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99719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8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05815.5

申请日:

2009.02.26

公开号:

CN101498863A

公开日:

2009.08.0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2F 1/13357公开日:20090805|||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7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申请人: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忠兴; 张庆龙

地址: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塘明大道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全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液晶显示器,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模组,其中,显示模组包括一背光模组、一面板以及一侧盖;而背光模组包括由主体和延伸部组成的上框以及背光元件,且主体和延伸部之间形成一凹槽以容纳配置面板,并由凹槽和侧盖以嵌合固定面板于显示模组之中。本发明之优点是利用上框以结合传统前框和胶框之设计和功用,并改良后盖成侧盖,以节省组合组件、减少组装工时和降低材料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背光模组,其与一具有一显示区的面板搭配使用,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背光元件及一上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元件具有一底板;
所述上框具有一主体和一延伸部,所述主体的部份表面与所述延伸部配合形成一凹槽,所述上框受所述底板与面板对向夹置,且所述凹槽用以与所述面板的一侧相互嵌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和底板以锁固、黏合或扣合之一或其组合方式相互固定。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元件为直下式或侧光式背光元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元件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底板与上框之间。

5、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一背光模组、一面板及一侧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一背光元件及一上框,所述背光元件具有一底板,所述上框具有一主体和一延伸部,所述主体的部份表面与所述延伸部配合形成一凹槽;
所述面板具有一显示区,所述面板与底板对向夹持所述上框,且所述面板的一侧与所述凹槽相互嵌合;
所述侧盖嵌合配置于所述面板的另一侧,其中,所述侧盖和所述上框之延伸部邻设于所述显示区的两对向侧。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和底板以锁固、黏合或扣合之一或其组合方式相互固定。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元件为直下式或侧光式背光元件。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元件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底板与上框之间。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液晶面板。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与一驱动部电性连接,且所述驱动部置于所述底板和侧盖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通过一软性电路板与所述驱动部电性连结。

12、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和背光模组以锁固、黏合或扣合之一或其组合方式相互固定。

