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板.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972261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5763.4

申请日:

2009.02.06

公开号:

CN101504570A

公开日:

2009.08.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6F 3/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保力马科技日本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埼玉市樱区田岛八丁目10番1号登记生效日:20150128|||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6F 3/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保力马科技日本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保力马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埼玉市樱区田岛八丁目10番1号变更后权利人:201108 上海市闵行区光中路718号登记生效日:2015012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2申请日:20090206|||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2; G06F3/033; G06F3/044; H01H13/702

主分类号:

G06F3/02

申请人:

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本松良文; 武田泰范; 中西豊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2.8 JP 2008-028392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郭晓东;马少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板,其能够实现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以及具有因明确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的按压操作输入。因为在与按压操作部(2c)的下方位置相应的部分形成有粘着层(4),在按压操作部(2c)的周围部分不存在粘着层(4)而形成间隙(12),所以在进行按压输入操作时能够抑制按压操作负荷使其低,并且能够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SW)时容易地传递点击感。进一步,因为表面薄片(2)具有在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进入间隙(12)内并相对传感器片(3)可接触地变位的可动接触部(2d),所以能够稳定地感知位于传感器片(3)上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按键板(1、15、20、22、26、30),具有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和传感器片(3),所述操作构件在使用者进行滑动输入操作的滑动操作面(2a、16a、17a、21a、23a、27a、28a)上具有多个按压操作部(2c、16、27),所述传感器片将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作为静电容量的变化进行感知,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粘着层(4、29、31),所述粘着层设置在按压操作部(2c、16、27)的下方位置,并位于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与传感器片(3)之间,从而沿与滑动操作面(2a、16a、17a、21a、23a、27a、28a)面垂直的方向形成无间隙的层叠结构,
所述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在按压操作部(2c、16、27)之间的相邻位置处具有可动接触部(2d、18c),所述可动接触部通过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而进入不存在粘着层(4、29、31)的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与传感器片(3)之间的间隙(12)内,并且相对传感器片(3)可接触地变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5、20、22、26、30),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16、17、18、21、23、27、28)具有作为按压操作部(16、27)的键顶(16、27),以及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16、27)的挠性的基片(18),
操作构件(16、17、18、21、23、27、28)的可动接触部(18c)是基片(18)上的未粘着键顶(16、27)的非粘着部(18c)。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30),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16、18)具有相邻并间隔狭窄地配置的作为按压操作部(16)的键顶(16),以及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16)的挠性基片(18),
操作构件(16、18)的可动接触部(18c)是基片(18)上的未粘着键顶(16)的非粘着部(18c),
该非粘着部(18c)接受伴随着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的对键顶(16)的外周边部的按压而进入所述间隙(12)内,并相对传感器片(3)能够接触地变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5、20、22、26),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16、17、18、21、23、27、28)具有作为按压操作部(16、27)的键顶(16、27)、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16、27)的挠性的基片(18)以及粘着在基片(18)上以将键顶(16、27)之间分隔的装饰构件(17、21、23、28),
操作构件(16、17、18、21、23、27、28)的可动接触部(18c)是基片(18)上的粘着装饰构件(17、21、23、28)的粘着面部(18c),
该粘着面部(18c)接受伴随着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的对装饰构件(17、21、23、28)的按压而进入所述间隙(12)内,并相对传感器片(3)能够接触地变位。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板(15、26),其特征在于,
装饰构件(17、28)的顶面(17a、28a)相对键顶(16、27)的顶面(16a、27a)凸出。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2)具有挠性的薄膜按键板(2),所述挠性的薄膜按键板(2)具有文字、数字等输入操作用的显示部作为按压操作部(2c),
操作构件(2)的可动接触部(2d)是薄膜按键板(2)的显示部和与显示部相邻的相邻部分(2d),
该相邻部分(2d)接受伴随使用者进行滑动输入操作的按压而进入所述间隙(12)内,并相对传感器片(3)能够接触地变位。

7.
  一种按键板(13、25、32、34),具有操作构件(2、16、18、23、33)和传感器片(3),所述操作构件在使用者进行滑动输入操作的滑动操作面(2a、16a、33a)上具有多个按压操作部(2c、16、33),所述传感器片将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作为静电容量的变化进行感知,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粘着层(14、35),所述粘着层设置在相邻的按压操作部(2c、16、33)之间的下方位置,并位于操作构件(2、16、18、23、33)与传感器片(3)之间,从而沿与滑动操作面(2a、16a、33a)面垂直的方向形成无间隙的层叠结构,
所述操作构件(2、16、18、23、33)在与按压操作部(2c、16、33)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可动接触部(18c),所述可动接触部通过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而进入不存在粘着层(14、35)的操作构件(2、16、18、23、33)和传感器片(3)之间的间隙(12)内,并相对传感器片(3)能够接触地变位。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板(25、32、34),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16、18、23、33)具有作为按压操作部(16、33)的键顶(16、33),和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16、33)的挠性的基片(18),
