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91204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20088424.8

申请日:

2008.05.30

公开号:

CN201209261Y

公开日:

2009.03.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B3/02; E04D13/04

主分类号:

E03B3/02

申请人: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明人:

韩关根; 陆长法; 李如意

地址:

310051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信诚路6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韩小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居民的生活用饮用水安全,而且能够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水堰通过下水管连接至过滤池,该过滤池的出水端连接至储水仓,储水仓另一端通过提水供水装置连接至输水管,实行分质供水(国际供水新概念),该输水管一部分直接分流至生活用水管,另一部分通过水处理器后分流至饮用水管。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家庭中收集雨水并将其转化为生活用水,特别适用于海岛、沙漠及水质性缺水等地面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具有屋顶集雨面(1),其末端装设集水堰(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堰(2)通过下水管(3)连接至过滤池(4),该过滤池的出水端连接至储水仓(5),储水仓(5)另一端通过提水供水装置(6)连接至输水管(7),该输水管一部分直接分流至生活用水管(8),另一部分通过水处理器(9)后分流至饮用水管(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水供水装置(6)包括增压泵(6-1)和提水管(6-2),所述增压泵(6-1)一端通过水管伸入储水仓(5)底部,另一端通过提水管(6-2)连接至输水管(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水供水装置(6)包括水泵(6-3)、提水管(6-2)和高位水池(6-4),所述水泵一端通过水管伸入储水仓(5)底部,另一端通过提水管(6-2)连接至高位水池(6-4),高位水池(6-4)的出水端连接至输水管(7)。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4)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缓冲仓(4-1)、滤料仓(4-2)、麦饭石仓(4-3)和清水仓(4-4),所述滤料仓(4-2)、麦饭石仓(4-3)和清水仓(4-4)下方设有与缓冲仓(4-1)连通的污水槽(4-10),该污水槽与麦饭石仓(4-3)、滤料仓(4-2)之间分别通过有沙砼板(4-8)和砼滤水板(4-9)隔开,下水管(3)伸入缓冲仓(4-1)内,清水仓(4-4)与储水仓(5)连通,所述过滤池(4)底部还设有与污水槽连通的排污管(4-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仓(4-2)内由下到上依次布置活性炭层、黄沙层、卵石层和无纺布层,各层滤料之间利用无纺布隔开。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层厚50mm、黄沙层厚100mm、卵石层厚50mm、无纺布层厚5mm。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麦饭石仓(4-3)内布满麦饭石,其直径为3-5mm。

8、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麦饭石仓(4-3)内布满麦饭石,其直径为3-5m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器(9)内设有碳纤维膜滤芯和聚苯烯融喷滤芯,其直径为0.5um。

