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弹子锁锁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弹子锁锁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所述锁头中的弹子结构的改进,来进一步提高机械式弹子锁头的防盗性能。
背景技术
日常使用的锁大多为机械弹子锁。这种弹子锁的锁头具有锁套和组装在锁套中的锁芯,在锁芯和锁套上分别加工有数组相互对应的弹子孔,在弹子孔中可沿弹子孔滑动的弹子使得锁芯与锁套相对锁定。当正确的钥匙插入锁芯时,钥匙上的凸齿将卡在锁芯与锁套间的弹子推入锁套的弹子孔内,使得锁芯与锁套间可以相对地转动,来开启锁。然而,这种普通的弹子锁,由于其钥匙孔在插入口处具有一字型或十字型的截面形状,因而极易被用“万能钥匙”打开。典型的“万能钥匙”是一种在一端具有小钩的金属片。将这种“万能钥匙”插入锁芯上的钥匙孔中后,利用其钥匙孔在插入口处所具有一字型或十字型的截面形状,用力扭动锁芯,使锁芯上的弹子孔与锁套上的弹子孔相对错位,在用金属片端部的小钩逐个将弹子孔中卡在锁芯与锁套之间的弹子推入锁套部分地弹子孔中。被推入锁套部分的弹子孔中的弹子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推回时,由于此时在锁芯与锁套上的弹子孔间形成的凸台的阻挡而不会再进入锁芯上的弹子孔内。因而,当所有卡在锁芯与锁套间的弹子都被推入锁套部分的弹子孔内后,这种普通的弹子锁就被打开了。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为题,美国专利文献US4399674A中公开了一种自闭合型锁头装置。当其它开锁工具进入锁芯上的钥匙孔时,它必须打开由贯穿钥匙孔及一侧所述锁芯壁的锁芯弹子、锁套弹子和弹子弹簧组成的自闭合保护门,才能继续向内进一步拨动其它弹子组,而此时该自闭合保护门的所述锁芯弹子处于锁芯和锁套之间的弹子孔内将所述锁芯和锁套卡住,两者不能相对转动,即使开锁工具能拨动其它弹子组亦毫无意义,从而起到防拨作用。同类的现有技术参见中国专利CN2496980Y和CN2506783Y。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没有考虑到,事实上在用金属片端部的小钩逐个将弹子孔中卡在锁芯与锁套之间的弹子推入锁套部分的弹子孔中的盗开锁头过程中,一部分卡在锁芯与锁套之间的弹子被推入锁套部分的弹子孔中时,另一部分卡在锁芯与锁套之间的弹子仍处于锁芯和锁套之间的弹子孔内将所述锁芯和锁套卡住,使两者不能相对转动。但是仍能完成盗开锁头过程。这是因为在盗开锁头的过程中,现将所述弹子与所述弹子孔之间的间隙最小的弹子组中的所述锁套弹子推入所述锁套中,依次将其它锁套弹子逐个推入所述锁套中。因此在所述自闭合保护门中的所述弹子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最大的情况下,这种锁头仍然可以被非法打开。
实用新型的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进一步防止“万能钥匙”打开弹子锁锁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发明目的在于所述胆子锁锁头被非法开启的过程中能被锁死的单子锁锁头。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盗弹子锁锁头具有锁套和组装在锁套中的锁芯,在所述锁套与所述锁芯之间设置至少两组成一排布置的弹子组;所述弹子组包括由分别加工成型在所述锁芯和所述锁套上相互对应的锁芯弹子孔和锁套弹子孔组成的弹子孔组,设置在弹子孔组中可沿所述锁芯弹子孔与锁套弹子孔滑动的弹子,及向所述弹子施加趋向于所述锁芯的偏置力的偏压装置;至少一个阻拦部设置在所述钥匙孔中,所述阻拦部沿成型在所述锁芯上的钥匙孔的轴向设置;所述弹子组中的至少一组为闭合弹子组,所述闭合弹子组中的所述弹子的长度等于或略小于沿所述锁芯弹子孔轴线自所述锁芯外圆到所述阻拦部的距离;所述弹子组中的其它组为闭锁弹子组;其中所述闭合弹子组中的所述弹子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小于至少一个所述闭锁弹子组中所述弹子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至少一个与所述闭合弹子组在同一排的所述闭锁弹子组设置在比所述闭合弹子组远离所述钥匙孔的插入口的位置。
