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移动装置的操作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控制移动装置的显示单元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所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近年来,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蓬勃,功能更是包罗万象。其中,搭配触控式屏幕来操作手机的方式,更是为大众所瞩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本的下降,具备触控式萤幕的手机将会逐渐成为主流。
以智慧型手机(smart phone)而言,大部分的智慧型手机皆具备一个液晶显示模块(1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且液晶显示模块上附有触控面板(touch panel)。藉由触控面板,让使用者能够更方便、更直觉地操作手机。
然而,在方便操作手机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也就是在通话时,当使用者将手机贴近耳朵,倘若手机与耳朵距离太近,将会使得耳朵接触到触控面板,导致触控面板产生误动作,进一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例如误开、误关某些程式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装置,在听筒的同一侧配置感测器,以检测在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一物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装置的操作方法,利用感测器来决定是否将触控单元致能或禁能。
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装置,包括触控单元以及感测器。其中,感测器耦接至触控单元,且感测器与移动装置的听筒配置在同一侧。当感测器检测在预定距离内存在一物体时,产生第一讯号,以禁能触控单元,而当未检测到物体时,产生第二讯号,以致能触控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移动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耦接在触控单元与感测器之间,用来接收感测器所传送的第一讯号与第二讯号,以禁能或致能触控单元。另外,移动装置更可包括开关。开关耦接在触控单元与感测器之间,用来在接收到第一讯号时,断开触控单元与电源的连结,以禁能触控单元,并在接收到第二讯号时,导通触控单元与电源的连结,以致能触控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单元具有触控功能,而依据第一讯号与第二讯号决定禁能或致能触控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开关为晶体管。感测器为距离感应器、感光元件或红外线模块。而触控单元与听筒亦配置于同一侧。
从另一观点来看,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装置的操作方法,适用于控制移动装置的触控单元。首先,提供一感测器,且感测器与移动装置的听筒配置于同一侧。以及,藉由感测器检测在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一物体。当感测器检测到预定距离内存在物体时,产生第一讯号,以依据第一讯号禁能触控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在藉由感测器检测在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的步骤之前,可先检测移动装置是否接收到一来电,当接收到来电时,启动感测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藉由感测器检测在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的步骤,例如是藉由检测光源的强弱来判断在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在藉由感测器检测在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的步骤之后,当感测器检测到预定距离内不存在物体时,产生第二讯号,以依据第二讯号致能触控单元。
本发明在听筒的同一侧配置感测器以检测在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一物体,以产生对应的讯号来控制触控单元。在预定距离内存在物体时,将触控单元禁能;而在预定距离内不存在物体时,将触控单元致能。据此,可避免使用者误触触控单元而产生误动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A、图2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移动装置的方块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移动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移动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移动装置
110:感测器
120:触控单元
130:听筒
140:键盘
150:控制器
160:开关
170:电源
S305~S33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的操作方法各步骤
S405~S445: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的操作方法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搭配触控式屏幕的手机,当使用者在接听电话时,在耳朵贴近触控式屏幕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误动作。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搭配感测器来控制触控单元。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为明了,以下特举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确实能够据以实施的范例。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移动装置100包括感测器110、触控单元120、听筒130以及键盘140。在本实施例中,感测器110与听筒130配置于同一侧,而触控单元120与键盘140亦与感测器110位于同一侧。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键盘140可视情况而与感测器110配置于不同侧,或是不配置键盘140,在此并不限制。
