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9186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9186ACN102339186A21申请号201110329305322申请日20111026G06F3/04420060171申请人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地址21516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培源路2号微系统园M1栋3楼72发明人洪锦维54发明名称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由多个正负触控电极组成,所述触控电极的一条边缘上设有一个凸起。本发明所述的单层ITO的布线结构,相对双层ITO的布线而言,制造工艺更加简单,所以成本低廉,再者,由单层ITO组成的触摸屏厚度较薄。
2、,功能上相互匹配性能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339199A1/1页21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由多个正负触控电极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的一条边缘上设有一个凸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位置在靠近电极较窄的一端处。3如权利要求1或2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可以从所述触控电极较窄的一端延伸至较宽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负触控电极相向排列,一个方向上的电极分别布设于另一个方向电极之间的空隙区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触。
3、控电极的宽度一个呈递增趋势,另一个则呈递减趋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触控电极的形状和面积完全一致,并且成中心对称。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被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多个正触控电极,第二组包括多个负触控电极。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触控电极组与负触控电极组均通过导线连接到触控芯片的相应引脚上。权利要求书CN102339186ACN102339199A1/2页3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ITO的布线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背景技术0002所谓ITO(铟锡氧化物)是一种用于生产液。
4、晶显示器的关键材料,目前,其在仪器仪表、计算机、电子表、游戏机和家用电器等领域都有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市场上大热的电容式触摸屏也是利用ITO来完成侦测触摸的动作,而电容触摸屏上ITO的布线一般是双层,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电场,当使用者触摸时,表面行或列的交叉处感应单元的互电容(也称耦合电容)会有变化,根据上述变化最终可检测出触摸点的具体位置。0003常见的双层ITO的结构是菱形结构,其双层ITO分别布设在玻璃基板的同侧面上,为了避免电极之间的相互导通,所以需要在玻璃基板上设置桥接点,这样就可将双层ITO布设在玻璃基板的同一侧面上。虽然上述方法实现了侦测触摸的动作,但是这种采用双层ITO的触。
5、摸屏结构,不但工艺复杂,而且桥接处容易损坏,产品良率低,导致成本升高。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部分厂商将ITO的结构设置成矩形,然后双面设置在玻璃基板的两层,如此以来,工艺的确的简单了很多,而且提高了产品良率,但是仍旧采用的是双层ITO的布线结构,ITO本身成本就较高,再加上双层的结构,使由此形成触摸屏的厚度也就增加了。如果能够克服双层ITO布图结构带来的局限性,所以无论是从成本上还是触摸屏的结构上考虑,单层ITO均具有更多优势。0004因此需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更加简便的ITO的布线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单层ITO的布线结。
6、构。0006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层ITO的布线结构,其由多个正负触控电极组成,所述正负触控电极的一条边缘上设有一个凸起。本发明所述的单层ITO的布线结构,相对双层ITO的布线而言,制造工艺更加简单,所以成本低廉;再者,由单层ITO组成的触摸屏厚度较薄,功能上相互匹配性能好。附图说明0007图1是本发明所述单层ITO布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0009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单层ITO的布线结构,所述ITO层1由多个触控电极10组成,所述触控电极10具有两个触控电极11和12,其中,所述两个触控电极11和12一个是正。
7、极,一个是负极。所述触控电极11与所述触控电极12相向排列,且一个方向上的电说明书CN102339186ACN102339199A2/2页4极分别布设于另一个方向电极之间的空隙区域。所述多个触控电极11和12被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多个正触控电极11,第二组包括多个负触控电极12,上述两组电极经导线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2的相应引脚上。所述触控电极11、12的宽度呈现出递变的趋势,所述正负触控电极的宽度一个呈递增趋势时,另一个则呈递减趋势,因此其中所述触控电极11相对较宽的一端处在另一所述触控电极12相对较窄的一端处。在所述触控电极的一条边缘上设有凸起13、14,所述的凸起13、14的位置靠近所述触。
8、控电极较窄的一端。两所述电极11、12形状完全相同且面积相等,其中一触控电极11的位置相对另一触控电极12顺时针旋转180度,即两所述电极成中心对称。0010所述凸起13、14可以从较窄的一端延伸至较长的一端,极限情况可以是所述凸起从所述触控电极较窄的一端一直延伸至较宽的一端。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增加所述较窄的一端附近的面积,从而增加触控的灵敏度和精确度。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容式触摸屏在一层ITO上设置正负两种触控电极,结构简单,并且减少了ITO层,也减少了触摸屏的成本。0012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触控电极11、12也可以选用其他形状,取决于所述凸起的位置和大小,由于原理相同就不再一一赘述,均应该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2339186ACN102339199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3918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