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马达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窗马达结构.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CN201766452U45授权公告日20110316CN201766452UCN201766452U21申请号201020519706622申请日20100907H02K7/116200601E05F15/1020060173专利权人全兴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彰化县72发明人吴宗文叶添旺黄梓喻姚典均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代理人孙皓晨54实用新型名称天窗马达结构57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天窗马达结构,包含有一单马达单元及一齿轮箱单元;所述单马达单元具有一马达外壳、两个磁铁、一转子总成及一碳座总成,所述碳座总成连接与所述马达外壳上,具有与。
2、外部电源连接的端子,所述碳座总成的端子末端连接碳刷用来提供所述转子总成旋转所需的电源,所述齿轮箱单元具有一容置座、一蜗形齿轮组、一齿轮封盖及一输出齿轮,所述容置座与所述碳座总成连接,所述容置座具有一容置室、一开口及一穿孔,所述蜗形齿轮组置于所述容置室内,与所述转子总成啮接,以受所述转子总成的带动而旋转,所述齿轮封盖盖合而封闭于开口上,所述输出齿轮一端与所述蜗形齿轮组卡接,另一端则穿出于所述穿孔外,用来带动外部的一构件运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9页CN201766459U1/2页21一种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单马达单。
3、元,具有一马达外壳、两个磁铁、一转子总成及一碳座总成,所述两个磁铁置于所述马达外壳内,所述转子总成置于所述马达外壳内,而可于所述马达外壳内进行原地旋转,所述碳座总成连接与所述马达外壳上,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端子,所述碳座总成的端子末端连接的碳刷用来提供所述转子总成旋转所需的电源;一齿轮箱单元,具有一容置座、一蜗形齿轮组、一齿轮封盖及一输出齿轮,所述容置座与所述单马达单元的碳座总成连接,所述容置座具有一容置室、一连通所述容置室的开口及一连通所述容置室的穿孔,所述蜗形齿轮组置于所述容置室内,并与所述转子总成啮接,以受所述转子总成的带动而旋转,所述齿轮封盖盖合而封闭于所述开口上,所述输出齿轮一端与所。
4、述蜗形齿轮组卡接,另一端则穿出于所述穿孔外,用来带动外部的一构件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总成具有一心轴,所述心轴一端穿出于所述马达外壳之外,并于穿出所述马达外壳外的心轴上形成有一蜗部,以由所述蜗部与所述蜗形齿轮组啮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座总成具有至少一用来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端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形齿轮组具有一蜗形齿轮、一蜗轮垫片及一蜗轮带动片;所述蜗形齿轮置于所述容置座的容置室内,且所述蜗形齿轮的外周上形成有一环齿部,以由所述环齿部与所述单马达单元的转子总成啮接,所述蜗轮垫片固接于蜗形。
5、齿轮上,所述蜗轮带动片卡接于所述蜗形齿轮上,而受所述蜗形齿轮的同动,所述蜗轮垫片位于所述蜗形齿轮与所述蜗轮带动片之间,所述蜗轮带动片与所述输出齿轮的一端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带动片上具有一呈多槽状的卡接孔;所述输出齿轮一端为一输出齿部,另一端则为一呈多柱形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卡接孔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封盖上具有一扣片;所述容置座具有一扣孔,当所述齿轮封盖盖合而封闭于所述容置座的开口上时,所述扣片穿经于所述扣孔中,且穿过于所述扣孔后的部份进行弯折。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控制单元。
6、,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齿轮箱单元连接,并与所述单马达单元电性连接,以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单马达单元的转子总成转动的圈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一电路板总成、一上盖及一底座;所述电路板总成一端具有一连接插座,用来与一外部的连接头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齿轮箱单元的容置座连接,所述上盖盖合于底座上,使所述电路板总成位于所述上盖与底座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扣接孔,所述底座的两相对侧上则分别形成有一扣接部,以由所述上盖的扣接孔供所述底座的扣接部加以扣接,而将所述电路板总成固定于所述上。
