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96735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7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27519.8

申请日:

2008.11.27

公开号:

CN101750774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2F 1/133申请公布日:201006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申请日:20081127|||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 G09G3/36

主分类号:

G02F1/133

申请人: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殷新社

地址: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中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代理人:

申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装置,属于液晶显示器领域,为解决液晶显示屏由于公共电极电阻延迟在各个像素点上液晶两端的电压存在差异而造成的画面闪烁问题而发明。本发明通过使液晶显示器的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到各个转移电极的电压降都相等,对转移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进行调整,补偿公共电极电压到各个转移电极的的压降,使液晶显示屏上各个转移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相同,从而使液晶显示屏上各个像素点的公共电极电压接近平衡,避免了液晶显示屏由于公共电极电压不平衡而引起的画面闪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包括显示屏、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显示屏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转移电极,其特征在于: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通过导体相连接,并且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到各转移电极的电压降相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通过导体相连接,具体为: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都分别通过第一导体直接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为相同横截面、相同长度的金属引线。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为不同长度、不同横截面的金属引线。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为金属引线和电阻串联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通过导体相连接,具体为:在显示屏的边缘区域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公共电极电压导线,各转移电极再通过第二导体与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为相同横截面、不同长度的金属引线。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为不同横截面、不同或相同长度的金属引线。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为金属引线和电阻串联组成。

说明书


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包括下玻璃基板、上玻璃基板以及上下玻璃基板之间的液晶;所述上玻璃基板置有彩色滤光片和透明电极(ITO),彩色滤光片可使显示屏显示彩色,透明电极就是液晶像素点的公共电极;所述下玻璃基板制作有薄膜晶体管阵列,每个像素点都对应一个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的一端连接的是像素电极。每个薄膜晶体管对应一个像素点;像素电极和上玻璃基板透明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受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电场的控制。上述公共电极,即透明电极,通过显示屏上端的转移电极和下玻璃基板连接,再通过下玻璃基板上的引线、柔性线路膜与驱动电路相连接。

    所述上基板之上、下基板之下还置有偏振片,当有光线通过所述偏振片时,会形成偏振光;该偏振光可以透过液晶分子。通过调节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电场的强弱,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倾斜角度,从而控制偏振光的旋转,使光线的透过率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图像。

    传统的公共电极电压驱动装置,如图1所示,在液晶显示屏的PCB(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板101上置有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输出公共电极电压,通过贴附有源驱动集成电路的柔性线路膜(COF)104连接到显示屏下端的转移电极(E、F、G、H)上,转移电极E、F、G、H靠近柔性线路膜;通过下基板上的金属引线106连接到显示屏上端的转移电极(A、B、C、D)上。传统的公共电极电压驱动装置还包括下基板105、转移电极A到102的金属引线106、转移电极A107、上基板107、扫描驱动集成电路106和显示屏103。

    转移电极A、B、C、D和转移电极E、F、G、H分别置于显示屏上、下端。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同一个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出来的电压,到转移电极A、B、C、D点需要在玻璃基板上走线,由于金属引线是一层很薄的薄膜,所以存在一定引线电阻,如图2所示,我们假设上端左侧的转移电极通过左侧的柔性线路板和下玻璃基板的接触点在S端,则转移电极A点通过金属引线SA和PCB板连接;转移电极B点通过SB引线和PCB板连接;同样上端右侧的转移电极通过右侧的柔性线路板和下玻璃基板的接触点在T端,则而转移电极C点则通过引线TC和PCB板连接,转移电极D点则通过TD和PCB板连接。R1为SA金属引线的等效电阻;R2为TD金属引线的等效电阻,R3为AB之间的金属引线的等效电阻,R4为BC之间的金属引线的等效电阻,R5为CD之间的金属引线的等效电阻。而下端的转移电极E、F、G、H各点由于靠近线路板,所以E、F、G、H各点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之间的引线电阻可以忽略。虽然转移电极A、B、C、D、E、F、G、H点的公共电极电压都是由同一个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提供,但是公共电极电压经过线路板上的引线电阻才能到达A、B、C、D,而到达E、F、G、H不需要经过线路板上的引线电阻,引线电阻会造成一定的压降,所以使得转移电极A、B、C、D点的公共电极电压要小于转移电极E、F、G、H点的公共电极电压,造成显示屏上、下端公共电极电压的差异,所以到达显示屏像素点上的公共电极电压也会存在差异,这样液晶显示屏容易产生闪烁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液晶显示屏上、下端转移电极点的公共电极电压电压存在差异造成画面闪烁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包括显示屏、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显示屏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转移电极,其特征在于: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通过导体相连接,并且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到各转移电极的电压降相等。

