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680053728.4
2006.03.09
CN101512714A
2009.08.19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J 11/00公开日:20090819|||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H01J11/00; G09F9/40
H01J11/00
篠田等离子体株式会社
粟本健司; 石本学; 平川仁; 四户耕治; 山崎洋介
日本兵库县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雒运朴;李 伟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中排列多个在内部封入有荧光体层和放电气体的发光管,且将设有电极的前面基板以及背面基板粘贴在如此排列的发光管的两面上,此外借助具有可挠性的前面基板等将在背面基板侧设有框架的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之间连接,中继在上面基板上设置的电极,因此,可以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折叠,且即便是大型画面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搬送。
1. 一种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其具有排列的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在该排列的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前面侧和背面侧所配置的分别具有电极的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在上述背面基板的不面对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一侧所配置的背面框架,且该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相互邻接配置;连接部,其配置在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之间,使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可相互旋转地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具有: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前面基板的折回部,其在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相互邻接的端部向上述背面基板侧折弯;使上述各个前面基板的电极接合的接合部;在上述折回部和上述接合部之间的可弯曲的弯曲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个前面基板通过上述折回部固定在上述各个背面框架上。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前面基板接触的上述背面框架的端面施有倒角。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前面基板的端部被分割为多个,上述被分割为多个的上述端部向上述背面基板侧折弯,上述多个被分割的上述各个端部上的电极通过上述接合部被接合。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背面框架的固定部。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连接,且具有可使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旋转的旋转支撑部。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具有可变部,该可变部可以伸缩上述旋转支撑部和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与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之间距离,且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为折叠构造。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具有折叠构造,以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前面侧变为内侧的方式,使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与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折叠。10. 一种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其具有:前面基板,该前面基板设置在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前面侧,且该前面基板配置有多个在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配置的电极对,且上述电极对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相接;背面基板,该背面基板设置在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背面侧,且该背面基板配置有多个在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所配置的电极,上述电极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相接;以及背面框架,其配置在上述背面基板上,且支撑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中继驱动电路,其将驱动电路与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上述前面侧上所配置的上述前面基板的端部向上述背面基板侧折回的上述前面基板上的电极和将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前面侧上所配置的前面基板的端部向背面基板侧折回的上述前面基板上的电极接合,该驱动电路对上述电极对的至少任何一方施加电压,以及连接部,其连接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每一个。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具有:在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相互邻接的端部向上述背面基板侧折弯的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前面基板的折回部;使上述各个前面基板的电极接合的接合部;在上述折回部和上述接合部之间的可弯曲的弯曲部。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背面框架的固定部。13. 一种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前面基板,其设置在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前面侧,且配置有多个将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所配置的维持电极X和扫描/维持电极Y配对的电极对,且上述电极对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相接;背面基板,其设置在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背面侧,且配置有多个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的长度方向平行配置的地址电极,上述地址电极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相接;驱动单元,其处理来自外部装置的信号,对上述电极对以及上述地址电极施加驱动电压,为了与上述信号相对应地选择被上述电极对和上述地址电极规定的并由上述荧光体的发光区域所确定的单元,而向上述电极对的一方施加驱动电压,为了使上述荧光体发光,而向上述电极对施加驱动电压;背面框架,其配置在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背面基板上,支撑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接合部,其使以下电极接合,即将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上述前面侧上所配置的上述前面基板的端部向上述背面基板侧折回的上述前面基板上的电极,和将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前面侧上所配置的前面基板的端部向背面基板侧折回的上述前面基板上的电极;以及弯曲部,其在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前面基板的上述端部和上述接合部之间可弯曲。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背面框架的固定部,上述固定部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连接,且具有可使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旋转的旋转支撑部。