7、、底座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至少一第一锁孔;所述齿轮箱单元的容置座上具有至少一第二锁孔,所述底座的第一锁孔与所述容置座权利要求书CN201766452UCN201766459U2/2页3的第二锁孔对应设置,而由若干的连接件加以穿设,进而将所述底座与所述容置座固接。权利要求书CN201766452UCN201766459U1/5页4天窗马达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窗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能缩减体积与提升共用性的天窗马达结构。背景技术0002由于目前科技的进步,加上民众对汽车已不再视为单纯的代步工具,因此汽车制造商大幅增加汽车所能提供的附属。
8、功能,如极具休闲功能的天窗,便已逐渐成为民众选购汽车时的主要考虑项目之一。但是,天窗由早期手动开启、关闭的方式转变成现今主流的电动开启、关闭方式,而电动开启、关闭则主要由一天窗马达结构所控制。0003然而,目前一般的天窗马达结构主要由一单马达单元及一齿轮箱单元所构成,以由所述单马达单元提供转动的动力源而带动所述齿轮箱单元同步转动,并由所述齿轮箱单元将单马达单元的转速加以调整减速至适当的转速,以利带动天窗开启或关闭。0004然而,由于目前天窗的开启又能因应不同需求及车种作不同的开启方式,如为简易型的天窗为单段开启即仅能提供一种开启方式,如为多功能型的天窗时,则必须提供多段开启,如上掀、半开、全开。
9、等方式,惟此种多功能型的天窗,无法仅由单马达单元与齿轮箱单元进行控制,必须额外增加一能控制所述单马达单元行程的控制单元。而目前一般天窗马达结构,为使单马达单元与齿轮箱单元能同时运用在简易型天窗及多功能型天窗上,因此会在齿轮箱单元上预留能供控制单元容置的空间。然而,如此一来,当天窗马达结构运用在简易型天窗时,其在齿轮箱单元上所预留的空间,便无实际的作用存在,反而会陡增整体的体积,况且一旦选用不同功率的单马达单元时,其齿轮箱单元便必须更换成能对应的型式,而有共用性不佳的问题。0005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物品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0006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天窗马达。
10、结构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天窗马达结构。发明内容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天窗马达结构,其能缩减整体的体积与增加构件间的共用性。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9一种天窗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0010一单马达单元,具有一马达外壳、两个磁铁、一转子总成及一碳座总成,所述两个磁铁置于所述马达外壳内,所述转子总成置于所述马达外壳内,而可于所述马达外壳内进行原地旋转,所述碳座总成连接与所述马达外壳上,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端子,所述碳座总成的端子末端连接的碳刷用来提供所述转子总成旋转所需的电源;001。
11、1一齿轮箱单元,具有一容置座、一蜗形齿轮组、一齿轮封盖及一输出齿轮,所述容置座与所述单马达单元的碳座总成连接,所述容置座具有一容置室、一连通所述容置室的说明书CN201766452UCN201766459U2/5页5开口及一连通所述容置室的穿孔,所述蜗形齿轮组置于所述容置室内,并与所述转子总成啮接,以受所述转子总成的带动而旋转,所述齿轮封盖盖合而封闭于所述开口上,所述输出齿轮一端与所述蜗形齿轮组卡接,另一端则穿出于所述穿孔外,用来带动外部的一构件运动。0012其中所述转子总成具有一心轴,所述心轴一端穿出于所述马达外壳之外,并于穿出所述马达外壳外的心轴上形成有一蜗部,以由所述蜗部与所述蜗形齿轮组。
12、啮接。0013其中所述碳座总成具有至少一用来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端子。0014其中所述蜗形齿轮组具有一蜗形齿轮、一蜗轮垫片及一蜗轮带动片;所述蜗形齿轮置于所述容置座的容置室内,且所述蜗形齿轮的外周上形成有一环齿部,以由所述环齿部与所述单马达单元的转子总成啮接,所述蜗轮垫片固接于蜗形齿轮上,所述蜗轮带动片卡接于所述蜗形齿轮上,而受所述蜗形齿轮的同动,所述蜗轮垫片位于所述蜗形齿轮与所述蜗轮带动片之间,所述蜗轮带动片与所述输出齿轮的一端卡接。0015其中所述蜗轮带动片上具有一呈多槽状的卡接孔;所述输出齿轮一端为一输出齿部,另一端则为一呈多柱形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接于卡接孔中。0016其中所述齿轮封盖上。
13、具有一扣片;所述容置座具有一扣孔,当所述齿轮封盖盖合而封闭于所述容置座的开口上时,所述扣片穿经于所述扣孔中,且穿过于所述扣孔后的部份进行弯折。0017其中更包含有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齿轮箱单元连接,并与所述单马达单元电性连接,以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单马达单元的转子总成转动的圈数。0018其中更包含有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一电路板总成、一上盖及一底座;所述电路板总成一端具有一连接插座,用来与一外部的连接头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齿轮箱单元的容置座连接,所述上盖盖合于底座上,使所述电路板总成位于所述上盖与底座之间。0019其中所述上盖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扣接孔,所述底座的两相对侧。
