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制梯结构.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978181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8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095783.1

申请日:

2007.04.16

公开号:

CN201050290Y

公开日:

2008.04.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6C 1/06申请日:20070416授权公告日:20080423|||授权

IPC分类号:

E06C1/06(2006.01); E06C7/08(2006.01)

主分类号:

E06C1/06

申请人:

王贞禄

发明人:

王贞禄

地址:

中国台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马金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塑胶制梯结构,包括一梯架,该梯架以模压成型为二纵向部之间具有多个水平部,该梯架一面为封闭状的一正面,另面为一背面,该背面具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以数个横肋或数个纵肋分隔有数个区段;二纵向部一端为一顶端,另一端为触抵地表或支撑物的一支撑端,各纵向部由正面至背面于两侧各具有一侧壁,各水平部由正面至背面供踩踏的一面为一防滑面,该侧壁或防滑面成型为具一角度的倾斜面,该纵向部或水平部正面的宽度小于背面,借由该梯架倾向一侧,使该防滑面趋近于水平状态。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降低且缩减不必要的组装步骤,塑制梯负载较轻,不具导电性,使用者无触电的危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塑胶制梯结构,包括一梯架,其特征在于,该梯架以模压成型为二纵向部之间具有多个水平部,该梯架一面为封闭状的一正面,另面为一背面,该背面具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以数个横肋或数个纵肋分隔有数个区段;二纵向部一端为一顶端,另一端为触抵地表或支撑物的一支撑端,各纵向部由正面至背面于两侧各具有一侧壁,各水平部由正面至背面供踩踏的一面为一防滑面,该侧壁或防滑面成型为具一角度的倾斜面,该纵向部或水平部正面的宽度小于背面,借由该梯架倾向一侧,使该防滑面趋近于水平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塑胶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面是以花纹、浮突物、凸粒或凹洞设置于表面而构成防滑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塑胶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水平部于正面延伸一扩增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塑胶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端套接一具有倾斜底面的底套。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塑胶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纵向部及水平部邻接位置可增设至少一斜肋。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塑胶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顶端之间与水平部连接为一体,使背对背的二所述梯架以顶端抵靠在一起,供一折叠或展开的面板联结于二梯架的顶端,且二所述梯架之间具有一折收组件,构成一折收的梯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塑胶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二板体,该板体两侧各具有一固定在梯架的联结部,对向连接二该板体为转动状态,随着梯子折收动作而折叠或展开。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塑胶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以选自花纹、浮突物、凸粒或凹洞设于二该板体的表面构成防滑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塑胶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顶端之间与水平部连接为一体,使背对背的二所述梯架在顶端对向设有交错对插的一轴接部,供一短杆插入串联为折叠或展开的一梯子,该梯子于二梯架之间设有一折收组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塑胶制梯结构,其特征在于二顶端之间与水平部连接为一体,使背对背的二所述梯架在顶端对向面之间联结至少一铰链,组成一折叠或展开的梯子,二所述梯架之间设有一折收组件。