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涉及连接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该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为排列多个具备封入了放电气体和荧光体的放电空间的发光管而构成。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实现自发光的大型图像显示装置,在日本专利特开昭61-103187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平11-162358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一种显示装置,其通过排列多根利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原理的发光管来构成显示装置。 各个发光管为如下一种构成,其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的中空形状,在这样形状的细管的内壁面上,通常形成有保护膜MgO,以用来保护细管中所用到的玻璃面不受到气体放电的影响,进而,在该MgO层上设有荧光体层,在中空的内部封入例如Ne和Xe气体的混合放电气。这样,为了排列多个如此制作而成的发光管,来构成可显示彩色图像的显示装置,重复排列由能够发出三原色RGB的各个颜色光的三根发光管所组成的组对,在所排列的发光管的显示面侧亦即前面侧,沿与等离子体发光管正交的方向配置显示电极(维持电极X以及扫描/维持电极Y),而在背面侧沿各等离子体发光管的长度方向设置地址电极。显示电极由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层叠构成,透明电极是为了确保发出的光的透光性而形成在透明的树脂膜上,总线电极是为了确保导电性而以例如铜等金属作为导电体。 这样构成的显示装置,排列有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从而可以实现例如对角距离为100英寸以上的自发光型显示器。另外,由于等离子体发光管为细管且在该细管的内部构成有MgO层、荧光体层,因此,可以以制造该等离子体发光管的小规模的制造设备来制造大型的显示装置,因此,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来制造显示装置。 这样,使用等离子体发光管的显示装置虽然具有其他显示装置中没有的特征,但在排列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来作成大面积的显示装置时,需要在所排列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的前面、背面侧粘贴在大面积膜上形成电极的电极膜。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制造大面积的电极膜、以及将该电极膜高精度地粘贴在所排列的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上等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此外,在输送大画面的显示装置时,为了不使显示面等受到冲击,而需要大型的捆包装置,并且还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031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623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因制作上述大面积电极薄膜以及将该电极薄膜粘贴在发光管上时进行高精度粘贴等而带来的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很容易搬送大画面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并且容易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在本发明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的一个侧面具有: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其具有排列的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在该排列的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前面侧和背面侧所配置的分别具有电极的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在上述背面基板的不面对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一侧所配置的背面框架,且该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相互邻接配置;连接部,其配置在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之间,使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可相互旋转地连接。优选,上述连接部具有: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前面基板的折回部,其在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相互邻接的端部向上述背面基板侧折弯;使上述各个前面基板的电极接合的接合部;在上述折回部和上述接合部之间可弯曲的弯曲部。另外,在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中,封入有放电气体和荧光体。 另外,上述各个前面基板可通过上述折回部固定在上述各个背面框架上,此外,优选,在与上述前面基板接触的上述背面框架的端面施有倒角。此外,优选,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前面基板的端部被分割为多个,上述被分割为多个的上述端部向上述背面基板侧折弯,上述多个被分割的上述各个端部上的电极通过上述接合部被接合。此外,优选,具有固定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背面框架的固定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的其他侧面上,在本发明的其他侧面上,具有分别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连接,且使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可旋转的旋转支撑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的其他的侧面,具有: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其具有:前面基板,该前面基板设置在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前面侧,且该前面基板配置有多个在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配置的电极对,且上述电极对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相接;背面基板,该背面基板设置在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背面侧,该背面基板配置有多个在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所配置的电极,上述电极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相接;以及背面框架,其配置在上述背面基板上,且支撑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中继驱动电路,其将驱动电路、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上述前面侧上所配置的上述前面基板的端部向上述背面基板侧折回的上述前面基板上的电极、和将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前面侧上所配置的前面基板的端部向背面基板侧折回的上述前面基板上的电极接合,该驱动电路对上述电极对的至少任何一方施加电压;以及,连接部,其分别连接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 