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984918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1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42716.9

申请日:

2011.08.23

公开号:

CN102409589A

公开日:

2012.04.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01C 11/06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70号变更后: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陇海中路70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11/06申请日:20110823|||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1/06

主分类号:

E01C11/06

申请人: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王笑风; 张晓炜; 黄睿; 杜荣耀

地址: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7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代理人:

韩华;母秉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方法,1.对旧道路的沥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形成搭接台阶,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2.对于旧道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质量良好的路段,不再切除原有的水泥混凝土板;3.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排水系统;4.在新建道路的路面基层、底基层位于新、旧道路搭接处,从下至上分三层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5.在浇筑台阶构造物顶层结构前,在旧道路侧面钻孔种植横向钢筋,在构造物顶层设置纵向钢筋,将纵、横向钢筋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6.在新、旧道路拼接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向槽中灌热沥青,在接缝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7.对台阶状构造物顶面拉毛处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道路加宽中新、 旧路面衔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 第一步、 对旧道路 (11) 的沥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 形成搭接台阶 , 铣刨的边线要顺 直, 切缝与路面要保持垂直, 然后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 ; 第二步、 对于旧道路 (11) 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质量良好的路段, 不再切除原有的 水泥混凝土板, 施工时只将旧道路 (11) 的基层、 底基层凸出混凝土板外侧部分切除整齐 ; 第三步、 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 (1) 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向碎石盲沟 (2) 、 横 向碎石盲沟 (3) , 并在所述纵、 横向碎石盲沟 (2、 3) 四周及底部铺设防水织物 (4) , 构成排水 系统 ; 第四步、 在新建道路的路面基层、 底基层位于新、 旧道路搭接处, 从下至上分三层采用 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 (5) ; 第五步、 在浇筑台阶构造物 (5) 顶层结构前, 在旧道路 (11) 的混凝土板侧面 (6) 钻孔, 并在孔中涂环氧树脂粘结剂, 种植横向钢筋 (10) , 然后在构造物 (5) 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 钢筋 (7) , 并将纵、 横向钢筋 (7、 10) 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 ; 第六步、 在新、 旧道路拼接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 (8) , 然后向槽中灌热沥青, 并在接 缝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 (9) ; 第七步、 对台阶状构造物 (5) 顶面采取拉毛处理, 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即可。