14、上则分别形成有一扣接部,以由所述上盖的扣接孔供所述底座的扣接部加以扣接,而将所述电路板总成固定于所述上、底座之间。0020其中所述底座具有至少一第一锁孔;所述齿轮箱单元的容置座上具有至少一第二锁孔,所述底座的第一锁孔与所述容置座的第二锁孔对应设置,而由若干的连接件加以穿设,进而将所述底座与所述容置座固接。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0022由于本实用新型单马达单元的马达外壳由铆合的型式加以构成,相较于现有利用冲压模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可降低制造成本。0023本实用新型由于控制单元可额外与齿轮箱单元加以结合,因此当汽车天窗所需采用的天窗马达结构无需控制单元时。
15、即天窗为无需进行多段变化的型式时,则能选择不将所述控制单元组装于所述齿轮箱单元上,由于齿轮箱单元本身并无预留空间,因此可减少整体的体积。0024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于单马达单元中同时具备所述碳座总成,相较于现有将碳座总成设置于齿轮箱单元上的型式而言,本实用新型可将单马达单元与齿轮箱单元分别作不同型式的选用组合,即所述单马达单元可直接与另一种型式的齿轮箱单元结合,或所述说明书CN201766452UCN201766459U3/5页6齿轮箱单元可直接与另一种型式的单马达单元结合,以增加产品间的共用性。附图说明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窗马达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26图2为所述天窗马达。
16、结构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组合图;0027图3为所述天窗马达结构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组合图;0028图4为所述天窗马达结构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0029图5为所述天窗马达结构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组合图;0030图6为所述天窗马达结构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上视图;0031图7为所述天窗马达结构的图6所示的AA剖面放大示意图;0032图8为所述天窗马达结构的图6所示的BB剖面放大示意图;0033图9为所述天窗马达结构的图6所示的CC剖面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34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窗马达结构,主要包括有一单马达单元、一齿轮箱单元及一控制单元,其中00。
17、35所述单马达单元用来提供一旋转的动力源。所述单马达单元具有一马达外壳11、两个磁铁12、一弹簧线13、一轴承14、一转子总成15及一碳座总成16;所述两个磁铁12的磁极相反,即其一磁极为N极,另一磁极则为S极,所述磁铁12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11的内部,并位于相对应位置上而距有一预定的间隙,所述弹簧线13与所述两个磁铁12连接,用来限制所述两个磁铁12的相对位置;0036所述轴承14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11内,所述转子总成15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内,并由所述轴承14所套接,而使所述转子总成15得以于所述马达外壳11内进行转动,且所述转子总成15的一心轴151一端穿出于所述马达外壳11之外,并于穿出。
18、所述马达外壳11外的心轴151上形成有一蜗部152,所述碳座总成16连接于所述马达外壳11上,具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端子161,以由所述碳座总成16提供所述转子总成15转动所需的电源。0037请参阅图1及图3至图5,所述齿轮箱单元,用来与所述单马达单元连接,以将所述单马达单元所输出的转速加以减速至适当的转速后再行输出。所述齿轮箱单元,具有一容置座21、若干的螺栓22、一蜗形齿轮组23、一齿轮封盖24、一输出齿轮25、一扣环26及一垫片27;0038所述容置座21凭借所述等螺栓22的锁设而与所述单马达单元的碳座总成16加以锁接,所述容置座21具有一容置室211,并于所述容置室211的一侧依图3的方。
19、向为顶侧形成有一开口212,而于所述容置室211的另一侧依图5的方向为底侧形成有一穿孔213,使所述单马达单元的心轴151蜗部152穿入而位于所述容置室211中;0039所述蜗形齿轮组23具有一蜗形齿轮231、一蜗轮垫片232及一蜗轮带动片233,所述蜗形齿轮231置于所述容置座21的容置室211内,且所述蜗形齿轮231的外周上形成有一环齿部234,以由所述环齿部234与所述单马达单元的蜗部152啮接,所述蜗轮垫片232固接于蜗形齿轮231上,所述蜗轮带动片233卡接于所述蜗形齿轮231上,而受所述蜗形齿轮231的同动,使所述蜗轮垫片232位于所述蜗形齿轮231与所述蜗轮带动片233之间,且说。