这里,上述连接部可以具有:在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相互邻接的端部向上述背面基板侧折弯的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前面基板的折回部;使上述各个前面基板的电极接合的接合部;在上述折回部和上述接合部之间可弯曲的弯曲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的其他侧面上,具有:前面基板,其设置在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前面侧,且配置有多个将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所配置的维持电极X和扫描/维持电极Y配对的电极对,且上述电极对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相接;背面基板,其设置在上述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的背面侧,且在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配置有多个地址电极,且上述地址电极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相接;驱动单元,其处理来自外部装置的信号,对上述电极对以及上述地址电极施加驱动电压,为了与上述信号相对应地选择被上述电极对和上述地址电极规定并由上述荧光体的发光区域所确定的单元(Cell),而向上述电极对的一方施加驱动电压,为了使上述荧光体发光,而向上述电极对施加驱动电压;背面框架,其配置在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背面基板上,并对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进行支撑;接合部,其使以下电极接合,即将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上述前面侧上所配置的上述前面基板的端部向上述背面基板侧折回的上述前面基板上的电极,和将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前面侧上所配置的前面基板的端部向背面基板侧折回的上述前面基板上的电极;以及弯曲部,其在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前面基板的上述端部和上述接合部之间可以弯曲。 这里,优选,具有用于固定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上述背面框架的固定部,上述固定部分别与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以及邻接的其他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各个连接,且具有可使上述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和上述邻接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旋转的旋转支撑部。 具有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其中,排列有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且在排列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的前面侧设置具有显示电极对的前面基板,在背面侧设置具有地址电极的背面基板,且经具有可挠性的前面基板将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之间连接,中继前面基板上设置的电极,因此,即便是大型画面,也可以将上述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做成小面积,且可以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折叠,因而就实现了一种降低了成本和针对大型画面也能够进行容易搬运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是表示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要图。 图3是表示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间的连接的主要部分的概要图。 图4是图3中电极中继板的概要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示出的电极中继板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6是背面框架的概要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其他的例子的概要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概要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其他例子的概要图。 图10是表示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折叠后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1是表示使用有四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的例子的概要图。 图12是表示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折叠后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13是表示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和周边电路之间连接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连接例子的概要图。 符号说明如下: 1-等离子体发光管;2-荧光体层;10-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20-前面基板;24-显示电极对;26-折回部;28-弯曲部;30-背面基板;34-地址电极;40-背面框架;50-电极中继板;200-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方式进行说明。在本方式中,主要对发光管的截面形状为近似矩形(长边1mm,短边0.5mm,壁厚100μm)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形状。另外,即便是矩形截面的情况下,也不限于上述尺寸。 (第一实施例) 图1例示了在本发明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上使用两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情况,且表示了从背面方向看该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的简略图。各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背面基板30侧上所设置的背面框架40由固定螺丝100(图中3个)固定,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各自的前面基板20上所设置的显示电极对(后面将具体叙述)通过电极中继板50而电连接。另外,背面基板30也和前面基板20一样,为了与未图示的电路连接,具有从背面框架40露出的多余部分,但为了使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简明,而省略多余部分。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且表示了相互邻接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附近。