说明书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主要用于家庭中收集雨水并将其转化为生活用水,特别适用于海岛、沙漠及水质性缺水等地面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背景技术
在欧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广泛使用雨水作为生活用水,尤其是农村地区更是如此。我国城乡居民也有把雨水作为生活用水的习惯。从最原始的以水缸、水桶来收集,发展到后来的水柜,直至现在比较流行的屋面集水,虽然较之以前的集水方法有了较大进步,但是因其没有设置过滤装置,仅仅是利用其自身的沉淀来自我清洁,而且没有进行水质消毒,因此水存在许多卫生问题;此外,由于没有输水管道,大家取水都是直接用吊桶,使用过程中水桶随处乱放,很容易造成水质重复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居民的生活用饮用水安全,而且能够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具有屋顶集雨面,其末端装设集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堰通过下水管连接至过滤池,该过滤池的出水端连接至储水仓,储水仓另一端通过提水供水装置连接至输水管,实行分质供水,该输水管一部分直接分流至生活用水管,另一部分通过水处理器后分流至饮用水管。
所述提水供水装置包括增压泵和提水管,所述增压泵一端通过水管伸入储水仓底部,另一端通过提水管连接至输水管。
所述提水供水装置包括水泵、提水管和高位水池,所述水泵一端通过水管伸入储水仓底部,另一端通过提水管连接至高位水池,高位水池的出水端连接至输水管。
所述过滤池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缓冲仓、滤料仓、麦饭石仓和清水仓,所述滤料仓、麦饭石仓和清水仓下方设有与缓冲仓连通的污水槽,该污水仓与麦饭石仓、滤料仓之间分别通过有沙砼板和砼滤水板隔开,下水管伸入缓冲仓内,清水仓与储水仓连通,所述过滤池底部还设有与污水仓连通的排污管。
所述滤料仓内由下到上依次布置活性炭层、黄沙层、卵石层和无纺布层,各层滤料之间利用无纺布隔开。
所述活性炭层厚50mm、黄沙层厚100mm、卵石层厚50mm、无纺布层厚5mm。
所述麦饭石仓内布满麦饭石,其直径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储水仓进水口处增设过滤池,将泥沙、尘埃等杂质过滤掉,大大减轻了储水仓的污染负荷;同时利用全封闭式的提水取水装置送水,这样不但避免了人工吊桶打水引起的水质重复污染,加强了水源的卫生防护。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池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池的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有屋顶集雨面1,其末端装设集水堰2,所述集水堰2通过下水管3连接至过滤池4,该过滤池的出水端连接至储水仓5,储水仓另一端通过提水供水装置6连接至输水管7,该输水管一部分直接分流至生活用水管8,另一部分通过水处理器9后分流至饮用水管10。本例中,所述提水供水装置6包括增压泵6-1和提水管6-2,所述增压泵6-1一端通过水管伸入储水仓5底部,另一端通过提水管6-2连接至输水管7。所述水处理器9内设有碳纤维膜滤芯和聚苯烯融喷滤芯,其直径为0.5um。
如图3所示,所述过滤池4池体规格为95cm×60cm×60.5cm,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缓冲仓4-1、滤料仓4-2、麦饭石仓4-3和清水仓4-4,且各仓之间通过隔墙4-7隔开,所述滤料仓4-2、麦饭石仓4-3和清水仓4-4下方设有与缓冲仓4-1连通的污水槽4-10,该污水仓与麦饭石仓4-3、滤料仓4-2之间分别通过有沙砼板4-8和砼滤水板4-9隔开,下水管3伸入缓冲仓4-1内,清水仓4-4与储水仓5连通,所述过滤池4底部还设有与污水槽4-10连通的排污管4-5。其中缓冲仓4-1主要起缓冲作用,当降雨时落水冲力过大,如果水流直接进入滤料仓4-2,会因水的冲力过大而穿透滤料层,影响过滤效果,同时可以使颗粒较大的杂物下沉直接通过排污管4-5排出,既减轻了滤料仓4-2的负荷,又能较好的发挥滤料仓4-2的过滤作用。所述滤料仓4-2内由下到上依次布置活性炭层、黄沙层、卵石层和无纺布层,各层滤料之间利用无纺布隔开,其中活性炭层厚50mm、黄沙层厚100mm、卵石层厚50mm、无纺布层厚5mm。所述麦饭石仓4-3内布满麦饭石,其直径为3-5mm,经滤料仓4-2过滤后的水进入麦饭石仓4-3后,被进一步的净化溶滤。经麦饭石仓4-3进一步过滤后的水进入清水仓4-4,并通过出水管4-6连接至储水仓5。过滤池4使用一段时间后,需对其进行定期清洗,污水污泥通过排污管4-5排出。
如图4所示,所述过滤池4的工作原理是,雨水通过下水管3进入缓冲仓4-1后泥沙等杂质直接沉入污水槽4-10。随着雨水量的增加,缓冲仓4-1内水位逐渐升高,压力增大,雨水就通过砼滤水板4-9渗入滤料仓4-2内,而将颗粒较大的杂物挡在污水槽4-10内,经砼滤水板4-9过滤后的雨水由下至上依次通过活性炭层、黄沙层、卵石层和无纺布层后进入麦饭石仓4-3,经麦饭石进一步过滤之后溢入清水仓4-4,进而输送至储水仓5即可完成整个过滤过程。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提水供水装置6包括水泵6-3、提水管6-2和高位水池6-4,所述水泵一端通过水管伸入储水仓5底部,另一端通过提水管6-2连接至高位水池6-4,高位水池6-4的出水端连接至输水管7。此种结构相对于实施例1来说具有如下优点:在临时停电的时候,水泵6-3无法工作,但是此时由于高位水池6-4内储存有水,而且其水位高于用户水龙头的水位,用户仍然有水可用;此外,由于增设了高位水池6-4,在进行消毒时可选择其为投药点,较之实施例1投药于储水仓5中具有投药量小、可控性强、消毒效果好等优点。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居民的生活用饮用水安全,而且能够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水堰通过下水管连接至过滤池,该过滤池的出水端连接至储水仓,储水仓另一端通过提水供水装置连接至输水管,实行分质供水(国际供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