感测器110是用来检测在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以产生对应的讯号来决定禁能或致能触控单元120。也就是说,当检测到预定距离内存在物体时,感测器110会产生第一讯号。而当未检测到预定距离内存在物体时,感测器110则产生第二讯号。
就目前技术来说,上述移动装置100例如为手机,感测器110例如为距离感应器、感光元件或红外线模块,触控单元120例如为触控式屏幕。
举例来说,以附有触控式屏幕的手机而言,当使用者将手机贴近耳朵时,感测器110则会产生第一讯号以将触控式屏幕的触控功能禁能。而在使用者将手机远离耳朵时,感测器110再产生第二讯号以将触控式屏幕的触控功能致能。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装置100可直接将所产生的讯号传送至一控制器,以藉由控制器来控制触控单元120的功能(例如触控功能、显示功能等)。或者,移动装置100亦可将所产生的讯号传送至一开关以控制触控单元120的功能。以下便分别就上述两种情形各举一例来说明之。图2A、图2B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移动装置的方块图。
首先,请参照图2A,在移动装置100中,控制器150耦接在感测器110与触控单元120之间。控制器150是依据自感测器110所接收到的讯号,决定禁能或致能触控单元120的功能。例如,控制器150在接收到第一讯号时,禁能触控单元120的触控功能,而在接收到第二讯号时,致能触控单元120地触控功能。
接着,请参照图2B,开关160耦接在感测器110与触控单元120之间,触控单元120通过开关160与电源170耦接。如果感测器110有所变化,便可藉由开启或关闭开关160来决定是否使电源170供电至触控单元120。
举例来说,开关160在接收到第一讯号时,会断开触控单元120与电源170的连结,以禁能触控单元120,而在接收到第二讯号时,将触控单元120与电源170的连结导通,以致能触控单元120。
以下即搭配上述移动装置100来详细说明移动装置100的操作方法各步骤。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移动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3,首先,在步骤S305中,启动感测器110。例如,可在开机时便将感测器110启动,或是在某一个特定功能启动时,再将感测器110启动。以手机而言,可设定为当接收到来电时便启动感测器110。
接着,在步骤S310中,藉由感测器110检测在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当在预定距离内检测到物体时,执行步骤S315;而当在预定距离内未检测到物体时,执行步骤S325。以感测器110为感光元件而言,可藉由检测光源的强弱来判断在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
当感测器110检测到预定距离内存在物体时,如步骤S315所示,产生第一讯号。例如发出讯号“1”。之后,在步骤S320中,禁能触控单元120。倘若触控单元120先前即处于禁能的状态,则继续维持在禁能的状态。反之,若触控单元120先前处于致能状态,则禁能触控单元120。
另一方面,当感测器110未检测到预定距离内存在物体时,如步骤S325所示,产生第二讯号。例如发出讯号“0”。之后,在步骤S325中,致能触控单元120。倘若触控单元120原本即预设为致能的状态,则继续维持在致能的状态。反之,若触控单元120已被禁能,则将触控单元120致能。
以图2A而言,感测器110先将所产生的讯号(第一讯号或第二讯号)传送至控制器150。之后,控制器150传送对应的一组指令(禁能指令或致能指令)至触控单元120,以开启或关闭触控单元120的触控功能。此举可与屏幕锁定(ScreenLock)相似。
以图2B而言,感测器110将所产生的讯号传送至开关160。开关160依据第一讯号或第二讯号来断开或导通电源170与触控单元120之间的连接,以决定电源170是否供电至触控单元120。
以下便以具有通话功能的移动装置为例,且移动装置中所设置感测器为感光元件。图4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移动装置的操作方法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4,首先,在步骤S405中,当移动装置100接收到来电时,会将感测器110开启。例如,使用者按下键盘140中的接听键时,感测器110便同时开启,以进行感测动作。
接着,在步骤410中,感测器110检测周围环境的光源,以与一预设光源相比较。当周围环境的光源小于预设光源,即判定为“暗”,而执行步骤S420。反之,当周围环境的光源大于预设光源,即判定为“亮”,而执行步骤S415。这是因为,使用者将移动装置100贴近耳朵时,感测器110所感测到的光源会减弱,甚至感受不到光源。而当使用者使用其他接听方式,如耳机或扩音功能时,感测器110则能感测到周围环境的光源。
当感测器110检测到周围环境的光源为“亮”时,如步骤S415所示,感测器110产生第二讯号,而不将触控单元120禁能。
当感测器110检测到周围环境的光源为“暗”时,如步骤S420所示,感测器110产生第一讯号,以传送至触控单元110。接着,在步骤S425中,触控单元110便会被禁能。
之后,在步骤S430中,当来电结束时,再藉由感测器110检测周围环境的光源,以判断是否要将触控单元120致能。当感测器110检测到周围环境的光源为“暗”时,表示使用者仍将移动装置100贴近耳朵。在步骤S435中,感测器110产生第一讯号,而不将触控单元120致能。
而当感测器110检测到周围环境的光源为“亮”时,表示使用者已将移动装置100远离耳朵。在步骤S440中,感测器110产生第二讯号,以传送至触控单元120。接着,如步骤S445所示,将触控单元120致能。
在另一实施例,在步骤S425之后,且当移动装置100仍处于通话状态时,感测器110可持续检测周围环境的光源,以在使用者将移动装置100远离耳朵时,及时将触控单元120致能。
综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感测器来检测预定距离内是否存在一物体,以产生对应的讯号来控制触控单元。据此,在使用者贴近感测器时,便将触控单元禁能,以避免使用者误触触控单元而产生误动作。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由权利要求书的界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