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使用多个该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来构成显示画面。 构成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等离子体发光管1具有矩形截面,其管壁上形成有保护膜(例如为MgO膜,但未示出),此外配置有荧光体层2,封入有放电气体(例如,Xe气体和Ne气体混合后的气体,未图示),且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的两端部密闭。排列有多根该等离子体发光管1,且经透明的粘结材料,优选环氧树脂、光固化性树脂将前面基板20粘贴在这些等离子体发光管1的前面侧,而将背面基板30粘贴在背面侧。前面基板20的基础薄膜22与等离子体发光管1接触的面上形成有表面电极对24。基础薄膜22为了使来自等离子体发光管1的发光较容易地通过,而使用透明膜,在本实施例1中,使用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厚度120μm的膜。基础薄膜22的材料并不限于PET,为了使沿等离子体发光管1粘贴容易,是软质的,且只要是透明的、且能够形成构成在该基础薄膜22上形成的显示电极对24的透明电极(例如,ITO膜或NESA膜等)、或金属电极、金属网状的电极等即可。另外,厚度并不限于120μm。 在背面基板30的基础薄膜32上形成有地址电极34。该地址电极34通过镀铜形成宽度200μm,厚度20μm,且被配置为沿各等离子体发光管1的长度方向并与等离子体发光管1的下部相接。另外,地址电极34除了利用电镀形成之外,也可以通过印刷法由导电膏剂形成,另外,也可以是利用刻蚀法使粘贴在基础薄膜32上的铜箔等的金属层形成为希望形状的地址电极34的方法。 等离子体发光管1内所形成的荧光体层2是形成与该等离子体发光管1的发光颜色对应的荧光体,例如,将发红色光的等离子体发光管1、发绿色光的等离子体发光管1、以及发蓝色光的等离子体发光管1按顺序排列。 在背面基板30的一个面上,安装有背面框架40。该背面框架40和背面基板30可以以整个面粘结的方式安装,还可以是部分固定安装。另外,在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和邻接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接触的附近的背面框架40的端部上,形成有弯曲部42或倒角,背面框架40被加工为L字形。 上述的前面基板20在邻接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附近,折回部26向背面基板30侧弯曲,邻接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各个显示电极对24之间通过电极中继板50电连接。 这样,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之间通过电极中继板50而连接,另外,由可挠性的PET等来构成前面基板20的基础薄膜22,因此,如图3所示,可以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绕电极中继板50附近弯折。此外,若进行具体说明,则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端部在折回部26,向背面基板30侧弯折,在背面框架40的弯曲部42附近,形成有通过环氧树脂等固定的固定部44。在比该固定部44更靠前的电极中继板50的附近,各前面基板20未固定安装在其他的部件上,且利用基础薄膜22的柔软性形成可弯曲的弯曲部28。 这样,用具有可挠性的基础薄膜22来连接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之间并构成连接部,因此如图3所示,可使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之间进行弯折。 接着,参照图4(A),对电极中继板50附近进行详细说明。电极中继板50是在PET或玻璃环氧树脂制的基板52的一个面上形成有导电性的中继图案54,且该中继图案54与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一个显示电极对24A和另一个显示电极对24B电连接。显示电极对24B,如图4(A)所示,由从前面基板20的背面侧到表面侧经由前面基板20的基础薄膜22的端部的导电性的图案构成。显示电极对24A、24B和电极中继板50的中继图案54例如可以通过热压接而结合起来。 该显示电极对24B的构成也可以为如下的构成,如图4(B)所示,经贯通基础薄膜22的通孔29,将显示电极24和显示电极24B连接,且经电极中继板50将各前面基板20的显示电极对24A和显示电极对24B电连接。此外,也可以是,在显示电极对24A上设置通孔,不使用电极中继板50而直接通过热压接使前面基板20的显示电极对24A和24B彼此进行电连接。 此外,在图5中显示了显示电极对24的其他连接构成。图5是取代了电极中继板50,而采用连接器60的中继方法,在连接器60的内面侧设置有用于连接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显示电极对24的导电性的导体62。该导体62与各前面基板20的显示电极对24接触,可使各前面基板20间的相对应的显示电极对24导通。如果是这种方法,具有不需要在前面基板20的两面设置显示电极对24的优点。另外,为了实现显示电极对24之间的导通,还可以采用在各电极间连接导线的方法、经柔性印刷板连接的方法等。 接着,参照图6,对背面框架40进行详细说明。背面框架40的材料只要是硬质的材料即可使用,但由于铝材较轻,且传热性好,便于加工,因此较为优选。图6是使用铝板的背面框架主要部分简略图,表示了图2的弯曲部42附近。为了提高背面框架40的轻量化和通气性,在与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背面基板30相接的部分,设有去除孔46,而在弯曲部42附近的L字部上设有孔48。该孔48是用螺丝等对邻接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相面对的背面框架40的L字部之间进行固定用的。 图7显示了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发光管装置200的其他例子。在该图7中示出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中,取代图1中示出的背面框架40,而使用背面框架40A。该背面框架40A为仅配置在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连接部附近的构成,因而具有实现等离子体发光管装置200的轻量化的优点。 本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在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之间,将各自的前面基板20向背面基板30侧弯曲,在该弯曲部分上设有供各自的前面基板20可弯曲的弯曲部28,因此即便对大型显示画面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进行搬运时,也可以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进行折叠,且具有操作容易的优点。此外,在以小型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为单位来制作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后,可进行多张组合,因此,实现了前面基板20、背面基板30的小型化,另外,仅替换掉不良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即可,因此,还能够提高制造的成品率。 (第二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8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标注同一符号。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点是: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10中具有旋转支撑部,该旋转支撑部构成为:臂300经轴310绕轴310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固定于背面框架40上的固定部320上。由于两根臂300可绕各轴310自如旋转,因此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可相互旋转。因此,利用具有臂300的可旋转支撑的连接机构对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之间进行连接,与仅通过电极中继板50来连接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之间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相比,可以更牢固地保持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减少施加给电极中继板50的外力,提高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10输送时等的耐久性。 