说明书


道路加宽中新、 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衔接方法, 尤其是涉及道路加宽中新、 旧路面衔接方法。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道路加宽扩建工程中, 由于新、 旧道路存在结构及强度上的差异, 以及 新、 旧道路的不均匀沉降和车辆荷载的持续作用, 往往造成新、 旧路面衔接处产生道路病 害。 另外, 原有旧路多未做路面结构层间的排水设计, 加上路面基层衔接处新旧材料的干缩 和温缩特性不同, 势必导致纵向裂缝的产生。
     对于旧路面 (水泥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 和新建加宽路面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 面) 的衔接, 由于旧道路水泥混凝土板台阶铣刨施工难度较大, 目前旧路纵向断面一般保持 原垂直断面。 该结构形式导致衔接处施工机械不便于工作, 使得衔接部压实度不足 ; 同时由 于从下至上通缝的存在, 路面结构内部水无法排除, 路面结构整体性差。
     新、 旧路面的衔接设计是改扩建工程的重点, 尤其是旧水泥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 面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衔接更是重点中的难点。
     目前, 新、 旧路面的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1、 新、 旧路面结构层的衔接, 一般要将老道路的路面结构进行台阶化处理, 但对复合式 路面来说, 对水泥混凝土板进行铣刨施工难度较大, 无法有效形成台阶, 故新、 旧道路的衔 接只能保持垂直对接, 使得质量隐患大 ; 虽然个别方案在衔接处简单增设台阶结构形式, 但 新、 旧路面衔接未有效形成整体, 没有解决新旧路面协同受力的问题 ; 2、 由于新、 旧路面衔接材料特性的差异, 往往会在衔接处产生纵向通缝, 一旦旧道路层 间水以及雨水沿搭接缝渗入结构层不能顺利排出, 则易造成基层底部脱空、 路面下陷等道 路病害 ; 3、 新、 旧路面接缝处不具有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 ; 4、 存在长段落现浇素水泥混凝土的横向开裂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加宽中新、 旧路面衔接方法, 使新、 旧路面形成一个 协同受力整体, 避免旧道路路面结构层间水或雨水通过搭接缝进入结构层对路面结构造成 损坏, 减缓衔接处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 本发明所述的道路加宽中新、 旧路面衔接方法, 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 第一步、 对旧道路的沥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 形成搭接台阶 , 铣刨的边线要顺直, 切 缝与路面要保持垂直, 然后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 ; 第二步、 对于旧道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质量良好的路段, 不再切除原有的水泥 混凝土板, 施工时只将旧道路的基层、 底基层凸出混凝土板外侧部分切除整齐 ; 第三步、 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向碎石盲沟、 横向碎石盲沟, 并在所述纵、 横向碎石盲沟四周及底部铺设防水织物, 构成排水系统 ; 第四步、 在新建道路的路面基层、 底基层位于新、 旧道路搭接处, 从下至上分三层采用 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 ; 第五步、 在浇筑台阶构造物顶层结构前, 在旧道路的混凝土板侧面钻孔, 并在孔中涂环 氧树脂粘结剂, 种植横向钢筋, 然后在构造物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钢筋, 并将纵、 横向钢筋 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 ; 第六步、 在新、 旧道路拼接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 然后向槽中灌热沥青, 并在接缝 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 ; 第七步、 对台阶状构造物顶面采取拉毛处理, 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即可。
     本发明优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 1、 对良好的混凝土板不需要进行边缘切除, 减小了铣刨难度, 加快了施工进度 ; 2、 在新、 旧道路搭接处分三层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浇成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 物, 使新建路面基层、 底基层与老道路分层反压搭接, 消减了车辆对新、 旧路面衔接处的重 压和破坏, 同时采用倾斜的台阶增加了新路面与台阶的摩擦力, 有效地减少了新建道路结 构层的收缩、 滑移量和搭接处的裂缝宽度 ; 3、 采用不同强度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台阶状构造物, 可以有效地减小由于普通混凝土 的干缩和温缩形成的裂缝宽度, 同时降低了新旧路面结构强度的差异性, 使新旧路面结构 受力均匀 ; 4、 通过在旧道路水泥混凝土板侧面横向植入钢筋使旧道路混凝土板与现浇台阶构造 物结合为一体, 确保新、 旧路面协同受力 ; 在构造物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钢筋, 解决了长段 落现浇素水泥混凝土横向开裂的现象, 将纵、 横向钢筋焊接成网状, 更有利于新、 旧路面的 协同受力和减小新旧路面衔接处的裂缝 ; 5、 在新、 旧道路拼接缝顶面刻槽、 灌热沥青, 有效地填充了因新、 旧路面材料特性差异 形成的搭接缝, 阻止了水分的下渗 ; 6、 在搭接缝顶面沿纵向铺设抗裂贴, 大大增强了抗反射能力, 同时阻止了水分由搭接 缝进入结构层 ; 7、 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 横向碎石盲沟, 很好地解决 了新、 旧路面结构层搭接通缝渗水无法排出的问题, 消除了因搭接缝的渗水引起的基层底 部脱空、 路面下陷等严重道路病害。 附图说明
     图 1 是按照本发明所述衔接方法完成的新、 旧道路衔接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所述纵、 横向碎石盲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2 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道路加宽中新、 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 按照下述步骤 进行 : 第一步、 对旧道路 11 的沥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 铣刨宽度为 30cm, 形成搭接台阶 , 铣 刨的边线要顺直, 切缝与路面要保持垂直, 然后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 ;第二步、 对于旧道路 11 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质量良好的路段, 不再切除原有的水 泥混凝土板, 施工时只将旧道路 11 的基层、 底基层凸出混凝土板外侧部分切除整齐 ; 第三步、 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 1 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向碎石盲沟 2、 横向碎 石盲沟 3, 所述纵向碎石盲沟 2 和横向碎石盲沟 3 的宽度为 30cm、 深度分别为 10cm, 横向碎 石盲沟 3 间距为 20m ; 然后在纵、 横向碎石盲沟 2、 3 四周及底部铺设防水织物 4, 构成排水系 统; 第四步、 首先进行加宽路面的底基层施工, 并在新、 旧道路搭接处为台阶状构造物 5 预 留 50cm 的浇筑宽度, 然后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 5 的底 层, 其中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 C15, 台面内倾斜坡度 a 为 3° ; 第五步、 待台阶状构造物 5 的底层凝固后, 拉毛台阶状构造物 5 底层的顶面, 待强度形 成后, 进行加宽路面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的施工, 并为台阶状构造物 5 中间层预留 35cm 的 浇筑宽度, 确保加宽路面下基层与台阶状构造物 5 的底层形成反压搭接 ; 待水稳基层中间 基层施工完成后, 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浇筑台阶构造物 5 的中间层, 其中微膨胀水泥混 凝土的强度等级为 C15, 台面内倾角坡度 a 为 3° ; 第六步、 在浇筑台阶构造物 5 顶层结构前, 在旧道路 11 的混凝土板层侧面 6 钻孔, 并在 孔中涂环氧树脂粘结剂, 种植横向钢筋 10, 埋深为横向钢筋长度的 1/2 ; 然后在位于台阶状 构造物 5 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钢筋 7, 并将纵、 横向钢筋 7、 10 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 ; 横向钢 筋 10 为直径 32mm 的光圆筋, 长度为 35cm, 横向钢筋 10 之间的间距为 30cm, 纵向钢筋 7 为 直径 32mm 的光圆筋 ; 第七步、 待台阶状构造物 5 的中间层凝固后拉毛其顶面, 待其强度形成后, 进行加宽 路面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的施工, 并为台阶状构造物 5 顶层预留 20cm 的浇筑宽度, 确保加 宽路面上基层与台阶状构造物 5 的中间层形成反压搭接 ; 待水稳基层上基层施工完成后, 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浇筑台阶构状造物 5 的顶层, 其中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 C30, 台面内倾斜坡度 a 为 3° ; 第八步、 在新、 旧道路拼接处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 8, 槽 8 的宽度和深度均为 2cm, 然后向槽 8 中灌注热沥青, 并在接缝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 9, 抗裂贴 9 的宽度为 40cm ; 第九步、 对台阶状构造物 5 顶面采取拉毛处理, 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后, 铺设路面面层即 可。

