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8479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8479ACN102338479A21申请号201010238718622申请日20100727F24J2/20200601F24J2/48200601F24J2/4620060171申请人深圳蓝景太阳能有限公司地址51811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新木大道六号新木盛低碳产业园F栋五楼72发明人时剑54发明名称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57摘要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它的吸热板一端连通负压仓,另一端连通常压仓,循环泵可将负压仓内的液体泵向常压仓,使负压仓液面下降产生负压,使液体由吸热板流向负压仓,这样就形成了负压。
2、循环。与传统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所用的正压循环相比,负压循环对吸热板的承压要求可大幅度降低,所以吸热板可由上下两片贴合在一起的金属薄板构成,其中有一片金属薄板上被压出点状或线状的凸痕,凸痕将两片贴合在一起的金属薄板撑开厚度范围01MM1MM的缝隙,形成大面积的扁平流道。无需焊接和用较厚材料来承压,达到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之目的。同时便于形成大面积的扁平流道,改善传热效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338492A1/1页21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吸热板、透明盖板、保温层和循环泵,其特征是吸热板一端连通负压仓,另。
3、一端连通常压仓,循环泵进口开于负压仓,出口开于常压仓。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吸热板由上下两片贴合在一起的金属薄板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吸热板的两片金属薄板中至少有一片金属薄板上被压出点状或线状的凸痕。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吸热板的两片金属薄板之间有支撑点或支撑线。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吸热板的两片金属薄板之间的缝隙距离为01MM至1MM。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吸热板的两片金属薄板之中至少有一片两端凹下。
4、形成两条集管。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常压仓上部开有排气孔。权利要求书CN102338479ACN102338492A1/2页3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热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背景技术0002目前,太阳能集热器主要有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和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其中平板太阳能集热器较美观并能更好的与建筑一体化。但缺点是其金属吸热板制造难度较大,造价较高所以目前在我国不如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那样普及。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将传统的平板太阳能集。
5、热器在正压运行即管内压力高于大气压改为负压运行即管内压力低于大气压,这样对吸热板的承压要求可大幅度降低,达到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之目的。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负压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吸热板、透明盖板、保温层、循环泵、常压仓、负压仓和换热器。所述吸热板由上下两片贴合在一起的金属薄板构成,其中有一片金属薄板上被压出点状或线状的凸痕,凸痕将两片贴合在一起的金属薄板撑开缝隙形成大面积的扁平流道,这种扁平流道相当于传统吸热板上的排管,但其大面积的优势比排管更能够均匀地布满整个吸热板,改善传热效果,另外也可以在金属薄板上焊上或粘上支撑点或支撑线,用来保证金属薄板之间的缝隙,。
6、作用与凸痕相同,缝隙厚度范围01MM至1MM,如小于01MM因玻璃与水之间的分子作用力使流动阻力很大,难以循环,大于1MM则有太厚重,耗费过多液体及循环能量等缺点。扁平流道的两端凹下形成两条集管,一条集管连通常压仓,另一条集管连通负压仓。负压仓内有循环泵,循环泵可将负压仓内的液体泵向常压仓,使负压仓液面下降产生负压,使液体由吸热板流向负压仓,这样就形成了负压循环,这种负压循环可避免两片贴合在一起的金属薄板被液体的正压力撑开,为保证金属薄板间的负压,常压仓和负压仓的安装位置不可高于吸热板,且常压仓上部开有排气孔,以保证常压仓内压力不会升高。换热器可连接于吸热板和负压仓之间,液体在吸热板吸收到的热。
7、量通过换热器传给生活热水。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传统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在正压运行改为负压运行,这样对吸热板的承压要求可大幅度降低,达到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之目的,同时便于形成大面积的扁平流道,改善传热效果。附图说明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07附图是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08图中1透明盖板,2上金属薄板,3下金属薄板,4凸痕,5集管,6保温层,7排气孔,8常压仓,9负压仓,10循环泵,11换热器,12集管。说明书CN102338479ACN102338492A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09在图中,透明盖板1与保温层6之间是吸热板,吸热板由上金属薄板2和下金。
8、属薄板3贴合在一起构成,下金属薄板3上压有分布均匀的凸痕4,这样当上金属薄板2与下金属薄板3贴合后两板之间就被撑开一定厚度的缝隙,形成均布吸热板内的大面积扁平流道,扁平流道的两端凹下形成集管5和集管12,集管12通过换热器11与负压仓9相连,集管5与常压仓8相连,负压仓9内有循环泵10,循环泵10进口开于负压仓9,出口开于常压仓8。常压仓8上部开有排气孔7。0010在有阳光时,可以水作循环工质,启动循环泵10从负压仓9吸水,往常压仓8内泵水,使负压仓9液面下降产生负压,负压使泵到常压仓8的水由集管5经过上金属薄板2和下金属薄板3之间的扁平流道流向集管12,再由集管12流回负压仓9,这样就形成了。
9、负压循环。这种负压循环可避免吸热板被液体正压力撑开,为保证吸热板内的负压,常压仓8和负压仓9的安装位置不可高于吸热板,且常压仓8上部开有排气孔7,如果由于其它原因,比如运行后常压仓8温度逐渐升高使仓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力升高时,排气孔7会向外排气,以保证常压仓8内压力不会升高。从而保证吸热板不会到正压破坏。所以只需对吸热板四周进行折边压合或者简单的粘接密封即可。无需焊接和用较厚材料来承压,这样就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制造成本。换热器11连接于集管12和负压仓9之间,循环水在吸热板吸收到的热量通过换热器11传给生活热水。说明书CN102338479ACN102338492A1/1页5说明书附图CN102338479A。