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972465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27631.3

申请日:

2011.08.09

公开号:

CN102359659A

公开日:

2012.02.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16L 1/028申请日:20110809授权公告日:20131113终止日期:2016080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L 1/028申请日:20110809|||公开

IPC分类号:

F16L1/028

主分类号:

F16L1/028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雷晗; 王建华; 陈锦剑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代理人:

郑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通过地质资料以及试验资料,确定工作区的土体参数,结合管道尺寸,通过本发明中土压力公式求出作用在管道各方向上的土压力,包括垂直土压力、侧向土压力和地基反力,采用弹性中心法求出管道各截面的内力,并据此进行管道配筋设计。本发明原理简单,具有计算精度高等优点,在保证管道运行安全的基础上能减小配筋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地质资料以及 试验资料, 确定工作区的土体参数, 结合管道的尺寸, 通过土压力公式求出作用在所述管道 的各方向上的土压力, 采用弹性中心法求出所述管道的各截面的内力, 并据此进行所述管 道的配筋设计。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第一步, 充分收集工作区已有地质资料, 掌握场地的土体参数, 所述土体参数包括 : 土 质的粘聚力 c、 内摩擦角 容重 γ, 根据施工方案, 确定管道参数, 所述管道参数包括 : 管顶 至原状地面埋置深度 Hs、 所述管道的外径 D1、 壁厚 t 及自重 G ; 第二步, 把第一步得到的所述土体及管道参数代入到各土压力公式中, 分别确定作用 在所述管道上的垂直土压力、 侧向土压力和地基反力 ; 第三步, 根据土压力的分布模式及第二步中求得的各方向上的土压力, 采用弹性中心 法计算出所述管道的各截面的所述内力, 包括截面的弯矩和轴力, 其中, 主要关注的截面为 所述管道的顶部、 底部及两侧位置 ; 第四步, 根据第三步中得到的所述弯矩和所述轴力进行所述管道的所述配筋设计。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体参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 通过 充分收集工作区的地质资料, 分析资料的可利用程度, 重点对钻孔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 析, 通过取样试验或原位试验, 测定出土体的内摩擦角 和粘聚力 c ; 通过环刀法测量土容 重试验测定土体的容重 γ ; 对于成层土, 根据每层土的厚度等效计算出相应参数 ; 其中, 根 据施工设计方案, 确定出顶部覆土的厚度 h、 管道外径 D1、 壁厚 t 及自重 G。
4: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 垂直土压力公式为 : 当管顶覆盖层厚度小于或等于 1 倍管外径或覆盖层均为淤泥土 时, 采用土柱理论计算, 即 σv = γHs ; 当管顶覆土层不属上述情况时, 管顶上竖向土压力标 准值则按太沙基理论计算, 即 σv = Cj(γBt-2c) ; 其中 : Cj 为顶管竖向土压力系数 ; γ 为土体容重 (kN/m3) ; Bt 为管顶上部土层压力传递 至管顶处的影响宽度 (m) ; c 为土体粘聚力 (kPa), 宜取地质报告中的最小值 ;为管顶土的 内摩擦角 (° ) ; D1 为管道外径 (m) ; Hs 为管顶至原状地面埋置深度 (m) ; Kaμ 为原状土的 主动土压力系数和内摩擦系数的乘积, 一般粘性土取 0.13, 饱和粘土取 0.11, 砂和砾石取 0.165 ; 式中的 Bt、 Cj 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
5: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 侧向土压力公式为 : 管顶和管底处的侧向土压力为 σh1 = Kaσv ; 管道中心处的土压力 为 σh2 = Kaγ(Hs+D1/2) ; 其中 : Ka 为主动土压力系数, 即
6: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 地基反力公式为 2 其中 P 为管道所受到的竖直向下荷载的合力, 包括管顶垂直土压力、 管道自重及水压 ; θ 为离开管道底部的角度, 其范围为
7: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压力的所述分布模式是指 : 管顶垂直 土压力为均匀分布, 方向为竖直向下, 分布范围为管道上半部分 ; 侧向水平土压力为梯形分 布, 管顶和管底为 σh1, 管道中心处为 σh2, 中间区段为线性分布, 分布范围为整个管道 ; 地 基反力为向心余弦式分布, 分布范围为管道下半部分。
8: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中心法是一种计算刚性管环的 结构力学算法, 其将所述管道的横截面看做一个三次超静定的闭合圆环, 其弹性中心与圆 心重合, 按无铰拱进行计算, 并求得所述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9: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的所述配筋设计是指 : 根据计 算得出的控制截面的弯矩和轴力计算混凝土截面的配筋率, 并确定钢筋混凝土管道所需要 的钢筋根数及钢筋尺寸, 该配筋率既要满足受力要求, 也要符合构造要求。

