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汉字输入新方法及采用该方法设计的一种汉字输入键盘,它可以作中文打字机、电子电传机的输入终端设备,也可以用于计算机汉字排版系统、计算机汉字输入系统和其它使用汉字输入装置的终端设备。 早期的汉字输入键盘通常是一个专用的键盘,需要输入的汉字都分布在这个键盘上,由若干个汉字编为一组。并有相应的选字输入键。需要输入哪个汉字,就按下哪个相应的选字输入键,一键一字。由于字数很多,所以键盘很大,很笨重,工作人员手臂的活动范围也大,容易疲劳。近年来研究汉字处理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型式的汉字输入方法和输入装置应运而生,如字形编码法、笔形编码法、汉语拼音法、编码和拼音相结合法。这些方法和其相应的输入装置虽然都能解决汉字的输入问题。但它们要求操作人员记忆大量的编码规则或拼音规则,从而加重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另外,在输入汉字的过程中唯一性较差,有时出现重码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参照人们识别汉字的习惯,结合选取偏旁部首的规则,通过归纳和整理,创造出一种更适合一般人使用的汉字处理方法和输入键盘。
本发明所涉及地汉字输入键盘是一个通用的键盘,盘面上键位的安排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确定。盘面上各键面的标志是根据本发明所遵循的非编码汉字处理方法。
先介绍非编码汉字处理方法的规律和特点。
1.首先按照汉字结构特点,将它们分成九大类,并设计出这九类汉字分类图形的特定标志,由方框和阴影线构成。如附表1所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表示该类汉字的结构特征和选取的偏旁部首所在的位置。
2.为了在现有的英文通用键盘上实现本发明,九类汉字分类图形中总共包含231个具有代表性的偏旁部首。用41-45个键标志这些偏旁部首。一键多用,互不干扰。在附表2中列出了汉字分类图形中偏旁部首的示例。
3.实际上有些偏旁部首可出现在几种分类图形中,有些偏旁部首只能出现在一种当中。如附表3所示。本方法将一万二千多个汉字按偏旁部首编入347个分类图形字组中。
4.原则上每一个汉字只编在一个偏旁部首的图形字组内,有时为了使用方便,少数汉字也同时编入不同的偏旁部首内,操作者选用这些汉字时。按不同的偏旁部首都可以输入它们。例如“男”字,在分类图形的“田”偏旁部首中和在分类图形的“力”偏旁部首中都可输入。
5.每一偏旁部首的一种分类图形中通常有几个汉字到一百多个汉字。按照使用频度把这些汉字分为“常用”(容量36个)、“次常用”(容量36个)、“非常用”(容量45个)和“备用”(容量54个)四大组里。每一大组里的汉字也按照使用的频度排列成若干行,每行最多九个字。
6.选出45个使用频度更高的汉字,定为高频字,如“的”、“到”、“在”、“为”等。将这些高频字标志在45个偏旁部首键面上,如附图3所示。在不操作分类图形键的情况下按偏旁部首键,可以实现高频字一键一字的输入。
7.常用的词汇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按击词汇键(Ⅰ、Ⅱ、Ⅲ)后可实现这种词汇的整体输入。其输入方法分“常用固定词汇”和“自编专用词汇”。
常用固定词汇和“但是”、“专家”、“经济学”、“半导体”、“集成电路”、“总结经验”、“开放政策”等击键四次输入一条词汇。即:图形键→词汇键→部首键→选字键。总数可以编入一万条以上。
自编专用词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汉字编码委员会”、“大庆油田”、“彩色电视中心”等。击键三次输入一条词汇。即:词汇键→部首键→选字键。总数可以编入一千条以上。
