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986614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500863.2

申请日:

2010.08.20

公开号:

CN201802353U

公开日:

2011.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34/02; E21B43/12

主分类号:

E21B34/02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文学; 韩先淮; 王文兰; 江华; 刘江林; 张建兵; 杨军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李玉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自喷井漏斗型油嘴,应用于油田采油技术领域。主体为圆柱体形,主体一端为正六方体形;主体另一端有外螺纹,主体有中心孔,中心孔是有油嘴孔;在主体正六方体形一端的端面有圆锥面,圆锥面与主体的中心孔联通。效果是:使捅针能沿漏斗形壁直接滑入,提高了劳动效率,不会发生因为未卸压或卸压不彻底就直接将油嘴带压卸下,打伤员工或者油嘴堵塞物喷出污染环境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主要由主体(2)组成,主体(2)为圆柱体形,主体(2)一端为正六方体形;主体(2)另一端有外螺纹,主体(2)有中心孔,中心孔是有油嘴孔(1);其特征在于:在主体(2)正六方体形一端的端面有圆锥面(3),圆锥面(3)与主体(2)的中心孔联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喷井漏斗型油嘴,其特征在于:圆锥面(3)中心线与主体(2)的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喷井漏斗型油嘴,其特征在于:圆锥面(3)的锥度在90~120度之间。

说明书

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采油自喷井生产装置,是一种自喷井油嘴。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喷井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油嘴直径大小来合理地控制生产压差,调节油井产量,避免地下油层压力过快降低,保持产能。因此油嘴的更换与检查,都需要通过操作规程来进行,而操作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用捅针把油嘴堵塞物捅开,达到泻压的目的。 
1、由于油嘴固定在嘴子套深约400mm以上的中心孔内,而常用的油嘴有一个直径一般在5mm左右孔眼(中心孔),孔眼很小,捅针不易插入,用眼睛观察油嘴孔眼又怕油气突出打伤眼睛。 
2、如果捅开孔眼之前,未卸压或卸压不彻底,就直接将油嘴带压卸下,极易造成油嘴从嘴子套中打出,直接打伤员工事故。由于油嘴的孔眼很小,捅针不易插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使捅针能沿漏斗形壁直接滑入,避免未卸压或卸压不彻底就直接将油嘴带压卸下,打伤员工。消除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喷井漏斗型油嘴,主要由主体组成,主体为圆柱体形,主体一端为正六方体形,便于使用扳手;主体另一端有外螺纹,能够固定在嘴子套内。主体有中心孔,中心孔是有 油嘴孔;其特征在于:在主体正六方体形一端的端面有圆锥面,圆锥面与主体的中心孔联通。 
圆锥面中心线与主体的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 
圆锥面的锥度在90~12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自喷井漏斗型油嘴,使捅针能沿漏斗形壁直接滑入,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未卸压或卸压不彻底就直接将油嘴带压卸下,打伤员工或者油嘴堵塞物喷出污染环境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喷井漏斗型油嘴安装与使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油嘴孔,2.主体,3.圆锥面,4.捅针,5.嘴子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自喷井漏斗型油嘴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自喷井漏斗型油嘴,由主体2组成,主体2为圆柱体形,主体2一端为正六方体形;主体2另一端有M24外螺纹。主体2有一个直径为5毫米的中心孔,中心孔是有油嘴孔1;在主体2正六方体形一端的端面有圆锥面3,圆锥面3与主体2的中心孔联通。圆锥面3中心线与主体2的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圆锥面3的锥度是120度。 
自喷井漏斗型油嘴的安装与使用:主体2通过M24外螺纹连接在嘴子套5内。当需要清除油嘴孔1内的堵塞物时,用捅针4直接插入油嘴孔1内,不会因为捅针4插偏没插入造成从新操作的不足。