20、明书CN201766452UCN201766459U4/5页7所述蜗轮带动片233上具有一呈多槽状的卡接孔235;0040所述齿轮封盖24盖合于所述容置座21上,用来封闭所述容置室211的开口212者,且所述齿轮封盖24上具有一扣片241,当所述齿轮封盖24盖合而封闭于所述容置座21的开口212上时,所述扣片241穿经于所述容置座21的一扣孔214中,并于穿经于所述扣孔214后进行弯折,以防止所述齿轮封盖24与所述容置座21分离,进而将所述蜗形齿轮组23限位于所述容置室211内,以防蜗形齿轮组23的脱出以及另有防尘功能;0041所述输出齿轮25一端为一输出齿部251,另一端则为一多柱形的卡接部。
21、252,以由所述卡接部252由容置座21外部经由所述穿孔213而插入于所述蜗轮带动片23的卡接孔235中,并由所述扣环26卡扣于所述输出齿轮25的卡接部252上,以防止所述卡接部252脱出于所述卡接孔235外,所述垫片27则位于所述输出齿轮25与所述容置座21之间,使所述输出齿部252位于所述容置座21外;0042如此,当所述单马达单元的转子总成15受碳座总成16的端子161末端连接的碳刷所提供的电源而转动时,其心轴151上的蜗部152便能经由与所述蜗形齿轮组23的环齿部234间的啮接,而带动所述蜗形齿轮组23转动,以由所述蜗形齿轮组23经由所述卡接孔235与所述输出齿轮25的卡接部252的卡。
22、接,而带动所述输出齿轮25转动,以由所述输出齿轮25的输出齿部251提供外部一构件的旋转动力源。0043请参阅图1及图3至图9,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齿轮箱单元连接,并与所述单马达单元电性连接,以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单马达单元转动的圈数,而达到能多段开启与关闭天窗的目的者。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一电路板总成31、一上盖32及一底座33;所述电路板总成31一端具有一连接插座311,用来与一外部的连接头图中未示连接,所述上盖32的两相对侧上分别形成有一扣接孔321,所述底座33的两相对侧上则分别形成有一扣接部331,所述底座33上并具有若干的第一锁孔332,使将所述第一锁孔332与所述齿轮箱单元的容置座。
23、21上所形成的第二锁孔215加以对应设置,而由若干的连接件34加以穿设,进而将所述底座33与所述容置座21固接,再将所述电路板总成31置于所述底座33上,而由所述上盖32的扣接孔321供所述底座33的扣接部331加以扣接,以将所述电路板总成31固定于所述上、底座32、33之间。004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天窗马达结构,与前述引证案及其他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0045由于本实用新型单马达单元的马达外壳11由铆合的型式加以构成,相较于现有利用冲压模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可降低制造成本。0046本实用新型由于控制单元可额外与齿轮箱单元加以结合,因此当汽车天窗所需采用的天窗马达结构无需控制单元。
24、时即天窗为无需进行多段变化的型式时,则能选择不将所述控制单元组装于所述齿轮箱单元上,由于齿轮箱单元本身并无预留空间,因此可减少整体的体积。0047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于单马达单元中同时具备所述碳座总成16,相较于现有将碳座总成设置于齿轮箱单元上的型式而言,本实用新型可将单马达单元与齿轮箱单元分别作不同型式的选用组合,即所述单马达单元可直接与另一种型式的齿轮箱单元结合,或所述齿轮箱单元可直接与另一种型式的单马达单元结合,以增加产品间的共用性。0048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说明书CN201766452UCN201766459U5/5页8理解,在不脱离。
25、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201766452UCN201766459U1/9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201766452UCN201766459U2/9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201766452UCN201766459U3/9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201766452UCN201766459U4/9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201766452UCN201766459U5/9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201766452UCN201766459U6/9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201766452UCN201766459U7/9页15图7说明书附图CN201766452UCN201766459U8/9页16图8说明书附图CN201766452UCN201766459U9/9页17图9说明书附图CN201766452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