所述弹子锁锁头具有至少两排弹子组,所述阻拦部为阻拦板,所述阻拦板与相应一排的所述弹子组中的所述锁芯弹子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所述钥匙孔中的;所述阻拦板的一侧固定在所述钥匙孔的一侧壁上,而另一侧呈悬臂状。
在所述阻拦板与所述锁芯弹子孔之间的所述钥匙孔的两侧壁上分别交错布置沿所述钥匙孔的轴向设置凸棱。
所述闭合弹子组设置在最靠近所述钥匙孔插入口的位置,所述钥匙孔插入口的缘口具有到达所述闭合弹子组的斜面。所述斜面可以为圆弧过渡面。
在所述锁套上设置锁定弹子组,所述锁定弹子组包括锁定弹子孔,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定弹子孔内的一个锁定弹子,及向所述锁定弹子施加趋向于所述锁芯的偏置力的偏压装置;其中的锁定弹子孔与相应的所述闭锁弹子组的所述锁套弹子孔具有略小于或相同的直径,并同处于垂直于所述锁芯转动轴线的平面上,并且所述锁定弹子孔的轴线与相应的所述闭锁弹子组的所述锁套弹子孔的轴线相交于所述所述锁芯转动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弹子组与相应的所述闭锁弹子组之间以所述锁套弹子孔的轴线为顶点的夹角小于4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所述所述闭合弹子组中的所述弹子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小于至少一个所述闭锁弹子组中所述弹子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使得在非法盗开所述弹子锁锁头时,在所述闭合弹子组中的所述弹子限制下,所述闭锁弹子组中的所述锁芯弹子孔与锁套弹子孔之间不可能出现能够将所述锁芯弹子卡住的间隙,因此使得盗开锁述弹子锁锁头的目的不可能实现;其次,悬臂状所述阻拦板的设置及所述钥匙孔的两侧壁上交错布置的凸棱,使得盗开工具难以触到所述锁芯弹子,进一步增加了盗开锁头的难度;再有,所述闭合弹子组设置在最靠近所述钥匙孔插入口的位置,所述钥匙孔插入口的缘口具有到达所述闭合弹子组的斜面,使得非法开锁工具难以伸入所述钥匙孔来撬动所述锁芯;另一方面,所述锁定弹子组的设置,使得即便所述弹子锁锁头被非法打开,由于此时各个所述闭锁弹子组中的所述锁芯弹子没有合法钥匙齿的支撑,在所述闭锁弹子组中的所述锁芯弹子孔经过并与所述锁定弹子组中的所述锁定弹子孔对齐时,所述锁定弹子组中的所述锁定弹子的一部分在所述偏压装置的压力下弹入所述弹子组中的所述锁芯弹子孔中,而将所述弹子锁锁头锁定,使所述弹子锁锁头不能再被打开。由以上说明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弹子锁锁头除非被破坏,否则没有被非法打开的可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弹子锁锁头的中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弹子锁锁头的中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弹子锁锁头的沿箭头A方向的视图;
图4是显示图2所示实施例的弹子锁锁头沿B-B截面被锁定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钥匙孔插入口的缘口的改进示意图;