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CN201802353U45授权公告日20110420CN201802353UCN201802353U21申请号201020500863222申请日20100820E21B34/02200601E21B43/12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0007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72发明人杨文学韩先淮王文兰江华刘江林张建兵杨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3代理人李玉明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57摘要自喷井漏斗型油嘴,应用于油田采油技术领域。主体为圆柱体形,主体一端为正六方体形;主体另一端有外螺纹,主。

2、体有中心孔,中心孔是有油嘴孔;在主体正六方体形一端的端面有圆锥面,圆锥面与主体的中心孔联通。效果是使捅针能沿漏斗形壁直接滑入,提高了劳动效率,不会发生因为未卸压或卸压不彻底就直接将油嘴带压卸下,打伤员工或者油嘴堵塞物喷出污染环境的问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201802357U1/1页21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主要由主体2组成,主体2为圆柱体形,主体2一端为正六方体形;主体2另一端有外螺纹,主体2有中心孔,中心孔是有油嘴孔1;其特征在于在主体2正六方体形一端的端面有圆锥面3,圆锥面3与主体2的中心孔联通。2如权利要求1。

3、所述的自喷井漏斗型油嘴,其特征在于圆锥面3中心线与主体2的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喷井漏斗型油嘴,其特征在于圆锥面3的锥度在90120度之间。权利要求书CN201802353UCN201802357U1/2页3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采油自喷井生产装置,是一种自喷井油嘴。背景技术0002目前,在自喷井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油嘴直径大小来合理地控制生产压差,调节油井产量,避免地下油层压力过快降低,保持产能。因此油嘴的更换与检查,都需要通过操作规程来进行,而操作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用捅针把油嘴堵塞物捅开,达到泻压的目的。00031、由。

4、于油嘴固定在嘴子套深约400MM以上的中心孔内,而常用的油嘴有一个直径一般在5MM左右孔眼中心孔,孔眼很小,捅针不易插入,用眼睛观察油嘴孔眼又怕油气突出打伤眼睛。00042、如果捅开孔眼之前,未卸压或卸压不彻底,就直接将油嘴带压卸下,极易造成油嘴从嘴子套中打出,直接打伤员工事故。由于油嘴的孔眼很小,捅针不易插入。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喷井漏斗型油嘴,使捅针能沿漏斗形壁直接滑入,避免未卸压或卸压不彻底就直接将油嘴带压卸下,打伤员工。消除安全隐患。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喷井漏斗型油嘴,主要由主体组成,主体为圆柱体形,主体一端为正六方体形,便于使用扳手;主体另。

5、一端有外螺纹,能够固定在嘴子套内。主体有中心孔,中心孔是有油嘴孔;其特征在于在主体正六方体形一端的端面有圆锥面,圆锥面与主体的中心孔联通。0007圆锥面中心线与主体的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0008圆锥面的锥度在90120度之间。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自喷井漏斗型油嘴,使捅针能沿漏斗形壁直接滑入,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未卸压或卸压不彻底就直接将油嘴带压卸下,打伤员工或者油嘴堵塞物喷出污染环境的问题。附图说明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喷井漏斗型油嘴安装与使用结构剖面示意图。0011图中,1油嘴孔,2主体,3圆锥面,4捅针,5嘴子套。具体实施方式0012实施例1以一个自喷井漏斗型油嘴为例,。

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3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自喷井漏斗型油嘴,由主体2组成,主体2为圆柱体形,主体2一端为正六方体形;主体2另一端有M24外螺纹。主体2有一个直径为5毫米的说明书CN201802353UCN201802357U2/2页4中心孔,中心孔是有油嘴孔1;在主体2正六方体形一端的端面有圆锥面3,圆锥面3与主体2的中心孔联通。圆锥面3中心线与主体2的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圆锥面3的锥度是120度。0014自喷井漏斗型油嘴的安装与使用主体2通过M24外螺纹连接在嘴子套5内。当需要清除油嘴孔1内的堵塞物时,用捅针4直接插入油嘴孔1内,不会因为捅针4插偏没插入造成从新操作的不足。说明书CN201802353UCN201802357U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201802353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