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重心玻璃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98543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7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28837.5

申请日:

2003.05.26

公开号:

CN1552604A

公开日:

2004.12.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B65D13/02; C03B9/335

主分类号:

B65D13/02; C03B9/335

申请人:

上海高雅玻璃有限公司;

发明人:

莲沼一雄

地址:

201801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陆家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陈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容物取出方便、涂装方便的低重心的玻璃容器,并提供这种玻璃容器的高效率的生产方法。本发明通过合并使用吹气成型模具和突起形状的闷头,可生产底部壁厚、内腔底部是凹形的低重心的玻璃容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低重心贮物玻璃容器,其特征在于,玻璃容器底部为壁厚,且容器内 腔底部形状呈凹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底部壁平均厚度在5mm 以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底部底面积作为100 单位的时候,那么从玻璃容器的底面至5mm处的高度,内壁截面积控制在20~100 范围内。
4: 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玻璃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内腔底部垂直 方向截面形状或呈半圆形、或呈阶梯形、或呈三角形。
5: 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玻璃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底部形状如果 是圆形或者是四边形,那么容器底部壁也将沿着底部形状均匀分布。
6: 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玻璃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内腔底部内置 金属球。
7: 上述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一地,吹 气成型模具和突起形状闷头合并一起使用,将熔融状的玻璃吹制成玻璃容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容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一地,突起形状的闷头 可通过调节它的突起高度来调节容器底部壁的平均厚度。

说明书


低重心玻璃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容器,尤其涉及一种低重心的玻璃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与为了使玻璃容器具有低重心,而增加玻璃容器底部壁厚度这样的技术有关。具体地说,就是低重心玻璃容器,其内容物取出方便,便于装饰、不会倾倒。本发明所述的就是这种玻璃容器及其高效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因为化学性能稳定、透明度好,作为容器的原料被广泛使用。但是一般玻璃容器内腔底部平坦,底部壁厚度与瓶身壁厚度相仿,并且尚未考虑到玻璃容器重心高低问题。

    然而,当玻璃容器内充填了内容物,玻璃容器就容易倾倒,内容物取出也不方便。

    并且由于玻璃容器内腔底部平坦,内容物有粘性,就容易附着在底部,取出不方便。即使用吸管也会因容器内腔底部平坦,取出不便,造成残留。

    另外,如果是化妆品玻璃容器,所装内容物多为挥发性物质或粘稠物质,容易沉淀固化,为防止这种现象,在容器内放置金属球,但放置金属球后,玻璃容器愈加不稳定,且因容器底部平坦,金属球的运动受限制,也不能充分发挥防固化作用。

    此外,在对玻璃容器进行涂装时,需将一旋转棒插入玻璃容器内部,玻璃容器在移动中进行喷涂,但因容器内腔底部平坦,容器旋转就不稳定,容易造成涂装不良。

    在日本实用新型登录号第3031844号公报上,揭示了一种塑料容器。它利用盖子上的毛刷,可将塑料容器内的清漆、颜料等内容物全部取出,杜绝浪费。具体请参见图8。塑料容器底部204有凹部205,盖上盖子,毛刷210刚好在凹部205内。

    但是,塑料容器底部厚度均匀,并且塑料材料比重轻,容器内腔底部平坦,也未考虑到重心高低的问题。

    因此,塑料容器内即使充填了内容物,还是不稳定,容易倾倒。如果不用底座将容器固定,内容物取出还是不便。

    再者,塑料容器外形复杂,同样形状的玻璃容器难以生产。

    玻璃容器一般都是用吹气成形法来生产的。用普通的吹气成型模具是难以生产特殊形状的底部壁厚的玻璃容器。

    也就是说,使用普通吹气成型模具,因玻璃液流动的原因,难以在玻璃容器底部形成特定形状的壁厚的底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执着研究,把玻璃容器底部设计成特定形状,增加了底部的壁厚度,将玻璃容器的重心降低,用吸管就可轻易将内容物全部吸出。

    另外,由于使用了特定的闷头,利用原有地生产设备,生产模具无须改动,可直接使用。并且正因为使用了特定的闷头,才能把玻璃容器底部做成特定形状,增加底部壁厚度,降低玻璃容器的重心。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内容物取出方便的低重心玻璃容器,以及提供使用传统生产设备来生产低重心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

    从本发明的记载可以知道,使玻璃容器底部壁增厚,能降低玻璃容器的重心,同时将玻璃容器底部内腔做成凹形,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这种特定形状的玻璃容器底部壁厚、重心低,容器稳定性好,内容物取出方便。