说明书

塑胶制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梯子,尤其涉及一种制作成本降低,且缩减不必要的组装步骤,塑制梯负载较轻,不具导电性,使用者无触电危险的塑胶制梯结构。
背景技术
图13显示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梯子9,借由铰链91将二梯架92的顶端连接在一起,以一组折收件93限制二梯架92展开的最大角度。现有梯子9存在有以下弊端:
1、铝挤技术制作的梯架92,为纵向的二长杆94彼此间以铆钉96或其它结合组件联结多个横向的踏杆95,使梯架92的组装过程繁琐。
2、铝金属虽在金属物中有质轻特性,但梯子9整体搬运时仍让人感到负荷较重。
3、铝为金属族群之一,具导电性,有危害使用者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塑胶制梯结构,其是在模压成型二纵向部间设有多个水平部,以肋结构将背面凹陷部分隔为数个区段的梯架结构,二梯架连接为展开或折收的梯子,此二梯架的顶端转动连接在一起,以折收组件限制展开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塑胶制梯结构,包括一梯架,其特征在于,该梯架以模压成型为二纵向部之间具有多个水平部,该梯架一面为封闭状的一正面,另面为一背面,该背面具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以数个横肋或数个纵肋分隔有数个区段;二纵向部一端为一顶端,另一端为触抵地表或支撑物的一支撑端,各纵向部由正面至背面于两侧各具有一侧壁,各水平部由正面至背面供踩踏的一面为一防滑面,该侧壁或防滑面成型为具一角度的倾斜面,该纵向部或水平部正面的宽度小于背面,借由该梯架倾向一侧,使该防滑面趋近于水平状态。
前述塑胶制梯结构,其中防滑面是以花纹、浮突物、凸粒或凹洞设置于表面而构成防滑结构,增加踩踏时的安全性,预防使用者登高滑倒。
前述塑胶制梯结构,其中各水平部于正面延伸一扩增部,增加该水平部的宽度,相对扩增踩踏的面积。
前述塑胶制梯结构,其中支撑端套接一具有倾斜底面的底套。
前述塑胶制梯结构,其中各纵向部及水平部邻接位置可增设至少一斜肋。
前述塑胶制梯结构,其中二顶端之间与水平部连接为一体,使背对背的二所述梯架以顶端抵靠在一起,供一折叠或展开的面板联结于二梯架的顶端,且二所述梯架之间具有一折收组件,构成一折收的梯子。
前述塑胶制梯结构,其中面板包括二板体,该板体两侧各具有一固定在梯架的联结部,对向连接二该板体为转动状态,随着梯子折收动作而折叠或展开。
前述塑胶制梯结构,其中以选自花纹、浮突物、凸粒或凹洞设于二该板体的表面构成防滑结构,增加踩踏时的安全性,预防使用者登高滑倒。
前述塑胶制梯结构,其中二顶端之间与水平部连接为一体,使背对背的二所述梯架在顶端对向设有交错对插的一轴接部,供一短杆插入串联为折叠或展开的一梯子,该梯子于二梯架之间设有一折收组件。
前述塑胶制梯结构,其中二顶端之间与水平部连接为一体,使背对背的二所述梯架在顶端对向面之间联结至少一铰链,组成一折叠或展开的梯子,二所述梯架之间设有一折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是在模压成型二纵向部间设有多个水平部,以肋结构将背面凹陷部分隔为数个区段的梯架结构,二梯架连接为展开或折收的梯子,此二梯架的顶端转动连接在一起,以折收组件限制展开的范围,防滑面对踩踏水平部登高的使用者具有防止滑脱的功效。制作成本降低且缩减不必要的组装步骤,塑制梯负载较轻,塑制梯不具导电性,使用者无触电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压成型的模具充填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有关梯架的正面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梯架的背面视图。
图4是图2所示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有关梯架与铰链的联结关系示意图。
图7b是图7a所示梯子折收状态的示意图。
图7c是图7a所示梯子展开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梯子于支撑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在支撑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二梯架顶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面板与二梯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面板与二梯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是现有梯子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利用模压成型(Sheet Molding Compound)技术,经过材料准备、模具充填、凝固、排出和冷却等步骤制作梯架。在材料准备步骤,通常是塑脂、填充料或剂材混合的糊状物作为一塑材11,外表由一PE膜层所保护。
模具充填步骤为,如图1所示,一下半模具13里置放有撕开PE膜的该塑材11,供一上半模具14开始充填过程。由于接触时间不同,故加压加热的模具与该塑材11的总热传导相异,导致该塑材11软化流动于模具13、14,经凝固硬化、排出和冷却等步骤完成一梯架。
依照前述技术、步骤,申请人研发有如下所述的各实施例,其仅供说明之用。
图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梯。依图面来看,一梯架2,是由二纵向部21之间设有多个水平部22构成,该纵向部21及水平部22以凹陷状的一面为一背面23,另一面呈封闭状视为一正面24。
