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987514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0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127011.3

申请日:

2010.03.10

公开号:

CN201598650U

公开日:

2010.10.0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27/48申请日:20100310授权公告日:20101006终止日期:20130310|||授权

IPC分类号:

E02D27/48; E02D37/00; E04G23/06

主分类号:

E02D27/48

申请人: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剑峰; 董迁; 李钟; 吴月华

地址: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中建一局大厦131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代理人:

朱丽岩;李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与古旧毛石基础固定连接,所述古旧毛石基础的外侧面由锚杆固定有至少一道钢腰梁,穿过钢腰梁自外向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倾斜浇注有至少一排空心注浆锚桩,空心注浆锚桩的外端有丝扣,穿过钢腰梁后由螺帽与固定在钢腰梁外侧面的楔形锚具连接,古旧毛石基础的最外侧浇注有混凝土圈梁,上述钢腰梁、锚杆、垫圈、楔形锚具和螺帽均被埋在混凝土圈梁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周围土体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在周边土体发生沉降时,建筑物的荷载转移到空心注浆锚桩上,从而阻止了古旧建筑物的沉降。本实用新型对古建筑松散的古旧毛石基础实现良好的加固作用,在淤泥土质条件下能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与古旧毛石基础(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古旧毛石基础(1)的外侧面由锚杆(5)固定有至少一道钢腰梁(2),穿过钢腰梁自外向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倾斜浇注有至少一排空心注浆锚桩(9),空心注浆锚桩的外端有丝扣,穿过钢腰梁(2)后由螺帽(8)与固定在钢腰梁外侧面的楔形锚具(7)连接,古旧毛石基础(1)的最外侧浇注有混凝土圈梁(4),上述钢腰梁(2)、锚杆(5)、垫圈(6)、楔形锚具(7)和螺帽(8)均被埋在混凝土圈梁(4)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腰梁(2)为槽钢,槽钢双肢嵌入古旧毛石基础(1)的内部,锚杆(5)穿过槽钢的腹板插入古旧毛石基础(1)的内部,锚杆(5)的外端垫有垫圈(6)。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注浆锚桩(9)的倾斜角度是8~10°,直径是25~50mm,间距为750~1000mm,空心注浆锚桩(9)的下端位于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500mm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圈梁(4)的内部有钢筋,所述钢筋与锚杆(5)的伸出端焊接。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圈梁(4)外侧设置双层沥青防水处理层。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圈梁(4)的底面设置有垫层(3)。