说明书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显示器的需求与日遽增,因此业界全力投入相关显示器的发展。其中,又以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因具有优异的显示质量与技术成熟性,因此长年独占显示器市场。然而,近来由于绿色环保概念的兴起,基于阴极射线管的能源消耗较大与产生辐射量较大之特性,加上其产品扁平化空间有限,故阴极射线管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轻、薄、短、小、美以及低消耗功率的市场趋势。因此,具有高画质、空间利用效率佳、低消耗功率、无辐射等优越特性之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已逐渐成为市场之主流。
现行显示器的设计趋势趋向于减少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的厚度和组件,以达到薄形化和降低材料成本。图1所示为常见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显示模组7包含有前框4、面板1、背光模组3和后盖6,其中,面板1电性连结驱动板5,背光模组3还包括胶框2,而面板1夹置于背光模组3的胶框2和前框4之间,并利用后盖6固定驱动板5于背光模组3上;由于前框4为金属材质,就材料使用率来说,金属前框4的中间需被裁切挖空以显露出面板显示区,造成材料和成本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显示模组,旨在节省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的组合组件、减少组装工时和降低材料成本,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背光模组,其与一具有一显示区的面板搭配使用,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背光元件及一上框,
所述背光元件具有一底板;
所述上框具有一主体和一延伸部,所述主体的部份表面与所述延伸部配合形成一凹槽,所述上框受所述底板与面板对向夹置,且所述凹槽用以与所述面板的一侧相互嵌合。
所述上框和底板以锁固、黏合和扣合之一或其组合方式相互固定。
所述背光元件为直下式或侧光式背光元件。
所述背光元件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底板与上框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一背光模组、一面板及一侧盖,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一背光元件及一上框,所述背光元件具有一底板,所述上框具有一主体和一延伸部,所述主体的部份表面与所述延伸部配合形成一凹槽;
所述面板具有一显示区,所述面板与底板对向夹持所述上框,且所述面板的一侧与所述凹槽相互嵌合;
所述侧盖嵌合配置于所述面板的另一侧,其中,所述侧盖和所述上框之延伸部邻设于所述显示区的两对向侧。
所述上框和底板以锁固、黏合或扣合之一或其组合方式相互固定。
所述背光元件为直下式或侧光式背光元件。
所述背光元件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底板与上框之间。
所述面板为液晶面板。
所述面板与一驱动部电性连接,且所述驱动部置于所述底板和侧盖之间。
所述面板通过一软性电路板与所述驱动部电性连结。
所述侧盖和背光模组以锁固、黏合或扣合之一或其组合方式相互固定。
本发明之优点是利用上框以结合传统前框和胶框之设计和功用,并改良后盖成侧盖,以节省组合组件、减少组装工时和降低材料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组装半成品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组装成品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上视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下视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面板:1,11                  胶框:2              背光模组:3,13
前框:4                      驱动部:5,15        后盖:6
显示模组:7,17              螺丝:8              底板:9,19
背光元件:10,20             上框:24             主体:25
延伸部:26                   光学膜片:27         侧盖:28
凹槽:29                     显示区: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阅图2、图3A及图3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3,其与一具有一显示区30的面板11搭配使用,该背光模组13包括一背光元件20以及一上框24,所述背光元件20具有一底板19,所述上框24具有一主体25和一延伸部26,且所述主体25的部份表面与所述延伸部26配合形成一凹槽29,其中,所述上框24受所述底板19与面板11对向夹置,且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26至少局部配置于所述上框24的主体25之一侧边上,较佳的是,所述延伸部26配置于所述主体25之一侧边表面上,以及其相邻的两邻边之部份表面上,形成一ㄇ型延伸部26,并与所述上框24之主体25形成一凹槽29。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框24为一矩形框架,且其材质为塑料或橡胶,而在本实施例为塑料材质;另外,所述背光元件20可为直下式或侧光式背光元件,其中,所述背光元件20还包括至少一光学膜片27,且所述光学膜片27设置于所述底板19与上框24之间。
再者,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框24中之主体25和延伸部26为一体成型,可由冲压成型、射出成型或双料射出所制成,且所述主体25和延伸部26可由不同材质所组成。更佳的是,所述延伸部26由弹性材料制成,以使延伸部26具有防振、耐摔的特性。另外,所述延伸部26之形成方式并不受限于此,亦即延伸部26亦可独立于上框24之组件。而所述上框24和底板19可以由锁固、黏合或扣合之一或其组合方式相互固定,而具有凹槽29的背光模组13及其应用于显示模组17的方式可进一步参照图3A与图3B。
请参阅3A与图3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同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功用或结构,其相同重复之处则不再赘述。图3A所示为显示模组17的组装半成品,所述显示模组17包括具有凹槽29的背光模组13和具有显示区30的面板11。与图2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具有显示区30的面板11之一侧是与凹槽29相互嵌合或定位。图3B所示为显示模组17的组装成品,与图3A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侧盖28紧密地嵌合配置于面板11的另一侧,其中,所述侧盖28和上框24之延伸部26邻设于显示区30的两对向侧,进而由凹槽29和侧盖28以嵌合固定面板11于显示模组17之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1为一平面显示面板,较佳的是液晶显示面板,所述面板11与底板19对向夹持上框24,且所述面板11通过软性电路板或讯号线与一驱动部15电性连接,但并不受限于任一方式为之。另外,所述驱动部15配置于所述底板19和侧盖28之间,且所述侧盖28材质由金属所制成,而所述侧盖28与背光模组13可以由锁固、黏合或扣合之一或其组合方式相互固定,且不限定其固定位置和数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盖28以螺丝8与底板19相互锁固。
请再参阅图4A与图4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相同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功用或结构,其相同重复之处则不再赘述。所述上框24之延伸部26和侧盖28覆盖于面板11之周缘并显露出显示区30,更佳的是,所述上框24和侧盖28无高低落差。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本发明之优点是利用上框以结合传统前框和胶框之设计和功用,并改良后盖成侧盖,以节省组合组件、减少组装工时和降低材料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适用于液晶显示器,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模组,其中,显示模组包括一背光模组、一面板以及一侧盖;而背光模组包括由主体和延伸部组成的上框以及背光元件,且主体和延伸部之间形成一凹槽以容纳配置面板,并由凹槽和侧盖以嵌合固定面板于显示模组之中。本发明之优点是利用上框以结合传统前框和胶框之设计和功用,并改良后盖成侧盖,以节省组合组件、减少组装工时和降低材料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