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智能柜门锁.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978929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2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20016715.7

申请日:

2006.12.22

公开号:

CN200985682Y

公开日:

2007.12.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5B 49/00申请日:20061222授权公告日:20071205终止日期:20100122|||授权

IPC分类号:

E05B49/00(2006.01); E05B47/02(2006.01); E05B65/52(2006.01)

主分类号:

E05B49/00

申请人:

周泉飞;

发明人:

周泉飞

地址: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老围新村1巷6栋401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子智能柜门锁,包括具有容置腔之锁壳、驱动元件、锁舌部件及控制驱动元件带动锁舌部件移动之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部件包括滑块、锁舌及拨叉,所述滑块为可由驱动元件带动移动之凹形构件,其上穿越有一长导杆,该长导杆上装有有弹性元件,两端固于锁壳上;所述锁舌通过锁舌杆与滑块一端套接,该锁舌杆上亦装有弹性元件;所述拨叉一端固定于锁壳上,另一端与锁舌相触。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向分离结构,实现了开门时锁舌驱动力大,关门时锁舌驱动力小的设计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锁舌与齿条固定在一起,锁舌遇压力或阻力无法缩回不能开门甚至烧坏马达、线路板的问题,不会造成卡死开不了柜门的现象,开门锁舌驱动力大,关门轻松自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子智能柜门锁,包括具有容置腔之锁壳、驱动元件、锁舌部件及控制驱动元件带动锁舌部件移动之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部件包括滑块、锁舌及拨叉,所述滑块为可由驱动元件带动移动之凹形构件,其上穿越有一可在其上滑移之长导杆,该长导杆上装有弹性元件,两端固于锁壳上;所述锁舌通过锁舌杆与滑块一端套接,该锁舌杆上亦装有弹性元件;所述拨叉一端固定于锁壳上,另一端与锁舌触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智能柜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包括蜗轮、一级以上相互啮合的齿轮及齿条,所述蜗轮联接电机输出轴或装于电机输出轴上,与一级齿轮相啮合,终极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与滑块触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智能柜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线路板及触发开关,均固于锁壳上,其中触发开关设有两个,分设于拨叉两旁,所述触发开关上设有可与拨叉相触后传递电信号之触片或触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智能柜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智能柜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上装有一短导杆,与长导杆平行设置,短导杆一端套于齿条上,另一端固定在锁壳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智能柜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上装有拉簧,该拉簧一端固于壳体上,另一端固于拨叉中间位置。