操作构件(16、18、23、33)的可动接触部(18c)是基片(18)的粘着键顶(16、33)的粘着面部(18c)。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板(32、34),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16、18、33)具有相邻并间隔狭窄地配置的作为按压操作部(16、33)的键顶(16、33),和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16、33)的挠性的基片(18),
操作构件(16、18、33)的可动接触部(18c)是基片(18)上的粘着键顶(16、33)的粘着面部(18c),
所述粘着面部(18c)通过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进入不存在粘着层(14、35)的操作构件(16、18、33)和传感器片(3)之间的间隙(12)内,相对传感器片(3)能够接触地变位。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板(32),其特征在于,
在键顶(33)的底面(33b)的外周边部设置切口状的阶梯部(33c),
所述阶梯部(33c)与因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而产生的基片(18)的所述粘着面部(18c)的变位一起,相对基片(18)的位于键顶(33)之间的相邻部分能够接触地变位,从而形成所述层叠结构的一部分。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板(25),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16、18、23)具有作为按压操作部(16)的键顶(16)、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16)的挠性的基片(18)以及粘着在基片(18)上以将键顶(16)之间分隔而形成所述层叠结构的一部分的装饰构件(23),
操作构件(16、18、23)的可动接触部(18c)是基片(18)的粘着键顶(16)的粘着面部(18c),
所述粘着面部(18c)通过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而进入不存在粘着层(14)的操作构件(16、18、23)和传感器片(3)之间的间隙(12)内,并相对传感器片(3)能够接触地变位。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板(13),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2)具有挠性的薄膜按键板(2),所述挠性的薄膜按键板(2)具有文字、数字等输入操作用的显示部(2c)作为按压操作部(2c),
操作构件(2)的可动接触部(2d)是薄膜按键板(2)的显示部(2c),
该显示部(2c)接受伴随着使用者进行滑动输入操作的按压,进入所述间隙(12)内,并相对传感器片(3)能够接触地变位。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30、34),其特征在于,
粘着层(31、35)是伴随因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而产生的操作构件(16、18)的可动接触部(18c)的变位而能够压缩变形的软质材层(31、35)。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13、15、20、22、25、26、30、32、34),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33)是照光式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33),所述照光式操作构件具有能够使内部光源的光透过的透光性,
粘着层(4、14、29、31、35)是具有能够引导来自内部光源的光的导光性的粘接剂层(4、14、29、31、35)或者粘合剂层(4、14、29、31、35)。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13、15、20、22、25、26、30、32、34),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33)是照光式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33),所述照光式操作构件具有能够使内部光源的光能够透过的透光性,
传感器片(3)具有:基体材料薄片(6),其具有能够使内部光源的光透过的透光性;透光性的电路印刷层(7、8),其通过透光性导电涂料形成在基体材料薄片(6)上。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13、15、20、22、25、26、30、32、34),其特征在于,
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33)是照光式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33),所述照光式操作构件具有能够使内部光源的光透过的透光性,
传感器片(3)具有基体材料薄片(6),所述基体材料薄片具有能够引导内部光源的光的导光性,
基体材料薄片(6)的表面(6a)与操作构件(2、16、17、18、21、23、27、28、33)对面而设,在该基体材料薄片(6)的背面具有静电容量的感知电路层(40),所述静电容量的感知电路层是电路印刷层(7、8)和绝缘层(10)交互层叠而成的。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板(1、13、15、20、22、25、26、30、32、34),其特征在于,
具有成形按压元件部(11),所述成形按压元件部在传感器片(3)的背面(3b)上的与按压操作部(2c、16、27、33)对应的位置处,通过模具成形而一体粘着在所述背面(3b)上。

说明书

按键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钮开关用按键板(key sheet),其用于便携电话机、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的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部。特别是涉及具有通过按压来进行输入的按钮(键顶:key top)和在用手指触摸该按钮表面来进行输入时检测手指轨迹的坐标传感器的按键板。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机、PDA等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中,已熟知使用如下按键板的开关,即具有:由操作者的手指等通过按压操作来进行输入的多个键顶;在用手指触摸由这些键顶的顶面所构成的操作面来进行手写输入时对手指轨迹进行检测的坐标传感器。例如,在JP特开2002-196856号公报中公开了设置有向表面一侧隆起的键顶的键盘衬垫(keymat)和在该键盘衬垫背面侧作为坐标传感器配置有静电容量感知板的键区(keypad)。该键区能够像如下这样使用,即,如果按压键顶则能够像按钮开关一样进行按压操作输入,如果用手指触摸由多个键顶的顶面构成的操作面,则能够像触摸板(touchpad)一样进行滑动操作输入。
但是,JP特开2002-19685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坐标传感器根据坐标位置上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感知手指轨迹来变换为输入数据,即使不直接接触传感器而经由薄盖及薄键顶进行滑动操作输入也能够检测坐标位置。但是,存在因为在按压操作输入时按压负荷高所以存在难以传递点击感,按压操作性差等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以上现有技术为背景而制成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板,能够实现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和具有因明显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的按压操作输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结构:(1)本发明的第一结构提供一种按键板,具有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所述操作构件在使用者进行滑动输入操作的滑动操作面上具有多个按压操作部,所述传感器片将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作为静电容量的变化进行感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粘着层,所述粘着层设置在按压操作部的下方位置,并位于操作构件与传感器片之间,从而沿与滑动操作面面垂直的方向形成无间隙的层叠结构,所述操作构件在按压操作部之间的相邻位置处具有可动接触部,所述可动接触部通过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而进入不存在粘着层的操作构件与传感器片之间的间隙内,并且相对传感器片可接触地变位。
在第一本发明中,粘着操作构件与传感器片的粘着层设置在各按压操作部的下方位置。如现有技术那样,若用粘接层粘着操作构件与传感器片的整个相对面,则因为在进行按压操作时需要在层叠状态下使在整个面上相互粘着的操作构件、粘接层、以及传感器片挠曲的负荷,所以按压负荷变高按压操作变困难。进一步,在需要这样的高按压负荷的情况下,在按压了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时,难以传递点击感,从而按压操作性差。
但是,在第一本发明中,因为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之间的与按压操作部下方位置相对的部分形成有粘着层,其他部分不存在粘着层而形成间隙,所以能够抑制按压操作负荷使其低。进一步,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时,能够容易地传递点击感,并且能够实现具有因明显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的按压操作输入。