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409589A43申请公布日20120411CN102409589ACN102409589A21申请号201110242716922申请日20110823E01C11/0620060171申请人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450052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70号72发明人王笑风张晓炜黄睿杜荣耀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4代理人韩华母秉臣54发明名称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方法,1对旧道路的沥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形成搭接台阶,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2对于旧道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

2、质量良好的路段,不再切除原有的水泥混凝土板;3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排水系统;4在新建道路的路面基层、底基层位于新、旧道路搭接处,从下至上分三层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5在浇筑台阶构造物顶层结构前,在旧道路侧面钻孔种植横向钢筋,在构造物顶层设置纵向钢筋,将纵、横向钢筋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6在新、旧道路拼接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向槽中灌热沥青,在接缝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7对台阶状构造物顶面拉毛处理。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2409595A1/1页21一种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方法,其特。

3、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对旧道路(11)的沥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形成搭接台阶,铣刨的边线要顺直,切缝与路面要保持垂直,然后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第二步、对于旧道路(11)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质量良好的路段,不再切除原有的水泥混凝土板,施工时只将旧道路(11)的基层、底基层凸出混凝土板外侧部分切除整齐;第三步、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1)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向碎石盲沟(2)、横向碎石盲沟(3),并在所述纵、横向碎石盲沟(2、3)四周及底部铺设防水织物(4),构成排水系统;第四步、在新建道路的路面基层、底基层位于新、旧道路搭接处,从下至上分三层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

