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97490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4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27410.1

申请日:

2009.03.03

公开号:

CN101504131A

公开日:

2009.08.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21V 19/00申请日:20090303授权公告日:20110907终止日期:2014030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1V19/00; F21V21/00; G02F1/13357; G02F1/133; F21Y103/00(2006.01)N

主分类号:

F21V19/00

申请人: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戌来

地址:

215021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亭新街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固定装置可用于灯管端部的灯管脚的固定。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中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基座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件,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基座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座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且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件对应结合夹紧固定该灯管脚。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结合固定灯管脚,从而实现灯管的自动化组装,减少组装时间,提高产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固定装置,可用于灯管端部的灯管脚的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
第一基座;以及
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座上,该第一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二弹性臂包括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其中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三部件相对设置,且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三部件分别自该第一基座朝向外侧沿直线一体化对称延伸,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腔,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相对设置并分别自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朝外一体化对称延伸,互相环抱形成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腔,该灯管脚经由该第二开口进入该第二容置腔,进而经由该第一开口进入该第一容置腔;以及
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包括
第二基座;以及
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且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件对应结合,该第二固定件具有第一缺口以及自该第一缺口两侧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该第一缺口供该第一固定件通过,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设置,该第二固定件经由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套设于该第一固定件,夹持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进而带动该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收缩夹紧并固定该灯管脚;
其中该第一夹臂与该第二夹臂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之间的最大距离,并大于该第二开口的宽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还分别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该第一加强件和该第二加强件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该灯管脚的直径,且该第一容置腔的最小宽度小于等于该灯管脚的直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该灯管脚的直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夹臂,该第三夹臂连接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的自由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设置于该第一基座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卡合件,该至少一卡合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卡合。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固定孔,该至少一第二固定孔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藉由固定元件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固定。

9.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管,该灯管端部具有灯管脚;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

10.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组装在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基板。