    本发明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通过导体相连接,具体为: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都分别通过第一导体直接相连接。所述第一导体可以为相同横截面、相同长度的金属引线;也可以为不同长度、不同横截面的金属引线;或者为金属引线和电阻串联组成。

    本发明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通过导体相连接,具体还可以为:在显示屏的边缘区域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公共电极电压导线,各转移电极再通过第二导体与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所述第二导体可以为相同横截面、不同长度的金属引线;也可以为不同横截面、不同或相同长度的金属引线;或者为金属引线和电阻串联组成。

    本发明通过使各个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电压降都相等,由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到各个转移电极之间的电压降相同,因此液晶显示屏上各个转移电极处的公共电极电压也是相同的,从而使液晶显示屏上各个像素点的公共电极电压接近平衡,避免了液晶显示屏由于公共电极电压不平衡而引起的画面闪烁。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装置框图;

    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用等效电阻表示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引线的阻值的公共电极电压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3所示为公共电极电压驱动及转移电极在显示屏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所示为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中公共电极电压驱动及转移电极在显示屏上的位置示意图。该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包括:PCB板101,在该PCB板101上置有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和贴附有源驱动集成电路的柔性线路膜104;驱动线路板101和下玻璃基板105通过柔性线路膜104相连接;下玻璃基板105上置有上玻璃基板107;下基板105和上基板107之间充满液晶;液晶显示屏像素区域103的上端有转移电极A、B、C、D等;下端有转移电极E、F、G、H等;印刷线路板上的公共电极电压通过柔性线路膜、下玻璃基板上的引线、转移电极连接到像素点的上玻璃基板的透明电极上,即像素点的公共电极上;显示屏的右端置有扫描驱动集成电路106。

    该装置中,由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输出公共电极电压,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通过导体与转移电极A、B、C、D、E、F、G、H相连接。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液晶显示屏上、下端转移电极点的公共电极电压存在差异造成画面闪烁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包括显示屏、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显示屏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转移电极,其特征在于: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通过导体相连接,并且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到各转移电极的电压降相等。

    本发明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通过导体相连接,具体为: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都分别通过第一导体直接相连接。

    本发明的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每个转移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通过导体相连接,具体还可以为:在显示屏的边缘区域设置有一圈与所述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公共电极电压导线,各转移电极再通过第二导体与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玻璃基板上的各个转移电极分别通过第一导体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相连接,其中第一导体具体为金属引线。转移电极A点通过金属引线SA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B点通过金属引线SB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C点通过金属引线TC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D点通过金属引线TD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E点通过金属引线SE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F点通过金属引线SF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G点通过金属引线TG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H点通过金属引线TH和PCB板相连接。

    金属引线SA、SB、TC、TD、SE、SF、TG、TH为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相同长度的金属引线,所以金属引线SA、SB、TC、TD、SE、SF、TG、TH的电阻值相等。这样转移电极A、B、C、D、E、F、G、H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电阻值都相等,公共电极电压在这些电阻上的压降也相等,这样各个转移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是相等的,从而显示屏上端转移电极电压和下端转移电极电压是相等的,所以到达显示屏像素点上的电压就不会存在差异,将大大减少画面闪烁的现象。

    同时在设计的时候,由于金属引线的电阻降低了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对液晶显示屏公共电极的驱动能力,因此在显示屏面积许可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减少金属引线的长度,来降低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电阻值。由图4可以看出,转移电极B、C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最远,将各金属引线的长度都等于转移电极B、C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尽量减少了公共电极电压在这些电阻上的压降,能够节省液晶显示屏的功耗。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玻璃基板上的各个转移电极分别通过第一导体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相连接,其中第一导体具体为金属引线。转移电极A点通过金属引线SA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B点通过金属引线SB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C点通过金属引线TC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D点通过金属引线TD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E点通过金属引线SE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F点通过金属引线SF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G点通过金属引线TG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H点通过金属引线TH和PCB板相连接。