4、台阶状构造物(5);第五步、在浇筑台阶构造物(5)顶层结构前,在旧道路(11)的混凝土板侧面(6)钻孔,并在孔中涂环氧树脂粘结剂,种植横向钢筋(10),然后在构造物(5)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钢筋(7),并将纵、横向钢筋(7、10)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第六步、在新、旧道路拼接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8),然后向槽中灌热沥青,并在接缝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9);第七步、对台阶状构造物(5)顶面采取拉毛处理,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即可。权利要求书CN102409589ACN102409595A1/3页3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衔接方法,尤其是涉及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

5、接方法。背景技术0002高速公路道路加宽扩建工程中,由于新、旧道路存在结构及强度上的差异,以及新、旧道路的不均匀沉降和车辆荷载的持续作用,往往造成新、旧路面衔接处产生道路病害。另外,原有旧路多未做路面结构层间的排水设计,加上路面基层衔接处新旧材料的干缩和温缩特性不同,势必导致纵向裂缝的产生。0003对于旧路面(水泥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和新建加宽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衔接,由于旧道路水泥混凝土板台阶铣刨施工难度较大,目前旧路纵向断面一般保持原垂直断面。该结构形式导致衔接处施工机械不便于工作,使得衔接部压实度不足;同时由于从下至上通缝的存在,路面结构内部水无法排除,路面结构整体性差。000。

6、4新、旧路面的衔接设计是改扩建工程的重点,尤其是旧水泥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衔接更是重点中的难点。0005目前,新、旧路面的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新、旧路面结构层的衔接,一般要将老道路的路面结构进行台阶化处理,但对复合式路面来说,对水泥混凝土板进行铣刨施工难度较大,无法有效形成台阶,故新、旧道路的衔接只能保持垂直对接,使得质量隐患大;虽然个别方案在衔接处简单增设台阶结构形式,但新、旧路面衔接未有效形成整体,没有解决新旧路面协同受力的问题;2、由于新、旧路面衔接材料特性的差异,往往会在衔接处产生纵向通缝,一旦旧道路层间水以及雨水沿搭接缝渗入结构层不能顺利排出,则易造成基层底。

7、部脱空、路面下陷等道路病害;3、新、旧路面接缝处不具有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4、存在长段落现浇素水泥混凝土的横向开裂现象。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方法,使新、旧路面形成一个协同受力整体,避免旧道路路面结构层间水或雨水通过搭接缝进入结构层对路面结构造成损坏,减缓衔接处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对旧道路的沥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形成搭接台阶,铣刨的边线要顺直,切缝与路面要保持垂直,然后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第二步、对于旧道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质量良好。

8、的路段,不再切除原有的水泥混凝土板,施工时只将旧道路的基层、底基层凸出混凝土板外侧部分切除整齐;第三步、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向碎石盲沟、横向碎石说明书CN102409589ACN102409595A2/3页4盲沟,并在所述纵、横向碎石盲沟四周及底部铺设防水织物,构成排水系统;第四步、在新建道路的路面基层、底基层位于新、旧道路搭接处,从下至上分三层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第五步、在浇筑台阶构造物顶层结构前,在旧道路的混凝土板侧面钻孔,并在孔中涂环氧树脂粘结剂,种植横向钢筋,然后在构造物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钢筋,并将纵、横向钢筋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

9、;第六步、在新、旧道路拼接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然后向槽中灌热沥青,并在接缝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第七步、对台阶状构造物顶面采取拉毛处理,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即可。0008本发明优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对良好的混凝土板不需要进行边缘切除,减小了铣刨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2、在新、旧道路搭接处分三层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浇成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使新建路面基层、底基层与老道路分层反压搭接,消减了车辆对新、旧路面衔接处的重压和破坏,同时采用倾斜的台阶增加了新路面与台阶的摩擦力,有效地减少了新建道路结构层的收缩、滑移量和搭接处的裂缝宽度;3、采用不同强度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台阶状构造物,可以有效地减。

