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应用得越来越广,如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PC一体机等显示设备,无论是应用于哪一种产品,也无论是应用于哪一领域,追求体积轻量化、节约加工成本及能源,俱是目前现代产品追求的目标。目前,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主要是由面框、液晶屏、主板模块、金属支架和后壳组成,其中,所述液晶屏主要由前框、液晶玻璃模块、中框、光学片、光源、灯罩以及背板组成,上述构件通常是加工组装成相应的组合模块后再装配而成,因而需另外增加中框和背板等部件固定,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通常较厚,成本较高,工艺也比较复杂,而且背板通常为一金属件,更使得液晶显示装置比较笨重,不符合目前液晶显示器日益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液晶玻璃模块、各光学片与其邻接的构件相互贴合,当制造中的误差、移动或振动等原因导致它们之间的贴合面产生变形时,会导致对液晶屏玻璃及光学片的损伤,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液晶显示装置加工成本较高、整体重量重之缺陷,同时避免液晶屏玻璃及光学片在制造误差或承受外力时的引起的损伤。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后壳及主板组件,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和驱动电路板,所述若干光学片包括第一光学片和最后一光学片,所述后壳与最后一光学片相邻,在所述后壳与最后一光学片之间,夹设有柔性构件。
优选地,设于所述后壳与最后一光学片之间的柔性构件为柔性垫块I,所述柔性垫块I为条形或框形构件,固于后壳上对应设置的定位条上或旁边,与最后一光学片贴合。
优选地,所述主板组件置于后壳中央开设的凹形腔内,其外平面与最后一光学片相邻,所述主板组件与最后一光学片之间设有至少一柔性垫块II,所述柔性垫块II为条形,或环形,或框形构件,贴合或粘接于主板组件对应的贴合面上。
优选地,所述柔性垫块I或柔性垫块II选用有弹性的泡棉或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各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通过与之适配的夹固构件夹固后固定或活动卡扣于后壳上。
优选地,用于夹固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及各光学片之夹固构件为可与所述后壳配合连接之至少两条形构件的组合,或为框架构件。
优选地,所述依序叠合排列的各光学片为上扩散片、增光片、下扩散片、导光板和反光板,其中所述上扩散片为第一光学片,所述第一光学片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相邻,其含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的背面为入光面,所述反光板为最后一光学片。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屏玻璃与第一光学片或导光板之间夹设有弹性垫。
在所述第一光学片与其邻近的光学片之间,还设有间隔片,所述间隔片或为至少一条形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光学片入光面上;或为一框架构件,贴合于第一光学片入光面四周。
本发明还包括含有发光体之灯罩,所述灯罩具有第一边和第二边,其中,灯罩的第一边的长度长于第二边的长度,并且所述灯罩的第二边至少覆盖液晶屏玻璃组品的驱动电路板。
有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将各光学片依序分散叠合排列,再通过与之适配的夹固构件与液晶屏玻璃组品一起固于后壳上,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先组合成模块,再集合装配的构成方式,既可减少加工工序,同时还可减少由现有技术结构而衍生的附加构件,故而有效地降低了加工成本、材料成本及装配成本,还可减少液晶显示器厚度和重量,较佳地达到了液晶显示器轻薄化要求。同时,在所述后壳周边及主板组件与其邻接的最后一光学片之间夹设有柔性垫块,可利用其弹性,吸收各零件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支承光学片之平整度,而且还可以吸收外部震动,防止外力对液晶屏玻璃组品及光学片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夹固后之液晶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与后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各光学片与灯罩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液晶玻璃组品、各光学片与灯罩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各零件之间配合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之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图5之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2,本发明图示所示的实施例包括一后壳30和主板组件218,还包括用于实现显示功能之液晶屏玻璃组品(open cell)及若干光学片,其中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203和驱动电路板2121,所述各光学片为散片,包括第一光学片和最后一光学片,其中第一光学片与液晶屏玻璃203邻接,最后一光学片与后壳30邻接,各光学片按设计要求依序叠合排列后,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一起通过与之适配的夹固构件26夹固,然后对应固定或活动卡扣于后壳30上。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所述后壳30上设计有一稍微外凸的凹形腔303,其上设有两定位销302,所述主板组件218置于最后一光学片和后壳30之间,通过定位销302定位后置于上述凹形腔303内,其位于后壳30之中间位置。所述主板组件218包括前隔离罩2181、后隔离罩2183及系统主板2182,所述前隔离罩2181、后隔离罩2183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可隔离主板2182产生的电磁波和辐射,其对称含有一腔体,相互扣合形成一盒状整体,所述系统主板2182置于前隔离罩2181、后隔离罩2183扣合后形成的盒状空腔内。这样,装配后可使后壳30仅中间部分之外平面稍微向外有一些突出,可避免整个液晶显示装置占用较大的空间,而后壳30之内平面周边与叠合后的最后一光学片周边邻接,同时,主板组件218外平面与叠合后的最后一光学片中间部分邻接。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所述后壳30与其邻接的最后一光学片之间,设置有柔性构件。具体地,在所述后壳30周边与其邻接的最后一光学片之间,夹设有两平行设置的柔性垫块I 216,所述柔性垫块I 216为条形构件并可固定于后壳30上对应设置的定位条301旁,也可对应嵌合于定位条301上,与最后一光学片两侧贴合。柔性垫块I 216可选用泡棉,可利用泡棉的弹性,吸收各零件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支承各光学片之平整度,而且还可以吸收外部震动,使之具有防震功能。