    其中,SA、SB、TC、TD、SE、SF、TG、TH为相同材料、不同横截面、不同长度的金属引线。由于金属引线一般是由沉积的一层金属薄膜经过刻蚀而成,所以这里所指的不同横截面一般是指线高相同、线宽不同的金属引线。根据金属引线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和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的电阻定律来调整金属引线的长度以及横截面积,使金属引线SA、SB、TC、TD、SE、SF、TG、TH的电阻值相等。这样转移电极A、B、C、D、E、F、G、H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电阻值都相等,公共电极电压在这些电阻上的压降也相等,这样各个转移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是相等的,从而显示屏上端转移电极电压和下端转移电极电压是相等的,所以到达显示屏像素点上的电压就不会存在差异,将大大减少画面闪烁的现象。

    同时在设计的时候,由于金属引线的电阻降低了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对液晶显示屏公共电极的驱动能力,因此在显示屏面积许可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减少金属引线的电阻值,从而降低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电阻值。由图5可以看出,转移电极B、C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最远,所以金属引线SB、TC的横截面积是所有金属引线中最大的,在显示屏面积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增加金属引线SB、TC的横截面积,并且使其他金属引线的电阻值与金属引线SB、TC相等。这样就尽量降低了金属引线的电阻值,减少了公共电极电压在这些电阻上的压降,能够节省液晶显示屏的功耗。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玻璃基板上的各个转移电极分别通过第一导体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102相连接,其中第一导体具体为金属引线和电阻串联组成;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具体为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的金属引线和不同阻值的电阻串联组成。由于转移电极B、C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最远,为了尽可能降低各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电阻值,所以转移电极B、C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只用金属引线连接,不串联电阻(即串联的电阻为零)。转移电极A点通过金属引线SA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B点通过金属引线SB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C点通过金属引线TC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D点通过金属引线TD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E点通过金属引线SE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F点通过金属引线SF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G点通过金属引线TG和PCB板相连接,转移电极H点通过金属引线TH和PCB板相连接。金属引线SA上串联有电阻R1,金属引线TD上串联有电阻R2,金属引线SE上串联有电阻R3,金属引线SF上串联有电阻R4,金属引线TG上串联有电阻R5,金属引线TH上串联有电阻R6。金属引线SA与电阻R1的电阻值之和为RA,金属引线SB的电阻值为RB,金属引线TC的电阻值为RC,金属引线TD与电阻R2的电阻值之和为RD,金属引线SE与电阻R3的电阻值之和为RE,金属引线SF与电阻R4的电阻值之和为RF,金属引线TG与电阻R5的电阻值之和为RG,金属引线TH与电阻R6的电阻值之和为RH。

    通过调整金属引线上串联的电阻的电阻值大小,使RA=RB=RC=RD=RE=RF=RG=RH。这样转移电极A、B、C、D、E、F、G、H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电阻值都相等,公共电极电压在这些电阻上的压降也相等,这样各个转移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是相等的,从而显示屏上端转移电极电压和下端转移电极电压是相等的,所以到达显示屏像素点上的电压就不会存在差异,将大大减少画面闪烁的现象。

    同时在设计的时候,由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与转移电极之间的的电阻降低了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对液晶显示屏公共电极的驱动能力,因此在显示屏面积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增加金属引线SB、TC的横截面积,这样使RB、RC的值最小化,当然还可以采用阻值较小的金属材料制作金属引线,或者尽可能减少金属引线SB、TC的长度,来降低RB、RC的值,从而随之降低RA、RD、RE、RF、RG、RH的值。这样就尽量减少了公共电极电压在这些电阻上的压降,能够节省液晶显示屏的功耗。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屏的边缘区域设置有一圈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玻璃基板上的各个转移电极分别通过第二导体与该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其中,第二导体具体为金属引线。转移电极A点通过金属引线IA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B点通过金属引线JB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C点通过金属引线KC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D点通过金属引线LD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E点通过金属引线ME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F点通过金属引线NF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G点通过金属引线OG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H点通过金属引线PH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

    金属引线IA、JB、KC、LD、ME、NF、OG、PH为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不同长度的金属引线。通过调整金属引线IA、JB、KC、LD、ME、NF、OG、PH的长度,使公共电极电压到转移电极A、B、C、D、E、F、G、H的电压降都相等,这样各个转移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是相等的,从而显示屏上端转移电极电压和下端转移电极电压是相等的,所以到达显示屏像素点上的电压就不会存在差异,将大大减少画面闪烁的现象。

