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顶部撑收结构.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97806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2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006347.2

申请日:

2007.02.09

公开号:

CN201016237Y

公开日:

2008.02.0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H 15/48申请日:20070209授权公告日:20080206|||授权

IPC分类号:

E04H15/48

主分类号:

E04H15/48

申请人:

丰韩(厦门)塑胶制品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裴真皓

地址:

361009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禾山镇五通坂美社8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渠述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呈放射状连接由若干节杆件组成的各支杆组;该固定结构包括一中央固定座、及设于中央固定座中的一滑套、一复位弹簧、一动作弹簧及一活动挂件;活动挂件活动固定在中央固定座的下部,滑套上部设有复位弹簧,而滑套与活动挂件之间设有动作弹簧;滑套呈放射状枢接有连接件,各连接件中部是枢接在中央固定座圆周上,另一端连接支杆组;另外滑套上设有与活动挂件配合的挂块。施力中央固定座相对支杆组向下移动,连接件转动使滑套上下移动,再通过动作弹簧及活动挂件与滑套配合的特殊设计,而实现对滑套的卡制或脱离关系以对滑套的进行定位或复位,以此实现帐篷展开自动定位及收合的功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呈放射状连接由若干节杆件组成的各支杆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结构包括一中央固定座、及设于中央固定座中的一滑套、一复位弹簧、一动作弹簧及一活动挂件;活动挂件活动固定在中央固定座的下部,滑套上部设有复位弹簧,而滑套与活动挂件之间设有动作弹簧;滑套呈放射状枢接有连接件,各连接件中部是枢接在中央固定座圆周上,另一端连接支杆组;另外滑套上设有与活动挂件配合的挂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央固定座包括一上盖、一下盖及一端盖,下盖下端形成一方形沉孔,沉孔的底面中部形成一沉孔;上盖与下盖扣合形成一腔室,滑套置于此腔室中;而活动挂件一端是伸置于此腔室中与滑套接触,而另一端是活动固定在端盖与下盖之间,且端部与沉孔中的动作弹簧抵靠。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方形沉孔四边中部形成透孔,而方形沉孔四边中部各形成一缺槽,缺槽的上端面为弧形面,对应此缺槽在沉孔的底面上形成四个弧形槽,而端盖是扣合于此方形沉孔处,对应缺槽在端盖四边的中部各设有一凸块,凸块的上部形成弧形面,二者扣合会形成四个枢接座;另外端盖内表面对应上述弧形槽亦设有四个弧形槽,二者扣合即形成四个柱形限位腔。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活动挂件为一“L”型杆体,其竖杆上部向内设有一凸钩,而其横柱杆前端形成一斜面,后端相对竖杆凸设有枢柱。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滑套中央自上而下设有一容置复位弹簧的沉孔,沉孔的底端形成一通孔,在滑套的上部形成环凸缘并均匀开设有枢接连接杆的枢接槽,而邻接此环凸缘的滑套下部形成四个侧端面,各侧端面两侧形成凸肋,在各侧端面的中部凸设有一挂块,挂块上端形成挂槽,挂块的两边形成上下斜导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斜导面下部形成与凸肋平行的直边并与下斜导面邻接,下斜导面的上部形成与凸肋平行的直边并与挂槽邻接。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各侧端面的上端形成与挂块等高的凸起,且凸起向下凸设有对应挂槽及及上斜导面的两具斜面的凸块。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央固定座呈放射状开设有缺槽。

9.
  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为一“L”形,其前端枢接在滑套中,而其中部形成枢接于中央固定座的缺槽中,该连接件的后部连接支杆组。

