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85134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70795.4

申请日:

2017.03.21

公开号:

CN106917445A

公开日:

2017.07.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1/00申请日:20170321|||公开

IPC分类号:

E03F1/00; E03F5/10; E03F5/14; E03F5/22

主分类号:

E03F1/00

申请人:

刘金凤

发明人:

刘金凤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朝阳北街4号三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包括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上设置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的底部设置有汇流通道,所述集水板的底部安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下方安装有雨水处理设备,所述雨水处理设备的内部设置有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内壁上安装有缓冲板,所述雨水处理设备的一侧安装有抽泵,所述抽泵的后方设置有污泥集载箱。本发明只需将集水板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建筑屋顶即可,安装方便快捷,由于渗水孔为凹面结构,能够防止雨水直接流失,雨水通过汇流通道汇集至导流管下流,利用抽泵将絮凝池中的污泥抽出不但能够及时清理防止污泥堆积,同时能够将污泥循环再利用,设备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包括集水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
集水板(2)上设置有渗水孔(1),所述渗水孔(1)的底部设置有汇流通道(17),所述集水板
(2)的底部安装有导流管(16),所述导流管(16)的下方安装有雨水处理设备(4),所述雨水
处理设备(4)的内部设置有絮凝池(8),所述絮凝池(8)的内壁上安装有缓冲板(7),所述雨
水处理设备(4)的一侧安装有抽泵(6),所述抽泵(6)的后方设置有污泥集载箱(5),所述絮
凝池(8)的一侧设置有紫外线消毒池(10),所述紫外线消毒池(10)的顶部安装有紫外线消
毒灯(14),且紫外线消毒池(10)的一侧安装有复合过滤器(12),所述雨水处理设备(4)的一
侧安装有排水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板(2)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安装孔(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渗水孔(1)为凹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雨水处理设备(4)的顶部安装有絮凝剂箱(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池(8)与紫外线消毒池(10)之间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抽水泵(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外线消毒池(10)与复合过滤器(12)之间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抽水泵(13)。

说明书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
置。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
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现有的建筑未设置有雨水处理设备,未能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而市场上现存的
建筑用雨水收集设备无法充分收集雨水,且生产成本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用多功
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以解决现
有技术中的建筑未设置有雨水处理设备,未能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而市场上现存的建筑
用雨水收集设备无法充分收集雨水,且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包括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上设置有渗
水孔,所述渗水孔的底部设置有汇流通道,所述集水板的底部安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
下方安装有雨水处理设备,所述雨水处理设备的内部设置有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内壁上
安装有缓冲板,所述雨水处理设备的一侧安装有抽泵,所述抽泵的后方设置有污泥集载箱,
所述絮凝池的一侧设置有紫外线消毒池,所述紫外线消毒池的顶部安装有紫外线消毒灯,
且紫外线消毒池的一侧安装有复合过滤器,所述雨水处理设备的一侧安装有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集水板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渗水孔为凹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雨水处理设备的顶部安装有絮凝剂箱。

优选的,所述絮凝池与紫外线消毒池之间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抽水泵

所述紫外线消毒池与复合过滤器之间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抽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科学合理,操作安全方便,本
发明设计了一种造价低,能够充分收集雨水资源的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
置,本发明只需将集水板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建筑屋顶即可,安装方便快捷,由于渗水孔为凹
面结构,能够防止雨水直接流失,雨水通过汇流通道汇集至导流管下流,利用抽泵将絮凝池
中的污泥抽出不但能够及时清理防止污泥堆积,同时能够将污泥循环再利用,设备整体结
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渗水孔、2-集水板、3-安装孔、4-雨水处理设备、5-污泥集载箱、6-抽泵、7-
缓冲板、8-絮凝池、9-第一抽水泵、10-紫外线消毒池、11-排水管、12-复合过滤器、13-第二
抽水泵、14-紫外线消毒灯、15-絮凝剂箱、16-导流管、17-汇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包
括集水板2,集水板2上设置有渗水孔1,渗水孔1的底部设置有汇流通道17,集水板2的底部
安装有导流管16,导流管16的下方安装有雨水处理设备4,雨水处理设备4的内部设置有絮
凝池8,絮凝池8的内壁上安装有缓冲板7,雨水处理设备4的一侧安装有抽泵6,抽泵6的后方
设置有污泥集载箱5,絮凝池8的一侧设置有紫外线消毒池10,紫外线消毒池10的顶部安装
有紫外线消毒灯14,且紫外线消毒池10的一侧安装有复合过滤器12,雨水处理设备4的一侧
安装有排水管11。

集水板2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安装孔3,渗水孔1为凹面结构,雨水处理设备4的顶
部安装有絮凝剂箱15,絮凝池8与紫外线消毒池10之间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抽水泵9,紫外
线消毒池10与复合过滤器12之间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抽水泵1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集水板2通过渗水孔1安装在建筑的屋顶,由于渗水
孔1为凹面结构,能够防止雨水直接流失,雨水通过汇流通道17汇集至导流管16下流至絮凝
池8的内部,絮凝剂箱15释放絮凝剂,抽泵6将絮凝池8中的污泥及时抽出,同时能够将污泥
收集至污泥集载箱5的内部循环再利用,紫外线消毒灯14对雨水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复合过
滤器12能够进一步过滤杂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多功能雨水收集净化与再利用装置,包括集水板,所述集水板上设置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的底部设置有汇流通道,所述集水板的底部安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下方安装有雨水处理设备,所述雨水处理设备的内部设置有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内壁上安装有缓冲板,所述雨水处理设备的一侧安装有抽泵,所述抽泵的后方设置有污泥集载箱。本发明只需将集水板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建筑屋顶即可,安装方便快捷,由于渗水孔为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