但是,对于滑动输入操作,若在感知静电容量时,具有滑动操作面的操作构件与传感器片之间存在间隙(空气层),则通过该部分上的传感器片而感知的静电容量会出现偏差。在第一本发明中,因为在操作构件上的按压操作部的下方位置上形成具有粘着层而不存在间隙的层叠结构,所以能够灵敏度良好地感知静电容量,但在按压操作部之间的下方位置上,为了在进行按压操作时降低按压负荷而形成不存在粘着层的间隙。但是,在操作构件上的按压操作部之间的相邻位置上,具有在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进入该间隙内并相对传感器片可接触地变位的可动接触部。因此,能够在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消除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稳定地感知传感器片上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因此,能够实现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2)关于由所述第一结构形成的按键板,操作构件具有作为按压操作部的键顶,以及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的挠性的基片,操作构件的可动接触部是基片上的未粘着键顶的非粘着部。
这样一来,因为按压操作部成为立体形状的键顶,所以滑动操作面上的各按压操作部的操作能够容易地通过手指的触感传递给单独的每个键顶,并且能够将按压操作部制成容易分辨的滑动操作面。因此,能够实现按压操作性良好的按键板。
关于所述第一结构中的按键板,能够使粘着层上的与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粘着的粘着面积为按压操作部面积的25%~100%。
这样一来,在按压操作时,能够增加传感器片的弯曲部分,并且能够减小按压负荷。因此,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传递点击感,并且能够实现因明显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此外,若将粘着层的相对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的粘着面积设定为相对按压操作部小于25%,则操作构件与传感器片之间的粘着强度变弱,从而有可能出现二者容易剥离的情况。若超过100%,则在按压按压操作部时,传感器片上的各按压操作部彼此之间的粘着层可能会出现限制传感器片使之难以变形,增加按压负荷的情况。
进一步,关于由所述第一结构形成的按键板,具体来讲,能够以以下的方式来实施。
(3)第一方式能够成为如下的按键板,即,操作构件具有相邻并间隔狭窄地配置的作为按压操作部的键顶,以及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的挠性基片,操作构件的可动接触部是基片上的未粘着键顶的非粘着部,该非粘着部接受伴随着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的对键顶的外周边部的按压而进入所述间隙内,并相对传感器片能够接触地变位。
这样一来,对于间隔狭窄地配置了键顶的按键板,能够实现良好的按压操作输入和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4)第二方式能够成为如下的按键板,即,操作构件具有作为按压操作部的键顶、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的挠性的基片以及粘着在基片上以将键顶之间分隔的装饰构件,操作构件的可动接触部是基片上的粘着装饰构件的粘着面部,该粘着面部接受伴随着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的对装饰构件的按压而进入所述间隙内,并相对传感器片能够接触地变位。
这样一来,对于具有能够设置与键顶同样的装饰的装饰构件的按键板,能够实现良好的按压操作输入和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5)在此,对于所述第二方式的按键板能够将装饰构件制成其顶面相对键顶的顶面凸出。
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使装饰构件向传感器片下沉,并且能够在滑动输入操作时容易地使可动接触部下沉至装饰构件下方位置的间隙内。因此,在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能够消除操作构件与传感器片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正确地感知传感器片上的静电容量。
(6)第三方式能够成为如下的按键板,即,操作构件具有挠性的薄膜按键板,所述挠性的薄膜按键板具有文字、数字等输入操作用的显示部作为按压操作部,操作构件的可动接触部是薄膜按键板的显示部和与显示部相邻的相邻部分,该相邻部分接受伴随使用者进行滑动输入操作的按压而进入所述间隙内,并相对传感器片能够接触地变位。
这样一来,对于具有由薄膜按键板形成的滑动操作面的按键板,能够实现良好的按压操作输入和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7)本发明的第二结构提供一种按键板,具有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所述操作构件在使用者进行滑动输入操作的滑动操作面上具有多个按压操作部,所述传感器片将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作为静电容量的变化进行感知,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粘着层,所述粘着层设置在相邻的按压操作部之间的下方位置,并位于操作构件与传感器片之间,从而沿与滑动操作面面垂直的方向形成无间隙的层叠结构,所述操作构件在与按压操作部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可动接触部,所述可动接触部通过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而进入不存在粘着层的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之间的间隙内,并相对传感器片能够接触地变位。
在第二本发明中,粘着操作构件与传感器片的粘着层设置在各相邻按压操作部之间的下方位置。这样,与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的相对面中在与相邻按压操作部之间的下方位置相应的部分形成粘着层,在按压操作部的下方形成无粘着层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按压负荷使其低。进而,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时,能够容易地传递点击感,并且能够实现具有因明确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的按压操作输入。
并且,在第二本发明中,因为在相邻按压操作部之间的下方位置上形成有存在粘着层而不存在间隙的层叠结构,所以能够良好地感知静电容量,但在按压操作部的下方位置上,为了在按压操作时降低按压负荷,形成有无粘着层的间隙。但是,在操作构件上的与按压操作部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在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进入该间隙内相对传感器片可接触地变位的可动接触部。因此,在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能够消除操作构件与传感器片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稳定地感知传感器片上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因此,能够实现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8)对于本发明的所述第二结构中的按键板能够为如下结构,即,操作构件具有作为按压操作部的键顶,和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的挠性的基片,操作构件的可动接触部是基片的粘着键顶的粘着面部。
这样一来,因为按压操作部成为立体形状的键顶,所以滑动操作面上的各按压操作部的操作能够通过手指的触感容易地传递到单独的每个键顶上,并且能够将按压操作部制成容易辨别的滑动操作面。因此,能够实现按压操作性良好的按键板。
进一步,具体来讲,对于由所述第二结构形成的按键板能够以如下方式来实施。
(9)第一方式能够成为如下的按键板,即,操作构件具有相邻并间隔狭窄地配置的作为按压操作部的键顶,和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的挠性的基片,操作构件的可动接触部是基片上的粘着键顶的粘着面部,所述粘着面部通过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进入不存在粘着层的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之间的间隙内,相对传感器片能够接触地变位。
这样一来,对于间隔狭窄地配置了键顶的按键板,能够实现良好的按压操作输入和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10)所述第一方式的按键板能够成为如下结构,即,在键顶的底面的外周边部设置切口状的阶梯部,所述阶梯部与因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而产生的基片的所述粘着面部的变位一起,相对基片的位于键顶之间的相邻部分能够接触地变位,从而形成所述层叠结构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不仅限于在粘着面部上形成层叠结构作为可动接触部,在间隔狭窄地配置的键顶的外周边部上,阶梯部也能够接触基片形成无间隙的层叠结构。因此,能够良好地感知静电容量。