    此外,如使用吸管,不用倾斜容器,因底部的凹形,就可将内容物全部吸出。

    再有,成型后的玻璃容器涂装时,将旋转棒插入玻璃容器内,玻璃容器在移动中进行喷涂,容器旋转十分平稳,能够喷涂出均匀光滑的玻璃容器。

    本发明的玻璃容器,其底部壁平均厚度在5mm以上是较理想的。底部壁厚,玻璃容器本身就很稳定,充填内容物后就更加稳定。并且,由于容器内腔底部是凹形,内容物就很容易全部取出。还可以再利用底部凹形,使容器均速旋转,这样涂装就均匀,不会出现厚薄不均、秃头等现象。

    本发明的玻璃容器,其容器底部底面积作为100的时候,那么距底面高度5mm处的容器壁截面积控制在20~100范围内是较理想的。

    由于容器底部内腔形状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底部面积,因此本容器更稳定,内容物取出方便。

    本发明的玻璃容器,容器内腔底部垂直方向截面形状有半圆形、阶梯形、三角形。

    容器底部内腔形状采用以上所例各形状,既增加容器的稳定性,又使生产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玻璃容器,容器底部形状是圆形或者四边形,那么容器底部壁也将沿着底部形状均匀分布。

    容器底部的这种结构,既增加容器的稳定性,又使生产简单方便。

    本发明的玻璃容器,容器内腔底部置有金属球。

    如果容器内容物是挥发性物质、粘稠性物质,那么容器内腔底部的金属球可以有效防止内容物固化。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上述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

    这种制造方法的特点是吹气成型模具和突起形状的闷头合并使用,将熔融状的玻璃液吹制成玻璃容器。

    这种方法能够制造出特定形状的底部,且具低重心,内容物取出方便的玻璃容器。

    本发明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中,突起形状的闷头,可通过调节闷头的突起高度来调节容器底部壁的平均厚度。

    此方法可有效地生产稳定性好、内容物取出方便的玻璃容器。另一方面,如果玻璃容器原料或玻璃粘度有变化,也可以通过闷头高度的微妙调节,同样可以有效地生产低重心、稳定性好、内容物取出方便的玻璃容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玻璃容器的一个说明例的示意图;

    图2(a)~(d)为玻璃容器底部壁形状的举例图;

    图3为玻璃容器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4(a)是底部壁增厚型初模剖面图;

    图4(b)是底部壁均厚型初模剖面图;

    图5为漏斗说明图;

    图6为初模与闷头配合图;

    图7(a)~(c)是闷头突起高度的举例图;

    图8为传统底部凹形容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第1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例玻璃容器10的底部18,底部壁17很厚,且内腔底部形状呈凹形19。

    以下,以第1实施例的实例玻璃容器为例,对各主要点进行详细说明。

    1.玻璃容器

    (1)形状

    玻璃容器的外形并无特别限制,根据用途可以是细口瓶、瓶身长方形瓶、圆桶状瓶、椭圆形瓶、异形瓶。

    比较理想的外形是如图1所示的细口瓶。

    细口瓶10,上方是瓶口14,中间是瓶身16,下方是瓶底18。瓶底18由瓶部壁17和凹形19构成。

    玻璃容器的高度(称之为A1),应控制在20~150mm范围内。

    其理由是玻璃容器的高度如不到20mm,则内容积过小,可供底部壁增厚的空间太小。

    另一方面,玻璃容器的高度如超过150mm,即使底部壁增厚,瓶的重心也难以下降。

    因此,玻璃容器的高度控制在30~100mm范围内是理想的,控制在40~80mm范围内则更为理想。

    (1)材质

    玻璃容器的原料种类并无特别限制,可以是钠钙玻璃、硼硅酸盐玻璃、水晶玻璃、石英玻璃、磷酸盐玻璃等。

    但具有精度高、底壁厚并使之成本降低的玻璃容器,使用钠钙玻璃较好。

    玻璃容器的原料可以是透明玻璃、着色玻璃、着色半透明玻璃。

    使用透明玻璃吹制的透明玻璃容器,容器内的内容物清晰可见,更由于光的反射作用,使内容物的颜色显得更鲜艳。

    而使用着色玻璃,着色半透明玻璃吹制成的着色玻璃容器,着色半透明容器可利用光的反射作用,衬托内容物的颜色,使产品更具艺术性。

    2.底部壁厚度

    (1)平均厚度

    ①实际平均厚度(A2)