图6显示一种异型弹子在被盗开的过程中起到防盗开作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1-锁套、2-锁芯、3-锁芯弹子孔、4-锁套弹子孔、5-螺旋弹簧、6-作为阻拦部的侧边、7-闭合弹子组、8-闭合弹子组中的所述弹子、9-闭锁弹子组、10-锁芯弹子、11-锁套弹子、12-阻拦板、13-凸棱、14-锁定弹子组、15-锁定弹子孔、16-锁定弹子、17-偏压弹簧、18-斜面、19-凸台、H-钥匙孔、I-钥匙孔的插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弹子锁锁头,具有锁套1和组装在锁套1中的锁芯2,在所述锁套1与所述锁芯2之间设置五组成一排布置的弹子组;所述弹子组包括由分别加工成型在所述锁芯2和所述锁套1上相互对应的锁芯弹子孔3和锁套弹子孔4组成的弹子孔组,设置在弹子孔组中可沿所述锁芯弹子孔3与锁套弹子孔4滑动的弹子,及向所述弹子施加趋向于所述锁芯2的偏置力的螺旋弹簧5;在所述钥匙孔H中,作为阻拦部的侧边6与沿轴向布置有所述弹子组的所述钥匙孔H的侧边相对;所述弹子组中的一组为闭合弹子组7,所述闭合弹子组7中的所述弹子8的长度略小于沿所述锁芯弹子孔3轴线自所述锁芯2外圆到所述阻拦部侧边6的距离;所述弹子组中的其它组为闭锁弹子组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闭锁弹子组9中所述弹子包括靠近所述锁芯2转动轴心一侧的锁芯弹子10和远离所述锁芯2转动轴心的锁套弹子11;其中所述闭合弹子组7中的所述弹子8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闭锁弹子组9中所述弹子10、11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闭合弹子组7与四组所述闭锁弹子组9构成一排,并设置在四组所述闭锁弹子组9的中间。
在当用其它非法的开锁工具进入锁芯2上的钥匙孔H时,它必须将贯穿钥匙孔H及一侧所述锁芯2壁的所述闭合弹子组7中的锁芯弹子10推入所述锁套弹子孔4中,才能向内进一步拨动处于所述闭合弹子组7内侧的所述闭锁弹子组9,而此时所述闭合弹子组7中的锁芯弹子10处于所述锁芯弹子孔3和所述锁套弹子孔4之间,又由于所述闭合弹子组7中的所述弹子8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闭锁弹子组9中所述弹子10、11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使得所述锁芯2与所述锁套1之间的转动量,不足以达到使所述闭锁弹子组9中的所述锁芯弹子孔3与锁套弹子孔4之间能够将所述锁芯弹子10卡住的间隙,使非法开锁工具能拨动其它弹子组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使得盗开锁述弹子锁锁头的目的不可能实现,从而起到防盗拔的作用。
参见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弹子锁锁头,具有锁套1和组装在锁套1中的锁芯2,在所述锁套1与所述锁芯2之间设置十组成两排布置的弹子组,所述两排弹子组设置在所述锁芯2上钥匙孔H的相对的窄边上;所述弹子组包括由分别加工成型在所述锁芯2和所述锁套1上相互对应的锁芯弹子孔3和锁套弹子孔4组成的弹子孔组,设置在弹子孔组中可沿所述锁芯弹子孔3与锁套弹子孔4滑动的弹子,及向所述弹子施加趋向于所述锁芯2的偏置力的螺旋弹簧5。作为阻拦部的阻拦板12与相应一排的所述弹子组中的所述锁芯弹子孔3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所述钥匙孔H中的;所述阻拦板12的一侧固定在所述钥匙孔H的一侧长边壁上,而另一侧呈悬臂状;在所述阻拦板12与所述锁芯弹子孔3之间的所述钥匙孔H的两侧壁上分别交错布置沿所述钥匙孔H的轴向设置凸棱13。所述弹子组中的有两组为闭合弹子组7,在两排弹子组中各设置一组。