说明书


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 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顶管法施工作为一种暗挖施工方法, 具有以下优点 : 占地面积少, 与同管径的明挖 施工相比可节约用地 ; 地下施工不影响地面活动, 可保持交通运输畅通无阻 ; 穿越铁路、 公 路、 河流、 建筑物等障碍物时可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 节约资金和时间 ; 施工过程中不破 坏现有的管线及构筑物, 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 施工无噪音, 减少对沿线环境的污染。 因此, 顶 管工法施工技术在近年得到广泛的应用, 市政工程的上、 下水道、 煤气、 电力、 通信工程、 液 化石油气、 天然气输送管道以及各种油管、 动力电缆、 宽频网、 光纤网等通讯电缆等的敷设 都相继采用顶管工法施工。顶管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管道周围的土体产生扰动, 扰动的结果是使周围的土体 出现卸载或加载等复杂的力学行为并使土层的物理、 力学指标产生变化, 土体的应力状态 也不断变化, 引起管道周围土体产生变形, 使土层移动。
     土压力是管片设计荷载的主要组成部分, 合理确定管道土压力及其分布是进行管 片设计的主要依据, 是使得管道结构设计安全且经济的基本要求。作用于管道上的土压力 实际上是周围土层与管道共同作用面上的接触应力, 其大小及分布形式不仅与地层的物理 力学性质、 管道的刚度有关, 且与施工方法、 管道的埋深、 直径、 形状等几何参数有关。随着 顶管施工技术的进步, 顶管的最大直径不断得到突破, 且顶进过程中的注浆减摩技术已运 用得越来越成熟, 这些都导致传统的设计方法不再适用于实际工程。
     经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检索, 现有技术中不同设计方法都立足于顶管受到的土压 力, 并将其分为垂直土压力、 侧向土压力以及地基抗力三个部分。
     美国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中, 对于作用在顶管用钢筋混凝土管道上的垂直土压力采 用马斯顿沟埋式模型, 即认为顶管法施工时上部土层滑动区域的宽度为管道外径一致 ; 侧 向土压力为在管顶垂直土压力的基础上乘以一个经验系数, 该经验系数与施工方法有关, 且为均布荷载 ; 地基反力为均布, 而反力的支承角同样也与施工方法有关。
     德国设计方法中, 假定管道的土压力呈椭圆形分布, 椭圆形顶点荷载确定采用太 沙基筒仓模型、 侧向采用经验系数法, 该经验系数也与施工方法有关 ; 地基反力分布模式与 垂直土压力相同, 均为余弦分布, 采用前苏联克莱茵分布模式, 其支承角为 180°。
     而中国目前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依照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编制的 《给水排水 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CECS246 : 2008, 其中垂直土压力采用太沙基的筒仓模型、 侧向土压力采 用朗肯主动土压力模型、 地基反力采用克莱茵半椭圆形假定, 其支承角为 120°。
     相比而言, 我国的顶管规程综合了各国规范的特点, 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规范仍然 偏于保守, 其中侧向土压力采用均布的主动土压力值得商榷, 其大小和分布形式必须进行 改进, 同时地基反力的分布比较集中, 使得整个结构受力相对不均匀, 内力偏大, 从而直接
     导致管材消耗大。因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适合软土地区钢筋混凝土顶管 的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 针对我国现有规范中钢筋混凝土顶管管道受力模式的不足, 本 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软土地区的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 通过地质资 料以及试验资料, 确定工作区的土体参数, 结合管道的尺寸, 通过土压力公式求出作用在所 述管道的各方向上的土压力, 采用弹性中心法求出所述管道的各截面的内力, 并据此进行 所述管道的配筋设计。