说明书

帐篷顶部撑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特别是指一种帐篷顶部撑收结构。
背景技术
帐篷是登山、钓鱼、野营的常用装备,其种类多种多样。根据形状可分为:A型、半圆型、房屋型、山洞型等;根据帐篷的折叠或展开方式可分为:以手动基本骨架为支架的传统折叠式帐篷和以伞型骨架为支架的伞式折叠帐篷。
对于伞式折叠帐篷而言,其是用类似折叠雨伞的动作方式来折叠或展开帐篷。常见结构如图1所示,该帐篷的中央顶部设置有一顶杆连接件10,该顶杆连接件10上放射状设置有支杆组40,该支杆组40由若干节(一般为三节)杆件组成,各杆件之间则由杆件连接件相连,以便于折叠,而帐篷布则固定于各支杆组40上,各支杆组40的底部则卡固于帐篷布底部外周的固定钉上,从而可撑起帐篷。所述顶杆连接件10的下侧设有一中棒,该中棒上设有一滑动件20,该滑动件20对应各支杆组40数量放射状设有支撑杆30,该支撑杆30支撑着支杆组40的第一节杆件。所述顶杆连接件10与滑动件20之间设置有一弹簧50,该弹簧50在帐篷折叠时处于压缩状态,在帐篷展开时,该弹簧50的弹性回复力可使帐篷的各支杆组40自动撑开。
从上述伞式折叠帐篷的结构可以看出,其存在下列缺陷:
1、帐篷的展开需要借助支撑杆30的设置,而水平状态的支撑杆30并无法将各支杆组40撑起,因此必须再人为将滑动件20向下拉,使支撑杆30外端向上倾斜,以便撑起支杆组40,因而其操作动作幅度大,操作不便。
2、所述各支撑杆30及中棒的设置,使得该帐篷顶部支杆固定装置整体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帐篷展收方便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呈放射状连接由若干节杆件组成的各支杆组;其中:该固定结构包括一中央固定座、及设于中央固定座中的一滑套、一复位弹簧、一动作弹簧及一活动挂件;活动挂件活动固定在中央固定座的下部,滑套上部设有复位弹簧,而滑套与活动挂件之间设有动作弹簧;滑套呈放射状枢接有连接件,各连接件中部是枢接在中央固定座圆周上,另一端连接支杆组;另外滑套上设有与活动挂件配合的挂块。
所述中央固定座包括一上盖、一下盖及一端盖,下盖下端形成一方形沉孔,沉孔的底面中部形成一通孔;上盖与下盖扣合形成一腔室,滑套置于此腔室中;而活动挂件一端是伸置于此腔室中与滑套接触,而另一端是活动固定在端盖与下盖之间,且端部与透过通孔的动作弹簧抵靠。
所述方形沉孔四边中部形成透孔,而沉孔四边中部各形成一缺槽,缺槽的上端面为弧形面,对应此缺槽在沉孔的底面上形成四个弧形槽,而端盖是扣合于此沉孔处,对应缺槽在端盖四边的中部各设有一凸块,凸块的上部形成弧形面,二者扣合会形成四个枢接座;另外端盖内表面对应上述弧形槽亦设有四个弧形槽,二者扣合即形成四个柱形限位腔。
所述活动挂件为一“L”型杆体,其竖杆上部向内设有一凸钩,而其横柱杆前端形成一斜面,后端相对竖杆凸设有枢柱。
所述滑套中央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各设有一容置复位弹簧及动作弹簧的沉孔,在滑套的上部形成环凸缘并均匀开设有枢接连接杆的枢接槽,而邻接此环凸缘的滑套下部形成四个侧端面,各侧端面两侧形成凸肋,在各侧端面的中部凸设有一挂块,挂块上端形成挂槽,挂块的两边形成上下斜导面。
所述上斜导面下部形成与凸肋平行的直边并与下斜导面邻接,下斜导面的上部形成与凸肋平行的直边并与挂槽邻接。
所述各侧端面的上端形成与挂块等高的凸起,且凸起向下凸设有对应挂槽及及上斜导面的两具斜面的凸块。
所述中央固定座呈放射状开设有缺槽。