(11)第二方式能够成为如下按键板,即,操作构件具有作为按压操作部的键顶、沿所述面垂直的方向能够按压变位地支撑键顶的挠性的基片以及粘着在基片上以将键顶之间分隔而形成所述层叠结构的一部分的装饰构件,操作构件的可动接触部是基片的粘着键顶的粘着面部,所述粘着面部通过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而进入不存在粘着层的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之间的间隙内,并相对传感器片能够接触地变位。
这样一来,对于具备能够设置与键顶同样的装饰的装饰构件的按键板,能够实现良好的按压操作输入和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12)第三方式能够成为如下按键板,即,操作构件具有挠性的薄膜按键板,所述挠性的薄膜按键板具有文字、数字等输入操作用的显示部作为按压操作部,操作构件的可动接触部是薄膜按键板的显示部,该显示部接受伴随着使用者进行滑动输入操作的按压,进入所述间隙内,并相对传感器片能够接触地变位。
这样一来,对于具有由薄膜按键板形成的滑动操作面的按键板,能够实现良好的按压操作输入和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13)上述本发明的按键板能够成为如下结构,即,粘着层是伴随因使用者的滑动输入操作而产生的操作构件的可动接触部的变位而能够压缩变形的软质材层。
这样一来,因为伴随可动接触部的变位,粘着层的层端部分不支起地柔软地压缩变形,所以能够降低相对传感器片使可动接触部变位并接触所需要的使用者进行滑动输入操作的操作力。
(14)上述本发明的按键板能够成为如下结构,即,操作构件是照光式操作构件,所述照光式操作构件具有能够使内部光源的光透过的透光性,粘着层是具有能够引导来自内部光源的光的导光性的粘接剂层或者粘合剂层。
这样一来,粘着层能够引导内部光源的光并直接传递到操作构件,从而能够明亮地照明操作构件。尤其,在由第一结构形成的按键板的情况下,因为在按压操作部的下方位置上具有粘着层,所以能够直接将内部光源的光传递到按压操作部,从而能够明亮地照明按压操作部。
另外,在按压操作部的下方位置具有单独的粘着层的第一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成为设置有连接各粘着层的连接部的形态。这样一来,能够使连接部成为导光路径,并且能够在各粘着层上通过连接部引导来自内部光源的光。
进一步,能够成为在整个多个按压操作部上具有所述粘着层的方式。这样一来,能够以一个粘着层照明多个按压操作部。
(15)上述本发明的按键板能够成为如下结构,即,操作构件是照光式操作构件,所述照光式操作构件具有能够使内部光源的光能够透过的透光性,传感器片具有:基体材料薄片,其具有能够使内部光源的光透过的透光性;透光性的电路印刷层,其通过透光性导电涂料形成在基体材料薄片上。
这样一来,内部光源的光透过传感器片从而能够有效地照明整个滑动操作面。
(16)上述本发明的按键板能够成为如下结构,即,操作构件是照光式操作构件,所述照光式操作构件具有能够使内部光源的光透过的透光性,传感器片具有基体材料薄片,所述基体材料薄片具有能够引导内部光源的光的导光性,基体材料薄片的表面与操作构件对面而设,在该基体材料薄片的背面具有静电容量的感知电路层,所述静电容量的感知电路层是电路印刷层和绝缘层交互层叠而成的。
这样一来,因为基体材料薄片变为导光板,所以能够在传感器片上附加导光功能,并且内部光源的光透过传感器片从而能够有效地照明整个滑动操作面。另外,传感器片的基体材料薄片能够直接将内部光源的光传递到粘着层,从而能够明亮地照明操作构件。
(17)上述本发明的按键板能够成为如下结构,即,具具有成形按压元件部,所述成形按压元件部在传感器片的背面上的与按压操作部对应的位置处,通过模具成形而一体粘着在所述背面上。
这样一来,在传感器片的背面侧配置触点开关的情况下,因为具有成形按压元件部,所以能够可靠地按压该触点开关,从而能够进行正确的按压操作输入。
另外,与作为其他构件将在薄片上一体形成多个按压元件的按压元件薄片进行层叠的技术相比,能够实现薄型化,进而,能够削減零件件数。
根据本发明的按键板,因为在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之间的与按压操作部的下方位置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粘着层,在其他部分不存在粘着层而形成间隙,所以能够抑制按压操作负荷使其低。进一步,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时,能够容易地传递点击感,并且能够实现如下的按键板,即,具有因明确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且能够进行按压操作输入。
进一步,因为具有在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进入该间隙内并相对传感器片可接触地变位的可动接触部,所以在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能够消除操作构件和传感器片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稳定地感知传感器片上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的按键板,即,能够进行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本发明的内容不仅限于上述的说明,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用途,参照附图通过下述说明进一步明确。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的适当变更都可理解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用于本发明的按键板的传感器片(sensor sheet)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用于本发明的按键板的传感器片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滑动输入操作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时的说明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的剖视图。
图7是滑动输入操作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变形例时的说明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滑动输入操作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时的说明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9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剖视图。
图14是滑动输入操作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时的说明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13的剖视图。
图16是滑动输入操作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变形例时的说明图。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剖视图。
图19是图17的XIX-XIX剖视图。
图20是滑动输入操作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时的说明图。
图2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1的XXII-XXII剖视图。
图23是滑动输入操作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时的说明图。
图24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第一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2的剖视图。
图25是滑动输入操作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第一变形例时的说明图。
图26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第二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2的剖视图。
图27是滑动输入操作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的第二变形例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上对部分和零件标有附图标记。此外,省略对各实施方式中共通的结构、材料的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5):图1~图5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图1是按键板1的俯视图,图2是按键板1的II-II剖视图,图3是用于按键板1的传感器片3的第一结构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是用于按键板1的传感器片3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表示滑动输入操作按键板1时的说明图。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具有作为“操作构件”的表面薄片2、传感器片3和粘着层4。