     较佳地,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第一步, 充分收集工作区已有地质资料, 掌握场地的土体参数, 所述土体参数包 括: 土质的粘聚力 c、 内摩擦角 容重 γ, 根据施工方案, 确定管道参数, 所述管道参数包 括: 管顶至原状地面埋置深度 Hs、 管道外径 D1、 壁厚 t 及自重 G ;
     第二步, 把第一步得到的所述土体及管道参数代入到各土压力公式中, 分别确定 作用在所述管道上的垂直土压力、 侧向土压力和地基反力 ;
     第三步, 根据土压力的分布模式及第二步中求得的各方向上的土压力, 采用弹性 中心法计算出所述管道的各截面的所述内力, 包括截面的弯矩和轴力, 其中, 主要关注的截 面为所述管道的顶部、 底部及两侧位置 ;
     第四步, 根据第三步中得到的所述弯矩和所述轴力进行所述管道的所述配筋设 计。
     较佳地, 所述土体参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 通过充分收集工作区的地质资料, 分析 资料的可利用程度, 重点对钻孔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 通过取样试验或原位试验, 测定 出土体的内摩擦角 和粘聚力 c, 通过环刀法等测量土容重试验测定土体的容重 γ ; 对于成 层土, 可根据每层土的厚度等效计算出相应参数 ; 其中, 根据施工设计方案, 确定出顶部覆 土的厚度 h、 管道外径 D1、 壁厚 t 及自重 G。
     较佳地, 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 垂直土压力公式为 : 当管顶覆盖层厚度小于或等 于 1 倍管外径或覆盖层均为淤泥土时, 采用土柱理论计算, 即 σv = γHs ; 当管顶覆土层不 属上述情况时, 管顶上竖向土压力标准值则按太沙基理论计算, 即 σv = Cj(γBt-2c)。其 3 中: Cj 为顶管竖向土压力系数 ; γ 为土体容重 (kN/m ) ; Bt 为管顶上部土层压力传递至管顶 处的影响宽度 (m) ; c 为土体粘聚力 (kPa), 宜取地质报告中的最小值 ;为管顶土的内摩擦 角 (° ) ; D1 为管道外径 (m) ; Hs 为管顶至原状地面埋置深度 (m) ; Kaμ 为原状土的主动土 压力系数和内摩擦系数的乘积, 一般粘性土可取 0.13, 饱和粘土可取 0.11, 砂和砾石可取 0.165 ; 式中的 Bt、 Cj 通过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
     较佳地, 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 侧向土压力公式为 : 管顶和管底处的侧向土压力为 σh1 = Kaσv ; 管道中心处的土压力为 σh2 = Kaγ(Hs+D1/2)。其中 : Ka 为主动土压力系数, 即
     较佳地, 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 地基反力公式为其中 P 为管道所受到的竖直向下荷载的合力, 包括管顶垂直土压力、 管道自重及水压等 ; θ 为离开管道底部 的角度, 其范围为 较佳地, 所述土压力的所述分布模式是指 : 管顶垂直土压力为均匀分布, 方向为竖 直向下, 分布范围为管道上半部分 ; 侧向水平土压力为梯形分布, 管顶和管底为 σh1, 管道 中心处为 σh2, 中间区段为线性分布, 分布范围为整个管道 ; 地基反力为向心余弦式分布, 分布范围为管道下半部分。
     较佳地, 所述弹性中心法是一种计算刚性管环的结构力学算法, 其将所述管道的 横截面看做一个三次超静定的闭合圆环, 其弹性中心与圆心重合, 可按无铰拱进行计算, 并 求得所述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所述主要关注的截面是指 : 在一般外荷载作用下, 管道顶部、 底部及两侧位置的截 面内力通常为整个管道内力的极限值, 故管道设计中将这四个截面作为控制截面进行管道 设计。
     较佳地, 所述管道的所述配筋设计是指 : 根据计算得出的控制截面的弯矩和轴力 计算混凝土截面的配筋率, 并确定钢筋混凝土管道所需要的钢筋根数及钢筋尺寸, 该配筋 率既要满足受力要求, 也要符合构造要求等。