    同时在设计的时候,由于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存在的阻值降低了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对液晶显示屏公共电极的驱动能力,因此在显示屏面积许可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减少金属引线的长度,当然还可以采用阻值较小的金属材料制作金属引线,降低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导线之间金属引线的电阻值,从而降低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电阻值,这样就尽量减少了公共电极电压到转移电极的压降,能够节省液晶显示屏的功耗。

    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屏的边缘区域设置有一圈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玻璃基板上的各个转移电极分别通过第二导体与该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其中,第二导体具体为金属引线。转移电极A点通过金属引线IA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B点通过金属引线JB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C点通过金属引线KC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D点通过金属引线LD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E点通过金属引线ME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F点通过金属引线NF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G点通过金属引线OG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H点通过金属引线PH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

    金属引线IA、JB、KC、LD、ME、NF、OG、PH为相同材料、不同横截面、不同或相同长度的金属引线。由于金属引线一般是由沉积的一层金属薄膜经过刻蚀而成,所以这里所指的不同横截面一般是指线高相同、线宽不同的金属引线。根据金属引线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和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的电阻定律来调整金属引线的长度以及线宽,使金属引线公共电极电压到转移电极A、B、C、D、E、F、G、H的电压降都相等,这样各个转移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是相等的,从而显示屏上端转移电极电压和下端转移电极电压是相等的,所以到达显示屏像素点上的电压就不会存在差异,将大大减少画面闪烁的现象。

    由于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存在的阻值降低了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对液晶显示屏公共电极的驱动能力,因此在显示屏面积许可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增加金属引线的横截面积,即增加金属引线的线宽,当然还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金属引线的长度、或者采用阻值较小的金属材料制作金属引线,这样就减少了金属引线的电阻值,降低了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导线之间金属引线的电阻值,从而降低了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电阻值,减少了公共电极电压到转移电极的压降,能够节省液晶显示屏的功耗。

    实施例六: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屏的边缘区域设置有一圈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玻璃基板上的各个转移电极分别通过第二导体与该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其中,第二导体具体为金属引线和电阻串联组成。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导体具体为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的金属引线和不同阻值的电阻串联组成。转移电极A点通过金属引线IA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B点通过金属引线JB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C点通过金属引线KC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D点通过金属引线LD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E点通过金属引线ME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F点通过金属引线NF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G点通过金属引线OG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转移电极H点通过金属引线PH和公共电极电压导线相连接。金属引线IA上串联有电阻R1,金属引线JB上串联有电阻R2,金属引线KC上串联有电阻R3,金属引线LD上串联有电阻R4,金属引线ME上串联有电阻R5,金属引线NF上串联有电阻R6,金属引线OG上串联有电阻R7,金属引线PH上串联有电阻R8。

    通过调整金属引线的长度和金属引线上串联的电阻的电阻值大小,使公共电极电压到转移电极A、B、C、D、E、F、G、H的电压降都相等,这样各个转移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是相等的,从而显示屏上端转移电极电压和下端转移电极电压是相等的,所以到达显示屏像素点上的电压就不会存在差异,将大大减少画面闪烁的现象。

    同时在设计的时候,由于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存在的阻值降低了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对液晶显示屏公共电极的驱动能力,因此在显示屏面积许可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减少金属引线的长度或串联电阻的阻值,当然还可以采用阻值较小的金属材料制作金属引线,或者在长度最长的金属引线上不串联电阻,这样就降低了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导线之间金属引线的电阻值,从而降低了转移电极与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之间的电阻值,减少了公共电极电压到转移电极的压降,能够节省液晶显示屏的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驱动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共电极电压补偿装置,属于液晶显示器领域,为解决液晶显示屏由于公共电极电阻延迟在各个像素点上液晶两端的电压存在差异而造成的画面闪烁问题而发明。本发明通过使液晶显示器的公共电极电压驱动电路到各个转移电极的电压降都相等,对转移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进行调整,补偿公共电极电压到各个转移电极的的压降,使液晶显示屏上各个转移电极上的公共电极电压相同,从而使液晶显示屏上各个像素点的公共电极电压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