构件结构说明:表面薄片2由透明的挠性薄膜形成。该表面薄片2为“薄膜按键板”,将其表面2a设为滑动操作面,在其背面2b上层叠有示出数字、文字、记号、图案等显示部的印刷层5。并且,表面薄片2上具有接受由手指等进行的按压操作的多个按压操作部2c,通过印刷层5各按压操作部2c分别显示数字、文字等功能。这样的表面薄片2的硬度优选用JIS K6253标准的A型硬度计(durometer)测定出的50~99,厚度优选为0.01mm~0.2mm。印刷层5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例如,在印刷层5为单层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在背面2b形成镂空文字状层,并通过该层形成的背景和镂空部分形成的文字形状示出显示部。在印刷层5为多层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在背面2b上层叠镂空文字状第一层和从第一层的背面一侧露出在镂空文字部分上的不同颜色的第二层,并通过第一层形成的背景和第二层形成的文字形状示出显示部。在其他多层结构中,能够在背面2b上层叠文字状第一层和从第一层的背面侧露出在整个面上的不同颜色的第二层,并通过第一层形成的文字形状和第二层形成的背景示出显示部。
传感器片3在由透光性树脂薄膜构成的基体材料薄片6上,作为透光性的“电路印刷层”形成在实质上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条纹状电极7、8,并感知静电容量。若手指接近该传感器片3,则静电容量值发生变化,从而能够检测出手指的坐标位置。
具体来讲有两种结构。第一结构为:在基体材料薄片6的表面6a上形成条纹状电极7,在背面6b上形成实质上与电极7垂直的条纹状电极8,以抗蚀层9、9覆盖各电极7、8的外表面(图3)。在第一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在与后述粘着有粘着层4的传感器片3表面3a侧抗蚀层9相对的背而3h侧抗蚀层9外表面上的与粘着层4的相应位置上,形成凹凸面。这样一来,在将按键板1设为背光照光式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凹凸面反射入射到传感器片3内部的光,而容易地将其引导向粘着层4。因此能够明亮地照明表面薄片2。
第二结构具有感知电路层40,该感知电路层40在基体材料薄片6的一面(背面6b)上形成条纹状电极7,然后隔着绝缘层10形成实质上与条纹状电极7相互垂直的条纹状电极8,而且以抗蚀层9覆盖其外表面(图4)。在第二种结构的情况下,因为粘着有后述粘着层4的传感器片3的表面3a变为基体材料薄片6的表面6a,所以在将按键板1设为背光照光式的情况下,传感器片3的基体材料薄片6能够直接将内部光源的光传导至粘着层4,并能够明亮地照明表面薄片2。
在这样的传感器片3的背面3b(电路基板P的相对面)一侧,在与表面薄片2的按压操作部2c相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由模形成的能够按压图外的触点开关的成形按压元件部11(图2)。
粘着层4由透光性粘合剂构成,在印刷层5的背面设置在各按压操作部2c的下方位置,其中,印刷层5设置在表面薄片2的背面2b上。该粘着层4与按压操作部2c同等大小,粘着有表面薄片2与传感器片3。因此,在各按压操作部2c之间的下方位置形成有不存在粘着层4的间隙12。在所述表面薄片2上设置有可动接触部2d,该可动接触部2d在如后述那样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进入该间隙12并相对传感器片3可接触地进行变位。
材料说明:在此,对按键板1的结构构件的材料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在后述各实施方式中通用。
表面薄片2的材料能够使用具有挠性的软质树脂薄膜和橡胶状弹性体。在软质树脂薄膜中,具体来讲,优选基于JISK7311的100%模量(modulus)(100%伸展时的拉伸应力)为100MPa以下的柔软材料。例如,在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之外可列举出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丙烯基树脂等单体或复合物。这些材料中,优选与其他材料相比薄、柔软且不易破断的聚酰胺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在橡胶状弹性体中,优选热固性合成橡胶(elastomer)或者热塑性合成橡胶。例如,若考虑到温度依赖性小这一点则优选硅酮橡胶,而若考虑到耐久性则优选苯乙烯类热塑性合成橡胶、酯类热塑性合成橡胶。
构成传感器片3的基体材料薄片6的材料能够使用具有张力的树脂薄膜,该树脂薄膜具有仅在按压操作时发生变形的挠性,且具有若解除按压操作则复原的复原力(回弹力)。例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之外可列举出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丁烯对酞酸盐树脂、聚氧化苯(Polyphenyleneoxide)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亚苯基醚(polyphenylene ether)树脂、变性聚亚苯基醚树脂、聚酮树脂、液晶聚合物等单体或它们的复合物等。于是,如果按照本实施方式使用透光性的基体材料薄片3a,那么能够将其设为所谓的背光照光式按键板。
构成传感器片3的电极7、8的材料能够使用金属箔、导电涂层、透明导电涂层等。金属箔可以举出例如銅、金、铝。导电涂料可列举出例如分散有银及碳等导电粒子的高分子涂层。透明导电涂层可列举出例如铟锡氧化物(以下称为“ITO”。)、聚乙炔类导电性高分子、聚噻吩类导电性高分子、聚吡咯类导电性高分子、聚对苯类导电性高分子等。尤其,如果使用透明导电涂层,则在设为背光照光式按键板的情况下,能够明亮地照明表面薄片2。
构成传感器片3的抗蚀层9和绝缘层10的材料能够使用绝缘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氨脂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类树脂等。
粘着层4在本实施方式所采用的粘合剂之外能够使用粘接剂或者利用粘合剂的双面胶带等。粘合剂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类、聚氨酯类、硅酮类等。粘接剂可列举出热固性粘接剂、光固性粘接剂、湿气固性粘接剂、热熔粘接剂等。
成形按压元件部11由模形成,能够使用光固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等。
制造方法的说明: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在表面薄片2背面2b上,通过丝网印刷设置用于示出数字等的印刷层5,然后通过丝网印刷在与按压操作部2c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粘着层4。另一方面,在基体材料薄片6上,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电极7、8和抗蚀层9等从而得到传感器片3。然后,使涂布有液状光固性树脂的透明模具与该传感器片3的背面3b重合并从透明模具一侧照射光,在光固性树脂固化的同时,在传感器片3背面3b上一体粘着成形按压元件部11。最后,将形成在表面薄片2上的粘着层4和传感器片3的表面3a进行粘着,从而能够得到按键板1。
输入操作的说明:下面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上进行的输入操作进行说明。
按键板1能够进行两种操作,即,按压按压操作部2c的按压输入操作和触摸表面薄片2表面2a进行输入的滑动输入操作。
其中,按压输入操作是这样进行的,即,当按压表面薄片2的按压操作部2c时粘着层4和传感器片3受到按压,设置在传感器片3背面3b上的成形按压元件部11按压触点开关SW,从而进行输入。
另一方面,滑动输入操作是这样进行的,即,当用手指触摸表面薄片2表面2a时传感器片3根据静电容量值的变化感知手指的轨迹,并将其作为坐标位置进行检测并进行输入。此外,在通过表面薄片2表面2a时手指的下方位置存在间隙12的情况下,通过滑动输入操作时手指的按压,表面薄片2的可动接触部2d进入该间隙12,从而间隙12被堵上(图5)。
作用和效果的说明:对本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根据按键板1,因为在与按压操作部2c的下方位置相应的部分形成粘着层4,在按压操作部2c的周围部分不存在粘着层4而形成间隙12,所以在按压输入操作时,能够抑制按压操作负荷使其低。
(2)进一步,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SW时,能够容易地传递点击感,并且能够实现如下的按键板1,即,具有因明显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且可以进行按压操作输入。
(3)因为表面薄片2具有在滑动输入操作时进入间隙12内并相对传感器片3可接触地变位的可动接触部2d,所以能够消除在滑动输入操作时表面薄片2与传感器片3之间的间隙12,并且能够稳定地感知传感器片3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因此,能够实现可以因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的按键板1。
(4)因为操作构件由表面薄片2形成,所以能够作为具有平坦的滑动操作面的按键板1,并且能够实现如上述那样的良好的按压操作输入和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5)因为用透光性的粘合剂形成粘着层4,所以在作为照明式按键板1的情况下,由于按压操作部2c的下方位置具有粘着层4,所以粘着层4能够传导内部光源的光并直接传递到按压操作部2c上,且能够明亮地照明按压操作部2c。
(6)因为传感器片3由透光性基体材料薄片6及透光性电极7、8等形成,所以内部光源的光透过传感器片3并能够有效地照明整个表面薄片2的表面2a。
(7)因为在传感器片3背面3b上的与按压操作部2c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一体粘着的成形按压元件部11,所以在传感器片3背面3b侧配置有触点开关SW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按压该触点开关SW并进行正确的按压操作输入。