     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在我国现有设计方法的基 础上, 优化了土压力的分布模式, 使土压力分布更加均匀, 管道弯矩降低。由于顶管为混凝 土管, 其抗压性能强, 抗弯性能弱, 弯矩减小可优化管道设计。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 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以 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 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土压力分布模式 ; 图 2 和图 3 为本发明实施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以上海市污水治理白龙港片区南线输送干线完善工程为例, 主要建设 内容为长约 26.21km 的污水输送干管, 顶管内径为 4000mm, 外径为 4640mm, 顶管底埋深 14.0 ~ 15.0m, 管道材质为钢筋混凝土预制管, 每节管长度为 2.5m。
     为优化混凝土管道设计, 采用如图 1 所示的受力模式。具体方法及步骤如下 :
     1) 通过取样试验或原位试验, 测定出土的内摩擦角 粘聚力 c = 4kPa, 土 3 的容重 γ = 18kN/m 。根据施工方案, 确定管顶至原状地面埋置深度 Hs = 10m, 管道外径 壁厚 t = 0.32m, 管道自重 G = 108.6kN/m。 D1 = 4.64m,
     2) 将土体及管道参数代入到各土压力公式中, 不考虑水压的作用, 确定作用在管 道上的垂直土压力 σv = 144.7kPa, 侧向土压力 σh1 = 70.9kPa、 σh2 = 108.7kPa, 地基反力 qθ = 252.2cos2θ。
     3) 根据图 1 所示的土压力分布模式及第二步中求得的各方向上的土压力, 采用弹 性中心法计算出管道各截面的内力, 截面的弯矩如图 2 所示, 轴力如图 3 所示, 主要关注的 截面为管道的顶部、 底部及两侧位置。为便于与现有设计方法对比, 图中也列出按 《给水排 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CECS246 : 2008 计算得出的管道内力。
     4) 根据第三步中得到的弯矩和轴力进行管道配筋设计, 计算可得管道内侧配筋为 16/14@90, 配筋率为 0.62% ; 外侧配筋为 14/14@90, 配筋率为 0.53%。而根据中国顶管规 程计算可得管道内侧配筋为 18/18@90, 配筋率为 0.88% ; 外侧配筋为 16/16@90, 配筋率为 0.70%。由此可以看出, 本发明的配筋率较低, 从而降低了成本。
     由图 2 和图 3 可见, 本发明模式相对于现有设计方法, 管道四个控制截面处的弯矩 均显著减小, 轴力增大, 而影响管道配筋率的主要因素为弯矩, 弯矩减小可降低配筋率, 因 此采用本发明的土压力分布模式能减少管材耗费, 提高经济效益。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 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 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 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 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 方案, 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9659A43申请公布日20120222CN102359659ACN102359659A21申请号201110227631322申请日20110809F16L1/02820060171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地址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72发明人雷晗王建华陈锦剑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0代理人郑立54发明名称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通过地质资料以及试验资料,确定工作区的土体参数,结合管道尺寸,通过本发明中土压力公式求出作用在管道各方向上的土压力,包括垂直。