    第I实施例的玻璃容器,底部壁平均厚度(称之为A2)应在5mm以上。所谓底部壁厚度是指如图1所示,底部壁17的最低厚度和最高厚度的平均值。

    其理由是底部壁平均厚度(A2)如果不足5mm,无法成为低重心玻璃容器,稳定性差。

    但是底部壁平均厚度(A2)如果过厚,生产时底部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变形。

    因此玻璃容器底部壁平均厚度(A2)控制在6~20mm范围内是比较理想的,控制在7~18mm范围内是则更为理想。

    ②相对平均厚度

    相对平均厚度是指容器底部壁厚度的平均厚度(A2)与玻璃容器高度(A1)之比。A2/A1的比值应控制在0.1~0.8范围内。

    其理由是A2/A1的比值小于0.1,无法成为低重心玻璃容器,缺乏稳定性。而A2/A1的比值大于0.8的话,玻璃容器内容积太小,使用不便,生产也困难,因此A2/A1的比值控制在0.2~0.7范围内是理想的,控制在0.3~0.6范围内则更理想。

    玻璃容器的高度A1如图所示,不包括瓶口部的高度。底部壁厚度平均厚度A2如图所示,是从玻璃容器底面15到底部壁厚度最高点之间的某一距离。

    ③截面积

    距底面高度5mm处的容器壁截面积(A3/cm2)和玻璃器底面积(A4/cm2)也应予以充分考虑。也就是说A3/A4的比值应控制在0.2~1的范围内。

    其理由是A3/A4的比值小于0.2,不能成为低重心玻璃容器,缺乏稳定性。而A3/A4的比值过大的话,容器内腔凹部成型困难。

    因此A3/A4的比值控制在0.22~0.98范围内是理想的,控制在0.25~0.95范围内则更为理想。

    容器壁截面积(A3)如图1所示是指A3部分的面积。容器的面积A4如图1所示是指容器底面A4的面积。

    (2)容器内腔凹部的形状

    容器内腔底部垂直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图2(a)所示的半圆形,图2(b)和图2(c)所示的三角形,也可以是图2(d)所示的阶梯形,这几种形状都是较理想的形状。

    理由是这几种形状能使玻璃容器稳定而且生产方便。

    【第2实例】

    第2实施例,如图3所示,是指低重心,内腔底部呈凹形的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吹气成型模具43和突起形状的闷头20一起使用,将熔融状玻璃液31吹制成玻璃容器。

    以下,就制造方法的各主要点进行详细说明。

    1.玻璃容器

    在第1实施形态内已作详细说明,这里就省略。

    2.吹制成型模具

    吹制成型方法生产的容器精度高,并且生产效率也高。模具如图4(a)、(b)所示,应使用初模43和成模103。

    吹气成型模具分初模和成模,分别介绍。

    (1)初模

    初模可根据玻璃容器的具体形状,作相应的变化。

    比如说,图2(a)~(d)所示各种断面形状的玻璃容器,采用图4(a)的初模43是比较合适的,初模43所形成的坯形101更利于玻璃容器的成型。但是,底部壁较薄的玻璃容器,应采用图4(b)的初模45为佳。

    吹气成形之际,对初模内腔进行适当脱模处理较好。比如说,初模内腔表面喷焊镍合金,初模内腔表面喷涂、脱模剂。初模内腔进行脱模处理后,坯形脱模容易,有利于生产。

    为防止初模与坯形粘结,可对初模进行冷处理,从初模外部,及内部或者对其中一方进行冷却。

    (2)成模

    成模就是玻璃容器的最终形状。图2(a)~(d)所示各种断面形状的玻璃容器,采用图3所示成模103是比较合适的,初模43所形成的坯形101在成模103内最终吹气成型为玻璃容器。

    与初模一样,成模内腔也应进行适当脱模处理。方法与初模脱模处理一样,另外也要对成模进行冷却。

    2漏斗

    漏斗可根据玻璃容器的形状,初模的形状、料滴的形状,作相应的变化。举一个例子,使用如图5所示的漏斗30,将料滴正确导入初模内。

    3闷头

    第2实施形态中,所使用的闷头,应如图6所示,闷头20的顶端呈突起状。将此突起闷头20与初模43配合使用。

    闷头20的突起高度,可根据所要生产的玻璃容器的形状,初模的形状,作相应的调整。比如说,图2(a)所示的玻璃容器,使用图7(a)所示的,突起高度代号为22的闷头20与初模43配合使用为佳。又比如,图2(b)所示的玻璃容器,使用图7(b)所示的,突起高度代号为26的闷头20与初模43配合使用为佳。再比如,图2(c)所示的玻璃容器,使用图7(c)所示的,突起高度代号为28的闷头20与初模43配合使用为佳。