(8)另外,与作为其他构件将在薄片上一体形成有多个按压元件的按压元件薄片进行层叠的技术相比,能够实现薄型化,进而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6、图7):图6、图7表示变形例的按键板13。图6是按键板13的剖视图,图7表示滑动输入操作按键板13时的说明图。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中,示出了将粘着层4设置在按压操作部2c的下方位置,在与表面薄片2上的按压操作部2c间相邻的位置上具有可动接触部2d的例子,但在变形例的按键板13中,能够制成这样的按键板13,即,将粘着层14设置在相邻的按压操作部2c间的下方位置,在与表面薄片2上的按压操作部2c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可动接触部2d。
这样一来,因为在与相邻按压操作部2c之间的下方位置相应的部分形成有粘着层14,并在按压操作部2c的下方不存在粘着层14而形成间隙12,所以能够抑制按压负荷使其低。而且,能够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SW时容易地传递点击感,并且能够实现具有因明显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的按压操作输入。
进一步,因为在与表面薄片2上的按压操作部2c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可动接触部2d,所以能够在滑动输入操作时消除间隙12(图7),并且能够稳定地感知传感器片3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因此,能够实现因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第二实施方式(图8~图10):图8~图10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5。图8是按键板15的俯视图,图9是按键板15的IX-IX剖视图,图10表示滑动输入操作按键板15时的说明图。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操作构件”具有键顶16、装饰构件17和基片18而去掉了表面薄片2。此外的结构与按键板1相同。
构件结构的说明:键顶16由透明的硬质树脂构成,形成为大致的长方体。该键顶16形成单独的“按压操作部”,多个键顶16的顶面16a构成滑动操作面。于是,在键顶16的顶面16a或者底面16b上设置用于示出数字等的显示部。这样的键顶16的底面16b粘着在后述的基片18的表面18a上。
装饰构件17由硬质树脂形成,用粘接剂19粘着在后述基片18的表面18a上以隔开键顶16。该装饰构件17的顶面17a形成为从键顶16的顶面16a向上方凸出。
基片18形成在具有透光性的挠性薄片上。并且沿与滑动操作面垂直的方向可按压变位地支撑所述的键顶16与装饰构件17。这样的基片18的硬度优选用JIS K6253标准的A型硬度计测试出的50~99,厚度为0.01mm~0.2mm。
在按键板15上,粘着层4相对于基片18背面18b被设置在各键顶16的下方位置上。该粘着层4与基片18及传感器片3粘着的粘着面积被设定得小,在键顶16与基片18的粘着面积的25%以上且小于100%。因此,在键顶16之间的下方位置不存在粘着层4而形成间隙12,在所述基片18上,将在如后述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进入该间隙12并且相对传感器片3可接触地变位的与装饰构件17粘着的粘着面部18c,即与键顶16不粘着的非粘着部18c设置为“可动接触部”。
材料说明:在此,对按键板15的结构构件的材料进行说明。并且,以下的说明在后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通用。
根据机械强度和耐久性、轻型化等要求,键顶16以及装饰构件17的材料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或者活性硬化性树脂。这些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共聚树脂、聚烯烃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硅树脂等。进而,在这些硬质树脂中,若考虑到加工性则优选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共聚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而若考虑到透明性则优选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共聚树脂。
基片18的材料能够使用软质树脂薄膜和橡胶状弹性体。具体来讲,优选容易伸展到基于JISK7311的拉伸度为400%以上,并且同样基于JISK7311的100%模量(100%伸展时的拉伸应力)为100MPa以下的柔软材料。软质树脂薄膜可列举出例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单体或复合物。这些材料中优选与其他材料相比薄、柔软且不易破断的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树脂及硅酮橡胶等。在橡胶状弹性体中,优选回弹性好的热固性合成橡胶或者热塑性合成橡胶。尤其,若考虑到温度依赖性小这一点则优选硅酮橡胶,而若考虑到耐久性则优选苯乙烯类热塑性合成橡胶、酯类热塑性合成橡胶。
制造方法的说明: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5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键顶16,在顶面16a或者底面16b上设置显示部。将该键顶16嵌入基片18的成形模具中,在基片18成形的同时一体粘着键顶16。之后,用粘接剂19将不同于键顶16而单独注塑成型的装饰构件17粘着在基片18的表面18a上以隔开键顶16,在基片18背面18b上的与键顶16对应的位置上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粘着层4。另一方面,在基体材料薄片6上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电极7、8、抗蚀层9等从而得到传感器片3,并且在该传感器片3的背面3b上一体粘着成形按压元件部11。最后,将形成在基片18上的粘着层4和传感器片3的表面3a进行粘着,从而能够得到按键板15。此外,在一体粘着将键顶16和基片18时,在键顶16的底面16b上预先涂布底漆(primer)等,由此能够提高粘着力。
输入操作的说明:下面,对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5上进行的输入操作进行说明。
按键板15能够进行两种操作,即,按压键顶16的按压输入操作和触摸键顶16的顶面16a和装饰构件17的顶面17a从而进行输入的滑动输入操作。
其中,按压输入操作是这样进行的,即,当按压键顶16时粘着层4与传感器片3受到按压,设置在传感器片3背面3b上的成形按压元件部11按压触点开关SW,从而进行输入。
另一方面,滑动输入操作是这样进行的,即,当用手指触摸键顶16的顶面16a以及装饰构件17的顶面17a时,传感器片3根据静电容量值的变化感知手指的轨迹,并将其作为坐标位置进行检测并进行输入。此外,虽然手指通过装饰构件17的顶面17a时,该手指的下方位置存在间隙12,但是通过滑动输入操作时的手指的按压装饰构件17下沉,基片18上的作为“可动接触部”的粘着面部18c进入该间隙12,从而间隙12被堵上(图10)。
作用和效果的说明: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5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根据按键板15,因为与键顶16的下方位置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粘着层4,在键顶16的周围部分不存在粘着层4而形成有间隙12,所以在进行按压输入操作时,能够抑制按压操作负荷使其低。
(2)进一步,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SW时,能够容易传递点击感,并且能够实现如下的按键板15,即,具有因明显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且可以进行按压操作输入。
(3)因为基片18具有在滑动输入操作时进入间隙12内并相对传感器片3可接触地变位的粘着面部18c,所以在滑动输入操作时能够消除基片18和传感器片3之间的间隙12,并且能够稳定地感知传感器片3上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因此,能够实现如下的按键板15,即,可以进行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综上所述,对于具有能够设置与键顶16同样的装饰的装饰构件17的按键板15,也能够实现良好的按压操作输入与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4)因为将按压操作部制成立体形状的键顶16,所以滑动操作面上的各按压操作部的操作能够通过手指的触感容易地传递到单独的每个键顶16,并且能够将按压操作部制成容易分辨的滑动操作面。因此,能够实现按压操作性良好的按键板15。
(5)因为将粘着层4上的与基片18和传感器片3粘着的粘着面积设定成键顶16在基片18的粘着面积的25%以上且小于100%,所以在进行按压操作时,能够增加传感器片3的弯曲部分,且减小按压负荷。因此,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SW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传递点击感,且能够实现因明显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
(6)因为装饰构件17的顶面17a相对于键顶16的顶面16a凸出,所以能够容易使装饰构件17向传感器片3下沉,且能够在滑动输入操作时使粘着面部18c易于进入装饰构件17的下方位置的间隙12内。因此,在滑动输入操作时能够容易消除操作构件17与传感器片3之间的间隙12,并且能够正确地感知传感器片3上的静电容量。
(7)因为用透光性粘合剂形成粘着层4,所以在制成照光式按键板15的情况下,由于键顶16的下方位置具有粘着层4,所以粘着层4能够引导内部光源的光并传递给键顶16,从而能够照明键顶16。
(8)因为用透光性基体材料薄片6和透光性电极7、8等形成传感器片3,所以内部光源的光能够透过传感器片3有效地照明键顶16。