所述连接件为一“L”形,其前端枢接在滑套中,而其中部形成枢接于中央固定座的缺槽中,该连接件的后部连接支杆组。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了中央固定座形成的腔室,施力中央固定座相对支杆组向下移动,并配合滑套带动连接件转动使滑套上下移动,再通过动作弹簧及活动挂件与滑套配合的特殊设计,而实现固定在中央固定座上的活动挂件对滑套的卡制关系以对滑套的进行定位,以此实现帐篷展开自动定位的功能;重复施力中央固定座相对支杆组向下移动,则滑套会脱离与活动挂件的卡制关系,以此可收合帐篷。故本实用新型使得帐篷的展开与收合更加方便省力;并且整个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折叠帐篷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挂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滑套的立体示意图1;
图7是本实用新型滑套的立体示意图2;
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状态俯视图(展开状态);
图8A是图8的A-A向剖视图;
图8B是图8的B-B向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状态俯视图(收折状态);
图9A是图9的C-C向剖视图;
图9B是图9的D-D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并配合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是在帐篷中央顶部设置有一中央固定座1,其呈放射状连接各由若干节(一般为三节)杆件组成的支杆组(此以六组支杆组为例),该撑收结构包括:
配合图3、4所示,中央固定座1呈放射状开设有六个缺槽13,该中央固定座1包括一上盖11、一下盖12及一端盖14,下盖12下端形成一方形沉孔15,该方形沉孔15四边中部形成透孔151,而沉孔15四边中部各形成一缺槽152,缺槽152的上端面为弧形面1521,对应此缺槽152在方形沉孔15的底面上形成四个弧形槽153,又在方形沉孔15的底面中部形成一沉孔154;上盖11与下盖12扣合形成一腔室,而端盖14是扣合于此方形沉孔15处,对应缺槽152在端盖14的四边的中部各设有一凸块141,凸块141的上部形成弧形面142,二者扣合会形成四个枢接座;另外端盖14内表面对应上述的弧形槽153亦设有四个弧形槽143,二者扣合即形成四个柱形限位腔。
如图6、7所示,一滑套4设在中央固定座1的腔室中,其中央自上而下设有一沉孔41,沉孔41底端为一通孔42,在滑套4的上部形成环凸缘并均匀开设有枢接槽43,而邻接此环凸缘的滑套4下部形成四个侧端面44,各侧端面44两侧形成凸肋441,在各侧端面44的中部凸设有一挂块442,挂块442上端形成挂槽443,挂块442的两边形成上下斜导面444、445,上斜导面444下部形成与凸肋441平行的直边446并与下斜导面445邻接,下斜导面445的上部形成与凸肋441平行的直边447并与挂槽443邻接;在各侧端面44的上端形成与挂块等高的凸起,且凸起向下凸设有对应挂槽443及上斜导面44的两具斜面的凸块448、449;则凸肋441与直边447、挂槽443与凸块448、上斜导面444与凸块449及直边446与凸肋441形成一轨迹槽。
如图5所示,对应上述四个侧端面44设有四个活动挂件2,该活动挂件2为一“L”型杆体,其竖杆21上部向内设有一凸钩211,而其横柱杆22前端形成一斜面221,后端相对竖杆21凸设有枢柱222。
一复位弹簧3一端容置在滑套4的上部沉孔41中,而另一端是顶靠在上盖11上;一动作弹簧6一端容置在下盖12的沉孔154中,而另一端是顶靠在活动挂件2的斜面221上。
对应支杆组设有六个近“L”形的连接件5,该连接件5的前端是枢接在滑套4的枢接槽43中,而其中部形成枢柱51枢接于中央固定座1的缺槽13中,该连接件5的后部连接支杆组。