本发明通过将各分散的光学片相应叠合,再与液晶屏玻璃组品一同夹固,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先组合成模块,再集合装配的构成方式,既可减少加工工序,同时还可减少由现有技术结构而衍生的附加构件,如中框、背板等,故而降低了加工成本、材料成本及装配成本,又可降低产品的重量,进一步可达到液晶显示装置整体轻薄化的目的。而且,所述后壳30周边与其邻接的最后一光学片之间夹设的柔性构件,可防止外力对液晶屏玻璃组品及各光学片的冲击。
由于本发明省略了传统显示装置的背板,为了将主板组件218与最后一光学片分隔开,避免受外力或移动时相互之间的撞击,本发明在主板组件218与最后一光学片之间,亦设置有一柔性垫块II 217,所述柔性垫块II 217可以是橡胶等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垫块II 217贴合或粘接于前隔离罩2181上。这种结构设置,可使液晶屏玻璃组品及光学片的防冲击和防振动能力更好。
如图1、图3-图7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实现显示功能之各零件包括:液晶屏玻璃203、驱动电路板2121及叠合排列之若干光学片,所述各光学片包括扩散片25、增光片206、导光板209及反光板215,所述扩散片25的主要用于发散光束,能给液晶显示屏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增光片206的主要作用是修正光地方向,增加光线的使用效益,一般常采用两块膜片叠合组成,彼此方向垂直,将光集中以提高整体的辉度;导光板209的作用是引导光线方向,提高液晶显示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反光板215的作用是将未进入导光板209的光进行反射,使其重新通过导光板209传输到液晶屏上,防止光源外漏,以增加光源的使用效率。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扩散片25可分设上扩散片205和下扩散片207,所述第一光学片为上扩散片205,所述上扩散片205和下扩散片207分别位于增光片206的两个侧面,其中第一光学片---上扩散片205之两面分别为出光面2051和入光面2052,所述出光面2051与液晶屏玻璃203邻接,所述最后一光学片可为反光板215,也可为其他光学片。本发明在液晶屏玻璃203与第一光学片--上扩散片205之间,还夹设有弹性垫204(Rubber Pad),所述弹性垫204可以为一体成型而成的环形或框架形结构,贴合于上扩散片205之出光面2051四周;也可以为至少一条形构件,如平行设置的两条形构件,贴合于上扩散片205之出光面2051两侧。所述弹性垫204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由橡胶材料或者其它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使液晶屏玻璃203与上扩散片205之间保持一定间隔。同时,弹性垫204在受外力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可避免外部振动对整个产品带来的影响,且在压力作用下可使液晶屏玻璃203与上扩散片205之间紧密结合,能防止外部灰尘入侵,污染玻璃面,影响成像效果。另外,由于弹性垫材料的摩擦系数通常比较大,在压力作用下,弹性垫204和液晶屏玻璃203之间的摩擦力也比较大,故而还能有效防止液晶屏玻璃203滑动,防止滑动时对液晶屏玻璃203的划伤。
本发明弹性垫204也可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于液晶屏玻璃203与导光板209之间(图中未示出)。这是由于上扩散片205通常都很薄,强度不大,因此,弹性垫204设置在其上时容易损伤,而导光板209通常比较厚,设置在其上时不容易损伤,因此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
如图1、图3-图7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光学片---上扩散片205与增光片206之间,还设有间隔片208。所述间隔片208可为至少一条形构件,可如图1示所示为两条平行设置的构件,贴合于所述上扩散片205入光面2052两侧,也可为一框架构件,贴合于上扩散片205入光面2052四周。所述增光片206与下扩散片207借助间隔片208定位后与导光板209的一面叠合,导光板209的另一面与反光板215叠合,所述反光板215与导光板209叠合的面为一光滑面,用于反射光线到导光板209中。所述间隔片208可以由橡胶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弹性,可用于定位增光片206和下扩散片207,同时可保持上扩散片205与增光片206之间具有一微小间隔,防止由于上扩散片205与增光片206叠合引起的偏光现象。
上述描述为一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可针对上述结构设置做一些变形,比如,可省略下扩散片207和增光片206。
如图1、图3-图7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灯罩23和发光体214,所述灯罩23具有第一边231和第二边232,其中,灯罩的第一边231的长度长于第二边232的长度,并且所述灯罩的第二边232至少覆盖液晶屏玻璃组品的驱动电路板。所述灯罩23可分设上灯罩和下灯罩,上、下对称设置,结构为图4所示的不对称的“U”型,含有一凹形腔体233。所述灯罩23置于反光板215和导光板209的两侧,并将反光板215和导光板209的两相对端收容于灯罩第一边231和第二边232形成的凹形腔体233内。所述发光体214呈长条状,可以是任意发光组件,比如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或者由若干LED形成的长条状LED灯,所述发光体214置于所述凹形腔体233之中间位置并与所述导光板209的收容于灯罩23内的一端相邻,发光体214两端分别通过固定件210固定于灯罩23上。
如图1所示,为了良好的固定液晶屏玻璃203及叠合排列之若干光学片,本发明设有一夹固构件26,所述夹固构件26可为两条或四条形构件的组合,或为一整体框架构件。本发明图示中所述框架构件由四条“L”型金属条构成---两横支架202和两侧支架201。如图7所示,在所述横支架202和侧支架201之侧边上,还设有卡扣部2011,可与后壳30对应设置的配合点扣合,包覆于上述叠合后之零件周边,并通过一面框10覆盖,借助于金属条本身的特性,本发明还可实现具有防电磁干扰的作用。
本发明可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或者计算机之组成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