说明书

电子智能柜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类生活用品中防盗锁具,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磁卡、IC、TM、感应卡、密码等开锁信号开锁的电子智能柜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技术中通过磁卡、IC、TM、感应卡、密码等开锁信号控制锁芯由电机带动驱动元件实现开锁的电子智能柜门锁具,由于其开锁方便的快捷性、智能性和使用安全的防盗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上述电子智能柜门锁普遍存在下述缺陷:1)锁舌驱动力相对机械锁具较小,当门有变形时,容易将锁舌卡住,开不了门;但若单纯加大锁舌驱动力,则关门时需要克服的锁舌力要大,关门手感差,而且会增加机械磨损;2)锁舌通常是与驱动元件固定在一起的,一旦锁舌遇到外界压力或阻力时,时常发生无法缩回而不能开门甚至烧坏马达、线路板的现象,这样,在开、关锁时,容易导致门锁卡死,开、关不了门,同时出现锁芯不能随时自动锁门等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开、关锁时具有不同锁舌驱动力,能防止锁芯卡死,且方便自动锁门之电子智能柜门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智能柜门锁,包括具有容置腔之锁壳、驱动元件、锁舌部件及控制驱动元件带动锁舌部件移动之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部件包括滑块、锁舌及拨叉,所述滑块为可由驱动元件带动移动之凹形构件,其上穿越有一一可在其上滑移之长导杆,该长导杆上装有弹性元件,两端固于锁壳上;所述锁舌通过锁舌杆与滑块一端套接,该锁舌杆上亦装有弹性元件;所述拨叉一端固定于锁壳上,另一端与锁舌相触;
所述驱动元件包括蜗轮、一级以上相互啮合的齿轮及齿条,所述蜗轮联接电机输出轴或装于电机输出轴上,与一级齿轮相啮合,终极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与滑块触接,所述锁壳上装有一短导杆,与长导杆平行设置,短导杆一端套于齿条上,另一端固定在锁壳上;
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线路板及触发开关,均固于锁壳上,其中触发开关设有两个,分设于拨叉两旁,所述触发开关上设有可与拨叉相触后传递电信号之触片或触杆;
所述拨叉上装有拉簧,该拉簧一端固于壳体上,另一端固于拨叉拨叉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可为弹簧。
有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向分离结构,在开门时候,电机驱动蜗杆、多极齿轮带动齿条,同时推动滑块,在弹簧连接下带动锁舌缩回至锁体内。如果在收到磁卡、IC、TM、感应卡、密码等等开锁信号后,锁舌遇压力或阻力时,滑块会压缩弹簧产生弹力克服锁舌受到的阻力,根据受到的阻力大小,弹簧的压缩量不一样,可提供不同的弹力,齿条及马达传动不受影响,因此不会造成卡死开不了柜门的现象,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锁舌与齿条固定在一起,锁舌遇压力或阻力无法缩回不能开门甚至烧坏马达、线路板的问题。关门时锁舌带到滑块压缩弹簧,实现自动关门,由于弹簧用大弹簧能输出较大的弹力,弹簧用小弹簧输出轻柔的力,从而实现了开门时锁舌驱动力大,开门时又轻松自如的目的。另外,由于采用了分离的弹性连接,易实现较大的锁舌锁门长度,进一步保障了锁具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舌部件与驱动元件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门时各元器件之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舌部件受阻力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关门时锁舌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拉簧;           2-触发开关;         3-滑块;
4-长导杆;         5-短导杆;           6-弹簧;
7-线路板;         8-电机;             9-弹簧;
10-压缩弹簧        11-拨叉;            12-触发开关;
13-齿条;          14-锁舌;            15-蜗杆;
16-一级双联齿轮;  17-二级双联齿轮;    1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5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锁壳、驱动元件、锁舌部件及控制驱动元件带动锁舌部件移动之控制部件,所述锁壳为一具有容置腔的壳体18,其为安装各零件之容置部件,固定于柜门上;所述锁舌部件包括滑块3、锁舌14及拨叉11,所述滑块3为一凹形构件,可由驱动元件带动左右移动,该滑块3上穿越有一长导杆4,滑块3可沿长导杆4轴线方向滑动,长导杆4之两端固定于壳体18上,杆上套有弹簧10,该弹簧10线径小,故而弹性力也较小;所述锁舌14通过锁舌杆与滑块3相接,套于滑块3之一端,该锁舌杆上亦套有弹簧9,其弹簧9安装在置于滑块3之凹槽内之锁舌杆段上,其弹簧力大于弹簧10之弹力;所述拨叉11一端固定于壳体18上,可绕该端点转动,另一端与锁舌14相触,拨叉11的转动可带动锁舌14移动。在拨叉11上,还装有拉簧1,该拉簧1可使拨叉11底端与锁舌1 4紧密贴合,其一端固于壳体18上,另一端固于拨叉11中间位置。
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线路板7及两个触发开关2、12,均固于壳体18上,其中线路板7上装有控制电路,与触发开关2、12相连,两触发开关2、12分设于拨叉11两旁,其上设有触片或触杆,拨叉11转动后可分别与其相触,传递电信号,通过磁卡、IC、TM、感应卡、密码等控制信号或触发开关传递的信号由控制部件控制驱动元件动作。
所述驱动元件装于壳体18之下部位置,其由电机8、蜗杆15、一级双联齿轮16、二级双联齿轮17及齿条13组成,蜗杆15装于电机8输出轴上,由其带动转动,并输出动力,一级双联齿轮16的犬齿轮与蜗杆15相啮合,一级双联齿轮16的小齿轮与二级双联齿轮17的犬齿轮啮合,二级双联齿轮17上的小齿轮与齿条13啮合,形成一传动链,传递动力,并逐级降低齿轮的转动速度。在所述壳体18上,还装有一短导杆5,其与长导杆4平行设置,短导杆5一端套于齿条13和滑块3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壳体18上。所述齿条13与滑块3触接,两者可沿两导杆轴线移动,短导杆5还装有止位弹簧6。这样滑块3和齿条13既可在双杆上同时移动,又相互分离,且分别驱动不同的弹性元件,其移动平行、稳定,不会产生结构上的变形,容易实现较大的锁舌长度,可达18mm,而目前现有产品一般在12mm以下。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A)当门处于关门状态(即锁舌14伸出):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使用电子卡刷卡开启门时,读卡器向控制部件发出电信号,电机8启动,驱动蜗杆15转动,并带动一级双联齿轮16、二级双联齿轮17转动,二级双联齿轮17上的小齿轮带动齿条13向左移动,齿条13同时带动滑块3向左移动,滑块3克服弹簧9弹力驱动锁舌14向左移动,锁舌14完全缩入壳体19内,拨叉11在拉簧1作用下转动,当触及触发开关2时,触发开关2发出控制信号,电机8停止转动,门便被打开(如图3所示状态)。
B)刷卡关门过程:当锁处于图3所示状态(即锁舌14缩进),当使用者使用有效电子卡刷卡时,读卡器向控制部件发出电信号,启动电机8反向转动,驱动蜗杆15转动,并带动一级双联齿轮16、二级双联齿轮17转动,二级双联齿轮17上的小齿轮带动齿条13向右移动,齿条13通过弹簧10带动滑块3向右移动,滑块3驱动锁舌14向右移动,锁舌14完全伸出锁壳时,拨叉11在锁舌14带动下转动触发开关12,电机8停止转动,门被关闭(如图1所示状态)。
C)开门时锁舌14受到阻力的情况:当使用者使用有效电子卡刷卡开门时,读卡器向控制部件发出电信号驱动电机8,带动蜗杆15,并带动一级双联齿轮16、二级双联齿轮17转动,二级双联齿轮17上的小齿轮带动齿条13向左移动,齿条13同时带动滑块3向左移动,滑块3通过弹簧9驱动锁舌14向左移动,锁舌14在受到阻力时,滑块3压缩弹簧9产生弹力克服锁舌14阻力,实现开门(如图4所示状态)。根据阻力大小,有不同的压缩量可产生不同的弹力,可适时调整。
D)自动关门:关门时锁舌14带动滑块3压缩弹簧10,锁舌14缩进,关好后锁舌在弹簧10的弹力下伸出到门扣板中,实现关门(如图5所示状态)。因弹簧10线径较小,故而弹簧力较小,所以关门时轻松自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电子智能柜门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子智能柜门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子智能柜门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智能柜门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智能柜门锁.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电子智能柜门锁,包括具有容置腔之锁壳、驱动元件、锁舌部件及控制驱动元件带动锁舌部件移动之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部件包括滑块、锁舌及拨叉,所述滑块为可由驱动元件带动移动之凹形构件,其上穿越有一长导杆,该长导杆上装有有弹性元件,两端固于锁壳上;所述锁舌通过锁舌杆与滑块一端套接,该锁舌杆上亦装有弹性元件;所述拨叉一端固定于锁壳上,另一端与锁舌相触。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向分离结构,实现了开门时锁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