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安全救助梯.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976611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5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20017265.4

申请日:

2004.02.27

公开号:

CN2692327Y

公开日:

2005.04.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6C 1/36申请日:20040227授权公告日:20050413终止日期:20120227|||授权

IPC分类号:

E06C1/36

主分类号:

E06C1/36

申请人:

胡佑伦;

发明人:

胡钧; 胡靖妮; 胡佑伦

地址:

430060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38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宿舍19栋10F/B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冯卫平;程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高楼安全救助梯,包括格式梯,其特征在于:格式梯两侧各设置一个侧护面,两侧护面的一边与格式梯相接构成攀爬通道,另一边在上部伸出一对负荷挂钩。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遇险疏散。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楼安全救助梯,包括格式梯,其特征在于:格式梯两侧各设置一个 侧护面,两侧护面的一边与格式梯相接构成攀爬通道,另一边在上部伸出 一对负荷挂钩。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安全救助梯,其特征在于:负荷挂钩由侧护面斜向 下伸出。
3: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楼安全救助梯,其特征在于:在两个侧护面上伸 出负荷挂钩的部位设有撞杆。
4: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楼安全救助梯,其特征在于:负荷挂钩的顶端配 设尖状或劈状的挂钩尖。
5: 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楼安全救助梯,其特征在于:负荷挂钩的顶端配设尖 状或劈状的挂钩尖。

说明书


高楼安全救助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楼安全救助工具,尤其是主要由简单梯面构成的高楼安全救助梯。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一般把设计在建筑内的疏散楼梯作为发生火灾、地震、空袭等突发性灾难时疏散居民之用。如果遇灾的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很容易由于其中某一或某几楼层被灾情阻碍逃生通道,无法使处于这些楼层以上的人员安全撤离。使用直升机进行空中救援则耗资巨大、效率有限。消防队使用的云梯一般只能达到十余层,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外部架设简单的梯子难以实现高度要求,并且疏散人员没有安全保障。怎样实现迅速便捷的高层救助成为当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楼安全救助梯,利用对简单格式梯的改进实现安全便捷的高层救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格式梯两侧各设置一个侧护面,两侧护面的一边与格式梯相接构成攀爬通道,另一边在上部伸出一对负荷挂钩。

    而且,负荷挂钩由侧护面斜向下伸出。

    而且,在两个侧护面上伸出负荷挂钩的部位设有撞杆。

    而且,负荷挂钩的顶端配设刀状或劈状的挂钩尖。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格式梯和双侧的侧护面形成安全的内攀空间,在门窗、阳台、平台或其它便于快速逃离的地方使用负荷挂钩提供支撑力,可以单梯随移使用、各楼层多梯使用、配合云梯多梯使用,以简单的工具实现了安全便捷的高层救助,并支持多种灵活地救助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建筑物上安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种多梯使用方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云梯结合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格式梯1,格式梯1两侧各设置一个侧护面2,两侧护面2的一边与格式梯1相接构成攀爬通道8,另一边在上部伸出一对负荷挂钩5。格式梯1和两侧的侧护面2构成了立体三面防护空间,高楼疏散安全梯的使用者在攀爬通道8内背向楼面攀爬,安全具有保障,并克服了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外部行动时容易产生的恐高感,老弱都易疏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护面2采用了横条栏的简单设计,还可添加一条或两条从侧护面2上部斜向下的加强筋7起加固作用。考虑外观材料等其他因素,实际制造构成立体防护空间的格式梯1和侧护面2也可以采用曲面或多边等形状。为增加安全性,格式梯1和两侧的侧护面2下部可以添设可滑动或翻动的下护栏10,在使用中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两个侧护面2上部伸出的负荷挂钩5用于勾挂住建筑物外部,为救助梯提供支撑力,这对负荷挂钩5应处于两个侧护面2的等高处。本实用新型的单梯长度以能保证从某一层勾挂部位到下一层勾挂部位再加合适长度为宜,还可设一对可移动的辅助挂钩9,使用时负荷挂钩5承载单梯重量,辅助挂钩9则置于下一层作辅助定位之用。

    为了能够适应勾挂部位的不同情况,负荷挂钩5由侧护面2斜向下伸出。建筑物的墙壁、窗台等处一般按行业规定尺寸建造,但也不能排除有特殊的设计。负荷挂钩5采用斜向下伸臂式结构,则可以适应不同勾挂部位,也可以适于同样勾挂部位不同尺寸的情况。

    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勾挂部位有玻璃阻碍负荷挂钩5,在两个侧护面2上伸出负荷挂钩5的部位设有撞杆4。撞杆4在负荷挂钩5和两个侧护面2的连接处垂直伸出,其顶部制作成锐利的尖状或劈状,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撞破未开启的窗玻璃或幕墙玻璃。考虑到结构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负荷挂钩5增添加强衬3,并将负荷挂钩5和加强衬3间的节点与撞杆4固联,构成牢固的三角结构。

    为了增加负荷挂钩5的适应性,负荷挂钩5的顶端配设刀状或劈状的挂钩尖6。本实用新型的负荷挂钩5为斜向下伸臂式结构,在某建筑物上实际使用时,若所选的勾挂部位尺寸太宽,负荷挂钩5无法顺利挂入,刀状或劈状的挂钩尖6即可发挥作用。例如窗台过厚,负荷挂钩5不能跨过窗台勾入窗内时,挂钩尖6可以勾住窗台面,同样能起支撑救助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十分灵活,参见图3~5,根据高层建筑物或超高层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多个救助梯在建筑物外选择合适勾挂部位,组成交错式救助通道或直线式救助通道,并且可以选择结合消防用云梯在需要的高度布置救助梯,能够连续地将遇险人员疏散到安全楼层,或是将救援人员及救援器材送上危险楼层,缩短人员疏散和救援人员进入现场的时间。若使用一个救助梯时,只需攀爬者能在建筑物上找倒合适的立足处,移动一层后自行取救助梯重新安置,即可攀爬到下一层,尤其适用于自救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轻型材质制造,移动方便,可以供高楼居民自备防灾。

高楼安全救助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楼安全救助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楼安全救助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楼安全救助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楼安全救助梯.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高楼安全救助梯,包括格式梯,其特征在于:格式梯两侧各设置一个侧护面,两侧护面的一边与格式梯相接构成攀爬通道,另一边在上部伸出一对负荷挂钩。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遇险疏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