说明书

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灯管端部的灯管脚的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器件普遍被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摄录影机、PDA等携带式的电子产品中。除此之外,随着大尺寸的液晶面板制造技术日渐成熟,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宽广,例如桌上型液晶显示器正逐渐取代传统的CRT屏幕,液晶电视凭借其体积轻巧的优势,目前也正在市场上与传统电视竞争。液晶面板(LCD Panel)即为该领域中最关健的显示元件,然而其本身并不发光,需要藉由背光源的设置才得以进行显示。现今已存在有许多种背光源技术,而在大尺寸(约20英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产品中,经常使用直下式背光模组(bottom lighting module)作为液晶面板的背光源。
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设计不使用导光板,而是直接在液晶屏的背面设置多个光源。目前较为常用的光源是平行组合多个冷阴极管(CCFL)的线性光源并配合光扩散板来实现高传输性、亮度均匀的背光照明。现有技术中,在组装该背光模组的过程中,这些冷阴极管的组装以及固定大多以人工操作为主,所以会增加组装时间,并因此减少产率,进而导致成本无法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固定灯管端部的灯管脚的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化组装灯管,减少组装时间,且能有效防止灯管的跳脱,减小灯管损坏几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可用于灯管脚的固定。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基座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件,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基座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座上,该第一固定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该第一弹性臂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二弹性臂包括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其中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三部件相对设置,且该第一部件和该第三部件分别自该第一基座朝向外侧沿直线一体化对称延伸,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容置腔,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相对设置并分别自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朝外一体化对称延伸,互相环抱形成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容置腔,该灯管脚经由该第二开口进入该第二容置腔,进而经由该第一开口进入该第一容置腔。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且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件对应结合,该第二固定件具有第一缺口以及自该第一缺口两侧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该第一缺口供该第一固定件通过,该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设置,该第二固定件经由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套设于该第一固定件,夹持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进而带动该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收缩夹紧并固定该灯管脚。其中该第一夹臂与该第二夹臂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之间的最大距离,并大于该第二开口的宽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部件和该第四部件还分别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该第一加强件和该第二加强件相对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该灯管脚的直径,且该第一容置腔的最小宽度小于等于该灯管脚的直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等于该灯管脚的直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三夹臂,该第三夹臂连接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的自由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设置于该第一基座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卡合件,该至少一卡合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卡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固定孔,该至少一第二固定孔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藉由固定元件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孔锁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灯管,该灯管端部具有灯管脚;以及如上所述的固定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组装在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基板。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结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例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例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5中的第一本体与图7中的第二本体结合后的局部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显示装置包括有背光模组以及组装在其上的显示基板,其中背光模组中包含有灯管,灯管端部具有灯管脚,以及灯管脚固定装置。背光模组的灯管脚固定装置用于定位并夹持灯管脚,从而自动化组装并固定灯管。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固定装置10包括第一本体100以及第二本体110,其中第一本体100包括第一基座11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3,第二本体110包括第二基座12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4。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3设置于第一基座11上,第一固定件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臂131和第二弹性臂132。第一弹性臂131包括第一部件133和第二部件134,第二弹性臂132包括第三部件135和第四部件136,其中第一部件133和第三部件135相对设置,且第一部件133和第三部件135分别自第一基座11朝向外侧沿直线一体化对称延伸,形成具有第一开口15的第一容置腔A。例如第一容置腔A可以是梯形结构或类似于梯形的结构,其中梯形的短边与第一基座11相接。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相对设置并分别由第二部件133和第四部件135朝外一体化对称延伸,互相环抱形成具有第二开口16的第二容置腔B。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例如为相对设置的圆弧形,那么第二容置腔B即为两端均开口的圆弧腔。灯管脚17经由第二开口16进入第二容置腔B,进而经由第一开口15进入第一容置腔A。第二开口16的宽度大于等于灯管脚17的直径,以便灯管脚17能顺利进入第二容置腔B。可以理解的,第二开口16的宽度亦可以小于灯管脚17的直径,此种情况下,灯管脚可利用第一弹性臂131和第二弹性臂132的可形变特征卡入第二开口16进入第二容置腔B。另外,第一开口15的宽度大于等于灯管脚17的直径,当灯管脚17进入第二容置腔B后便于灯管脚17顺利进入第一容置腔A,且第一容置腔A的最小宽度小于等于灯管脚17的直径。
请继续参见图3和图4,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结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第二本体110包括第二基座12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4,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4设置于第二基座12上,且与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3对应结合,第二固定件13具有第一缺口18以及自第一缺口18两侧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夹臂141和第二夹臂142,第一缺口18供第一固定件13通过,第一夹臂141和第二夹臂142相对设置。组装灯管时,灯管脚17经由第二开口16进入第二容置腔B,进而经由第一开口15进入第一容置腔A。接着,第二固定件14经由第一固定件13的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套设于第一固定件13,并夹持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进而带动第一部件133和第三部件135收缩夹紧并固定灯管脚17。
其中第一夹臂141与第二夹臂14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部件133和第三部件135之间的最大距离,并大于第二开口16的宽度。当第二固定件14套设于第一固定件13时,第一固定件13的第二开口16两侧的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的弧形区域可以作为导向部分便于第二固定件14的第一夹臂141和第二夹臂142分别与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作用,并使其收缩,从而带动第一部件133和第三部件135收缩形变夹紧并固定灯管脚17。第一部件133和第三部件135收缩形变可体现在第二容置腔B形状的变化,例如第二容置腔B由原来的梯形结构变成类似长方形结构,即使第一开口的宽度变小,从而夹紧固定灯管脚17,实现灯管的自动化组装。特殊情况,例如收缩形变后,第一部件133与第三部件135之间的距离均等于灯管脚17的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孔19,至少一第一固定孔19设置于第一基座11上。对应的固定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一卡合件,至少一卡合件设置于第二基座12上,与至少一第一固定孔19卡合。可以理解的,固定装置10也可以包括至少一第二固定孔20,至少一第二固定孔20设置于第二基座12上,藉由固定元件与至少一第一固定孔19固定。固定元件例如为螺丝等,从而通过螺丝将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12锁合固定在一起,进而完成背光模组的组装。同时,在组装背光模组或是显示装置时,也可以在背板上开设于第一固定孔以及第二固定孔对应的开孔,利用螺丝或其他固定元件直接将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背板三者锁固,减少组装步骤,提高效率。
而且,一根灯管一般具有两个灯脚管,因而一根灯管一般会需要两个固定装置分别来固定灯管两端的灯管脚。
请参见图5和图6,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例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一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除具有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外,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还分别包括第一加强件25和第二加强件26,第一加强件25和第二加强件26相对设置于第二容置腔B内。此种设计可防止圆弧形的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变形而未带动锥型灯管脚17卡合处向内收缩,因而在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内壁上分别做了第一加强件25和第二加强件26。
请参见图7和图8,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例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图5中的第一本体与图7中的第二本体结合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10除具有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外,固定装置10还包括第三夹臂143,第三夹臂143连接第一夹臂141和第二夹臂142的自由端。组装灯管时,灯管脚17经由第二开口16进入第二容置腔B,进而经由第一开口15进入第一容置腔A。接着,第二固定件14经由第一固定件13的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套设于第一固定件13,并夹持第二部件134和第四部件136,进而带动第一部件133和第三部件135收缩夹紧并固定灯管脚17。此时,第三夹臂143位于第二开口16上,可防止灯管脚17自第二固定件14中跳脱出来,起到保护作用。
藉由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揭露一种固定装置以及应用该固定装置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固定装置可用于灯管端部的灯管脚的固定。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其中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基座以及至少一第一固定件,第二本体包括第二基座以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座上,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设置于该第二基座上,且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件对应结合夹紧固定该灯管脚。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结合固定灯管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照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