(9)因为传感器片3背面3b上的与键顶16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一体粘着的成形按压元件部11,所以在传感器片3背面3b侧配置了触点开关SW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按压该触点开关SW,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按压操作输入。
(10)另外,与作为其他构件将在薄片上一体形成多个按压元件的按压元件薄片进行层叠的技术相比,能够实现薄型化,进而,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11):图11表示变形例的按键板20。图11表示按键板20的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5示出了使装饰构件17的顶面17a从键顶16的顶面16a突出的例子,而变形例的按键板20能够使装饰构件21的顶面21a比键顶16的顶面16a凹入。
即使这样,因为形成有间隙12所以能够抑制按压负荷使其低,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SW时,能够实现具有因明确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的按压操作输入。
进一步,因为具有进入间隙12内并相对传感器片3可接触地变位的粘着面部18c,所以能够稳定地感知传感器片3上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因此,能够实现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第三实施方式(图12~图14):图12~图14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2。图12是按键板22的俯视图,图13是按键板22的XIII-XIII剖视图,图14表示滑动输入操作按键板22时的说明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2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5的不同点在于装饰构件23的结构和在传感器片3上具有脚部24。此外的结构与按键板15相同。
构件结构说明:装饰构件23为格子状的单张构件,其顶面23a与键顶16的顶面16a形成相同高度。
脚部24由硬质树脂构成,形成为与装饰构件23大致相同形状的格子状单张构件。并且,用图外的粘接剂粘着在传感器片3的背面3b上。
材料说明:在此,对按键板22的结构构件的材料进行说明。并且,以下的说明在后述各实施方式中通用。
根据机械强度及耐久性、轻型化等要求,脚部24的材料优选使用热塑性树脂或者活性硬化性树脂。这些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碳酸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共聚树脂、聚烯烃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硅树脂等。进而,在这些硬质树脂中,若考虑到加工性则优选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共聚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而若考虑到透明性则优选聚碳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共聚树脂。
制造方法的说明: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2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键顶16,在顶面16a或者底面16b上设置显示部。将该键顶16嵌入基片18的成形模具中,在基片18成形的同时一体粘着键顶16。之后,用粘接剂19将不同于键顶16而单独注塑成型的装饰构件23粘着在基片18的表面18a上以分隔键顶16,在基片18背面18b上的与键顶16对应的位置上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粘着层4。另一方面,在基体材料薄片6上,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电极7、8、抗蚀层9等从而得到传感器片3。之后,在该传感器片3的背面3b上一体粘着成形按压元件部11,进一步,用粘接剂粘着另外注塑成型的脚部24。最后,将形成在基片18上的粘着层4与传感器片3的表面3a进行粘着,从而能够得到按键板22。
输入操作的说明:下面,对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2上进行的输入操作进行说明。
按键板22与按键板15相同样,能够进行两种操作,即,按压键顶16的按压输入操作和触摸键顶16的顶面16a以及装饰构件23的顶面23a而进行输入的滑动输入操作。
其中,按压输入操作是这样进行的,若按压键顶16则粘着层4和传感器片3也被按压,设置在传感器片3的背面3b上的成形按压元件部11按压触点开关SW,从而进行输入。
另一方面,对于滑动输入操作,若用手指触摸键顶16的顶面16a以及装饰构件23的顶面23a,则传感器片3根据静电容量值的变化感知手指的轨迹,将其作为坐标位置进行检测并进行输入。此外,虽然当手指通过装饰构件23的顶面23a时,该手指的下方位置上存在间隙12,但是通过滑动输入操作时的手指的按压,装饰构件23下沉,基片18上的作为“可动接触部”的粘着面部18c进入该间隙12,从而间隙12被堵上(图14)。
作用和效果的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2在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按键板15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进而还具有如下作用效果。
(1)根据按键板22,因为装饰构件23是单张构件,所以能够容易粘着到基片18上,进一步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2)因为传感器片3的背面3b具有脚部24,所以在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装饰构件23下沉,基片18上的作为“可动接触部”的粘着面部18c进入间隙12堵上该间隙12,此时从背面3b侧支撑传感器片3,从而能够减少传感器片3的摇动及弯曲。因此,能够实现因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15、图16):图15、图16表示变形例的按键板25。图15是按键板25的剖视图,图16表示滑动输入操作按键板25时的说明图。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2中,示出了将粘着层14设置在键顶16的下方位置,在基片18上的各键顶16之间的相邻位置上,作为“可动接触部”具有与装饰构件23粘着的粘着面部18c的例子,但在变形例的按键板25中,能够在相邻键顶16之间的下方位置上设置粘着层14,将基片18上的与键顶16粘着的粘着面部18c设定为“可动接触部”。
这样一来,因为与相邻键顶16之间的下方位置相应的部分上形成粘着层14,在键顶16的下方不存在粘着层14而形成间隙12,所以能够抑制按压负荷使其低。进一步,能够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SW时容易地传递点击感,从而能够实现具有因明显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的按压操作输入。
进而,因为将基片18上的与键顶16粘着的粘着面部18c设定为“可动接触部”,所以在滑动输入操作时能够消除间隙12(图16),从而能够稳定地感知传感器片3上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因此,能够实现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第四实施方式(图17~图20):图17~图20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6。图17是按键板26的俯视图,图18是按键板26的XVIII-XVIII剖视图,图19是按键板26的XIX-XIX剖视图,图20表示滑动输入操作按键板26时的说明图。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6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2的不同点在于,键顶27、装饰构件28及粘着层29的结构。此外的结构与按键板22相同。
构件结构的说明:键顶27由树脂薄膜构成,一个键顶27具有多个“按压操作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例如按键板26的下部一侧的键顶27在俯视状态下横向为长矩形并形成三处“按压操作部”。于是,在键顶27的顶面27a或者底面27b上设置有显示数字等的显示部。这样的键顶27的底面27b通过粘接剂19粘着在基片18的表面18a上。
装饰构件28由硬质树脂形成,以分隔键顶27的方式进行分割并粘着在基片18的表面18a上。该装饰构件28的顶面28a形成为从键顶27的顶面27a向上方突出。
粘着层29如图19所示,相对于基片18的背面18b设置在键顶27的下方位置。也就是说,与键顶27同样在俯视状态下横向为长矩形,在键顶27的横向上相邻的“按压操作部”之间不存在粘着层29而形成间隙12。此外,该粘着层29的与基片18及传感器片3粘着的粘着面积被设定得小,在粘着键顶27的粘接剂19与基片18粘着的粘着面积的25%以上且小于100%。