10、小由于普通混凝土的干缩和温缩形成的裂缝宽度,同时降低了新旧路面结构强度的差异性,使新旧路面结构受力均匀;4、通过在旧道路水泥混凝土板侧面横向植入钢筋使旧道路混凝土板与现浇台阶构造物结合为一体,确保新、旧路面协同受力;在构造物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钢筋,解决了长段落现浇素水泥混凝土横向开裂的现象,将纵、横向钢筋焊接成网状,更有利于新、旧路面的协同受力和减小新旧路面衔接处的裂缝;5、在新、旧道路拼接缝顶面刻槽、灌热沥青,有效地填充了因新、旧路面材料特性差异形成的搭接缝,阻止了水分的下渗;6、在搭接缝顶面沿纵向铺设抗裂贴,大大增强了抗反射能力,同时阻止了水分由搭接缝进入结构层;7、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

11、顶面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横向碎石盲沟,很好地解决了新、旧路面结构层搭接通缝渗水无法排出的问题,消除了因搭接缝的渗水引起的基层底部脱空、路面下陷等严重道路病害。附图说明0009图1是按照本发明所述衔接方法完成的新、旧道路衔接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0010图2是本发明所述纵、横向碎石盲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道路加宽中新、旧路面衔接施工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对旧道路11的沥青路面层边缘进行铣刨,铣刨宽度为30CM,形成搭接台阶,铣刨的边线要顺直,切缝与路面要保持垂直,然后人工清理掉侧面松散粒料;说明书CN102409589ACN102409595A3/3页。

12、5第二步、对于旧道路11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质量良好的路段,不再切除原有的水泥混凝土板,施工时只将旧道路11的基层、底基层凸出混凝土板外侧部分切除整齐;第三步、在加宽的新建道路的路床顶面1位于搭接缝下方设置纵向碎石盲沟2、横向碎石盲沟3,所述纵向碎石盲沟2和横向碎石盲沟3的宽度为30CM、深度分别为10CM,横向碎石盲沟3间距为20M;然后在纵、横向碎石盲沟2、3四周及底部铺设防水织物4,构成排水系统;第四步、首先进行加宽路面的底基层施工,并在新、旧道路搭接处为台阶状构造物5预留50CM的浇筑宽度,然后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现场浇筑带内倾角的台阶状构造物5的底层,其中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13、为C15,台面内倾斜坡度A为3;第五步、待台阶状构造物5的底层凝固后,拉毛台阶状构造物5底层的顶面,待强度形成后,进行加宽路面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的施工,并为台阶状构造物5中间层预留35CM的浇筑宽度,确保加宽路面下基层与台阶状构造物5的底层形成反压搭接;待水稳基层中间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浇筑台阶构造物5的中间层,其中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15,台面内倾角坡度A为3;第六步、在浇筑台阶构造物5顶层结构前,在旧道路11的混凝土板层侧面6钻孔,并在孔中涂环氧树脂粘结剂,种植横向钢筋10,埋深为横向钢筋长度的1/2;然后在位于台阶状构造物5顶层的中部设置纵向钢筋7,并将纵、横向。

14、钢筋7、10焊接成网状构成整体;横向钢筋10为直径32MM的光圆筋,长度为35CM,横向钢筋10之间的间距为30CM,纵向钢筋7为直径32MM的光圆筋;第七步、待台阶状构造物5的中间层凝固后拉毛其顶面,待其强度形成后,进行加宽路面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的施工,并为台阶状构造物5顶层预留20CM的浇筑宽度,确保加宽路面上基层与台阶状构造物5的中间层形成反压搭接;待水稳基层上基层施工完成后,采用微膨胀水泥混凝土浇筑台阶构状造物5的顶层,其中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台面内倾斜坡度A为3;第八步、在新、旧道路拼接处的顶面接缝处沿纵向刻槽8,槽8的宽度和深度均为2CM,然后向槽8中灌注热沥青,并在接缝处沿纵向铺设抗裂贴9,抗裂贴9的宽度为40CM;第九步、对台阶状构造物5顶面采取拉毛处理,消除遗留的夹心层后,铺设路面面层即可。说明书CN102409589ACN102409595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40958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