2、土压力、侧向土压力和地基反力,采用弹性中心法求出管道各截面的内力,并据此进行管道配筋设计。本发明原理简单,具有计算精度高等优点,在保证管道运行安全的基础上能减小配筋率,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CN102359675A1/2页21一种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地质资料以及试验资料,确定工作区的土体参数,结合管道的尺寸,通过土压力公式求出作用在所述管道的各方向上的土压力,采用弹性中心法求出所述管道的各截面的内力,并据此进行所述管道的配筋设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3、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充分收集工作区已有地质资料,掌握场地的土体参数,所述土体参数包括土质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容重,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管道参数,所述管道参数包括管顶至原状地面埋置深度HS、所述管道的外径D1、壁厚T及自重G;第二步,把第一步得到的所述土体及管道参数代入到各土压力公式中,分别确定作用在所述管道上的垂直土压力、侧向土压力和地基反力;第三步,根据土压力的分布模式及第二步中求得的各方向上的土压力,采用弹性中心法计算出所述管道的各截面的所述内力,包括截面的弯矩和轴力,其中,主要关注的截面为所述管道的顶部、底部及两侧位置;第四步,根据第三步中得到的所述弯矩和所述轴力进行所述管道的。

4、所述配筋设计。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体参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通过充分收集工作区的地质资料,分析资料的可利用程度,重点对钻孔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通过取样试验或原位试验,测定出土体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通过环刀法测量土容重试验测定土体的容重;对于成层土,根据每层土的厚度等效计算出相应参数;其中,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确定出顶部覆土的厚度H、管道外径D1、壁厚T及自重G。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垂直土压力公式为当管顶覆盖层厚度小于或等于1倍管外径或覆盖层均为淤泥土时,采用土柱理论计算,即VHS;当管顶覆土层不属上述情况时,管顶上竖向土压力。

5、标准值则按太沙基理论计算,即VCJBT2C;其中CJ为顶管竖向土压力系数;为土体容重KN/M3;BT为管顶上部土层压力传递至管顶处的影响宽度M;C为土体粘聚力KPA,宜取地质报告中的最小值;为管顶土的内摩擦角;D1为管道外径M;HS为管顶至原状地面埋置深度M;KA为原状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和内摩擦系数的乘积,一般粘性土取013,饱和粘土取011,砂和砾石取0165;式中的BT、CJ通过以下方式得到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侧向土压力公式为管顶和管底处的侧向土压力为H1KAV;管道中心处的土压力为H2KAHSD1/2;其中KA为主动土压力系数,即6如权利要求1或。

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地基反力公式为权利要求书CN102359659ACN102359675A2/2页3其中P为管道所受到的竖直向下荷载的合力,包括管顶垂直土压力、管道自重及水压;为离开管道底部的角度,其范围为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压力的所述分布模式是指管顶垂直土压力为均匀分布,方向为竖直向下,分布范围为管道上半部分;侧向水平土压力为梯形分布,管顶和管底为H1,管道中心处为H2,中间区段为线性分布,分布范围为整个管道;地基反力为向心余弦式分布,分布范围为管道下半部分。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中心法是一种计算刚性管环的结构力。

7、学算法,其将所述管道的横截面看做一个三次超静定的闭合圆环,其弹性中心与圆心重合,按无铰拱进行计算,并求得所述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的所述配筋设计是指根据计算得出的控制截面的弯矩和轴力计算混凝土截面的配筋率,并确定钢筋混凝土管道所需要的钢筋根数及钢筋尺寸,该配筋率既要满足受力要求,也要符合构造要求。权利要求书CN102359659ACN102359675A1/4页4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顶管法施工作为一种。

8、暗挖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占地面积少,与同管径的明挖施工相比可节约用地;地下施工不影响地面活动,可保持交通运输畅通无阻;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建筑物等障碍物时可减少沿线的拆迁工作量,节约资金和时间;施工过程中不破坏现有的管线及构筑物,不影响其正常使用;施工无噪音,减少对沿线环境的污染。因此,顶管工法施工技术在近年得到广泛的应用,市政工程的上、下水道、煤气、电力、通信工程、液化石油气、天然气输送管道以及各种油管、动力电缆、宽频网、光纤网等通讯电缆等的敷设都相继采用顶管工法施工。0003顶管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管道周围的土体产生扰动,扰动的结果是使周围的土体出现卸载或加载等复杂的力学行为并使土层的物。

