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般工程类的可卸紧固件,特别涉及到一种可随意调整旋转角度的电子设备旋转门结构,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广和普及的速度在不断加快,网络交换设备的运行质量成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重要环节。以往网络设备的前面板通常固定在托架的底板垂直面上,其面板由不透明材料制成,这对于人们安装和拆卸各种功能卡(PCB)十分不便,不利于网络机的功能扩展,同时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前面板为不透明材料,人们无法观察其内部运行情况。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结构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旋转门,使电子设备的功能卡(PCB)能方便的安装和拆卸,有利于网络交换机的功能扩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旋转门,不拆卸机器,就可以看到机器内部的运行情况,方便机器地维护和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转门结构,包括本体和设在本体两端的配合耳,所述的配合耳与本体的两端垂直连接,在配合耳上设有与机箱内部两侧所设置的旋转轴相配合的轴孔,旋转轴插入在配合耳上的轴孔,使旋转门的本体随着旋转轴的转动而旋转。
所述的配合耳上设有可以使旋转门本体停留在任一位置的阻尼机构,所述的阻尼机构为弹性凸起,该弹性凸起与机箱内部两侧相接触。
所述的弹性凸起为弹性凸点或凸条。
在旋转门本体上设有观察窗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走线孔,在旋转门本体上的背面、观察窗的位置安装有透明材料板。
在旋转门本体上焊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卡钩,所述的卡钩与透明材料板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门结构,在机箱内部两侧安装旋转门的旋转轴,旋转门的侧面配合耳上设计有阻尼结构,从而实现阻尼;旋转门可以旋转90度,可以完全收缩到机箱的内部,在旋转门上安装透明材料,可方便的观察到机箱内部的运行情况,改变了现有技术的机箱安装和拆卸各种功能卡(PCB)不便于观察其内部运行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图2为旋转门结构旋转到一定角度的状态图;
图3为本旋转门结构旋转到最大打开位置时可以插拔CPCI插板及其面板上的连接器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旋转门结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为旋转门结构的在旋转门上观察窗及出线孔的示意图;
图6为旋转门结构的观察窗及配合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旋转门结构的观察窗安装结构示意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电子设备的正面视图,共有十二个业务板模组3,两个交换板模组4,三个电源模组5,一个旋转门1,旋转门里安装有两个CPCI插板13。该图说明这种新型网络交换机的使用状态和完整的结构形式。
请参阅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安装在机箱上侧的旋转门1打开到一定角度的状态图,由于在机箱内部两侧安装旋转门的旋转轴,在旋转门的侧面配合耳上设计有阻尼结构,旋转门向上转动时由于阻尼结构的作用从而可以停留在任一位置的情况,旋转门也可以完全收缩到机箱的内部。
请参阅图3所示,该图表明旋转门开启到最大打开位置时的状况,旋转门1可以打开到与机箱顶面平行的位置,此时可以方便的插拔CPCI插板13及其面板上的连接器12。
请参阅图4所示,说明了旋转门的安装位置,在机箱两侧的金属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旋转门轴的轴孔20,其轴孔的大小正好使旋转门轴在轴孔内滑动旋转。
请参阅图5所示,为旋转门结构的在旋转门本体上观察窗及出线孔的示意图,从该图可以看出,在旋转门上有一个观察窗11和两个走线孔14,所述的观察窗11设置在旋转门本体的中央,为了走线方便,在观察窗11的两侧设有走线孔14。旋转门本体侧面的配合耳上设计有阻尼结构,该阻尼结构是通过在钣金上打出具有弹性的凸点15,使旋转门侧面的配合耳与机箱的内侧接触,依靠相互间产生的摩擦力而实现阻尼,它保证了旋转门1的结构可靠和使用舒适,使旋转门1可以停留在任意位置。
该旋转门采用钣金材料,正面采用冲压的方式,将如图5所示的矩形观察窗11及椭圆形走线孔14、阻尼结构-弹性凸点15冲压成形,在配合耳部分设有门轴孔16,再将设置有弹性凸点15及门轴孔16的配合耳部分折弯,使其与旋转门本体垂直。
请参阅图6所示,为旋转门结构的观察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从图6中可以看出,17为安装在旋转门1本体背面的透明材料板,该透明材料板可以是有机玻璃、塑料或其它透明材料制成,该透明材料板17的长宽尺寸大于观察窗孔11,并正好将其覆盖。
将请参阅图7所示,为观察窗安装结构的放大图,在旋转门本体上焊接两个安装条18,每个安装条18设有两个卡钩19的,通过卡钩19来固定透明材料板1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