另外,利用上述臂300的两个连接机构的配置位置,优选为在电极中继板50的宽度W的外侧。这样是因为,由于配置有连接机构,在折叠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时,不会使连接机构和电极中继板50接触。 另外,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10的形状为,将电极引出部215分割成多个,而该电极引出部215是用来将前面基板20与未图示的电路等连接的。该形状也可以应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前面基板20,由于如此地将电极引出部215分割,因此可以针对各自进行安装,从而具有能够减少上面基板215的变形的优点。 图9表示了第二实施例的其他例子。该图9所示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20在如下方面与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10一样,即、臂300经轴310绕轴310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固定于背面框架40上的固定部320上,然而与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10不同点在于,将利用该臂的连接机构设为四个,另外,在构成为使用多个(图中为3个)电极中继板50方面也不同。在该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20中由于增加了连接机构,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施加在电极中继板50上的外力,且提高了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20的输送时等的耐久性,并且由于使用多个电极中继板50,因此很容易对电极中继板50上的中继图案54(参照图4(A))和前面基板20上的显示电极对24进行位置调整,从而实现了安装作业的高效化。 在图10(A)以及图10(B)中示出了将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10、220折叠的形状。图10(A)显示了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背面侧向外侧折叠的状态,图10(B)表示了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前面侧向外侧折叠的状态。由于使用了在各自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间具有弯曲部28的连接方法,因此可如图所示地进行折叠。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中,表示了使用两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例子,但在图11中表示了使用四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30的例子。为了使图示简明,在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30中与第二实施例一样使用了采用臂的连接机构,但在图11中进行了省略。此外,在图12中表示了将该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30折叠后的状态。在图12中表示了,在折叠后的状态下,通过加长处于最外面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间的弯曲部28,即便是使用四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10,也可以对本发明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30进行折叠。 (第三实施例) 图13是表示第一以及第二实施例中说明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210、220、230和周边电路之间连接的图。在图13中,虽然表示了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和周边电路的连接,但也可以取代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而使用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10、220、230。 在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与驱动单元5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电极对24沿显示画面的行方向延伸,各显示电极对24由扫描/维持电极Y410和维持电极X400配对构成。将该显示电极对24和地址电极34交叉的区域称为单元,在选择应该在各单元之内通过显示电极对24间的放电而发光的单元时,扫描/维持电极Y410作为用于在行单元上选择单元的扫描电极使用。地址电极34沿列方向延伸,且作为以列为单位选择单元的电极使用。驱动单元500具有:控制器512、数据处理电路514、X驱动器516、扫描驱动器518、Y公共驱动器520以及地址驱动器522以及未图示的电源电路等。从外部装置将表示电视调谐器、计算机等的亮度等级(灰度等级)(在颜色显示时R、G、B的各色的亮度等级)的像素单位的场数据DF与各种同步信号一起输入到驱动单元500。该场数据DF暂时存储到数据处理电路514中的帧存储器524后,在完成用于进行灰度表示的处理后,存储在帧存储器524中,并适时地向地址驱动器222转送。 X驱动器516向全部的维持电极X400施加驱动电压。扫描驱动器518在单元选择中分别地对扫描/维持电极Y410施加驱动电压。Y公共驱动器520在所选择的单元进行点亮维持时,一并对全部的扫描/维持电极Y410施加驱动电压。 图14中示意性地表示了上述的地址驱动器522、X驱动器516以及驱动扫描/维持电极Y410的扫描驱动器518和Y公共驱动器520(将扫描驱动器518和Y公共驱动器520合起来称作扫描/维持电极Y驱动器550)与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之间的配置关系。图14是从背面侧看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的图,对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将标注相同的符号。在该图14所示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中,在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所使用的电极中继板50上,配置扫描/维持电极Y驱动器550。这样地,由于将扫描/维持电极Y驱动器550配置在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200的中央部,因此与将扫描/维持电极Y驱动器550配置在前面基板20上的情况相比,扫描/维持电极Y410的长度实际上变为一半,从而可以减少因扫描/维持电极Y410处的电压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产业上的应用可能性: 本发明构成为,排列多个在内部配置有荧光体层的发光管,将设有电极的前面基板以及背面基板粘贴在如此配置的发光管的两面,此外,经具有可挠性的前面基板将在背面基板侧设有框架的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间连接,中继前面基板上设置的电极,因此,可以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折叠,因而即便是大型画面的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搬送。
《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光管显示装置,其中排列多个在内部封入有荧光体层和放电气体的发光管,且将设有电极的前面基板以及背面基板粘贴在如此排列的发光管的两面上,此外借助具有可挠性的前面基板等将在背面基板侧设有框架的多个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之间连接,中继在上面基板上设置的电极,因此,可以将等离子体发光管组件折叠,且即便是大型画面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搬送。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