9、理、力学指标产生变化,土体的应力状态也不断变化,引起管道周围土体产生变形,使土层移动。0004土压力是管片设计荷载的主要组成部分,合理确定管道土压力及其分布是进行管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使得管道结构设计安全且经济的基本要求。作用于管道上的土压力实际上是周围土层与管道共同作用面上的接触应力,其大小及分布形式不仅与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管道的刚度有关,且与施工方法、管道的埋深、直径、形状等几何参数有关。随着顶管施工技术的进步,顶管的最大直径不断得到突破,且顶进过程中的注浆减摩技术已运用得越来越成熟,这些都导致传统的设计方法不再适用于实际工程。0005经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检索,现有技术中不同设计方法都立足。

10、于顶管受到的土压力,并将其分为垂直土压力、侧向土压力以及地基抗力三个部分。0006美国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中,对于作用在顶管用钢筋混凝土管道上的垂直土压力采用马斯顿沟埋式模型,即认为顶管法施工时上部土层滑动区域的宽度为管道外径一致;侧向土压力为在管顶垂直土压力的基础上乘以一个经验系数,该经验系数与施工方法有关,且为均布荷载;地基反力为均布,而反力的支承角同样也与施工方法有关。0007德国设计方法中,假定管道的土压力呈椭圆形分布,椭圆形顶点荷载确定采用太沙基筒仓模型、侧向采用经验系数法,该经验系数也与施工方法有关;地基反力分布模式与垂直土压力相同,均为余弦分布,采用前苏联克莱茵分布模式,其支承角为1。

11、80。0008而中国目前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依照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编制的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其中垂直土压力采用太沙基的筒仓模型、侧向土压力采用朗肯主动土压力模型、地基反力采用克莱茵半椭圆形假定,其支承角为120。0009相比而言,我国的顶管规程综合了各国规范的特点,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规范仍然偏于保守,其中侧向土压力采用均布的主动土压力值得商榷,其大小和分布形式必须进行改进,同时地基反力的分布比较集中,使得整个结构受力相对不均匀,内力偏大,从而直接说明书CN102359659ACN102359675A2/4页5导致管材消耗大。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适合软。

12、土地区钢筋混凝土顶管的设计方法。发明内容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针对我国现有规范中钢筋混凝土顶管管道受力模式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软土地区的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通过地质资料以及试验资料,确定工作区的土体参数,结合管道的尺寸,通过土压力公式求出作用在所述管道的各方向上的土压力,采用弹性中心法求出所述管道的各截面的内力,并据此进行所述管道的配筋设计。0011较佳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2第一步,充分收集工作区已有地质资料,掌握场地的土体参数,所述土体参数包括土质的粘聚力C、内摩擦角容重,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管道参数,所述管道参数包括管顶至原状地面埋置深度HS、管道。

13、外径D1、壁厚T及自重G;0013第二步,把第一步得到的所述土体及管道参数代入到各土压力公式中,分别确定作用在所述管道上的垂直土压力、侧向土压力和地基反力;0014第三步,根据土压力的分布模式及第二步中求得的各方向上的土压力,采用弹性中心法计算出所述管道的各截面的所述内力,包括截面的弯矩和轴力,其中,主要关注的截面为所述管道的顶部、底部及两侧位置;0015第四步,根据第三步中得到的所述弯矩和所述轴力进行所述管道的所述配筋设计。0016较佳地,所述土体参数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通过充分收集工作区的地质资料,分析资料的可利用程度,重点对钻孔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通过取样试验或原位试验,测定出土体的内摩。

14、擦角和粘聚力C,通过环刀法等测量土容重试验测定土体的容重;对于成层土,可根据每层土的厚度等效计算出相应参数;其中,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确定出顶部覆土的厚度H、管道外径D1、壁厚T及自重G。0017较佳地,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垂直土压力公式为当管顶覆盖层厚度小于或等于1倍管外径或覆盖层均为淤泥土时,采用土柱理论计算,即VHS;当管顶覆土层不属上述情况时,管顶上竖向土压力标准值则按太沙基理论计算,即VCJBT2C。其中CJ为顶管竖向土压力系数;为土体容重KN/M3;BT为管顶上部土层压力传递至管顶处的影响宽度M;C为土体粘聚力KPA,宜取地质报告中的最小值;为管顶土的内摩擦角;D1为管道外径M;HS。