    另外,图2(d)所示的玻璃容器,使用图7(a)所示的,突起高度代号为22的闷头20,将熔融状玻璃的量减少,与初模43配合使用为佳。

    闷头突起的具体高度,控制在10~50mm范围内较好。图7中,B1所表示的高度范围在10~50mm范围内。

    理由是闷头突起的高度如果不到10mm,容器底部壁平均厚度及高度将难以调节。

    而当闷头突起的高度超过50mm,容器底部壁的耐冲击性差、生产困难。

    因此,闷头的高度控制在20~45mm范围内是较理想的,控制在25~40mm范围内则更为理想。

    4工序

    第2实例,即玻璃容器制造方法的各个实施工序,参照图3(a)~(e)作详细说明。

    (1)初模安装工序

    图3所示的是初模43在制瓶机指定位置的安装工序。

    在瓶口位置,如图3(a)所示,应设置冲头40。

    理由是冲头40上有孔,空气可通过冲头40吹入。

    (2)熔融状玻璃(料滴)的导入

    把熔融状玻璃料滴31导入初模43内,见图3(b)。

    另外,初模43上设置有漏斗30,玻璃料滴31通过漏斗30进入初模43内。(工序图略)

    (3)突起形状的闷头安装工序和口部成型工序

    如图3(c)所示,将突起形状的闷头20安装好,闷头20降下的同时,空气从闷头20吹出,压迫料滴31进入口模内,形成口部。

    突起形状的闷头20在制瓶机上是安装在初模43上方的闷头手臂边旋转边下降,这样就不会与漏斗相碰撞。

    空气从闷头20吹出,吹出口在闷头20的边缘两侧,也就是图中所示的吹出口21。

    在此阶段,不要让突起形状的闷头20与熔融状玻璃14直接接触为好。因为,闷头20与熔融状玻璃14直接接触后,空气从闷头20吹出时容易产生气泡,这会防碍口部成形。

    (4)玻璃容器坯形成形工序

    图3(d)是玻璃容器坯形成型工序示意图。

    玻璃容器的坯形,是在玻璃容器的口部成形后,使空气通过容器口部吹入熔融状玻璃14内部,熔融状玻璃14涨满整个初模,这样就形成了玻璃容器的坯形101。

    (5)最终吹气成形工序

    最终吹气成形工序如图3(e)所示,将玻璃容器坯形101移送到成模103内,吹头106下降,吹气。最终形成玻璃容器102。

    在坯形101成形工序中,与初模43一起使用的是突起形状的闷头20,这样所形成的坯形101经最终吹气后,制成的玻璃容器底部壁厚,容器整体重心低。

    玻璃容器底部壁厚,为防止底部变形,应对成模进行冷却。

    【实例】

    以下通过实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当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局限于实例,根据实际情况,可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做适当调整。

    【实例1】

    1.玻璃容器的制体

    (1)第1工序

    如图3(a)所示,安装好初模43。接着如图3(b)所示,将熔融状玻璃料滴31导入初模43内。

    此后如图3(c)所示,将下突起形状的闷头20,并利用闷头20上的吹气口21,吹入空气挤压料滴31进入口模内,形成容器口部。紧接着空气从容器口部吹入形成玻璃容器坯形101。

    (2)第2工序

    再接着如图3(e)所示,将第1工序的玻璃容器坯形101移送到成模103内,容器口部向上,吹头106降下,吹入空气最终形成玻璃容器102。

    如图1所示,玻璃容器高度A1与瓶底部壁厚平均厚度A2的比值也即A1/A2为5,具体地说就是瓶高度A1为50mm,瓶底部垂直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底部壁平均厚度A2为10mm,距底面高度5mm处壁面积A3为2cm2,瓶底面积A4为7cm2。

    2.玻璃容器的评定

    (1)评定1(倾斜稳定性)

    将乳液装入玻璃容器内,装填高度为容器高度的一半(乳液室温粘度:10.000mpa/sec)。将玻璃容器倾斜,观察容器倾倒状况。评定标准如下:

    优:相对于垂直方向,将玻璃容器倾斜50°,容器不倒。

    良:相对于垂直方向,将玻璃容器倾斜45°,容器不倒。

    中:相对于垂直方向,将玻璃容器倾斜35°,容器不倒。

    差:相对于垂直方向,将玻璃容器倾斜35°,容器倒下。

    (2)评定2(低重心性)

    将乳液装入玻璃容器内,装填高度为容器高度的一半(乳液室温粘度:10.000mpa/sec)。将玻璃容器从30cm的高处落下,反复5次,评定标准如下。

    优:5次都是容器底部先着地。

    良:3~4次容器底部先着地。

    中:1~2次容器底部先着地。

    差:5次都不是容器底部先着地。

    (3)评定3(吸出方便性)

    将乳液装入玻璃容器内,装填高度为容器的一半(乳液室温粘度:10.000mpa/sec)。使用吸管(吸口直径为0.5mm)将乳液全部吸出。取出方便性的评定标准如下。

    优:不倾斜玻璃容器,在1分钟内将乳液全部吸出。

    良:不倾斜玻璃容器,在2分钟内将乳液全部吸出。

    中:不倾斜玻璃容器,在5分钟内将乳液全部吸出。

    差:不倾斜玻璃容器,在5分钟内无法将乳液全部吸出。

    (4)评定4(涂装方便性)

    将玻璃容器瓶口向下,插入旋转棒,边旋转容器,边进行涂装,涂装方便性评定标准如下。

    优:玻璃容器旋转平稳,涂装层均匀,整洁、光滑,没有不均,秃头。

    良:玻璃容器基本上能平稳旋转,涂装层均匀,基本上没有不均,秃头。

    中:玻璃容器基本上能平稳旋转,涂装有少许不均,秃头。

    差:玻璃容器不能平稳旋转,涂装层有不均,秃头。

    【实例2】

    实例2的玻璃容器,容器高度A1和底部壁厚平均厚度A2之比,也即A1/A2的比值为8,底部壁厚A2具体为5mm,其他均与实例1一样。

    实例2与实例1相比A1/A2的比值变大,稳定性有一些下降,但是低重心性、取出方便性、涂装方便性均为良好。

    【实例3】

    实例3的玻璃容器,容器底部壁垂直方向截面形状是阶梯状,除此之外,其他均与实例1一样。

    实例3与实例1相比,倾斜稳定性、低重心性、吸出方便性、涂装方便性均一样,结果良好。

    【实例4】

    实例4的玻璃容器,容器底部壁垂直方向截面形状是三角形,除此以外,其他均与实例1一样。

    实例4与实例1相比,稳定性、低重心性、吸出方便性、涂装方便性均一样,结果良好。

    【比较例1】

    比较例1的玻璃容器,容器底部壁没有增厚,稳定性差,不属于低重心容器。并且,容器底部容器壁不是凹形,内容物吸出方便性,涂装方便性也差。

                                             【表1】    实例1    实例2    实例3    实例4  比较例1  容器的高度  (A1/mm)    50    50    50    50  50  底部壁平均厚度  (A2/mm)    10    5    10    10  2  距底面高度5mm处  的截面积(A3/cm2)    2.5    1.5    2.5    2.5  0.85  玻璃容器的底面积  (A4/cm2)    7    7    7    7  7  评定1(稳定性)    优    良    优    优  中  评定2(低重心性)    优    优    优    优  差    评定3(吸出方便    性)    优    优    优    优    差    评定4(涂装方便    性)    优    优    优    优    差

    【发明效果】

    从本发明的玻璃容器可以知道,因对容器底部壁进行了增厚,所以容器重心低、稳定性好。更由于容器内腔底部是凹形的,所以内容物取出方便。例如,使用吸管,不用倾斜容器,即可将内容物快速吸出。残留的内容物聚集在凹形底处,可全部吸出,不会造成浪费。

    从本发明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可以知道,通过使用突起形状的闷头,就可利用原来的吹气成型模具,生产设备来生产底部壁厚、内腔底部是凹形的低重心玻璃容器。

低重心玻璃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低重心玻璃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低重心玻璃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重心玻璃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重心玻璃容器及其制造方法.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容物取出方便、涂装方便的低重心的玻璃容器,并提供这种玻璃容器的高效率的生产方法。本发明通过合并使用吹气成型模具和突起形状的闷头,可生产底部壁厚、内腔底部是凹形的低重心的玻璃容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