所述闭合弹子组7中的所述弹子8的长度等于沿所述锁芯弹子孔3轴线自所述锁芯2外圆到所述阻拦部的距离;所述弹子组中的其它组为闭锁弹子组9,所述闭锁弹子组9中所述弹子10、11包括靠近所述锁芯2转动轴心一侧的锁芯弹子10和远离所述锁芯2转动轴心的锁套弹子11;其中所述闭合弹子组7中的所述弹子8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闭锁弹子组9中所述弹子10、11与其弹子孔之间的间隙。至少一个所述闭锁弹子组9设置在比在同一排中的所述闭合弹子组7远离所述钥匙孔H的插入口I。在所述锁套1上设置锁定弹子组14,所述锁定弹子组14包括锁定弹子孔15,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定弹子孔15内的一个锁定弹子16,及向所述锁定弹子16施加趋向于所述锁芯2的偏置力的偏压弹簧17;其中的锁定弹子孔15与相应的所述闭锁弹子组9的所述锁套弹子孔4具有略小于或相同的直径,并同处于垂直于所述锁芯2转动轴线的平面上,并且所述锁定弹子孔15的轴线与相应的所述闭锁弹子组9的所述锁套弹子孔4的轴线相交于所述所述锁芯2转动轴线。所述锁定弹子16组14与相应的所述闭锁弹子组9之间以所述锁套弹子孔4的轴线为顶点的夹角小于45°。
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关于所述闭合弹子组7的防护作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一样,在此不再累述。由于在所述钥匙孔H中设置悬臂状的所述阻拦板12及在所述阻拦板12及所述锁芯弹子孔3之间的所述钥匙孔H的两侧壁上交错布置的凸棱13,使得所述钥匙孔H具有呈弯曲形状的断面。盗开工具难以触到所述锁芯弹子10,即便所述盗开工具触到所述锁芯弹子10,也有由于阻拦板12及所述交错布置的凸棱13的摩擦作用难以施加足以推动所述锁芯弹子10在所述弹子孔中滑动的力量,因而进一步增加了盗开锁头的难度。在上述防护作用都失效的情况下,一旦所述弹子锁锁头被非法打开,由于此时各个所述闭锁弹子组9中的所述锁芯弹子10没有合法钥匙齿的支撑,在所述闭锁弹子组9中的所述锁芯弹子孔3经过并与所述锁定弹子16组14中的所述锁定弹子孔15对齐时,所述锁定弹子16组14中的所述锁定弹子16的一部分在所述偏压装置的压力下弹入所述弹子组中的所述锁芯弹子孔3中,而将所述弹子锁锁头锁定(见图4所示),使所述弹子锁锁头不能再被打开。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钥匙孔插入口I的缘口的改进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所述闭合弹子组7设置在最靠近所述钥匙孔插入口I的位置,所述钥匙孔插入口I的缘口具有过渡所述闭合弹子组7的圆弧过渡斜面18。使得非法开锁工具失去撬动所述锁芯2的支撑点,难以转动所述锁芯2来调整各个所述锁芯弹子孔3与所述锁套弹子孔4之间的间隙,因而也就难以逐个将各个所述锁套弹子11推入所述锁套弹子孔4中。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文件中所使用的术语“等于或略小于”的含义表示:在所述闭合弹子被盗开工具撬动时,所述闭合弹子组7中的所述弹子8的长度能够使其一部分进入所述锁套弹子11组中,来使所述锁芯2和所述锁套1被相互锁紧。术语“略小于或相同的直径”的含义表示:所述锁定弹子16能够伸入所述锁芯弹子孔3,并卡在所述锁芯弹子孔3中。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闭锁弹子组9中的所述锁套弹子11可以是在靠近所述锁芯2的一端成型有凸台19(见图6),当在撬锁的过程中,在扭转里的作用下使所述锁套弹子孔4与所述锁芯弹子孔3之间错开时,所述锁套弹子孔4突出的部分可以卡住所述凸台19,防止所述弹子锁锁头被进一步打开。当然,成型有凸台19的所述锁套弹子11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图7所示的一种可采用的形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