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通道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弧形通道门,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有效限制出入,用于通道管理的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用于通道管理的设备主要有平开门、十字旋转门、挡杆等,以上通道管理设备中,如平开门和挡杆都存在当门体开启后可跟随进入而不能有效控制出入的缺点。而十字旋转门则存在“跟脚”的现象,在使用过程中给使用者带来紧迫感,甚至卡脚。而且由于该结构可以利用的空间仅有转轴一侧的空间,因而占地广。
再如专利ZL0311623,三杆式门禁装置,其采用三个互成120°安装的金属杆,通过棘轮左、右侧的棘爪拨叉限制棘轮顺向或逆向转动,同时限制前端三杆顺向或逆向转动。所述专利由于金属杆的上部及下部均存在可通过的未控制区域,因而不能有效控制出入,同时由于三金属杆的同步转动而使得后续的金属杆给使用者造成紧迫感,而且由于所述专利自身的结构特点,自动化程度较低。
如上所述现有的通道管理设备均因自身的结构特点存在诸如不能有效控制出入,占地广,给使用者带来紧迫感等缺点。尤其对于实现自动检票、考勤、投币进入等场合因不能有效控制进出而需专人看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弧形通道门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能自动限制出入,且可安全使用的自动化、多功能的弧形通道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应用所述弧形通道门的通道可有效控制出入,无门体跟随紧迫感,节省占地,以及实现诸如自动检票、考勤、投币进入场合的无人监管。
所述弧形通道门的使用原理是,圆弧形主体通过立柱内的支承部分定位,在驱动单元作用下主体可在支承部分提供的弧形轨道内双向旋转实现启闭。圆弧形主体旋转所形成的圆柱形空间内可容纳一人。当一个使用者站立于弧形主体的回转半径内操作该通道门的识别系统时,主体自动在其前方开启,同时该使用者地身后被旋转出的主体占据而形成封闭状态。所以其他人无法跟随或同时进入。因而可实现通道能有效限制人的进出。且该弧形主体旋转过程中,对使用者无跟随作用,因而可安全使用而无紧迫感。
所述弧形通道门,主要包括主体、立柱组成、护栏、支承部分、驱动单元和控制部分。其中,
主体,包括有门体、下边框、齿条和限位挡块;
立柱组成,包括有立柱、立柱门和密封条;
支承部分,包括有骨架、垂向滚轮和径向滚轮;
驱动单元,包括有电机、减速器、联轴器、轴、轴座、电磁离合器和齿轮;
控制系统,包括有识别系统、红外线感应系统和行程开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弧形通道门,是通过立柱内的支承部分定位,并提供圆弧形主体旋转轨道的结构。
所述门体是一扇或两扇圆弧形的结构。每扇门体下部安装有圆弧形的下边框,下边框上有内陷的槽,槽内安装有齿条。槽的末端安装有限位挡块。使用过程中主体的凹面始终朝向使用者,当使用者站立于主体的回转半径内,操作识别系统时,主体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在支承部分提供的弧形轨道内旋转而在人体前方开启,同时在其身后关闭。
所述立柱为薄壁柱状结构,其上部和护栏相连接。其中安装主体的立柱两侧有可供主体穿过的孔,立柱内孔周围的区域内有密封条。同时该立柱上有可方便检修的立柱门。其内部安装支承部分、驱动单元和行程开关。
所述支承部分的骨架为两支槽形结构的横梁及连接横梁的立梁,立梁下部和立柱连接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横梁的翼缘上有可供径向滚轮和驱动单元安装的孔及安装座,所述垂向滚轮、径向滚轮和驱动单元安装在骨架上,垂向滚轮和径向滚轮提供主体的回转轨道,使主体可沿该轨道平滑旋转。
所述驱动单元通过电机的安装座和轴座安装在支承部分的骨架上,电机的输出端经减速器通过联轴器和轴连接,所述轴安装在轴座上,其输出端接电磁离合器和齿轮。所述齿轮安装在电磁离合器的衔铁上,并与主体下部的齿条啮合。驱动单元的转动带动齿轮旋转,从而实现门体的旋转。
所述电磁离合器通电时吸合而与齿轮处于结合状态,当系统失电后,电磁离合器放松而与齿轮分离,此时主体可自由推动,实现弧形通道门的手动和自动的使用,并可在系统失电后正常使用。在电磁离合器通电的状态时,当作用于主体上的阻力矩超过电磁离合器的允许转矩时,齿轮和电磁离合器间打滑,从而实现所述弧形通道门的防夹人功能。
所述控制系统的行程开关安装于支承部分的骨架的下部,当主体旋转至终了位置时,主体下部的限位挡块接触行程开关从而控制电机的工作。
所述控制系统的识别系统安装在立柱上人通过侧,可根据使用的场合选择:按扭、红外线感应开关、读卡器、条码识别器或投币器等,基于对识别系统的操作,电机工作,从而带动主体的旋转。
