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摩擦结构的百叶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百叶窗,特别是一种具摩擦结构的百叶窗。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专利号第ZL98202938.1号、名称为‘调距式百叶窗’专利案公开的习知的百叶窗1包含框体11、数片叶片12、数个枢柱13及连动杆14。
框体11的两侧设有数个相对应的枢孔111。
叶片12的两侧分别借由数个枢柱13枢设于框体11两侧的数个枢孔111上。
连动杆14朝平行于框体11两侧延伸,并与数片叶片12相互连接。
当使用者将连动杆14向上扳动时,可连动数片叶片12相对于框体11作向上摆动,当使用者将连动杆14向下扳动时,可连动数片叶片12相对于框体11作向下摆动。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数个枢柱13与数个枢孔111的枢接部位往往会产生空隙,并且随着使用时间越久,因磨损而产生的空隙也就越大,最后因为枢接部位过于松动,而导致数片叶片12无法有效维持在特定角度。
如图3所示,专利号第ZL00243072.X号、名称为‘透气窗’专利案公开地习知的百叶窗2包含框体21、数片叶片22、数个枢柱23及连动杆24。并于数个枢柱23的一端分别设有压缩弹簧25。
借由压缩弹簧25使得数片叶片22具有压缩弹力。然而数个压缩弹簧25的弹力无法调整,所以数片叶片22在被连动杆24调整摆幅时,常会有过紧及不易操作的情形发生,除此之外,只要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压缩弹簧25就会弹性疲乏,于是使得数片叶片22变得过松,此时如果要将数个压缩弹簧25逐一更换,会造成相当大的不便与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叶片的松紧强度、操作使用及维护轻松方便的具摩擦结构的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包含框体、数片叶片、连动杆及摩擦结构;框体包括第一直立板、与第一直立板呈间隔设置的第二直立板及两分别连接于第一、二直立板顶、底部之间的横板;第一、二直立板分别设有数个相对应的第一、二连接孔;数片叶片设于第一、二直立板之间,其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二直立板相对应的第一、二连接孔;连动杆朝平行于第一、二直立板方向延伸,并与数片叶片相互连接;摩擦结构包括穿设于第二直立板第二连接孔并螺接于相邻的叶片的另一侧边的调节螺丝及套设于调节螺丝的一端部并介于第二直立板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摩擦垫片。
其中:
供调节螺丝穿设的第二连接孔为贯穿第二直立板两侧的穿孔;其余第二连接孔及第一直立板上的数个第一连接孔为凹设于第二、一直立板相对侧面的枢接孔。
数片叶片两端分别设有转轴;设于第一、二直立板之间的数片叶片借由其两端的转轴枢接于第一、二直立板相对应的为枢接孔的第一、二连接孔上。
供调节螺丝穿设的第二连接孔为贯穿第二直立板两侧的穿孔;第一直立板上对应于第二直立板上为穿孔的第二连接孔的第一连接孔为贯穿第一直立板两侧并供固定螺丝穿设的穿孔;其余第一、二连接孔为凹设于第一、二直立板相对侧面的枢接孔。
摩擦结构调节螺丝的另一端部套设与摩擦垫片呈相反设置的外侧垫片。
摩擦垫片材质为聚氯乙烯。
摩擦垫片材质为酰胺。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含框体、数片叶片、连动杆及摩擦结构;框体包括第一直立板、与第一直立板呈间隔设置的第二直立板及两分别连接于第一、二直立板顶、底部之间的横板;第一、二直立板分别设有数个相对应的第一、二连接孔;数片叶片设于第一、二直立板之间,其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二直立板相对应的第一、二连接孔;连动杆朝平行于第一、二直立板方向延伸,并与数片叶片相互连接;摩擦结构包括穿设于第二直立板第二连接孔并螺接于相邻的叶片的另一侧边的调节螺丝及套设于调节螺丝的一端部并介于第二直立板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摩擦垫片。当使用者将连动杆向上扳动时,可连动数片叶片相对于框体作向上摆动;当使用者将连动杆向下扳动时,可连动数片叶片相对于框体作向下摆动。当使用者在扳动连动杆使叶片往上或往下摆动时,如果觉得有过松或过紧的情形,可轻易地利用起子调整调节螺丝的螺接深度,进而借由设置于第二直立板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摩擦垫片,使得第二直立板与相邻叶片之间产生合适的摩擦强度,且在实际使用及维护上也相当容易轻松,整体的安装与制造上也可节省不少工时与成本。不仅可调整叶片的松紧强度,而且操作使用及维护轻松方便,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的百叶窗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习知的百叶窗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习知的百叶窗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设有压缩弹簧)。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正视图(设有固定螺丝)。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框体3、数片叶片4、连动杆6及摩擦结构7。
框体3包括第一直立板31、与第一直立板31呈间隔设置的第二直立板32及两分别连接于第一直立板31与第二直立板32的顶部与底部的横板33。
第一直立板31设有数个第一连接孔311,并在数个第一连接孔311中之一为贯穿第一直立板31的第一穿孔312,其余均为凹设于第一直立板31与第二直立板32相对侧面供转轴5枢接的第一枢接孔313。
第二直立板32设有数个分别与第一直立板31上数个第一连接孔311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321,并在数个第二连接孔321中之一为贯穿第二直立板32且与第一穿孔312相对应的第二穿孔322,其余均为凹设于第二直立板32与第一直立板相对侧面并与第一枢接孔313相对应并供转轴5枢接的第二枢接孔323。
数片叶片4两端分别设有转轴5,数片叶片4设于第一、二直立板31、32之间,其两端分别借由转轴5枢接于第一、二直立板31、32相对应的第一、二连接孔311、321。
连动杆6朝平行于第一、二直立板31、32方向延伸,并与数片叶片4相互连接。
当使用者将连动杆6向上扳动时,可连动数片叶片4相对于框体3作向上摆动。当使用者将连动杆6向下扳动时,可连动数片叶片4相对于框体3作向下摆动。
摩擦结构7包括固定螺丝71、调节螺丝72、摩擦垫片73及外侧垫片74。
固定螺丝71穿设于第一直立板31的第一穿孔312并螺接于相邻的叶片4的侧边。
调节螺丝72穿设于第二直立板32的第二穿孔322并螺接于相邻的叶片4的另一侧边。
摩擦垫片73套设于调节螺丝72的一端部,并介于第二直立板32与相邻的叶片4之间。
外侧垫片74套设于调节螺丝72的另一端部与摩擦垫片73呈相反设置,并位于第二穿孔322内,借以防止调节螺丝72的头部损坏第二直立板32。
摩擦垫片73及外侧垫片74的材质可采用聚氯乙烯或酰胺。
当使用者在扳动连动杆6使叶片4往上或往下摆动时,如果觉得有过松或过紧的情形,可轻易地利用起子调整调节螺丝72的螺接深度,进而使得第二直立板32与相邻叶片4之间产生合适的摩擦强度。
如图6所示,第一直立板31的第一穿孔312为凹设的枢接孔,并借由转轴5与相邻的叶片4枢接。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除了可以借由调节螺丝72使得数片叶片4扳动时可形成合适的松紧强度外,在实际使用及维护上也相当容易轻松,整体的安装与制造上也可节省不少工时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