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85205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278206.5

申请日:

2009.12.16

公开号:

CN201671605U

公开日:

2010.12.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43/18; E21B49/00; E21B47/06; E21B47/00

主分类号:

E21B43/18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班凡生; 袁光杰; 申瑞臣; 杨恒林; 夏焱; 庄晓谦; 李景翠; 董建辉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李玉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应用于油气田采油实验室内模拟枯竭油气藏的实验。模型管和夹持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管线和阀门,模型管和夹持器并联在一起,在模型管和夹持器输入端总管线上连接有恒速恒压泵、真空泵和气瓶,在模型管和夹持器输出端总管线上固定有压力表,在模型管和夹持器输出端总管线上依次连接有回压泵和气液分离器,在回压泵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线上固定有压力表。效果是:能够进行储层物性参数测试、建库及注采室内模拟、注采参数优化等实验。能够解决储气库建库及注采室内模拟的难题,进行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改建储气库机理研究,分析建库及注采影响因素,进行储库注采方案优化设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包括恒速恒压泵(1)、模型管(2)、夹持器(3)、环压泵(4)、气瓶(5)、气体增压泵(6)、流量计(7)、气液分离器(8)、回压泵(9)、真空泵(10)和压力表(11);其特征在于:模型管(2)和夹持器(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管线和阀门,模型管(2)和夹持器(3)并联在一起,在模型管(2)和夹持器(3)输入端总管线上连接有恒速恒压泵(1)、真空泵(10)和气瓶(5),在气瓶(5)至模型管(2)和夹持器(3)输入端总管线之间的管线上串联有气体增压泵(6)和流量计(7),在模型管(2)和夹持器(3)输出端总管线上固定有压力表(11),在模型管(2)和夹持器(3)输出端总管线上依次连接有回压泵(9)和气液分离器(8),在回压泵(9)与气液分离器(8)之间的管线上固定有压力表(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型管(2)的数量有两个,每个模型管(2)上连接3个压力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分离器(8)的出口管线上连接有流量计(7)。

说明书

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采油、采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地下储气库,是一种用于实验室内模拟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枯竭油气藏型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由枯竭油气藏改建成储气库,因此在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建设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原始枯竭油气藏物性条件,研究枯竭油气藏改建储气库机理,进行注采方案优化设计。含水层储气库建设之前同样需要充分了解含水层物性条件,研究含水层改建储气库机理,进行注采方案优化设计。
然而,我国地下储气库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在大庆油田进行气藏建设气库的尝试,真正研究地下储气库是在90年代初,目前没有成熟和完整的油气藏改建储气库建设方案,含水层储气库技术的研究刚刚开始,还没有含水层储气库建设的经验。
国内在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建库及注采模拟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主要以油气田常规的气驱水、水驱气实验装置及方法,进行建库及注采机理研究。但是,储气库注采气运行过程中,气驱水、水驱气与气藏中的气驱水、水驱气的原理有不同之处,利用常规的气藏工程的实验方法研究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气运行过程,难以满足国内含水层储气库注采运行的技术需要。
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套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以该套装置为平台开展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建库及注采室 内模拟,研究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建库机理,分析建库及注采影响因素,进行注采方案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搭建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建库及注采室内模拟实验平台,研究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改建储气库机理,分析建库及注采影响因素,进行储库注采方案优化设计,指导现场施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包括恒速恒压泵、模型管、夹持器、环压泵、气瓶、气体增压泵、流量计、气液分离器、回压泵、真空泵和压力表。其特征在于:模型管和夹持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管线和阀门,模型管和夹持器并联在一起。在模型管和夹持器输入端总管线上连接有恒速恒压泵、真空泵和气瓶。在气瓶至模型管和夹持器输入端总管线之间的管线上串联有气体增压泵和流量计。在模型管和夹持器输出端总管线上固定有压力表。在模型管和夹持器输出端总管线上依次连接有回压泵和气液分离器。在回压泵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线上固定有压力表。气瓶、气体增压泵以及流量计、压力表组成气驱系统,恒速恒压泵、压力表组成液驱系统,回压泵、气液分离器、流量计及压力表组成气液采集系统,用来分离及计量模型出口端气体或液体。夹持器规格直径25mm,长度为25~80mm;模型管2规格直径38mm及60mm,长度为600mm。
所述的模型管的数量有两个,每个模型管上连接三个压力表。
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管线上连接有流量计。
恒速恒压泵、环压泵、气体增压泵、流量计、回压泵、真空泵和压力表通过导线和一次仪表连接计算机,用来实时记录压力、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的优点:
(1)本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功能齐全,数据采集自动化,能够进行储层物性参数测试、建库及注采室内模拟、注采参数优化等实验。
(2)本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适用的实验模型包括岩心、填砂模型等,能够解决储气库建库及注采室内模拟的难题。
(3)本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的研制,可以进行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改建储气库机理研究,分析建库及注采影响因素,进行储库注采方案优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恒速恒压泵,2.模型管,3.夹持器,4.环压泵,5.气瓶,6.气体增压泵,7.流量计,8.气液分离器,9.回压泵,10.真空泵,11.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包括恒速恒压泵1、模型管2、夹持器3、环压泵4、气瓶5、气体增压泵6、流量计7、气液分离器8、回压泵9、真空泵10和压力表11。
夹持器3规格直径25mm,长度为45mm;模型管2规格直径38mm,长度为600mm。
两个模型管2和一个夹持器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管线和阀门,两个模型管2和一个夹持器3并联在一起。每个模型管2上连接3个压力表。在模型管2和夹持器3输入端总管线上连接有一个恒速恒压泵1、一个真空泵10和一个气瓶5。在气瓶5至模型管2和夹持器3输入端总管线之间的管线上串联有一个气体增压泵6和一个气体流量计7。在模型管2和夹持器3输出端总管线上固定有一块压力表11。气液分离器8的气出口管线上连接有气体流量计7。
在模型管2和夹持器3输出端总管线上依次连接有一个回压泵9和一个气液分离器8。在回压泵9与气液分离器8之间的管线上固定有一个压力表11。
恒速恒压泵1、环压泵4、气体增压泵6、流量计7、回压泵9、真空泵10和压力表11通过导线和一次仪表连接计算机,用来实时记录压力、气体流量、液体流量数据。
依据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建库及注采条件,该装置适用温度范围:0~180℃,压力范围:0~50MPa。恒速恒压泵1耐压0~50MPa,控制液体流量范围0~100ml/min,压力表11测量范围0~60MPa,流量计9测量气体流量范围0~1000ml/min。

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枯竭油气藏及含水层储气库注采模拟装置,应用于油气田采油实验室内模拟枯竭油气藏的实验。模型管和夹持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管线和阀门,模型管和夹持器并联在一起,在模型管和夹持器输入端总管线上连接有恒速恒压泵、真空泵和气瓶,在模型管和夹持器输出端总管线上固定有压力表,在模型管和夹持器输出端总管线上依次连接有回压泵和气液分离器,在回压泵与气液分离器之间的管线上固定有压力表。效果是:能够进行储层物性参数测试、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