说明书

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对古老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加固、基础托换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老城区的古建筑群内新建建筑物,在开发地下新建筑空间的同时,必须首先保护这些古老建筑不发生沉降,防止破坏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在古建筑物附近进行新建施工时,很容易造成周边建筑物过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从而发生破坏或倾斜等工程事故。因此,对这类问题必须首先进行古建筑物的基础托换加固处理。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钻孔灌注桩、静压桩、树根桩、旋喷桩等。但是由于上述施工方法受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大、承载力较小以及桩施工过程对建筑物本身影响大等因素制约,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承载力与工程造价的问题。尤其是淤泥或淤泥质土组成的软弱地基,加大了施工难度、同时降低了施工的安全度,更难于保证施工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解决了用较低的施工成本达到良好加固古建筑基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与古旧毛石基础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古旧毛石基础的外侧面由锚杆固定有至少一道钢腰梁,穿过钢腰梁自外向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倾斜浇注有至少一排空心注浆锚桩,空心注浆锚桩的外端有丝扣,穿过钢腰梁后由螺帽与固定在钢腰梁外侧面的楔形锚具连接,古旧毛石基础的最外侧浇注有混凝土圈梁,上述钢腰梁、锚杆、垫圈、楔形锚具和螺帽均被埋在混凝土圈梁内部。
所述钢腰梁为槽钢,槽钢双肢嵌入古旧毛石基础的内部,锚杆穿过槽钢的腹板插入古旧毛石基础的内部,锚杆的外端垫有垫圈。
所述空心注浆锚桩的倾斜角度是8~10°,直径是25~50mm,间距为750~1000mm,空心注浆锚桩的下端位于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500mm处。
所述混凝土圈梁的内部有钢筋,所述钢筋与锚杆的伸出端焊接。
所述混凝土圈梁外侧设置双层沥青防水处理层。
所述混凝土圈梁的底面设置有垫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空心注浆锚桩加固施工及附近新建施工对古建筑的沉降影响,并沿古建筑周边新增混凝土圈梁,依靠混凝土圈梁与空心注浆锚桩共同加固原有基础,使用专门的空心注浆锚桩的施工机械,施工方便,而且安全可靠。即使在淤泥土质条件下对古建基础的加固施工仍能起到良好效果,且施工简单、安全度高,易于保证施工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未设混凝土圈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混凝土圈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钢腰梁设置详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楔形锚具设置详图。
附图标记:1-古旧毛石基础、2-钢腰梁、3-垫层、4-混凝土圈梁、5-锚杆、6-垫圈、7-楔形锚具、8-螺帽、9-空心注浆锚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3所示,这种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与古旧毛石基础1固定连接,所述古旧毛石基础1的外侧面由锚杆5固定有一至两道钢腰梁2,所述钢腰梁2为槽钢,槽钢双肢嵌入古旧毛石基础1的内部,锚杆5穿过槽钢的腹板插入古旧毛石基础1的内部,锚杆5的外端垫有垫圈6。
参见图4所示,穿过钢腰梁自外向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倾斜浇注有至少一排空心注浆锚桩9,所述空心注浆锚桩9的倾斜角度是8~10°,直径是25~50mm,间距为750~1000mm,空心注浆锚桩9的下端位于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500mm处。空心注浆锚桩的外端有丝扣,穿过钢腰梁2后由螺帽8与固定在钢腰梁外侧面的楔形锚具7连接。
参见图1、图2所示,古旧毛石基础1的最外侧浇注有混凝土圈梁4,混凝土圈梁4的内部有钢筋,所述钢筋与锚杆5的伸出端焊接,外侧设置双层沥青防水处理层,其底面设置有垫层3。上述钢腰梁2、锚杆5、垫圈6、楔形锚具7和螺帽8均被埋在混凝土圈梁4内部。
下面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采用风动钻孔机在古旧毛石基础1上钻孔,钻头采用金刚石钻头,孔为倾斜式,角度为8度,直径为40~50mm,间距为750~1000mm的钻孔网格;钻孔注浆施工采取间隔式施工方法,根据古旧毛石基础1的深度分批次进行钻孔注浆,最后钻孔到位于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500mm进行灌浆,形成接触区域层。
二、灌浆加固2天后方可开始空心注浆锚桩9施工。空心注浆锚桩的施工主要由钻进、钻杆接长和注浆三部分组成,钻进时根据土质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注浆压力。采用HUTTEHBR-202系列钻机钻进,钻进时直接采用空心注浆锚桩9作为钻杆,边钻边进行注浆。为避免空心注浆锚桩9施工过程造成建筑物沉降,施工时间隔进行施工且相邻间隔必须大于2~4m,同时,空心注浆锚桩9施工结束2天后相邻空心注浆锚桩9方可开始施工。
三、沿古旧毛石基础1开挖2m宽的沟槽,开挖后土方堆放位置离开挖部位不少于0.5m。然后在钢腰梁2上钻Ф25mm孔,以便连接空心注浆锚桩9。接着,基础开槽后在古旧毛石基础1砌体上钻Ф25mm孔,安装锚杆5。最后将空心注浆锚桩9的丝扣端套上垫圈6,穿过钢腰梁2后由螺帽8与固定在钢腰梁外侧面的楔形锚具7连接。螺帽8的尺寸现场确定。安装钢腰梁2以及楔形锚具7过程中,不得冲击空心注浆锚桩,防止造成桩体破坏。
四、垫层3的施工,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圈梁4,混凝土的强度不低于C25,并对混凝土圈梁4做双层沥青防水处理。
五、施工过程中,按每周两次监测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的沉降情况,如果周边建筑的沉降超过1mm/昼夜,则马上停止施工,并监测施工中混凝土圈梁4的前后沉降变化情况。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

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古建筑松散毛石基础托换加固装置,与古旧毛石基础固定连接,所述古旧毛石基础的外侧面由锚杆固定有至少一道钢腰梁,穿过钢腰梁自外向古旧毛石基础的底部以下倾斜浇注有至少一排空心注浆锚桩,空心注浆锚桩的外端有丝扣,穿过钢腰梁后由螺帽与固定在钢腰梁外侧面的楔形锚具连接,古旧毛石基础的最外侧浇注有混凝土圈梁,上述钢腰梁、锚杆、垫圈、楔形锚具和螺帽均被埋在混凝土圈梁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周围土体施加一定的预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