组合时,先将各连接件5的前部分别枢接在滑套4的枢接槽43中,复位弹簧3置于滑套4的上沉孔41中,将中央固定座1的上盖11与下盖12扣合在滑套4上,与此同时连接件5中部的枢柱51正好枢接在缺槽13中;动作弹簧6的上端自下盖12而置于沉孔154中,再将各挂件2的竖杆21自方形沉孔15的透孔151穿过而置于滑套4的侧端面44处,而横柱杆22是分别抵靠在弧形槽153上,同时各横柱杆22前端的斜面221与动作弹簧6的下端接触,最后将端盖14锁固在方形沉孔15中,此时各挂件2的枢柱222正好处于端盖14的弧形面142与缺槽152的弧形面1521形成的枢接座中,其横柱杆22限位于端盖14的弧形槽143与方形沉孔15的弧形槽153形成的限位腔中而形成枢接活动关系,以此便组成一帐篷顶部撑收结构。
配合图9、9A、9B所示,所示,当帐篷支架处于收合状态时,各支杆组是处于收合靠拢状态,此时中央固定座1中的滑套4是位于中央固定座1内的上部,复位弹簧3是处于压缩蓄能状态,而动作弹簧始终处于预压状态,活动挂件2的上端是位于挂块442的下部。
配合图8、8A、8B所示,当需要展开帐篷支架时,松开支杆组,同时复位弹簧3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即可推动滑套4相对中央固定座1向下移动,则动作弹簧6始终保持压缩蓄能状态,由于动作弹簧6施力于挂件2的斜面221时,挂件2的上部会向一侧偏移,同时其具有一欲回复正常状态的回复力;再配合外力对中央固定座1相对支杆组向下施力,连接件5的杠杆作用,其前端会带动滑套4相对中央固定座1向下移动,动作弹簧6压缩蓄能,挂件2的凸钩211即相对滑套4向上动作,此时其凸钩211会沿滑套4挂块442的下斜导面445、直边447向上移动,待该凸钩211跨过直边447时,在其回复力的作用下,挂件2向挂槽443方向偏移位于挂槽443处,放开施力,配合凸块448的作用,挂件2的凸钩211却挂置于滑套4的挂槽443中,即滑套4被挂件2在定位在中央固定座1的下部,帐篷是处于展开定位状态。
当需要收合帐篷支架时,再对中央固定座1相对支杆组向下施力,在连接件5的杠杆作用下,其前端会带动滑套4相对中央固定座1向下移动,由于动作弹簧6的作用,挂件2的凸钩211即相对滑套4的挂槽443向上动作,配合其回复力的作用,挂件2会继续向一侧偏移,则凸钩211即会脱出挂槽443,放开施力,配合凸块449的作用,凸钩211会沿上斜导面444向下滑动,则滑套4便失去中央固定座1的定位作用,在收合各支杆组的同时,即带动滑套4相对中央固定座1向上移动,复位弹簧3是处于压缩蓄能状态。
综上所述的帐篷顶部撑收结构,是利用了中央固定座1形成的腔室,施力中央固定座1相对支杆组向下移动,并配合滑套4带动连接件5转动使滑套4上下移动,再通过复位弹簧3、动作弹簧6及活动挂件2的特殊设计,而实现对以对滑套4的定位,以此实现帐篷展开自动定位的功能,重复施力中央固定座1相对支杆组向下移动,则滑套4会利用活动挂件2上凸钩211与其挂块442的特殊设计而脱离与挂件2的卡制关系,以此可收合帐篷。故本实用新型使得帐篷的展开与收合更加方便省力;并且整个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美观。

帐篷顶部撑收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帐篷顶部撑收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帐篷顶部撑收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帐篷顶部撑收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帐篷顶部撑收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帐篷顶部撑收结构,其呈放射状连接由若干节杆件组成的各支杆组;该固定结构包括一中央固定座、及设于中央固定座中的一滑套、一复位弹簧、一动作弹簧及一活动挂件;活动挂件活动固定在中央固定座的下部,滑套上部设有复位弹簧,而滑套与活动挂件之间设有动作弹簧;滑套呈放射状枢接有连接件,各连接件中部是枢接在中央固定座圆周上,另一端连接支杆组;另外滑套上设有与活动挂件配合的挂块。施力中央固定座相对支杆组向下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