所述控制系统的红外线感应系统安装在护栏的两端。对于单向使用的通道,仅在通道的出口处安装一处红外线感应系统,其作用在于,当使用者通过主体后,基于红外线感应系统对人体的感应,控制电机返回初始状态;对于双向使用的通道在护栏的两端均设置有红外线感应系统,其作用在于,当人体接近该通道门时,系统自动判断人体的来向,并使主体凹面旋转至人来的方向,以便该使用者的使用。
对于以上所述的弧形通道门,因其实施方式的不同现分三种方案分别叙述:
方案一,所述主体为中心角约180°的一个圆弧形结构。该圆弧形主体安装在左侧立柱上,该立柱上有供主体通过的孔和立柱门及其内部的驱动单元、支承部分和行程开关等。所述主体在驱动单元的作用下与另一侧立柱启闭。
方案二,该方案区别于方案一在于,所述主体为两个圆弧形结构,其分别安装在左右立柱上,所述左右立柱上均有主体通过的孔和立柱门及内部的驱动单元、支承部分和行程开关等。两扇门体通过左右立柱内的驱动系统分别驱动而同时反向旋转实现启闭。
方案三,该方案区别于方案二在于,其右侧立柱内取消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和电磁离合器等,所述立柱内的驱动单元的轴直接与该立柱内的齿轮联结。左右主体通过安装在左右立柱之间的联动机构作用而同时反向旋转。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有软轴、软轴管和安装座等,软轴管上开有供齿轮和软轴啮合的孔。当左侧主体在电机带动下旋转时,其中的齿轮同时与软轴啮合而带动软轴在软轴管内沿软轴管移动,软轴移动过程中同时带动右侧立柱内的齿轮旋转,从而实现左右主体的同时反向旋转。该联动机构可埋于地面以下,不影响人的通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弧形通道门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所述弧形通道门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使用中无跟随人体的现象、无紧迫感,安全性、自动化程度高,并能有效控制出入;
2、所述弧形通道门可实现手动、自动的使用,可用于单向和双向通道,并且在系统失电后仍可继续使用;
3、所述弧形通道门比十字旋转门节省用地;
4、所述弧形通道门可有效控制进出,应用于公园、旅游景点等场合可实现自动检票、无人监管,以及用于考勤等门禁系统,可有效控制出入;
5、所述弧形通道门可应用于一米线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通道门实施例1的正等轴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通道门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通道门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C-C向剖面旋转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A-A向剖面旋转示意图;
图6是图5和图13中的D-D向剖面旋转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E-E向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通道门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正等轴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通道门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通道门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H-H向剖面旋转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的F-F向剖面旋转示意图;
图14是图10中的G-G向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通道门实施例3的联动机构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K-K向剖面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的M-M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地是,红外感应系统1、护栏2、立柱门3、识别系统4、门体5、行程开关6、立柱7、骨架8、密封条9、垂向滚轮10、径向滚轮11、电机12、减速器13、联轴器14、轴15、轴座16、电磁离合器17、齿轮18、下边框19、齿条20、限位挡块21、软轴22、软轴管23、安装座2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8所示的弧形通道门,主要包括主体、立柱组成、护栏、支承部分、驱动单元和控制部分。其中,
