极与电阻R1连接, S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D极与负。

5、载连接。 3.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防护模块、 电池、 控制器、 报 警器和负载, 所述防护模块采用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防护电路, 控制器、 报警器和负载 并联连接; 防护模块一端接电池负极, 另一端接控制器、 报警器、 负载的负极; 控制器、 报警器、 负载的正极与电池正极连接。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12267235 U 2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安全防护系统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 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动车代替。

6、自行车逐步融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 同 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由于使用、 储藏条件参差不齐, 以及使用者的操作不规范, 电动车自 燃现象时常发生,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其中主要原因是线路、 器件老化, 造成电气短路引发的起火; 迫切需要一种针对过流、 短路的防护系统来阻止起火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 统, 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 包括电源模块、 防护模块和负 载; 0006 防。

7、护模块串联在主回路负极线上, 一端接电池负极, 另一端接负载负极; 0007 电池正极与负载之间还设有电门锁, 电门锁通过锁后线与负载连接; 0008 还包括防倒灌二极管D1, D1的阳极通过电压采集线与锁后线连接, 阴极与防护模 块连接。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防护模块包括限流电阻R3、 分压电阻R1、 分压电阻R2、 稳压管Z1、 NPN型三极管Q1、 功率型NMOS管T1和可恢复电阻RT; 0010 防倒灌二极管D1的阴极端连接有分压电阻R1; 0011 Q1的基极通过R3连接负载负极, Q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Q1的集电极与R1连 接; 0012 R2与Z1并联设置, R2的。

8、一端与R1连接, 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Z1的阴极与R1连 接, 阳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0013 T1与RT并联设置, RT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另一端与负载连接; T1的G极与电阻R1 连接, S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D极与负载连接。 0014 进一步的, 包括防护模块、 电池、 控制器、 报警器和负载, 控制器、 报警器和负载并 联连接; 防护模块一端接电池负极, 另一端接控制器、 报警器、 负载的负极; 控制器、 报警器、 负载的正极与电池正极连接。 0015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 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0016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

9、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停放安 全, 在电门锁线关闭的状态, 模块最大限流控制在100mA, 过流后迅速断电, 响应速度快, 限 说明书 1/4 页 3 CN 212267235 U 3 制值小, 不易产生火花, 安全性高; 0017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保障行车 安全, 在电门锁开启时, 模块通过mos管向后方供电, 过流能力较强, 满足正常工作电流, 且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 响应速度高于传统方式; 0018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保障充电 安全, 车辆充电时, 不影响防火模块的工作, 持续。

10、提供限流保护, 即使后方出现短路问题, 依 然能正常保护; 0019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解除短路 自恢复, 解除短路故障后能自恢复, 不需更换器件, 减少维修成本, 方便使用; 0020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防打火, 车辆连接电池时由于电流限制, 不易产生火花, 保护端子, 提升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 本实用新 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 附图中: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1、所述的保护方式原理图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护系统电路原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上” 、“下” 、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12、作, 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等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 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等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除非另 有说明,“多个” 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

13、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7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8 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电路及防护系统, 包括电源模 块、 防护模块和负载; 0029 防护模块串联在主回路负极线上, 一端接电池负极, 另一端接负载负极; 说明书 2/4 页 4 CN 212267235 U 4 0030 电池正极与负载之间还设有电门锁, 电门锁通过锁后线与负载连接; 0031 还包括防倒灌二极管D1, D1的阳极通过电压采集线与锁后线连。

14、接, 阴极与防护模 块连接。 0032 所述防护模块包括限流电阻R3、 分压电阻R1、 分压电阻R2、 稳压管Z1、 NPN型三极管 Q1、 功率型NMOS管T1和可恢复电阻RT; 0033 防倒灌二极管D1的阴极端连接有分压电阻R1; 0034 Q1的基极通过R3连接负载负极, Q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Q1的集电极与R1连 接; 0035 R2与Z1并联设置, R2的一端与R1连接, 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Z1的阴极与R1连 接, 阳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0036 T1与RT并联设置, RT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另一端与负载连接; T1的G极与电阻R1 连接, S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D。

15、极与负载连接。 0037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电气安全防护系统, 包括防护模块、 电池、 控制器、 报警器和负 载, 控制器、 报警器和负载并联连接; 0038 防护模块一端接电池负极, 另一端接控制器、 报警器、 负载的负极; 0039 控制器、 报警器、 负载的正极与电池正极连接。 0040 具体使用过程中原理如下: 防护系统串联在主回路负极线上, 一端接电池负极B-, 另一端接负载(控制器、 防盗器、 仪表灯等)负极, 另从锁后线取一电压采集线接至D1。 0041 状态一: 电门锁关闭和防盗器处于下电状态, 车辆处于非充电状态。 锁后线0电压。 Q1基极通过R3连接负载负极, 电压为0, 处。

16、于截至状态。 锁后线通过防反二极管D1连接到分 压电阻R1, 此时R1, R2两端均无电压, T1的栅极电压为0, 呈关断状态, 电流只能通过RT从负 载负极流入B-。 0042 若此时发生短路, 超过100mA电流流经RT, RT会迅速升温, 电阻剧增, 把电流限制在 10-20mA范围内, 达到过流保护的作用。 同时两端电压上升使负载负极电压升高, 通过R3使 Q1基极电压升高, 呈开启状态, 将T1栅极电压保持在低电平, T1持续关断。 此时即使打开电 门锁, T1也不能开启。 只有排除短路故障, 电流恢复正常, RT会在几十秒内冷却, 恢复正常电 阻状态, 系统解除保护。 0043 状。

17、态二: 电门锁或防盗器处于上电状态, 车辆处于使用状态。 Q1基极通过R3连接负 载负极, 电压为0, 处于截至状态。 锁后线为电池电压, 通过D1连接到分压电阻R1R2, 由于R2 两端并联稳压二极管, R2两端电压为稳压值VD1, 且VD1大于T1开启电压, 使T1处于导通状 态。 T1可通过大电流, 满足正常使用功率。 0044 此时发生短路, 相当于负载负极与B+相连, R3电压增大, Q1基极电压升高, 呈导通 状态, 将T1栅极电压拉低, 使T1关断。 电流重新流经RT, 同状态1, 触发保护机制。 由于锁后线 仍处于上电状态, Q1仍处于导通, T1栅极电压持续被拉低, 处于关断。

18、状态。 须关闭电门锁下 电, 才能使RT冷却恢复, 系统解除保护。 0045 状态三: 车辆处于充电状态, 充电回路不经过保护系统, 所以对系统无影响, 正常 发挥保护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 电动车自燃常发生在充电状态, 是由于充电器输出不稳定, 存在尖峰脉冲, 对控制器等用电器的器件造成冲击, 易发生击穿短路现象, 从而发生自燃现 象。 无论钥匙开启或关闭状态, 防护系统均能对后方用电器(控制器等)起到短路保护作用。 说明书 3/4 页 5 CN 212267235 U 5 0046 另外, 在车辆连接电池时, 由于后方负载存在电容, 瞬间电流较大, 会引起打火现 象, 此系统可以限制电流在100mA左右, 不会引起打火, 提升安装时的安全性, 还能保护连接 触点。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12267235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212267235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212267235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