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处理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处理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29013A43申请公布日20120125CN102329013ACN102329013A21申请号201110207861322申请日20110724C02F5/1220060171申请人天津市瑞福驰化工有限公司地址300282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太平镇友爱村72发明人贺利民王国权吴建军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代理人杨慧玲54发明名称一种新型处理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处理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包括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和氮基三乙酸,以阻垢剂总重为基准,其中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011。
2、0、乙二胺15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115,氮基三乙酸0110,余量为水。使用本技术方案可解决循环水高硬度问题,同时具有对陈垢剥离的功能,克服了人工机械清垢对设备的伤害,提高发电效率。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CN102329021A1/1页21一种新型处理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其特征在于阻垢剂包括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和氮基三乙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垢剂,其特征在于以阻垢剂总重为基准,其中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0110、乙二胺15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115,氮基三乙酸0110,余量为水。3根据权。
3、利要求2所述阻垢剂,其特征在于以阻垢剂总重为基准,其中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015、乙二胺23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15,氮基三乙酸025,余量为水。权利要求书CN102329013ACN102329021A1/2页3一种新型处理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水处理水质稳定剂。背景技术0002我国北方的大部分水质属于中高硬度水质,这类水质的特点是钙硬度高,总碱度高,水体的腐蚀倾向性小,结垢倾向性较大,尤其是用做天然气发电时,实际运行中可以发现发电机组用冷却循环结垢的沉积很大,需要定期人工进行机械清垢处理,对设备伤害大,并且停运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损。
4、失。0003目前常用有机磷酸如ATMP、HEDP、PBTC等来作为阻垢剂的主要成分,一方面能起到缓蚀作用,又有阻碳酸钙垢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聚磷酸盐对环境的污染。但常用的ATMP、HEDP和PBTC的阻磷酸钙垢的效果很差,面对陈垢的效果就更差了,需复配阻磷酸钙垢好的聚合物。而聚合物种类不同,处理效果也不同,一般阻磷酸钙垢效果好的,尤其是对陈垢剥离效果较好的聚合物较少,成本较高。发明内容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能解决循环水高硬度问题,尤其能针对性剥离陈垢的新型缓蚀阻垢剂。0005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处理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包括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乙二。
5、胺、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和氮基三乙酸,以阻垢剂总重为基准,其中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0110、乙二胺15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115,氮基三乙酸0110,余量为水。0006进一步优选地,以阻垢剂总重为基准,其中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015、乙二胺23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15,氮基三乙酸025,余量为水。000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处理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制备时,在添加过程中各原料之间添加间隔为5分钟以上。0008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使用本技术方案可解决循环水高硬度问题,同时具有对陈垢剥离的功能,克服了人工机械清垢对设备的伤害,提高发电效率。具体实施方式0009为了理解本发明,下面以实施例进一。
6、步解释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10实施例10011以阻垢剂总重为基准,添加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5、乙二胺3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5,氮基三乙酸5,余量为水,充分混合,添加过程中各原料之间添加间隔为5分钟以上。0012实施例20013以阻垢剂总重为基准,添加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05、乙二胺10、二乙烯说明书CN102329013ACN102329021A2/2页4三胺五乙酸五钠3,氮基三乙酸08,余量为水,充分混合,添加过程中各原料之间添加间隔为5分钟以上。0014实施例30015以阻垢剂总重为基准,添加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3、乙二胺2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4,氮基三乙酸3,余量为水,充分混合,添加过程中各原料之间添加间隔为5分钟以上。0016实施例40017以阻垢剂总重为基准,添加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8、乙二胺40、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五钠8,氮基三乙酸8,余量为水,充分混合,添加过程中各原料之间添加间隔为5分钟以上。0018本发明的方法已经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发明的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23290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