制造方法的说明:下面,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6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以注塑成型形成装饰构件28,将该装饰构件28嵌入基片18的成形模具中,在基片18成形的同时,一体粘着装饰构件28。之后,在树脂薄膜的一个面上,用粘接剂19在基片18的表面18a粘着键顶27,该键顶27是在设置显示部之后进行冲压加工而得到的,在基片18的背面18b上的与键顶27对应的位置上,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粘着层4。另一方面,在基体材料薄片6上,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电极7、8、抗蚀层9等而得到传感器片3。之后,在该传感器片3的背面3b上一体粘着成形按压元件部11,而且,粘着另外注塑成型的脚部24。最后,将形成在基片18上的粘着层4与传感器片3的表面3a进行粘着,从而能够得到按键板26。此外,在一体粘着装饰构件28与基片18时,在装饰构件28上预先涂布底漆等,从而能够提高粘着力。
输入操作的说明:下面,对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6上进行的输入操作进行说明。
按键板26能够进行两种操作,即,按压键顶27的按压输入操作和触摸键顶27的顶面27a以及装饰构件28的顶面28a而进行输入的滑动输入操作。
其中,按压输入操作是这样进行的,若按压键顶27,则粘着层29与传感器片3被按压,设置在传感器片3的背面3b上的成形按压元件部11按压触点开关SW,从而进行输入。
另一方面,对于滑动输入操作,若用手指触摸键顶27的顶面27a以及装饰构件28的顶面28a,则传感器片3根据静电容量值的变化感知手指的轨迹,将其作为坐标位置进行检测并进行输入。此外,当手指通过装饰构件28的顶面28a时,该手指的下方位置上存在间隙12,但是通过滑动输入操作时的手指的按压,装饰构件28下沉,基片18上的作为“可动接触部”的粘着面部18c进入该间隙12,从而间隙12被堵上(图20)。
作用及效果的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6除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2相同的作用效果外,进而还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
(1)根据按键板26,因为粘着层29具有三个“按压操作部”,所以一个粘着层29能够照明三个“按压操作部”,从而能够将粘着层29设定为导光层。
第五实施方式(图21~图23):图21~图23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30。图21是按键板30的俯视图,图22是按键板30的XXII-XXII剖视图,图23表示滑动输入操作按键板30时的说明图。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3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2的不同之处在于,将键顶16的间隔配置得狭窄并去除了装饰构件23的结构以及粘着层31的性质。此外的结构与按键板22相同。
构件结构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基片18中,将与键顶16不粘着的非粘着部设定为可动接触部18c。
粘着层31为以可压缩变形的软质材形成的“软质材层”。
制造方法的说明:下面,对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3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以注塑成型形成键顶16,在顶面16a或者底面16b上设置显示部。将该键顶16嵌入基片18的成形模具中,在基片18成形的同时,一体粘着键顶16。之后,在基片18背面18b上的与键顶16对应的位置上,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粘着层31。另一方面,在基体材料薄片6上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电极7、8、抗蚀层9等而得到传感器片3。之后,在该传感器片3背面3b上,一体粘着成形按压元件部11,而且,粘着另外注塑成型的脚部24。最后,将形成在基片18上的粘着层31和传感器片3的表面3a进行粘着,从而能够得到按键板30。
输入操作的说明:下面,对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30上进行的输入操作进行说明。
按键板30能够进行两种操作,即,按压键顶16的按压输入操作以及触摸键顶16的顶面16a进行输入的滑动输入操作。其中,按压输入操作是这样进行的,若按压键顶16则粘着层31和传感器片3被按压,设置在传感器片3背面3b上的成形按压元件部11按压触点开关SW,从而进行输入。
另一方面,对于滑动输入操作,若用手指触摸键顶16的顶面16a则传感器片3根据静电容量值的变化感知手指的轨迹,将其作为坐标位置进行检测并进行输入。此外,当手指通过键顶16间时,该手指的下方位置存在间隙12,但是伴随因滑动输入操作时的手指的按压而引起的基片18的可动接触部18c的变位,粘着层31柔软地压缩变形,基片18的可动接触部18c进入该间隙12,从而间隙12被堵上(图23)。
作用及效果的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30除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按键板22相同的作用效果外,还具有如下的作用效果。
(1)根据按键板30,即使间隔狭窄地配置键顶16也能够实现良好的按压操作输入和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2)粘着层31为伴随因滑动输入操作而形成的基片18的可动接触部18c的变位从而能够压缩变形的软质材层,伴随可动接触部18c的变位粘着层31的层端部分能够不支起而柔软地压缩变形,从而能够降低使可动接触部18c相对传感器片3发生变位且接触所需要的滑动输入操作的操作力。
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图24、图25):图24、图25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按键板32。图24是按键板32的剖视图,图25表示滑动输入操作按键板32时的说明图。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30中示出了将粘着层31设置在键顶16的下方位置,在基片18上的键顶16之间的相邻位置上具有可动接触部18c的例子,在第一变形例的按键板32中,对于键顶33在底面33b的外周边部上形成切口状的阶梯部33c,在相邻键顶33之间的下方位置设置粘着层14,能够将基片18上的与键顶33粘着的粘着面部18c设定为“可动接触部”。
这样一来,因为与相邻键顶33之间的下方位置相应的部分形成粘着层14,键顶33的下方不存在粘着层14而形成间隙12,所以,能够抑制按压负荷并使其低。进一步,能够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SW时容易地传递点击感,并能够实现具有因明显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的按压操作输入。
进而,如图25所示,因为将基片18上的与键顶16粘着的粘着面部18c设定为“可动接触部”,所以能够在进行滑动输入操作时消除间隙12,并能够稳定地感知传感器片3上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因此,能够实现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另外,在间隔狭窄配置的键顶的外周边部上阶梯部33c也能接触基片18形成无间隙12的层叠结构。因此,能够灵敏度良好地感知静电容量。
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图26、图27):图26、图27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按键板34。图26是按键板34的剖视图,图27是滑动输入操作按键板34时的说明图。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按键板30中示出了在键顶16下方位置上设置粘着层31,基片18上的键顶16间的相邻位置具有可动接触部18c的例子,但是在第二变形例的按键板34上,在相邻键顶16之间的下方位置上设置有导光性粘着层35,将基片18上的与键顶16粘着的粘着面部18c设定为“可动接触部”。
这样一来,因为与相邻键顶16之间的下方位置相应的部分形成有粘着层35,键顶16的下方不存在粘着层35而形成间隙12,所以能够抑制按压负荷使其低。进一步,能够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SW时容易地传递点击感,并能够实现点击感明显且按压操作性良好的按压操作输入。
进而,如图27所示,因为将基片18上的与键顶16粘着的粘着面部18c设定为“可动接触部”,所以滑动输入操作时能够消除间隙12,并能够稳定地感知传感器片3上的滑动操作面的面内位置上的静电容量。因此,能够实现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
另外,因为粘着层35为伴随滑动输入操作所形成的基片18的可动接触部18c的变位从而可压缩变形的软质材层,所以伴随可动接触部18c的变位,粘着层35层端部分能够不支起而柔软地压缩变形。因此,能够降低使可动接触部18c变位并使其接触传感器片3时所需要的滑动输入操作的操作力。

按键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按键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按键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键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键板.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板,其能够实现通过正确的坐标位置检测而形成的可靠的滑动操作输入,以及具有因明确的点击感而形成的良好的按压操作性的按压操作输入。因为在与按压操作部(2c)的下方位置相应的部分形成有粘着层(4),在按压操作部(2c)的周围部分不存在粘着层(4)而形成间隙(12),所以在进行按压输入操作时能够抑制按压操作负荷使其低,并且能够在按压具有点击感的触点开关(SW)时容易地传递点击感。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