15、为管顶至原状地面埋置深度M;KA为原状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和内摩擦系数的乘积,一般粘性土可取013,饱和粘土可取011,砂和砾石可取0165;式中的BT、CJ通过通过以下方式得到001800190020较佳地,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侧向土压力公式为管顶和管底处的侧向土压力为H1KAV;管道中心处的土压力为H2KAHSD1/2。其中KA为主动土压力系数,即说明书CN102359659ACN102359675A3/4页60021较佳地,所述各土压力公式中,地基反力公式为其中P为管道所受到的竖直向下荷载的合力,包括管顶垂直土压力、管道自重及水压等;为离开管道底部的角度,其范围为0022较佳地,所述土压力。

16、的所述分布模式是指管顶垂直土压力为均匀分布,方向为竖直向下,分布范围为管道上半部分;侧向水平土压力为梯形分布,管顶和管底为H1,管道中心处为H2,中间区段为线性分布,分布范围为整个管道;地基反力为向心余弦式分布,分布范围为管道下半部分。0023较佳地,所述弹性中心法是一种计算刚性管环的结构力学算法,其将所述管道的横截面看做一个三次超静定的闭合圆环,其弹性中心与圆心重合,可按无铰拱进行计算,并求得所述管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0024所述主要关注的截面是指在一般外荷载作用下,管道顶部、底部及两侧位置的截面内力通常为整个管道内力的极限值,故管道设计中将这四个截面作为控制截面进行管道设计。0025。

17、较佳地,所述管道的所述配筋设计是指根据计算得出的控制截面的弯矩和轴力计算混凝土截面的配筋率,并确定钢筋混凝土管道所需要的钢筋根数及钢筋尺寸,该配筋率既要满足受力要求,也要符合构造要求等。0026本发明的钢筋混凝土顶管施工中优化管道设计的方法在我国现有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优化了土压力的分布模式,使土压力分布更加均匀,管道弯矩降低。由于顶管为混凝土管,其抗压性能强,抗弯性能弱,弯矩减小可优化管道设计。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0028图1是本发明的土压力分布模式;0029图2和图3为本发明实施效果图。具体。

18、实施方式0030本实施例以上海市污水治理白龙港片区南线输送干线完善工程为例,主要建设内容为长约2621KM的污水输送干管,顶管内径为4000MM,外径为4640MM,顶管底埋深140150M,管道材质为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每节管长度为25M。0031为优化混凝土管道设计,采用如图1所示的受力模式。具体方法及步骤如下00321通过取样试验或原位试验,测定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C4KPA,土的容重18KN/M3。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管顶至原状地面埋置深度HS10M,管道外径D1464M,壁厚T032M,管道自重G1086KN/M。00332将土体及管道参数代入到各土压力公式中,不考虑水压的作用,确定作用。

19、在管道上的垂直土压力V1447KPA,侧向土压力H1709KPA、H21087KPA,地基反说明书CN102359659ACN102359675A4/4页7力Q2522COS2。00343根据图1所示的土压力分布模式及第二步中求得的各方向上的土压力,采用弹性中心法计算出管道各截面的内力,截面的弯矩如图2所示,轴力如图3所示,主要关注的截面为管道的顶部、底部及两侧位置。为便于与现有设计方法对比,图中也列出按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计算得出的管道内力。00354根据第三步中得到的弯矩和轴力进行管道配筋设计,计算可得管道内侧配筋为16/1490,配筋率为062;外侧配筋为14/。

20、1490,配筋率为053。而根据中国顶管规程计算可得管道内侧配筋为18/1890,配筋率为088;外侧配筋为16/1690,配筋率为070。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配筋率较低,从而降低了成本。0036由图2和图3可见,本发明模式相对于现有设计方法,管道四个控制截面处的弯矩均显著减小,轴力增大,而影响管道配筋率的主要因素为弯矩,弯矩减小可降低配筋率,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土压力分布模式能减少管材耗费,提高经济效益。0037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2359659ACN102359675A1/2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59659ACN102359675A2/2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5965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