主体,包括有门体5、下边框19、齿条20和限位挡块21;
立柱组成,包括有立柱7、立柱门3和密封条9;
支承部分,包括有骨架8、垂向滚轮10和径向滚轮11;
驱动单元,包括有电机12、减速器13、联轴器14、轴15、轴座16、电磁离合器17和齿轮18;
控制系统,包括有识别系统4、红外线感应系统1和行程开关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弧形通道门,是通过立柱内的支承部分定位,并提供圆弧形主体旋转轨道的结构。驱动单元通过齿轮与主体上的齿条啮合而实现门体的旋转。并可通过控制系统的识别系统、红外线感应系统及行程开关控制门体动作的结构。
如图5、图8所示,所述门体是一扇中心角约180°的圆弧形结构。门体下部安装有下边框,下边框上有内陷的槽,槽内安装有齿条。槽的末端安装有限位挡块。使用过程中主体的凹面始终朝向使用者,当使用者站立于主体的回转半径内,操作识别系统时,主体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在支承部分提供的弧形轨道内旋转与右侧立柱实现启闭。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立柱为薄壁柱状结构,其上部和护栏相连接。其中左侧立柱的两侧有可供主体穿过的孔,立柱内孔周围的区域内有密封条。同时该立柱上有可方便检修的立柱门。其内部安装支承部分、驱动单元和行程开关。
如图5、图6所示,所述支承部分的骨架为两支槽形结构的横梁及连接横梁的立梁,立梁下部和立柱连接并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横梁的翼缘上有可供径向滚轮和驱动单元安装的孔及安装座,所述垂向滚轮、径向滚轮和驱动单元安装在骨架上,垂向滚轮和径向滚轮提供主体的回转轨道,使主体可沿该轨道平滑旋转。
如图6、图7所示,所述驱动单元通过电机的安装座和轴座安装在支承部分的骨架上,电机的输出端经减速器通过联轴器和轴连接,所述轴安装在轴座上,其输出端接电磁离合器和齿轮。所述齿轮安装在电磁离合器的衔铁上,并与主体下部的齿条啮合。驱动单元的转动带动齿轮旋转,从而实现主体的旋转。
所述电磁离合器通电时吸合而与齿轮处于结合状态,当系统失电后,电磁离合器放松而与齿轮分离,此时主体可自由推动,实现弧形通道门的手动和自动的使用,并可在系统失电后正常使用。在电磁离合器通电的状态时,当作用与主体上的阻力矩超过电磁离合器的允许转矩时,齿轮和电磁离合器间打滑,从而实现所述通道门的防夹人功能。
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系统的行程开关安装于支承部分的骨架的下部,当主体旋转至终了位置时,主体下部的限位挡块接触行程开关从而控制电机的工作。
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系统的识别系统安装在立柱上,可根据使用的场合选择:按扭、红外感应开关、读卡器、条码识别器或投币器等,基于对识别系统的操作,电机工作,从而带动主体的旋转。
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系统的红外线感应系统安装在护栏的两端。对于单向使用的通道,仅在通道的出口处安装一处红外线感应系统,其作用在于,当使用者通过主体后,基于红外线感应系统对人体的感应,控制电机返回初始状态。对于双向使用的通道在护栏的两端均设置有红外线感应系统,其作用在于,当人体接近该通道门时,系统自动判断人体的来向,并使门体凹面旋转至人来的方向,以便该使用者的使用。
实施例2,如图9-图14所示的弧形通道门,所述弧形通道门区别于实施例1在于所述主体为两个圆弧形结构,其分别安装在左右立柱上,所述左右立柱上均有主体通过的孔和立柱门及内部的驱动单元、支承部分和行程开关等。两扇门体通过左右立柱内的驱动系统分别驱动而同时反向旋转实现启闭。
实施例3,如图9-图17所示的弧形通道门,所述弧形通道门区别于实施例2在于,其右侧立柱内的驱动单元取消了电机、减速器、联轴器和电磁离合器等,所述立柱内的驱动单元的轴直接与该立柱内的齿轮联结。左右主体通过安装在左右立柱之间的联动机构作用而同时反向旋转。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有软轴[22]、软轴管[23]和安装座[24],软轴管上开有供齿轮和软轴啮合的孔。当左侧门体在电机带动下旋转时,其中的齿轮,同时与软轴啮合而带动软轴在软轴管内沿软轴管移动,软轴移动过程中同时带动右侧立柱内的齿轮旋转,从而实现左右门体的同时反向旋转。
以上即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旋转门的主要设计内容,基于上述内容的改进设计均属本技术领域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改进的,因而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