其中,各纵向部21由正面24至背面23于两侧各具有一侧壁25。各水平部22由正面24至背面23供踩踏的一面为一防滑面26,另面视为一底面27。该防滑面221除了本实施例所揭示数条状花纹并排于表面的设计外,亦为多个浮突物或凸粒或凹洞分布于表面的设计,用以增加踩踏时的摩擦系数,预防使用者登高滑倒。
二纵向部21一端与该水平部22连接一体呈框架状,视为该梯架2的一顶端211,与该顶端211反向呈开口状的另一端,视为该梯架2的一支撑端212。此外,相邻的二水平部22间存在有一距离221,各距离221以等距为佳。
各纵向部21及水平部22的正面24宽度是小于背面23,各水平部22邻接纵向部21的位置为一圆弧状角落28,各角落28的正面24半径是大于背面23。此外,各水平部22往正面24的方向在中间部位延伸有一扩增部222,该扩增部222使水平部22的宽度增加,使踩踏的面积相对增加。
该梯架2的背面23具有一凹陷部231,该凹陷部231位于二纵向部21处各设有多个横肋232,位于各水平部22处设有与一横肋232交错的数个纵肋233,使该凹陷部231被各横肋232或纵肋233分隔为数个区段234,以提升该梯架2的结构强度。
如图5所示,更进一步了解该水平部22的构成。图中的一水平假想线与该防滑面26之间相夹一角度a,该底面27与一水平假想线之间亦夹有一角度b,该角度a大于角度b为较佳的实施状态,使该水平部22的正面24宽度小于背面23。此外,该水平部22具有交错状横肋232的凹陷部231内壁与一水平假想线之间夹有一角度c。
参阅图6对该纵向部21的构成更进一步地了解,该纵向部21两侧壁25分别与图示中一垂直假想线之间夹有一角度d,该凹陷部15内壁与一垂直假想线之间亦夹有一角度e,二角度d、e以相等为较佳的实施状态。
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梯具备下列优点:
1、本实施例以塑胶混合纤维成一种纤维强化塑胶FRP(FiberReinforced Plastic)的复合材料(或称塑钢),利用模压成型技术制作单一梯架,勿须使用铆钉或其它结合组件来组装,制作成本降低且缩减不必要的组装步骤。
2、塑制梯搬运时使人感到负载较轻。
3、塑制梯不具导电性,使用者无触电的危险。
当然,本实用新型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的变化,如图7a、7b、7c、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二梯架3背对背在顶部对向面之间,于该纵肋233可预设具螺接结构的固接件235,该固接件235可连接有一铰链4,该铰链4使各梯架3折收时的二顶端311呈倾斜状,并于展开使用时令二顶端311渐趋接近水平状态。
各纵向部21及水平部22邻接位置可增设至少一斜肋41,以强化该角落38的结构强度。此外,借由一折收组件(图中未示)设置在二梯架3的纵向部31侧壁35上,组成一展开或折收的梯子100。
各纵向部31在支撑端312枢接有一灵活转动的触地部42,该梯子100无论是展开或折收状态,能够以该触地部42接触抵于地表或支撑物上。此外,该梯子100展开后的各水平部32防滑面36是趋近于水平状态,利于使用者踩踏攀升。相对地,该梯子100折收后,各水平部32的防滑面36是呈现倾斜状态。
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仅差别在于:各支撑端312套接或牢固有一底套43,该底套43的底面431是倾斜状态。当该梯子100展开后,各底套43以趋近于水平的状态触及地表或支撑物,使该梯子100平稳地利于使用者踩踏攀升。
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依图面显示二梯架6以背面63相向,各纵向部61的顶端611具有一水平部62,二水平部62各于一对向面612设有多个交错对插的轴接部613,供二短杆614逐一插入串联为一体,组成一展开或折收的梯子100。
图1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图面显示一面板7包括:二板体71于一对向面72设有多组对应卡合的球窝关节73,使二板体71作展开或收折动作。其中,该面板7顶面设有防滑结构,各板体71两侧具有一固定在该梯架3的联结部74,令二梯架3背对背以顶端311抵靠在一起,组成一展开或折收的梯子100。
此外,各梯架3的背面33在角落38联结有一补强件75,该补强件75一端连接于纵向部31,另一端连接于水平部32,对各梯架3提升结构体的强度,相对增加该梯子100的结构强度。
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图面显示一面板8包括:二板体81于一对向面82连接有多个铰链83,使二板体81作展开或收折动作。其中,该面板8顶面设有防滑结构,各板体81两侧具有一固定在梯架3的联结部84,令二梯架3背对背以顶端311抵靠在一起,组成一展开或折收的梯子100。

塑胶制梯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塑胶制梯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塑胶制梯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塑胶制梯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胶制梯结构.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塑胶制梯结构,包括一梯架,该梯架以模压成型为二纵向部之间具有多个水平部,该梯架一面为封闭状的一正面,另面为一背面,该背面具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以数个横肋或数个纵肋分隔有数个区段;二纵向部一端为一顶端,另一端为触抵地表或支撑物的一支撑端,各纵向部由正面至背面于两侧各具有一侧壁,各水平部由正面至背面供踩踏的一面为一防滑面,该侧壁或防滑面成型为具一角度的倾斜面,该纵向部或水平部正面的宽度小于背面,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