8.中文中最常用的标点符号“,”“。”和“、”直接标在键面上,可以直接键入,其它标点符号、阿拉伯字母和外文字母都要经过转换到英文工作状态方可输入。
由于本方法采用不编码方式,编排机内代码时不会引起冲突,机内有充足的空间按用户的要求增加编入所需要的汉字,就是日文汉字等其它方块字也能用这种方法进行选字输入,如能和现有的英文通用键盘结合起来,就可以使输入终端设备具有中英文兼容或日英文兼容的功能。
下文介绍本发明,汉字输入键盘是以上述的非编码汉字处理方法为依据设计出来的,键盘盘面包括六组键位,即:1、中/英转换键;2、分类图形键;3、功能键;4、偏旁部首字(词汇)组键;5、换行控制键;6、选字(词汇)输入键。如附图一所示。
键位1:“英文”、“中文”转换键(也可以是“英文”、“日文”转换键)。
键位2:分类图形键,共九个,将图形标志在键面上以示区别。
键位3:功能键。依照汉字使用频度,设有“次常用、“非常用”、“备用”三种字级键,还有“词汇Ⅰ”、“词汇Ⅱ”、“词汇Ⅲ”三个词汇键,共六个功能键,设备一般处于“常用”汉字状态。
键位4:偏旁部首字(词汇)组键,共41~45个。如附图3所示,在一个键面上标有多个偏旁部首,一键多用,但又不互相干扰和影响。本键盘共标明有231个偏旁部首。
键位5:换行控制键。正常状态属自动定时换行,按下此键时,改变为手动换行,换行时间可调。
键位6:选字(词汇)输入键,对应于显示在显示器上的九个汉字,相应的设有“1~9”个选字输入键,这九个键也是选词汇输入键。它们还皆有复位的功能,因此本键盘不另设复零键位。
考虑到人机关系,特做如下安排:
1、为了准确、迅速地分辨出在显示器的下方所显示的九个汉字的字位,每三个汉字空一个字符位置,以形成三字一组,三组一行的明显排列,如附图4所示。
2、在显示器上还显示出必要的提示,如分类图形,偏旁部首,“常用”、“次常用”、“词汇Ⅰ”等标记,每行汉字后还有一个数字,它标明还未显示的汉字的字数。
3、为了便于盲打,在键位4中的“F”和“J”,在键位6中的“5”这三个键面上都刻一个凹槽,便于手指定位。
在本发明说明书中采用的附表和附图如下:
附表1:九种汉字分类图形及其标志;
附表2:分类图形中偏旁部首示例;
附表3:偏旁部首在分类图形中的编排示例;
附表4:非编码输入汉字的击键流程;
附图1:输入键盘的布置原理;
附图2:一个实用的输入键盘的盘面布置;
附图3:键面上的标志;
附图4:键盘和显示器汉字示例。
附图1上只给出一个原理性的盘面布置,在附图2上给出了一个实用的输入键盘的布置。发明人还编辑了含有一万二千多汉字(含繁体字)的字组本,以具体地实施本发明。本发明虽然编入的汉字较多,因为非编码,唯一性强,无重码弊病,也由于大部分偏旁部首的图形字组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富裕量,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大量新的汉字,就是极繁杂的汉字也可以得到方便的安排。
使用本发明的操作人员,不需要记忆大量的编码方法,也不需要强背很多规则,只要准确的判别和运用汉字的分类图形和偏旁部首,按照显示器上显示的字组,按击选字输入键就可以输入所需的汉字。
使用本输入键盘做中文终端设备,只要按击三次键即可以输入一个常用的汉字,所以也称这种处理汉字的方法为“三键法”,下面以输入汉字“鲸”为例,说明该输入键盘的使用方法及击键顺序:
(1)按下分类图形键;
(2)按下偏旁部首键,荧光屏上立即显示出该图形的第一行九个字;
“〔常用〕 鱼鲜鲍 鲤鲸鳃 鳞鲭鲳 56”
(3)所需要的字已出现在第五个字位上,按下选字输入键,“鲸”字即可输入,如第一行设有,可以再从第二、三、四行中选取。
根据上述的汉字输入方法,编制出附表四中的非编码输入汉字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