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90151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5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216778.0

申请日:

2009.09.21

公开号:

CN201567821U

公开日:

2010.09.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H 4/12申请日:20090921授权公告日:20100901终止日期:20130921|||授权

IPC分类号:

E04H4/12

主分类号:

E04H4/12

申请人:

传冠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继国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其包括一上盖与一底盖,上盖结合于该底盖,上盖设置有多个以斜向设计的回水孔,底盖为中空状结构,上盖具有两个凸柱及两个第一螺孔,底盖具有二个结合孔及二个第二螺孔,通过由上盖的凸柱结合于结合孔,并以两个结合元件从上盖的第一螺孔结合于底盖的第二螺孔,使上盖与底盖结合;另外,通过由斜向设计的回水孔,可以使得当液体流经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减少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吸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其包括一上盖与一底盖,该上盖结合于该底盖,该底盖为中空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设置有多个以斜向设计的回水孔,用以使液体经由上盖的回水孔予以排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回水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盖具有两结合孔,该上盖具有两凸柱,该凸柱对应于该结合孔,藉由该凸柱结合于该结合孔,使该上盖结合于该底盖。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回水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具有两第一螺孔,该底盖具有两第二螺孔,两结合元件经由该第一螺孔结合于该第二螺孔,使该上盖固定于该底盖。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回水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元件为螺丝。

说明书

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的设计,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在减少当液体流经回水孔时,可以有效减少回水盖所产生的吸力的回水盖结构。
背景技术
在游泳池的结构设计上,为了保持游泳池内的水的干净度,都会在游泳池边缘设计有出水孔,并在游泳池底部设计有排水孔,由出水孔将干净的水注入游泳池内,并由排水孔将游泳池内的水排出,以保持水质的清洁,而为了避免异物进入排水孔,因此,游泳池业者都会在排水孔上装设有回水盖。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显示现有回水盖的示意图,图2是显示现有的回水盖排水的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回水盖100包括一上盖1及一底盖2,上盖1经由两个结合元件3结合于底盖2,且上盖1设置有多个回水孔11,由上盖1所设置的多个回水孔11,可以有效地将游泳池的水予以排出。
然而,现有的回水盖100的上盖所设置的回水孔11是以纵向的设计,而由于游泳池的水量较大,为了能够有效地将游泳池的水予以排出,因此,当回水盖100在排水的时候上盖1的回水孔11所产生的吸力相当的大,也因此使得回水盖上方产生漩涡,经常造成儿童在游泳池戏水的时候被回水盖100强大的吸力吸附而受到伤害。
由此可见,现有的回水盖所衍生的问题及不足,则有待于对其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通过由回水孔以斜向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回水盖排水时所产生的吸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其包括一上盖及一底盖,上盖经由凸柱结合于底盖,并以结合元件使上盖固定于底盖,底盖为中空状结构,上盖设置有多个以斜向设计的回水孔,用以使液体经由上盖的回水孔予以排出。
该底盖具有两结合孔,该上盖具有两凸柱,该凸柱对应于该结合孔,藉由该凸柱结合于该结合孔,使该上盖结合于该底盖。
该上盖具有两第一螺孔,该底盖具有两第二螺孔,两结合元件经由该第一螺孔结合于该第二螺孔,使该上盖固定于该底盖。
该结合元件为螺丝。经由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回水孔为斜向的设计,有效降低了回水盖排水时产生的吸力,因此当液体流经回水孔时,不会因为回水孔的吸力过大而产生漩涡,避免儿童在游泳池戏水时被回水盖吸附而造成伤害。
下面就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和所给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现有的回水盖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现有的回水盖排水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示意图;
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回水盖;200-回水盖结构改良;1-上盖;11-回水孔;12-凸柱;13-第一螺孔;2-底盖;21-结合孔;22-第二螺孔;3-结合元件;W-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6,图3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4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结合示意图,图5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图6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回水盖结构200包括一上盖1与一底盖2,底盖2为中空状结构,上盖1设置有多个回水孔11,用以使液体由上盖1的回水孔11予以排出。
上盖1具有两凸柱12,底盖2具有两结合孔21,上盖1的凸柱12对应于底盖2的结合孔21,通过由凸柱12结合于结合孔21,使上盖1结合于底盖2。
另外,上盖1具有里两第一螺孔13,底盖2具有两第二螺孔22,上盖1的第一螺孔13对应于底盖2的第二螺孔22,经由二结合元件3从上盖1的第一螺孔13结合于底盖2的第二螺孔22,使上盖1结合并固定于底盖2。其中,结合元件3为螺丝,而螺丝仅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视情况更换为其他的结合元件。
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6,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回水盖结构100的上盖设有复数个回水孔11,其中,回水孔11是以斜向的设计。当本实用新型在排水时,液体W从上盖1的回水孔11流入,并经由底盖2予以排出,据此达到排水的目的。
其中,由于上盖1的回水孔11是以斜向的设计,因此,当液体W流经回水孔11时,可以有效降低排水时所产生的吸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回水孔为纵向的设计,使得排水时产生强大的吸力,导致使用者受到吸附而受伤。
上述的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凡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其所依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范畴,所作出的其它等效变化或修饰,如尺寸大小、材料选择、或形状变化等,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所申请专利范围内。

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回水盖结构,其包括一上盖与一底盖,上盖结合于该底盖,上盖设置有多个以斜向设计的回水孔,底盖为中空状结构,上盖具有两个凸柱及两个第一螺孔,底盖具有二个结合孔及二个第二螺孔,通过由上盖的凸柱结合于结合孔,并以两个结合元件从上盖的第一螺孔结合于底盖的第二螺孔,使上盖与底盖结合;另外,通过由斜向设计的回水孔,可以使得当液体流经本实用新型时,可以减少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吸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